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究爷古法羞天也巴 A FULL GROWN MAN 大效鲜 UNTO 2017年7月27日
苏州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2017 年 7 月 27 日
目录 一、中心概况..... 1 二、定位与目标.. 2 (一)办学定位 2 (二)培养目标... (三)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强化人才素质培养工作 5 2.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5 三、教师队伍.. 5 (一)队伍结构 5 1.职称结构 5 2.年龄结构 6 3.学缘结构 6 4.学历结构 6 (二)教育教学水平.... 7 1.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 7 2.师德师风建设.. 7 (三)教师教学投入... 8 1.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开课 8 2。教学投入.... 8 (四)教师发展与服务 8
目 录 一、中心概况 .................................................. 1 二、定位与目标 ................................................ 2 (一)办学定位 ............................................. 2 (二)培养目标 ............................................. 4 (三)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 4 1.强化人才素质培养工作 ................................. 5 2.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 5 三、教师队伍 .................................................. 5 (一)队伍结构 ............................................. 5 1. 职称结构 ............................................. 5 2. 年龄结构 ............................................. 6 3. 学缘结构 ............................................. 6 4. 学历结构 ............................................. 6 (二)教育教学水平 ......................................... 7 1.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 .................................... 7 2. 师德师风建设 ......................................... 7 (三)教师教学投入 ......................................... 8 1.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开课 ............................. 8 2.教学投入 ............................................. 8 (四)教师发展与服务 ....................................... 8
1.积极推进教师参加创新交流和企业培训.· 8 2.积极支持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9 (五)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9 1.主要存在问题 9 2.改进措施 9 四、教学资源 9 (一)教学经费 9 (二)教学设施... 10 (三)课程资源.· 10 (四)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 11 (五)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11 1.主要存在问题.. 11 2.改进措施 12 五、培养过程 12 (一)实践教学 12 1.修订课程救学大纲,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2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13 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13 (二)举办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13 (三)实践教学改革.. 14 1.创新教学模式.... 14 2.更新教学观念,实现“三个转型” 14
1.积极推进教师参加创新交流和企业培训 ................... 8 2.积极支持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 9 (五)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 9 1. 主要存在问题 ......................................... 9 2. 改进措施 ............................................. 9 四、教学资源 .................................................. 9 (一)教学经费 ............................................. 9 (二)教学设施 ............................................ 10 (三)课程资源 ............................................ 10 (四)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 .................................. 11 (五)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 11 1. 主要存在问题 ........................................ 11 2. 改进措施 ............................................ 12 五、培养过程 ................................................. 12 (一)实践教学 ............................................ 12 1.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 12 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 13 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 13 (二)举办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 13 (三)实践教学改革 ........................................ 14 1.创新教学模式 ........................................ 14 2.更新教学观念,实现“三个转型” ...................... 14
(四)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15 1.主要存在问题... 15 2.改进措施.… 15 六、质量保障和监测体系.· 15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6 1.救学质量管理体系 16 2.课程负责人组织体系.. 16 3.学术分委员会成员听课体系 16 4.示讲示演教学比赛体系 17 (二)质量监测... 17 1.教学质量监测的内容 17 2.教学质量监测的方式... 17 3.教学质量监测的效果 17 (三)质量改进..... 18 (四)问题分析与改正措施 18 1.主要存在问题.. 18 2.改正措施 18 七、中心特色 19
(四)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 15 1. 主要存在问题 ........................................ 15 2.改进措施 ............................................ 15 六、质量保障和监测体系 ....................................... 15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16 1.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 16 2. 课程负责人组织体系 .................................. 16 3.学术分委员会成员听课体系 ............................ 16 4. 示讲示演教学比赛体系 ................................ 17 (二)质量监测 ............................................ 17 1. 教学质量监测的内容 .................................. 17 2. 教学质量监测的方式 .................................. 17 3.教学质量监测的效果 ................................... 17 (三)质量改进 ............................................ 18 (四)问题分析与改正措施 .................................. 18 1. 主要存在问题 ........................................ 18 2. 改正措施 ............................................ 18 七、中心特色 ................................................. 19
工程训练中心自评报告 一、中心概况 2000年9月,学校顺应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趋势,整合校内资源,在原 苏州大学实验总厂的基础上,成立了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 心”)。近几年来,中心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有了较快的发展,2006 年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2009年成为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 设点。中心现有建筑面积近一万平米,固定资产约2000万元。 中心目前是校级直属学术支撑机构,是校级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由分管副校长直接领导,副处级建制,经费单列,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 中心功能定位为:突出教学、重视科研、加强培训、校企合作。所授对象 为:面向全校学生,重点以理工科学生为主,按照理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着重培养工程素质和实践技能,致力于打造一个能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 需要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中心面向机电工程学院、沙钢钢铁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材料与化学 工学部、电子信息学院、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应用 技术学院、文正学院等9个院部27个专业的学生实训。创建了以机电工程 为主要背景,集工程基础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创新实践训练和综合 素质训练为一体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中心下设行政办公室、传统制造技术教研室、现代制造技术教研室、 电工电子教研室、空调能源实验室、创新实践部、综合培训部。所有实验 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教学资源统筹调配共享并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1 工程训练中心自评报告 一、中心概况 2000 年 9 月,学校顺应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趋势,整合校内资源,在原 苏州大学实验总厂的基础上,成立了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 心”)。近几年来,中心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有了较快的发展,2006 年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2009 年成为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 设点。中心现有建筑面积近一万平米,固定资产约 2000 万元。 中心目前是校级直属学术支撑机构,是校级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由分管副校长直接领导,副处级建制,经费单列,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 中心功能定位为:突出教学、重视科研、加强培训、校企合作。所授对象 为:面向全校学生,重点以理工科学生为主,按照理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着重培养工程素质和实践技能,致力于打造一个能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 需要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中心面向机电工程学院、沙钢钢铁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材料与化学 工学部、电子信息学院、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应用 技术学院、文正学院等 9 个院部 27 个专业的学生实训。创建了以机电工程 为主要背景,集工程基础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创新实践训练和综合 素质训练为一体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中心下设行政办公室、传统制造技术教研室、现代制造技术教研室、 电工电子教研室、空调能源实验室、创新实践部、综合培训部。所有实验 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教学资源统筹调配共享并面向全校师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