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课改教材·中考·30篇 2011年中考《文言文点击》常识及主题 检测试题 l、陋室铭 《陋室铭》的作者是朝的 “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 从题目看,作者是 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 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表现了 不的高尚节操 2、爱莲说 有者是朝的一一,他是著名的家“说”作为一种文体,可以一也可以一 莲说”,即 的道理 全文托物言志,以_喻_。,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 ”的美德,表 达了作者不与 的高尚品格和对 的鄙弃和厌恶 橘逾淮为枳 晏子,名,字平仲, 时期齐国政治家。善辞令,很有外交才干。本文选自 共八卷,二百五十章,多记晏婴行事及其诤谏之言。 本文记述 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 和 楚王的 更衬托出了晏子的形象。 伤仲永 本文作者是 (时期) 他积极推进运动,被列为“ 本文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闻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意在以方仲永为的例子,来 说明 5、周处 本文作者是 朝文学家。选自《 内容理解:本文颇含哲理。在乡人眼里,周处是“三害”中的首害,所以也得不到人们的 谅解。难能可贵的是周处能」 ,进而听取贤人的规劝,幡然悔 悟 告诉深刻的道理: 6、生于忧息,死于安乐 本文选自《 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 的情况。全 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用 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论 证 的道理。第二部分(第3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 的必要性,说明 的道理。第三部分(第4段):得出“ ”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7、卖油翁 本文作者是 朝代 六一居士。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第一段写 第二段写 通过这两件事的记 叙,形象地说明了 ”的道理。 人物的性格特点鲜明:康肃公 卖油翁 8.核舟记 本文作者是朝的 选自朝人编辑的笔记小说 核舟的雕刻者明朝人 核舟主 第1页共4页 2011-02
2010·课改教材·中考·30 篇 第 1 页 共 4 页 2011-02-26 2011 年中考《文言文点击》常识及主题 检测试题 1、陋室铭 《陋室铭》的作者是 朝的 。“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从题目看,作者是 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 ,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 发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表现了 、 不的高尚节操。 2、爱莲说 作者是 朝的 ,他是著名的 家;“说”作为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 “爱莲说”,即 的道理。 全文托物言志,以 喻 ,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 ”的美德,表 达了作者不与 的高尚品格和对 的鄙弃和厌恶。 3、橘逾淮为枳 晏子,名 ,字平仲, 时期齐国政治家。善辞令,很有外交才干。本文选自《 》。 共八卷,二百五十章,多记晏婴行事及其诤谏之言。 本文记述 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 、 和 。楚王的 更衬托出了晏子的形象。 4、伤仲永 本文作者是 (时期) 。他积极推进 运动,被列为“ ”之一。 本文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闻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意在以方仲永为 的例子,来 说明 。 5、周处 本文作者是 , 朝文学家。选自《 》。 内容理解:本文颇含哲理。在乡人眼里,周处是“三害”中的首害,所以 也得不到人们的 谅解。难能可贵的是周处能 ,进而听取贤人的规劝,幡然悔 悟, 。告诉深刻的道理: 。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选自《 》, 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 的情况。全 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 段):用 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论 证 的道理。第二部分(第 3 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 的必要性,说明 的道理。第三部分(第 4 段):得出“ , ”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7、卖油翁 本文作者是 (朝代) ,自号 、六一居士。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第一段写 ,第二段写 。通过这两件事的记 叙,形象地说明了“ ”、“ ”的道理。 人物的性格特点鲜明:康肃公 ,卖油翁 。 8.核舟记 本文作者是 朝的 。选自 朝人 编辑的笔记小说《 》。 核舟的雕刻者明朝人 ;核舟主题:
010·课改教材·中考·30篇 内容理解:通过介绍核舟的 表现了雕刻者的 和 反映出 9、黔之驴 本文作者是 理解:文章旨在讽刺 的人物。这则寓言故事后来演化为 成语“ 10、黠鼠赋 本文选自 的《》。作者是_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舍称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赋”是指一种文体。 理解:本文是第一段叙事,写 第二段分析老 感慨 。原文还有第三段,揭 示了全文的中心 这是人被老鼠欺骗的真正原因。 11、狼 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世称 本文选自 内容理解:从屠夫狼、狼到狼的经过,生动地揭示了狼的 的本质。细致地刻画了屠夫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夫的 也告诉我们一 个道理: 12、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名』,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时期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发扬了 思想,有 ”之称,与孔子并称为“ 顾左右而言他”的意思是 公输 本文作者是 ,名翟 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家的创始人。选自《 理解:本文记载了 的故事,反映了墨家反对侵略别国的 ”思想,表现了墨子 的可贵精神和 政治才能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是时期著名的家和文学家著有《 一书。他在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上与孔孟的 儒家相左,主张 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的爱恨。 文中庄子的 形象十分生动,表述委婉 曹刿论战 本文选自《_》,是鲁国史官编写的一部体史书 内容理解:本文记叙了曹刿 并在长勺之战中 终于使 的史实.阐明了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第2页共4页 2011-02
2010·课改教材·中考·30 篇 第 2 页 共 4 页 2011-02-26 内容理解:通过介绍核舟的 、 、 等,表现了雕刻者的 和 ,反映出 。 9、黔之驴 本文作者是 。 理解:文章旨在讽刺 的人物。这则寓言故事后来演化为 成语“ ”、“ ”。 10、黠鼠赋 本文选自 的《 》。作者是 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舍称“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赋”是指一种文体。 理解:本文是第一段叙事,写 ;第二段分析老 鼠 ,感慨 。原文还有第三段,揭 示了全文的中心: ,这是人被老鼠欺骗的真正原因。 11、狼 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世称 。本文选自《 》。 内容理解:从屠夫 狼、 狼到 狼的经过,生动地揭示了狼的 、 、 的本质。细致地刻画了屠夫由惧狼到奋起杀狼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夫的 ,也告诉我们一 个道理: 。 12、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名 ,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 时期 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发扬了 的 思想,有“ ”之称,与孔子并称为“ ”。 “顾左右而言他”的意思是 。 13、公输 本文作者是 ,名翟, 之际思想家、政治家, 家的创始人。选自《 》。 理解:本文记载了 的故事,反映了墨家反对侵略别国的 “ ”思想,表现了墨子 的可贵精神和 的 政治才能。 14、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是 时期著名的 家和文学家著有《 》一书。他在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上与孔孟的 儒家相左,主张 、 ,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的爱恨。 文中庄子的 , ,形象十分生动,表述委婉。 15、曹刿论战 本文选自《 》,是鲁国史官 编写的一部 体史书。 内容理解:本文记叙了曹刿 ,并在长勺之战中 ,终于使 的史实.阐明了 及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010·课改教材·中考·30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本文选自《 》,这是西汉末年史学家 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编辑的一部国 别体史书 齐相邹忌的妻妾、客人出于不同的动机,一致夸大邹忌的美貌,但邹忌有 他 地思考,看清了事情的真相,从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邹忌拿生活中的事例作比,告诉齐王只 有 17、小石潭记 本文作者是 字子厚,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之一(另几 位包括 、曾巩)与韩愈并称“ 倡导了 运动 该文选自《 此文是他被永州期间写下的,共八篇,合称 内容理解:全文以 为线索,记叙了 作者借景抒情,含蓄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18、孔孟论学 本文前四则选自《 》,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孔子是 末期的 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两则作者是 是 时期的思想家, 他传承孔子学说,世有“ ”之称 《孔孟论学》第二则强调了 第三则表明了学习 第五则告诉人们的学习道理是 最后一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 精神。 19、濰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本文作者是 朝书画家、文学家 八怪”之一。选自《 文章批判了 ”的错误态度,认为读书只有 才能领悟书中 真谛:当然,读书也应当 不然只能像一个“破烂橱柜”。 20、黄生借书说 本文作者是 ,朝人。著有《 》。本文选自《 内容理解:本文就 一事发表议论,提出“ ”的观点 勉励年轻人 21、问说 本文作者是,朝人。选自《_ 文章的论点是 。在论证上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既体现了作者 的褒贬,又增强了说服力 22、卖柑者言 本文作者是,朝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选自《 文章由买卖一个坏的柑橘这一小事引发议论,假托卖柑者的话,揭露了 抒发了 之情 第3页共4页 201102
2010·课改教材·中考·30 篇 第 3 页 共 4 页 2011-02-26 16、邹忌讽齐王纳谏 本文选自《 》,这是西汉末年史学家 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编辑的一部国 别体史书。 齐相邹忌的妻妾、客人出于不同的动机,一致夸大邹忌的美貌,但邹忌有 。他 地思考,看清了事情的真相,从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邹忌拿生活中的事例作比,告诉齐王只 有 。 17、小石潭记 本文作者是 ,字子厚, 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之一(另几 位包括 、 、 、苏洵、 , 、曾巩)与韩愈并称“ ”, 倡导了 运动。 该文选自《 》。此文是他被 永州期间写下的,共八篇,合称《 》。 内容理解:全文以 为线索,记叙了 和 ,作者借景抒情,含蓄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18、孔孟论学 本文前四则选自《 》,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孔子是 末期的 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两则作者是 ,是 时期的思想家, 他传承孔子学说,世有“ ”之称。 《 孔 孟论 学 》第 二 则强 调了 ;第 三则 表 明了 学习 要 ;第五则告诉人们的学习道理是 ; 最后一则告诉我们读书要有 精神。 19、濰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本文作者是 , 朝书画家、文学家。“ 八怪”之一。选自《 》 文章批判了“ ”的错误态度,认为读书只有 才能领悟书中 真谛;当然,读书也应当 ,不然只能像一个“破烂橱柜”。 20、黄生借书说 本文作者是 , 朝人。著有《 》。本文选自《 》 内容理解:本文就 一事发表议论,提出“ ”的观点, 勉励年轻人 。 21、问说 本文作者是 , 朝人。选自《 》 文章的论点是 。在论证上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既体现了作者 的褒贬,又增强了说服力。 22、卖柑者言 本文作者是 , 朝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选自《 》 文章由买卖一个坏的柑橘这一小事引发议论,假托卖柑者的话,揭露了 ,抒发了 之情
010·课改教材·中考·30篇 岳阳楼记 本文作者是_,(朝代)著名的政治家、_家。选自《 理解:描写了“迁客骚人” 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 作者“ ”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24、醉翁亭记 本文作者是 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 六一居士,谥号 内容理解:全文以“ 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自己 的思想。 25、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书画家。本文选自《 文章描写了承天寺夜游时的 ,抒发了 之情。 26、陈涉世家 本文作者是 史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 》这是我国第一部 理解:本文生动记述了 赞扬了陈胜、吴广的 和 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 陈胜形象: 出师表 本文作者是 (朝代)时的政治家,军事家。本文选自《 表,古代臣子 种文体,它的基本特征是“ 《出师表》中的 帝王”是指 这篇“表”是作者在 前写下的。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 广开 严明 亲贤臣, 完成“ ”的大业。也表达了 作者 的真挚感情和 的坚定决心。 28、桃花源记 作者是朝的 选自《 内容理解: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 和追 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 的和对理想社会的 29、捕蛇者说 本文作者是 朝著名家、家,唐宋八大家之。选自《 》。“说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 ,都是为了 内容理解:文章通过对 的描写,深刻揭露 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 30、登泰山记 本文作者是 朝人。本文选自《 》。 文章记叙了 的经过,描绘了 的景 象,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第4页共4页 2011-02
2010·课改教材·中考·30 篇 第 4 页 共 4 页 2011-02-26 23、岳阳楼记 本文作者是 , (朝代)著名的政治家、 家。选自《 》。 理解:描写了“迁客骚人” ,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 作者“ , ”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24、醉翁亭记 本文作者是 , 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 、六一居士,谥号 。 内容理解:全文以“ ”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自己 和 的思想。 25、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作者是 , (朝代)的文学家、书画家。本文选自《 》 文章描写了承天寺夜游时的 ,抒发了 之情。 26、陈涉世家 本文作者是 , 史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 》这是我国第一部 。 理解:本文生动记述了 ,赞扬了陈胜、吴广的 和 ,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 和 。 陈胜形象: 27、出师表 本文作者是 , (朝代)时的政治家,军事家。本文选自《 》 表,古代臣子 一种文体, 它的基本特征是“ ”。《出师表》中的 “帝王”是指 ,这篇“表”是作者在 前写下的。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 广开 ,严明 ,亲贤臣, ,完成“ ”的大业。也表达了 作者 的真挚感情和“ ”的坚定决心。 28、桃花源记 作者是 朝的 。选自《 》 内容理解: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 和追 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 的 和对理想社会的 。 29、捕蛇者说 本文作者是 , 朝著名 家、 家,唐宋八大家之。选自《 》。“说”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 ,也 ,都是为了 。 内容理解:文章通过对 的描写,深刻揭露 了 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 。 30、登泰山记 本文作者是 , 朝人。本文选自《 》。 文章记叙了 的经过,描绘了 的景 象,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010·课改教材·中考·30篇 2010届课改教材文言文常识及主题 检测试题(含答案) l、陋室铭 《陋室铭》的作者是_唐朝的_刘禹锡_。“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_押韵_的。从题目看,作 者是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借物抒情_,托物言志。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 颂,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_不的高尚节操 爱莲说 作者是宋朝的周敦颐,他是著名的_理学家;“说”作为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 表议论或记叙事物。“爱莲说”,即_说一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全文托物言志,以莲_喻_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 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对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3、橘逾淮为枳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善辞令,很有外交才干。本文选自《晏子春秋》 共八卷,二百五十章,多记晏婴行事及其诤谏之言 本文记述晏子出示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 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表现 了晏子的爱国、机智和善于辞令。楚王的_愚昧平庸更衬托出了晏子的形象。 4、伤仲永 本文作者是北宋(时期)王安石。他积极推进北宋古文运动_运动,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 本文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闻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 天教育的重要性 周处 本文编者是_刘义庆,南北朝文学家。选自《世说新语》。 内容理解:本文颇含哲理。在乡人眼里,周处是“三害”中的首害,所以即使杀虎斩蛟也得不到人 们的谅解。难能可贵的是周处能_从乡人的反应中感悟到自己的严重错误,进而听取贤人的规劝,幡然悔 悟,弃恶从善。告诉深刻的道理:人是可以转 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历史撒谎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选自《_孟子》,是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情况。全文可分三部 分。第一部分(1、2段):用_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论证_人才要在忧患 中在就的道理。第二部分(第3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_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亼处困境能激发斗 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第三部分(第4段):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 的中心论点。 7、卖油翁 本文作者是北宋(朝代)欧阳修_,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第一段写_陈尧咨射箭,第二段写_卖油翁酌油_。通过这两件事的记叙, 形象地说明了“_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人物的性格特点鲜明:康肃公自矜傲慢,卖油翁_沉稳谦虚 8.核舟记 本文作者是_明朝的_魏学洢。选自_清朝人涨潮编辑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核舟的雕刻者明朝人王叔远_:核舟主题:大苏泛赤壁 内容理解:通过介绍核舟的_形象、_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_精巧技艺_和巧妙构思, 反映出_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9、黔之驴 本文作者是唐朝的柳宗元 理解:文章旨在讽刺_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这则寓言故事后来 演化为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 第5页共4页 201102
2010·课改教材·中考·30 篇 第 5 页 共 4 页 2011-02-26 2010 届课改教材文言文常识及主题 检测试题(含答案) 1、陋室铭 《陋室铭》的作者是 唐 朝的 刘禹锡 。“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 押韵 的。从题目看,作 者是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 借物抒情 , 托物言志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 颂,抒发了作者 安贫乐道 的思想感情,表现了 不慕富贵 、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的高尚节操。 2、爱莲说 作者是 宋 朝的 周敦颐 ,他是著名的 理学 家;“说”作为一种文体,可以 说明事物 ,也可以 发 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爱莲说”,即 说一说喜爱莲花 的道理。 全文托物言志,以 莲 喻 人 ,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的美德, 表达了作者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 的高尚品格和对 对追名逐利世态 的鄙弃和厌恶。 3、橘逾淮为枳 晏子,名 婴 ,字平仲, 春秋 时期齐国政治家。善辞令,很有外交才干。本文选自《 晏子春秋 》。 共八卷,二百五十章,多记晏婴行事及其诤谏之言。 本文记述 晏子出示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 的故事。表现 了晏子的 爱国 、 机智 和 善于辞令 。楚王的 愚昧平庸 更衬托出了晏子的形象。 4、伤仲永 本文作者是北宋(时期)王安石。他积极推进 北宋古文运动 运动,被列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本文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闻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意在以方仲永为 反面 的例子,来说明 后 天教育的重要性 。 5、周处 本文编者是 刘义庆 , 南北 朝文学家。选自《 世说新语 》。 内容理解:本文颇含哲理。在乡人眼里,周处是“三害”中的首害,所以 即使杀虎斩蛟 也得不到人 们的谅解。难能可贵的是周处能 从乡人的反应中感悟到自己的严重错误 ,进而听取贤人的规劝,幡然悔 悟, 弃恶从善。告诉深刻的道理: 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历史撒谎 那个的英雄 。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选自《 孟子 》, 是 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 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 情况。全文可分三部 分。第一部分(1、2 段):用 排比 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地论证 人才要在忧患 中在就 的道理。第二部分(第 3 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 经受艰苦磨炼 的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 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的道理。第三部分(第 4 段):得出“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的结论,也是全文 的中心论点。 7、卖油翁 本文作者是 北宋 (朝代) 欧阳修 ,自号 醉翁 、六一居士。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第一段写 陈尧咨射箭 ,第二段写 卖油翁酌油 。通过这两件事的记叙, 形象地说明了“ 熟能生巧 ”、“ 实践出真知 ”的道理。 人物的性格特点鲜明:康肃公 自矜傲慢 ,卖油翁 沉稳谦虚 。 8.核舟记 本文作者是 明 朝的 魏学洢 。选自 清 朝人 涨潮 编辑的笔记小说《 虞初新志 》。 核舟的雕刻者明朝人 王叔远 ;核舟主题: 大苏泛赤壁 。 内容理解:通过介绍核舟的 形象 、 结构 、 主题 等,表现了雕刻者的 精巧技艺 和 巧妙构思 , 反映出 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 9、黔之驴 本文作者是唐朝的柳宗元。 理解:文章旨在讽刺 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 的人物。这则寓言故事后来 演化为成语“ 黔驴技穷 ”、“ 黔驴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