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心说」 明】李贽
【明】李贽
反理学思潮的兴起,主要在于反对禁欲主义观点。 南宋时的陈亮、叶适等已开其端。到了明清之际,王夫之 戴震等人更指出“天理”是离不开人欲、人情的,并控诉 了道学家们“以理杀人”的罪状。 对于李贽《童心说》,首先要明确它所出现的思想 史背景,即针对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 标准、成为桎梏人的僵化思想而发,这样才能更好理解李 贽反对虚伪的世风,赞赏童心、突出个体的思想意义
反理学思潮的兴起,主要在于反对禁欲主义观点。 南宋时的陈亮、叶适等已开其端。到了明清之际,王夫之、 戴震等人更指出“天理”是离不开人欲、人情的,并控诉 了道学家们“以理杀人”的罪状。 对于李贽《童心说》,首先要明确它所出现的思想 史背景,即针对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 标准、成为桎梏人的僵化思想而发,这样才能更好理解李 贽反对虚伪的世风,赞赏童心、突出个体的思想意义
《童心说》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首檄文, 有着很大的震撼力。 、他以“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 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他们的 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他以“童心说”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的理论。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 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 、他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 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 《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
《童心说》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首檄文, 有着很大的震撼力。 一、他以“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 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他们的 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 二、他以“童心说”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 诗必盛唐”的理论。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 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 三、他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 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 《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
强调抒真情,说真话的《童 心话》,对古人今人以至后人 都有启迪,是为千古之至文
强调抒真情,说真话的《童 心话》,对古人今人以至后人 都有启迪,是为千古之至文
李贽(1527-1602),本姓林, 原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卓 吾,号宏甫,福建泉州晋江人,回 族。26岁时中福建乡试举人。后历 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 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司务、 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A 万历八年(1580),辞姚安知府。 李贽辞官后过了二十多年的隐居生 活。万历二十九年(1602)明政府 下令逮捕他入狱,罪名是“敢倡乱 道,惑世诬民”。李贽在拘押北京 期间,在狱中用剃刀自刎
李贽(1527—1602),本姓林, 原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卓 吾,号宏甫,福建泉州晋江人,回 族。26岁时中福建乡试举人。后历 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 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司务、 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 万历八年(1580),辞姚安知府。 李贽辞官后过了二十多年的隐居生 活。万历二十九年(1602)明政府 下令逮捕他入狱,罪名是“敢倡乱 道,惑世诬民”。李贽在拘押北京 期间,在狱中用剃刀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