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实习设备及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由学校国有资产与实验设备管理处 负责,实习教学任务由教务部直接下达。中心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并组织实 施。 中心目前是江苏省高校金属工艺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华东地区 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秘书长和副理事长单位,是苏州市数控技术协会所 在地并拥有数控应用技能名师工作室成员,是苏州市工业园区数控高技能 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也是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还与多家 企业合作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二、定位与目标 (一)办学定位 1.学校定位: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中心定位:“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紧密结合,以教学为主体, 以科研提升教学,以生产促进教学,以培训服务社会”。 3.中心理念:坚持“文明、优质、求实、创新”的服务宗旨,以“做 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思想,指导工程教育教学。 4.建设目标:构建国内一流的具有工程文化的多功能、开放型工程训 练实践教学大平台,满足学生的工程素质养成、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学习、工 程基本技能训练、工程综合能力锻炼和创新实践的需求。 5.建设思路与发展规划: 以制度建设保证教学正常有效运行、以项目建设促进教学条件逐步改 善、以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以校企合作凝练打造中心办学特 色。 2
2 中心实习设备及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由学校国有资产与实验设备管理处 负责,实习教学任务由教务部直接下达。中心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并组织实 施。 中心目前是江苏省高校金属工艺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华东地区 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秘书长和副理事长单位,是苏州市数控技术协会所 在地并拥有数控应用技能名师工作室成员,是苏州市工业园区数控高技能 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也是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还与多家 企业合作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二、定位与目标 (一)办学定位 1.学校定位: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中心定位:“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紧密结合,以教学为主体, 以科研提升教学,以生产促进教学,以培训服务社会”。 3.中心理念:坚持“文明、优质、求实、创新”的服务宗旨,以“做 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思想,指导工程教育教学。 4.建设目标:构建国内一流的具有工程文化的多功能、开放型工程训 练实践教学大平台,满足学生的工程素质养成、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学习、工 程基本技能训练、工程综合能力锻炼和创新实践的需求。 5.建设思路与发展规划: 以制度建设保证教学正常有效运行、以项目建设促进教学条件逐步改 善、以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以校企合作凝练打造中心办学特 色
“十二五”期间,中心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内涵建设为重点, 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管理体质、示范辐射作用 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十三五”中心建设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十三五”建设发展 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积极贯彻我校优势转化战略,整合优化基础训练, 提升强化创新训练,从多方位建设实践教学优势并转化为人才培养的资源, 服务于对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紧紧抓住工 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新中心建设的契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 新能力为宗旨,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践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 高素质实践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践条件为保障,全面提升中心的实践教学 水平和绩效管理水平。立足打造具有苏州大学特色的省级优秀工程训练教 学示范中心,并向国家级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的目标迈进。 发展规划:坚持“服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术,服务学院”的服 务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 合性大学多学科知识融合为背景,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 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理论、实践和创新全面提高”的实践教育理念,依据中心功能定 位,把中心建成先进的工程训练基地-一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服务;开放的创 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平台--一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工程文化素质教育 基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高水平科研转化和社会服务平台-一发挥 服务、示范辐射作用。按照“实现一个目标(创建省级优秀工程训练教学 示范中心),加强两个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三个 3
3 “十二五”期间,中心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内涵建设为重点, 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管理体质、示范辐射作用 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十三五”中心建设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十三五”建设发展 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积极贯彻我校优势转化战略,整合优化基础训练, 提升强化创新训练,从多方位建设实践教学优势并转化为人才培养的资源, 服务于对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紧紧抓住工 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新中心建设的契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 新能力为宗旨,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践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 高素质实践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践条件为保障,全面提升中心的实践教学 水平和绩效管理水平。立足打造具有苏州大学特色的省级优秀工程训练教 学示范中心,并向国家级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的目标迈进。 发展规划:坚持“服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术,服务学院”的服 务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 合性大学多学科知识融合为背景,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 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理论、实践和创新全面提高”的实践教育理念,依据中心功能定 位,把中心建成先进的工程训练基地--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服务;开放的创 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平台---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 工程文化素质教育 基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高水平科研转化和社会服务平台---发挥 服务、示范辐射作用。按照“实现一个目标(创建省级优秀工程训练教学 示范中心),加强两个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三个
体系(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化教学管理体系,绩效化质量保证体系), 发挥四个功能(教学功能,科研功能,生产功能,培训功能)”的总体发 展思路,争取进入国家级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行列。 (二)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直接动手实践,对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典型工业产品的结 构、设计、制造)、各种加工方法和操作有一个基本的、完整的和系统的 认知,获得群体、质量、安全、经济、环保等工程素质的初步养成,获得 市场、创新、大工程系统的初步创立,获得组织、管理能力的初步锻炼。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确立了课程建设目标: 构建国内一流的多功能、开放型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大平台,满足学生 的基础学习、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和创新实践的需求。 (1)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满足我校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工程训 练的需求,为贯穿大学阶段的工程制造能力学习和实践逐步提供全方位的 支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编写《工程认识》、 《工程训练》系列教材、相关辅助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 (3)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丰富网络资源,提升网站互动功能; (4)加强机电综合性训练项目、完善创新性实践训练。 (三)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中心坚持以“文明、优质、求实、创新”为工作宗旨,为全校师生的 教学、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服务。重视本科生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 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视为中心的立身之本,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全
4 体系(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化教学管理体系,绩效化质量保证体系), 发挥四个功能(教学功能,科研功能,生产功能,培训功能)”的总体发 展思路,争取进入国家级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行列。 (二)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直接动手实践,对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典型工业产品的结 构、设计、制造)、各种加工方法和操作有一个基本的、完整的和系统的 认知,获得群体、质量、安全、经济、环保等工程素质的初步养成,获得 市场、创新、大工程系统的初步创立,获得组织、管理能力的初步锻炼。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确立了课程建设目标: 构建国内一流的多功能、开放型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大平台,满足学生 的基础学习、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和创新实践的需求。 (1)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满足我校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工程训 练的需求,为贯穿大学阶段的工程制造能力学习和实践逐步提供全方位的 支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编写《工程认识》、 《工程训练》系列教材、相关辅助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 (3)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丰富网络资源,提升网站互动功能; (4)加强机电综合性训练项目、完善创新性实践训练。 (三)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中心坚持以“文明、优质、求实、创新”为工作宗旨,为全校师生的 教学、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服务。重视本科生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 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视为中心的立身之本,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