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无陇断焉( 3.一词多义 (1)方:方七百里()方欲行()而尝极东方( (2)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3)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4)固:汝心之固()固以怪之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 4.重点句子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译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译: (3)告之于帝,帝感其诚。译: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 (5)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 5、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 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6、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 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答 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寓意: 赞成 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 公形象的高大。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 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9.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1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11.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 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12.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13、列子,名(),又名御寇,()前期郑国人,()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五.《出师表》 (一)通假字:
( ) (19) 无陇断焉 ( ) 3.一词多义 (1)方:方七百里( ) 方欲行( ) 而尝极东方( ) (2)且: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 (3)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 曾益其所不能( ) (4)固:汝心之固( ) 固以怪之矣(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5)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 今亡亦死( ) 4.重点句子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译: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译: (3)告之于帝,帝感其诚。译: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 (5)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 5、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 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6、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 事的题目,不少于 2 个。 答: 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寓意: 赞成: 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 公形象的高大。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 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9.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 1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答: 11.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 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 12.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答: 13、列子,名( ),又名御寇,( )前期郑国人,( )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五.《出师表》 (一)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二)说说古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 )2.存亡之秋也。(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由是感激。( )5.诚宜开张圣听。( 6晓畅军事。( )7.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猥自枉屈。( )9后值倾覆。( 10.庶竭驽钝。( 1l临表涕零。( (三)一词多义 遗: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深追先帝遗诏。( 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每与臣论此事。( 任: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分:①今天下三分。(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行:①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能: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先帝称之曰能。 言:①进尽忠言。( ②不知所言。(动词,说) 为: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动词,是)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动词,做) (四)词类活用 1.不宜妄自菲薄。( )2此皆良实。(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4优劣得所。( 5北定中原。( )6临表涕零。( (五)翻译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二)说说古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存亡之秋也。( )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4.由是感激。( ) 5.诚宜开张圣听。( ) 6.晓畅军事。( ) 7.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8.猥自枉屈。( ) 9.后值倾覆。( ) 10.庶竭驽钝。( ) 11.临表涕零。( ) (三)一词多义 遗: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深追先帝遗诏。( ) 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每与臣论此事。( ) 任: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 ②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 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 ) 分:①今天下三分。( )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行:①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 能: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先帝称之曰能。( ) 言:①进尽忠言。( ) ②不知所言。(动词,说) 为: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动词,是)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动词,做) (四)词类活用 1.不宜妄自菲薄。( ) 2.此皆良实。( )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4.优劣得所。( ) 5.北定中原。( ) 6.临表涕零。( ) (五)翻译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