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六、《现代诗两首》 教学目标 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长城谣》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 三学海拾贝 1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 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 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 结 5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 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 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 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 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第16页共82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第16页共82页 六、《现代诗两首》 教学目标 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长城谣》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 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 学海拾贝 1 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 听录音,整体感知 3 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 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 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 结。 5 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 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 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 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 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 当场成诵! 五 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灵活机动 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欣赏《一片槐树叶》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一一思乡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纪弦(略) 三赏析诗歌 1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歌 2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 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 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 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3讲析诗的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 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 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4讲析诗的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第17页共82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第17页共82页 灵活机动 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欣赏《一片槐树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新课 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 二 简介作者纪弦(略) 三 赏析诗歌 1 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歌 2 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 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 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 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3 讲析诗的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 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 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4 讲析诗的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5教师总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 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 术手法 6再听范读,要求当场成诵。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略 舒婷诗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第18页共82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第18页共82页 5 教师总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 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 术手法。 6 再听范读,要求当场成诵。 四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略 附舒婷诗歌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七、《致空气》 、教学目标 1.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3.学习诗人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2.难点:巧妙的构思。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 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 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一—《致空气》 2.作者简介。邵燕祥,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年出版 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 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 总题《母语写作》。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 写成的。 (二)读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 4.教师指名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A)整体感知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首写得比较抽象难懂。) (B)阅读分析 1.教师针对学生的水平,作一些现代诗歌阅读方面的指导 2.速读课文思考:(点击课件中的“思考” (1)从诗中找出暗示人物经历的句子,暗示了一种怎样的经历? (2)在诗人经历这一切时,诗中说道:“你不肯把我抛弃;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你把丁香 的芬芳吹送给我: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文中的“你”指什么?仅仅指空气吗? 学生讨论回答:空气可能代表友情,亲情、希望、信仰等。诗人借空气这一具体事物来歌 颂友情、亲情、人的信念和理想等。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课文,感悟课文思想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C)问题研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如有难 度、深度组内不能自行解决的,可提交全班共同探讨 第19页共82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第19页共82页 七、《致空气》 一、教学目标: 1.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3.学习诗人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2.难点:巧妙的构思。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 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 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 2.作者简介。邵燕祥,1933 年出生,1951 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5 年出版 《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 80 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 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 总题《母语写作》。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 写成的。 (二)读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 4.教师指名配乐朗读。学生评价。 (三)悟 (A)整体感知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首写得比较抽象难懂。) (B)阅读分析 1.教师针对学生的水平,作一些现代诗歌阅读方面的指导。 2.速读课文思考:(点击课件中的“思考”) (1)从诗中找出暗示人物经历的句子,暗示了一种怎样的经历? (2)在诗人经历这一切时,诗中说道:“你不肯把我抛弃;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你把丁香 的芬芳吹送给我;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文中的“你”指什么?仅仅指空气吗? 学生讨论回答:空气可能代表友情,亲情、希望、信仰等。诗人借空气这一具体事物来歌 颂友情、亲情、人的信念和理想等。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课文,感悟课文思想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C)问题研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如有难 度、深度组内不能自行解决的,可提交全班共同探讨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1)生提:“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清气。”这句话仅仅是在 写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海风味和草的味道吗?还暗示了其他的什么? 生答:除了写海风吹送来的清新气息,还可以理解为朋友或亲人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鼓励和安慰 (2)生提:“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如何理解? 生答:主人公获得自由之后,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怀疑自己在看戏 (3)生提:“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有什么深刻含义? 生答:这里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春天,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对未 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2.教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首诗就是一部影片。请同学们从 2-5小节中任选一节,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主人公所经历的情景。可适当地加 入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学生活动 (D)小结 (1)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寄寓了诗人对 于友谊对于真情等的歌颂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对信念、对希望的歌颂) (2)人们渴望真情,呼唤真情,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真情是无处不在的。你的身边有没有 这样的例子?请你谈一谈。 (四)赏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朗读,谈谈喜欢的原因或感受。(学 生只要谈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练 教师提供一些词语,如:仙人掌、白杨、蜡烛、楼梯、太阳、月亮、向日葵等,让学生任 选一个,赋予新的象征意义,来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六)布置作业 《致空气》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友谊和真情。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首诗或一段话,来歌 颂友谊和真情 板书设计 致空气 邵燕祥 象征 空气一一真情友谊希望信念 第20页共82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第20页共82页 (1)生提:“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清气。”这句话仅仅是在 写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海风味和草的味道吗?还暗示了其他的什么? 生答:除了写海风吹送来的清新气息,还可以理解为朋友或亲人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鼓励和安慰。 (2)生提:“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如何理解? 生答:主人公获得自由之后,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怀疑自己在看戏。 (3)生提:“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有什么深刻含义? 生答:这里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春天,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对未 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2.教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首诗就是一部影片。请同学们从 2—5 小节中任选一节,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主人公所经历的情景。可适当地加 入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学生活动 (D)小结 (1)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寄寓了诗人对 于友谊对于真情等的歌颂。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对信念、对希望的歌颂) (2)人们渴望真情,呼唤真情,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真情是无处不在的。你的身边有没有 这样的例子?请你谈一谈。 (四)赏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朗读,谈谈喜欢的原因或感受。(学 生只要谈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练 教师提供一些词语,如:仙人掌、白杨、蜡烛、楼梯、太阳、月亮、向日葵等,让学生任 选一个,赋予新的象征意义,来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六)布置作业 《致空气》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友谊和真情。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首诗或一段话,来歌 颂友谊和真情。 板书设计: 致 空 气 邵燕祥 象征 空气——真情 友谊 希望 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