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 已呢? 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 3.师: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 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 那么,让这位九十岁的老人永生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 板书课题 分析课文第1、2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抽学生回答。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抽学生回答。板书:最深切、最真实、 最难忘。 4.师: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 作用?抽学生回答,总结。 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 1.请学生默读课文。 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 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3.师: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抽学生回答。板书:白的黄的红的。 4.师: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 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 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6.师: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联系在一起,这 点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组织学生讨论。 7.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四、本课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1、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 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课末板书设计 2.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 离开母亲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解释下列词语: 迎养盈眶简陋俯拾皆是唾手可得懵懵懂懂寄人篱下 二、阅读理解3、4自然段 1.让学生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学生回答,并总结 第6页共82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第6页共82页 第一课时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 已呢? 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 3.师: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 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 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 那么,让这位九十岁的老人永生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 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第 l、2 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 l、2 自然段。 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学生回答。 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抽学生回答。 板书:最深切、最真实、 最难忘。 4.师:作者在第 1 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 作用? 抽学生回答,总结。 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 1.请学生默读课文。 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 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3.师: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抽学生回答。 板书:白的黄的红的。 4.师: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 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 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6.师: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联系在一起,这 一点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组织学生讨论。 7.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四、本课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 l、2 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 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课末板书设计 2.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 离开母亲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解释下列词语: 迎养 盈眶 简陋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懵懵懂懂 寄人篱下 二、阅读理解 3、4 自然段 1.让学生阅读第 3、4 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学生回答,并总结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3.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 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4.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5.师: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6.师: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组织学生讨论。 三、分析阅读5-8自然段 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 2.师: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抽学生回答 3.师: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抽学生回答, 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书设计)。 4.让学生齐读第7段,注意读出感情 5.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为的 描写,语言极其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四、重点研读9-11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呆到六岁…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10自然段 3.师: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辛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这 里面包含了作者多少无奈啊!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 4.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题组织一次小型演讲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 育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按段落顺序对课文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使学生对文中质朴语言所蕴含的 复杂情感有了深入体会,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动人应在于情而非文。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认识 到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思索探寻与他们相处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空悲切。 六、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母亲: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 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毕生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 辈子都没有笑过 日日夜夜盼着自己的儿子回来,直到去逝 线索一白的:大奶奶给 中秋节母亲想办法弄黄的 为二大爷喂牛讨得红的 铁骑兵 教学目标 1.掌握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数学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重点 第7页共82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第7页共82页 3.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 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4.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5.师: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 书设计) 6.师: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 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组织学生讨论。 三、分析阅读 5-8 自然段 1.让学生细读 5~8 段,掌握其内容。 2.师: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抽学生回答。 3.师: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抽学生回答, 将内容板书(见课末板 书设计)。 4.让学生齐读第 7 段,注意读出感情。 5.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为的 描写,语言极其 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四、重点研读 9 一 ll 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呆到 六岁……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 10 自然段。 3.师: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辛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 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 这 里面包含了作者多少无奈啊! 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 4.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题组织一次小型演讲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 育。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按段落顺序对课文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使学生对文中质朴语言所蕴含的 复杂情感有了深入体会,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动人应在于情而非文。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认识 到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思索探寻与他们相处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空悲切。 六、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母亲: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 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毕生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 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日日夜夜盼着自己的儿子回来,直到去逝 线索----白的:大奶奶给 中秋节母亲想办法弄黄的: 为二大爷喂牛讨得红的 三、铁骑兵 教学目标 1.掌握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3.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学重点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2.口语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 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 分析 教学步骤 第1课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讲述战例2.指导学 生阅读课文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找出文眼,理 清脉络4.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领略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5.解题,指导完 成练习 5.剖析题意,完成课堂练习 、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故事1.纷纷回答:爱看。 2.因为课前已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对教师 2.师:很好。战争的双方如果人数悬殊,胜的观念并不同意。生:不是 负便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过去军事科技不是 很发达的时代,双方对阵,人数便是决定胜 负的重要因素。你们认为是这样吗? 3.师装作不解:哦,历史上发生过以少胜3.举手回答,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相关 多,以弱克强的战例吗? 战例,涉及内容有古有今,有中有 4.师总结:看来大家课外都搜集了不少资外,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料,这点很好。本文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战4.进入新课学习 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 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 发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 习。板书课题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1.听教师讲解,作好相应记录 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2.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结果。 3.讲述课文内容,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3.抽学生复述课文。 、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1.思考,举手回答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生: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 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有什么表达效果? 2.讨论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将其板书。(见3.理清文章结构。 课末板书) 四、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8页共82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第8页共82页 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2.口语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 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 分析。 教学步骤 第 1 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1.讲述战例 2.指导学 生阅读课文 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找出文眼,理 清脉络 4.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领略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5.解题,指导完 成练习 5.剖析题意,完成课堂练习 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 故事 吗? 2.师:很好。战争的双方如果人数悬 殊,胜 负便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过去 军事科技不是 很发达的时代,双方 对阵,人数便是决定胜 负的重要因素。你们认为是这样吗? 1.纷纷回答:爱看。 2.因为课前已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对 教师 的观念并不同意。 生:不是。 3.师装作不解:哦,历史上发生过以少 胜 多,以弱克强的战例吗? 4.师总结:看来大家课外都搜集了不 少资 料,这点很好。本文也讲述了 一个这样的战 例。在抗日战争中, 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 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 发 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 习。 板书课题。 3.举手回答,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相关 战例,涉及内容有古有今,有中有 外,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4.进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 结果。 3.抽学生复述课文。 1.听教师讲解,作好相应记录。 - 2.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讲述课文内容,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三、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 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将其板 书。(见 课末板书) 1.思考,举手回答。 生: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 就会 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 打游击”。 2.讨论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3.理清文章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1.师:杨朔的散文讲究结构,在布局上往往是11.思考本文的结构特点 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有所生:本文开篇就写在大部队行进的途中,有 展现,请大家加以分析。指名学生回答,并加以一班骑兵掉队了,这就留下了一个悬念:这 总结 班掉队的骑兵命运如何?接着写骑兵偶然来到了 2.师: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一条河边,准备渡河却发现水很深,于是放弃 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的色彩,了,这又有了一个悬念:这到底是条什么河?后 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来骑兵发现了一座城,便灵机二动朝城中放了 明了这特点 排马枪,引起了骚乱,这到底是座什么城呢,他 点明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们放枪会造什么后果?这几处悬念让读者欲罢 3.师:当骑兵们得知昨晚想骑马渡过的河不能,充分显示了杨朔的写作功夫。 流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啊’了一2.生:“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 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生:他带着这一帮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 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惊”是因为不知敌人 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笑”生: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 是为昨晚的冒失,竟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生:“是黄河,水才急呢,·根鹅毛掉下去, 河,另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也会旋到水底下去。”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思考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五、解题,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后思考与练习1.从敌我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我军的一班骑兵 竟能打乱敌人军事部署。 2.师:本文的标题为什么?铁骑兵呢?相信大家2.积极思考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了生:“铁”字表明了我军的顽强和难以战 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生:“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意 3.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服 3.完成随堂练习 六、本课小结 本节课按照导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分析结构及语言特点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教学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还领略到了杨朔散文的魅力,这对学生的写作 及散文鉴赏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七、板书设计 铁骑兵 本文结构 起因:掉队——打游击经过:夜渡河水一水深未能过去—一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一朝城 中放了一排马轮一一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骑后们明明只是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为什么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 团人来攻城,并且“差一点把城攻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作分析。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1.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1)没日殒落悬崖勒马冥思苦想 (2)香消玉殒婷婷玉立斗转星移宿营 (3)搔乱斗胆犹豫不决战战兢兢 (4)天马行空恪守部署凌乱 2.下列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9页共82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第9页共82页 1.师:杨朔的散文讲究结构,在布局上往往是 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有所 展现,请大家加以分析。指名学生回答,并加以 总结。 2.师: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 , 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 的色彩, 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 明了这特点。 点明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3.师:当骑兵们得知昨晚想骑马渡过的河 流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 ‘啊’了一 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惊”是因为不知 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笑” 是为昨晚的冒失,竟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 河,另 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1.思考本文的结构特点。 生:本文开篇就写在大部队行进的途中,有 一班骑兵掉队了,这就留下 了一个悬念:这 班掉队的骑兵命运如何?接着写骑兵偶然来到了 一条河边,准备渡河却发现水很深,于是 放弃 了,这又有了一个悬念:这到底是条什么河?后 来骑兵发现了一座 城,便灵机二动朝城中放了- 排马枪,引起了骚乱,这到底是座什么城呢,他 们放枪会造什么后果?这几处悬念让读者欲罢 不能,充分显示了杨朔的写作功夫。 2.生:“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 生:他带着这一帮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 敌人。 生: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 生:“是黄河,水才急呢,·根鹅毛掉下去, 也会旋到水底下去。” 3、思考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五、解题,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后思考与练 习 一。 2.师:本文的标题为什么?铁骑兵呢?相信大家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有 自己的理解了 吧。 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3.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1.从敌我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我军的一班骑兵 竟能打乱敌人军事部署。 2.积极思考。 生:“铁”字表明了我军的顽强和难 以战 胜。 生:“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 意 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服。 3.完成随堂练习。 六、本课小结 本节课按照导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分析结构及语言特点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教学。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还领略到了杨朔散文的魅力,这对学生的写作 及散文鉴赏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 七、板书设计 铁骑兵 本文结构 起因:掉队——打游击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一朝城 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骑后们明明只是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为什么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 团人来攻城,并且“差一点把城攻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作分析。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1)没日殒落悬崖勒马冥思苦想 (2)香消玉殒婷婷玉立斗转星移宿营 (3)搔乱斗胆犹豫不决战战兢兢 (4)天马行空恪守部署凌乱 2.下列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1)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2)班长的脸颊抽动着,脸上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个性练习设计文中写道,斑长“灵 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试分析此时班长的心理, 教学探讨与反思 因为本篇课文较短,且内容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 紧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加快节奏,主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体会,教师只在重点处加以 四、苏珊·安东尼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意 2、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3、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4、了解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培养向上的决心 5、学习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中插叙的作用。2.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辞严的辩论。 培养学生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难点对时代背景的掌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初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2.设 计问题,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了解本文结构3.深入理解 成练习,深入理解文意4.组织小型讨论会 4.课堂讨论,认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在座的女同学,如果1.乱成一团,有些男生在窃笑,女生则七 我们要选班长,我对你们说,班上的女生没有选嘴八舌。生:当然不行,凭什 举权,选班长是男生的事,你们有意见吗? ……我们女生哪里不如男生 2.师笑道:看来我这句话得罪了半边天。但你们 知道吗,直到一百多年前,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2.听教师讲述,均感不可思议,女生更 女人一直是男人的附属品,是男人的私有财产 是愤愤不平,下面窃窃私语。 她们毫无地位,要劳动,收人却归丈夫所有,她 们的儿子可以接受教育,女儿却只能在家学女红 这在我们现在的人看来是多么荒谬啊,但在那个 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的事。 3.师:那么今天呢,今天我们的女生可以和男生 坐在一间教室上课,你们长大后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 的职业,做自己喜爱的事,花自己挣的钱。你们甚至3.顺着教师的思路想着目前自己所享受的 可以比男人做得更出色。在法律上,你们是完全平等各项权利,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的。但这些在你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却是无数前辈经 过不懈奋斗才得来的。苏珊·安东尼便是其中一位。 板书:苏珊·安东尼一一女权运动的先驱 第10页共82页
八年级(下)语文教案设计 第10页共82页 (1)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2)班长的脸颊抽动着,脸上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个性练习设计文中写道,斑长“灵 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试分析此时班长的心理。 教学探讨与反思 因为本篇课文较短,且内容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 紧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加快节奏,主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体会,教师只在重点处加以 点拨。 四、苏珊·安东尼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意。 2、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3、欣赏主人公精彩的语言。 4、了解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东西是经过前人长期奋斗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培养向上的决心。 5、学习苏珊·安东尼勇于斗争,为了崇高目标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中插叙的作用。2.欣赏主人公铿锵有力、义正辞严的辩论。 3.培养学生男女平等的意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难点 对时代背景的掌握。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1.初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2.设 计问题,引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了解本文结构 3.深入理解 3.完 成练习,深入理解文意 4.组织小型讨论会 4.课堂讨论,认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在座的女同学,如果 我们要选班长,我对你们说,班上的女生没有选 举权,选班长是男生的事,你们有意见吗? 2.师笑道:看来我这句话得罪了半边天。但你们 知道吗,直到一百多年前,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 女人一直是男人的附属品,是男人的私有财产, 她们毫无地位,要劳动,收人却归丈夫 所有,她 们的儿子可以接受教育,女儿却只能在家学女红。 这在我们现在的人看来是多么荒谬啊,但在那个 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的事。 1. 乱成一团,有些男生在窃笑,女生则七 嘴八舌。 生:当然不行,凭什 么…… 我们女生哪里不如男生…… 2.听教师讲述,均感不可思议,女生更 是愤愤不平,下面窃窃私语。 3.师:那么今天呢,今天我们的女生可以和男生 坐在一间教室上课,你们长大后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 的职业,做自己喜爱的事,花自己挣的钱。你们甚至 可以比男人做得更出色。在法律上,你们是完全平等 的。但这些在你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却是无数前辈经 过不懈奋斗才得来的。苏珊·安东尼便是其中一位。 板书:苏珊·安东尼——女权运动的先驱 3.顺着教师的思路想着目前自己所享受的 各项权利,带着极大的兴趣进入新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