牧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植物量减少,土地载畜力下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沙漠化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牧业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重大威胁:沙漠化,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现象。它使土地滋 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及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由于沙漠化而致的水土流 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沙漠化国家遭致连年饥荒。全球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已达3800万平方千米 因沙漠化而丧失的土地,每年都高达57平方千米,几乎每分钟就有11顷的土地被沙漠化。如果沙 漠化继续下去而得不到有效抑制,本世纪末,预计损失的耕地将会达到目前耕地的1/3,这是多么 危险的信号!我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漠与沙漠化的地域已由1949年的66·7万平 方千米扩大到1985年的130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6%。沙化土地,每年还以60平方 千米的速度增长。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成,除了因力作用而造成沙丘前移入侵的自然因素以外,由 于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工业交通建设等破坏植被的人为因素引起沙漠化的现象更为普遍 有一组统计数字很说明问题,我国土地沙漠化原因:森林过度采伐占32·4%·过度放牧占29·4%, 土地过分使用占23·3%水资源利用不当占6%,沙丘移动占5·5%,城市、工矿建设占0.8%。由这些 统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绝大部分(占95%)的土地沙漠化是人因素造成的。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土 地,封沙育草,营造防风沙林,实行林、牧、水利等的综合开发治理·将会充分发挥植被群体效应 以达到退沙还土的目的。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是绿色家园繁荣昌盛的物质基础。保和利用好土地, 就是保护了绿色家园,保护了人类自己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使陆地表层的土壤和土壤母质等发生破坏、磨损、分 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产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降水、地形、植被、土壤、风力等 人为因素是指人们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生产建设活动,如破坏地表植被、陡坡开荒、不合理的农业 耕作、人口的增长,开发建设活动如不注意水土保持,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 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 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 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 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气温降低,由海洋蒸发出来的水,在陆地上结成冰 川,不能回到海中去,因而海水减少,浅海就变成陆地,相反,气温升高,大陆上的冰川融化成水, 流入海洋,会使海面升高,因而能使近海的陆地或低洼地区,变成海洋。据科学家测算,如果地球 大陆上的冰川全部融化,流入海洋的水可以使海面平均升高七、八十米,那样将有许多陆地变成海 洋。此外,河流每时每刻都在把泥沙带入海中,天长日久也会将一部分海滨冲积成陆地。因此,这 种“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地球上是普遍进行着的一种自然过程 理解土地 冬天的田野
16 牧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植物量减少,土地载畜力下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沙漠化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牧业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重大威胁:沙漠化,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现象。它使土地滋 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及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由于沙漠化而致的水土流 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沙漠化国家遭致连年饥荒。全球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已达 3800 万平方千米。 因沙漠化而丧失的土地,每年都高达 5~7 平方千米,几乎每分钟就有 11 顷的土地被沙漠化。如果沙 漠化继续下去而得不到有效抑制,本世纪末,预计损失的耕地将会达到目前耕地的 1/3,这是多么 危险的信号!我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漠与沙漠化的地域已由 1949 年的 66·7 万平 方千米扩大到 1985 年的 130 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13.6%。沙化土地,每年还以 60 平方 千米的速度增长。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成,除了因力作用而造成沙丘前移入侵的自然因素以外,由 于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工业交通建设等破坏植被的人为因素引起沙漠化的现象更为普遍。 有一组统计数字很说明问题,我国土地沙漠化原因:森林过度采伐占 32·4%·过度放牧占 29·4%, 土地过分使用占 23·3%水资源利用不当占 6%,沙丘移动占 5·5%,城市、工矿建设占 0.8%。由这些 统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绝大部分(占 95%)的土地沙漠化是人因素造成的。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土 地,封沙育草,营造防风沙林,实行林、牧、水利等的综合开发治理·将会充分发挥植被群体效应 以达到退沙还土的目的。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是绿色家园繁荣昌盛的物质基础。保和利用好土地, 就是保护了绿色家园,保护了人类自己。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作用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使陆地表层的土壤和土壤母质等发生破坏、磨损、分 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产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降水、地形、植被、土壤、风力等。 人为因素是指人们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生产建设活动,如破坏地表植被、陡坡开荒、不合理的农业 耕作、人口的增长,开发建设活动如不注意水土保持,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 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 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 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 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气温降低,由海洋蒸发出来的水,在陆地上结成冰 川,不能回到海中去,因而海水减少,浅海就变成陆地,相反,气温升高,大陆上的冰川融化成水, 流入海洋,会使海面升高,因而能使近海的陆地或低洼地区,变成海洋。据科学家测算,如果地球 大陆上的冰川全部融化,流入海洋的水可以使海面平均升高七、八十米,那样将有许多陆地变成海 洋。此外,河流每时每刻都在把泥沙带入海中,天长日久也会将一部分海滨冲积成陆地。因此,这 种“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地球上是普遍进行着的一种自然过程。 二、理解土地 冬天的田野
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向往着出去走走,然而现今旅游业的过分繁荣,使得无论著名还是不 著名的景点都是游人如织,名胜的风景成为人海的风景,总让一些怀着雅兴而来者败兴而归。于是 在一个天空飘着针一般细雨的双休日,我走进冬天的田野 冬天的田野,以它的固执袒露着惊人的真诚,每一寸泥土都饱含着神圣不可渎犯的原始美。田 间阡陌只是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灰色划痕。秋霜里颓腐下来的庄稼茬规则地点缀在空旷的田野上,恬 静而凄美。收割后的土地,象一位刚刚解除了痛楚的产妇/正安祥地躺在那里/那睡态,让我想起 劳累一生的母亲。这是我曾写过的一首诗的起句。我曾在大别山区的一个小村子插队八年。八年时 光里,我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倾听着沟渠的汨汨流水,目送着纷飞不止的鸟群,并由此而 亲近庄稼,了解农活,学会说和年成相关的语言,体会和感受到了那里的乡亲千古以来一承不变的 生存形式和他们在那形式中所表现出的给别人的温馨与善良,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如今想到这些 我虽没有最终成为田野上的一名耕耘者,但一种淡淡的挂念和感觉却时时伴着我,在心底默默流动 叠加、淤积、沉淀。八年的插队生活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温暖。让不着边际的心找到了载体,让 飘忽不定的情感得到了寄托,让凝滞固塞的思念得到升华。在一块地里,我看见一位老农正在耧耙 着脚下刚刚翻过的泥土。他弯着腰,认真地劳作着,空旷的土地使他看上去很小。很孤单。而那位 老农似乎并没有感觉这些,依然只是沉默着不停地耧耙着泥土。一种撕裂的温柔。一种相互消耗又 相互滋的爱。目睹眼前这一场景,我突然想到自己已出版的乡土诗集《家园之恋》,想到了很多文 人墨客有关土地的诗文,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 今天,我们看到的田野的诗文,都已是十二分的诗意化了,可那真正从土地深处溢入生活营养 了人生的东西,却被写诗文的笔忽略去了。尽管也写出田野上生发的苦难,咸涩的泪,红得如枫的 血,然那土地对泪和血的吸收却是不见了的,至于血泪在和土地融合之后,新的温馨的丰沃,也是 很少有人看到了。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 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是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也许只是在写书本上吟哦在孩子们的口中。 不是故弄玄虚或危言耸听,我们这些都市里生活的人在情感深处都潜伏着对以往或现时乡村的 眷念和怜悯,无论我们怎样卡拉OK招手打“的”炒股摇奖红灯停绿灯行地陶醉奔忙于其中,我总觉 得那是暂时的忘却与挥霍:一旦视角心灵被属于乡村的意象牵连,触景生情地相思即会顷刻间洋溢 身心。不是吗?我们曾经远离或者背叛过我们的出生地而步入城镇。然而,我们能马上褪掉自己的 胎记吗?它永远是血肉相连的基因承接过程,沿袭的决不止于一两代人。我们不是忘恩负义的冷血 动物,于是,我们的思想便会遭受无数折磨,生存就有了凝重的负疚感。因此,我总觉得有一种呼 唤和呐感,呼唤什么?呐喊什么?都装在我的心里,我却又解释不清。但总感觉这里面似有一种可 称作“场”的神秘凝聚力,叫人久违之后每一念及,心中便会油然而涌起“归去来兮,田园将芜” 的无边感慨 站在冬天的田野之上,让一颗被挤扁了的心在这儿复原;在繁华中负重得久了,就到田野上来 躺一躺,让灵魂在这里获得些许松弛和静养。感受田野,就是感受纯粹。如此,即便再一次回到都 市的繁嚣和喧嚷,精神与生命,获得的将是双重回归,而曾一度津津乐道的所谓“都市境界”、“都 市品位”已荡然无存,不得不对它的浅薄做出某种无奈的批判,同时也为终日咀嚼身边小小的悲观 而感到羞愧 关于土地的成语
17 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向往着出去走走,然而现今旅游业的过分繁荣,使得无论著名还是不 著名的景点都是游人如织,名胜的风景成为人海的风景,总让一些怀着雅兴而来者败兴而归。于是, 在一个天空飘着针一般细雨的双休日,我走进冬天的田野。 冬天的田野,以它的固执袒露着惊人的真诚,每一寸泥土都饱含着神圣不可渎犯的原始美。田 间阡陌只是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灰色划痕。秋霜里颓腐下来的庄稼茬规则地点缀在空旷的田野上,恬 静而凄美。收割后的土地,象一位刚刚解除了痛楚的产妇/正安祥地躺在那里/那睡态,让我想起 劳累一生的母亲。这是我曾写过的一首诗的起句。我曾在大别山区的一个小村子插队八年。八年时 光里,我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倾听着沟渠的汨汨流水,目送着纷飞不止的鸟群,并由此而 亲近庄稼,了解农活,学会说和年成相关的语言,体会和感受到了那里的乡亲千古以来一承不变的 生存形式和他们在那形式中所表现出的给别人的温馨与善良,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如今想到这些, 我虽没有最终成为田野上的一名耕耘者,但一种淡淡的挂念和感觉却时时伴着我,在心底默默流动、 叠加、淤积、沉淀。八年的插队生活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温暖。让不着边际的心找到了载体,让 飘忽不定的情感得到了寄托,让凝滞固塞的思念得到升华。在一块地里,我看见一位老农正在耧耙 着脚下刚刚翻过的泥土。他弯着腰,认真地劳作着,空旷的土地使他看上去很小。很孤单。而那位 老农似乎并没有感觉这些,依然只是沉默着不停地耧耙着泥土。一种撕裂的温柔。一种相互消耗又 相互滋的爱。目睹眼前这一场景,我突然想到自己已出版的乡土诗集《家园之恋》,想到了很多文 人墨客有关土地的诗文,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 今天,我们看到的田野的诗文,都已是十二分的诗意化了,可那真正从土地深处溢入生活营养 了人生的东西,却被写诗文的笔忽略去了。尽管也写出田野上生发的苦难,咸涩的泪,红得如枫的 血,然那土地对泪和血的吸收却是不见了的,至于血泪在和土地融合之后,新的温馨的丰沃,也是 很少有人看到了。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 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是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也许只是在写书本上吟哦在孩子们的口中。 不是故弄玄虚或危言耸听,我们这些都市里生活的人在情感深处都潜伏着对以往或现时乡村的 眷念和怜悯,无论我们怎样卡拉 OK 招手打“的”炒股摇奖红灯停绿灯行地陶醉奔忙于其中,我总觉 得那是暂时的忘却与挥霍;一旦视角心灵被属于乡村的意象牵连,触景生情地相思即会顷刻间洋溢 身心。不是吗?我们曾经远离或者背叛过我们的出生地而步入城镇。然而,我们能马上褪掉自己的 胎记吗?它永远是血肉相连的基因承接过程,沿袭的决不止于一两代人。我们不是忘恩负义的冷血 动物,于是,我们的思想便会遭受无数折磨,生存就有了凝重的负疚感。因此,我总觉得有一种呼 唤和呐感,呼唤什么?呐喊什么?都装在我的心里,我却又解释不清。但总感觉这里面似有一种可 称作“场”的神秘凝聚力,叫人久违之后每一念及,心中便会油然而涌起“归去来兮,田园将芜” 的无边感慨。 站在冬天的田野之上,让一颗被挤扁了的心在这儿复原;在繁华中负重得久了,就到田野上来 躺一躺,让灵魂在这里获得些许松弛和静养。感受田野,就是感受纯粹。如此,即便再一次回到都 市的繁嚣和喧嚷,精神与生命,获得的将是双重回归,而曾一度津津乐道的所谓“都市境界”、“都 市品位”已荡然无存,不得不对它的浅薄做出某种无奈的批判,同时也为终日咀嚼身边小小的悲观 而感到羞愧。 关于土地的成语
卷土重来、土生土长、天造地设、天长地久、天昏地暗、天南地北、土崩瓦解、土豪劣绅、欢 天喜地、地大物博、地老天荒、天诛地灭、开天辟地、一败涂地、天罗地网、山崩地裂、天高地厚、 因地制宜、大兴土木、谈天说地、谢天谢地、设身处地、天翻地覆、天经地义、死心蹋地、地动山 摇、如履平地、惊天动地、寸土必争、顶天立地、冰天雪地、铺天盖地、挥金如土、面如土色、无 地自容、人杰地灵、沧海桑田、就地取材 、感受思乡诗句 “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古今诗词中体现游子怀恋故土,思念故乡的名句名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5、《孔乙已》 学习目标 1、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2、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3、了解小说精巧的布局, 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出版的《新 青年》杂志,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10多年, 鲁迅创作这篇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多年之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 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 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 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 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渴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 意 1、要求学生跳读,迅速将注释中的生字注音搬到文中相应的字上并读准 成亨( )酒店 砚 附和( 羼 蘸( )打折( )出 查词典解释: 不屑(xie)置辩一 颓唐(tu i tang) 分辩
18 卷土重来、土生土长、天造地设、天长地久、天昏地暗、天南地北、土崩瓦解、土豪劣绅、欢 天喜地、地大物博、地老天荒、天诛地灭、开天辟地、一败涂地、天罗地网、山崩地裂、天高地厚、 因地制宜、大兴土木、谈天说地、谢天谢地、设身处地、天翻地覆、天经地义、死心蹋地、地动山 摇、如履平地、惊天动地、寸土必争、顶天立地、冰天雪地、铺天盖地、挥金如土、面如土色、无 地自容、人杰地灵、沧海桑田、就地取材 三、感受思乡诗句 “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古今诗词中体现游子怀恋故土,思念故乡的名句名 篇 。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5、《孔乙己 》 学习目标 1、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2、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3、了解小说精巧的布局,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 1918 年冬,最初发表于 1919 年 4 月出版的《新 青年》杂志,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 10 多年, 鲁迅创作这篇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 20 多年之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 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 1917 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 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 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渴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 意”。 1、要求学生跳读,迅速将注释中的生字注音搬到文中相应的字上并读准。 成亨( )酒店 砚( ) 附和( ) 羼 ( ) 蘸( ) 舀( ) 打折( )了 绽 ( )出 2、查词典解释: 不屑(xiè)置辩—— 颓唐(tu í tǎng)—— 分辩——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4、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探究展示: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 3、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4、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 5、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6、“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究竟属于哪一类主顾?这说明了孔乙己的什 么特点? 7、小说怎样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8、孔乙己说话为什么“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的绰号的由来说明了什么? 9、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样对待?为什么别人问他“当真 认识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 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10、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小孩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 11、怎样理解这篇小说中的“笑”?为什么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却一味哄笑 取乐?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12、第九节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以画龙点睛之笔,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19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4、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二、探究展示: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和时间?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 3、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4、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 5、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6、“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究竟属于哪一类主顾?这说明了孔乙己的什 么特点? 7、小说怎样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8、孔乙己说话为什么“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的绰号的由来说明了什么? 9、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样对待?为什么别人问他“当真 认识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 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10、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小孩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 11、怎样理解这篇小说中的“笑”?为什么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却一味哄笑 取乐?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12、第九节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以画龙点睛之笔,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3、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一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三、练习反馈: 悠寸草心 (1)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2)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3)“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4)“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5)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我10块钱。” (6)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7)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刚才你说 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 8)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9)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 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 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0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为她洗脚。感到很 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 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 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 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①D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 我明白了在学校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 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02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发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说明了什么? 2.大公司选聘职员,社长为什么希望大学生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 3.第(9)段运用哪一种记叙顺序?请说说它的作用
20 13、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三、练习反馈: 悠悠寸草心 ⑴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⑵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⑶“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⑷“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⑸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我 10 块钱。” ⑹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⑺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刚才你说 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 ⑻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⑼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 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 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⑽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为她洗脚。感到很 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 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 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 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⑾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 我明白了在学校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 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⑿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发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说明了什么? 2.大公司选聘职员,社长为什么希望大学生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 3.第⑼段运用哪一种记叙顺序?请说说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