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i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 突变体的形成过程 .26 三、突变的表型效应 .32 思考题. 第四章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 35 第一节物理诱变剂. 、物理诱变剂的生物学效应 35 二、非电离辐射 一紫外线. 三。由京辐时.。 39 四、近年来发展的新型物理诱变剂.。 第二节化学诱变剂. 43 、减甚米以物*“**4年:s4:4* ,44 、烷化剂.47 三、脱氨剂(以亚硝酸为例)=**+*.+.+:52 四、移码诱变剂. 54 五、羟化剂(以羟胺为例).54 六、金属盐类 55 七、其他化学诱变剂 八、化学诱变剂的安全操作 57 思考题.57 第五章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 第一节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 ,58 从土壤中采样 一。根据微生物生:理特占采样 60 三、特殊环境下采样 61 第二节含微生物样品的富集培养 61 一、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二、控制培养条件 62 三、抑制不需要的菌类. 63 第三节好氧微生物的分离 63 一、稀释涂布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64 二、利用平皿中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 三、组织分离法.67 四、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法.68 五、通过控制营养和培养条件进行分离.69 第四节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第五节产目的产物的野生菌的筛选和菌株鉴定.74 一、初筛 .74
目录 ·xwii✉ .75 第六节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分离筛选. 76 一、极岩环境微生物的采样、分离筛洗” 极端微生物酶分子生物学研究. S 第七节生物可降解塑料菌株的分离筛选.82 生物可降解塑料概况. 一、获得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激生物途径和菌株分离方法 三、PA的合成机制和发酵特点 85 第六章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 86 第一节诱变育种的试验设计和准备工作.87 诱变前对出发株的了解 全面了解菊种特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89 三、了解影响菌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四、了解菌种有效产物中的各种组分在代谢合成过程中与培养条件的关系: 五、建立一个准确、简便,快速检测产物的方法 92 、研究最佳的菌种保藏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92 第二节 诱变育种的步骤与方法 92 、出发菌株的选择 ,92 二、出发菊株的纯化 三、单孢子(或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96 四、诱变剂及诱变剂量· 97 五、诱变剂的处理方法 101 六、影响突变率的因素.**. 103 思考题 105 第七章工业微生物变株传统筛选和高通量筛选 106 第一节突变株的传统分离与筛选. 106 突变株分离过筛选的基本环节 107 二 筛选的程序· 10 108 四、摇瓶液体培养 11g 五、产物活性测定**4. 114 六、摇瓶数据的调整和有关株特性的观察分析 16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调整 117 八、变种的特性研究与鉴定 112 九、透变育种实例 .119 第二节突变株高通量筛选 121 一、常用仪器设备.4.: .121
·xvi· 工业微生物有种毕 二、高通量缔选技术中的常用方法.126 三、高通量倍选应用实例.131 思考题.134 第八章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135 第一节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分离和筛选.135 一、营养缺陷型的诱发.4.“.4.+. 135 淘汰野生型菊株.136 三。背养块路形的拾出***. 137 四、营养缺陷型的鉴定 .138 第二节通过耐结构类似物方法筛选高产菌株. 142 直线合成途径 144 144 思考题 145 第九章抗噬菌体变株的选育 146 第一节抗噬菌体突变株的分离与筛选。 146 、烈性体及其效价的测定***146 二、温和性噬菌体及溶源菌 147 三、抗噬菌休菌株的选育. 148 四、抗性菌株的特性研究 149 第二节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实例: 150 一、菌种 150 二、培养基成分 150 三、噬潮体的分离纯化和原液制备 151 四、菌体菌株的选育. 151 五、菌株抗赚菊体性能的检验 152 六、摇瓶发酵试验. 152 七、发晓罐发试验4 152 思考题. .152 第十章工业微生物代谢控制育种. 153 第一节代谢调节控制育种.153 一、组成型突变株的选育. 154 二、抗分解调节突变株的选育 .155 三、营养缺陷型应用于代谢调节育种. 160 四、渗漏缺陷型应用于代谢调节育种 164 第二节抗反馈调节突变株的选有. 164 一、回复突变引起的抗反馈调节突变株 164 二、耐自身产物突变株选有 166 三、累积前体和耐前体突变株的选有.。 167 四、细胞膜透性突变株的选育
目录 ·xix· 思考题 .171 第十一章工业微生物杂交育种.172 第 节 微生物杂交 172 一、微生物杂交育种的基本程序*4.44172 二、杂交过程中亲本和培养基的选择 172 三、杂交育种的资传标记+。】74 第二节 霉菌杂交育种 175 霜鞘的细胞结构利袋殖*** 175 、霉菌杂交的原理和杂交技术. 176 三、高产重组体的挤洗4*. 185 思考题. 185 第十二章工业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186 第一节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187 ,直接亲本及其遗传标记的选择 187 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188 三、原生质体融合. 196 四、附合体再生.*44. 198 五、融合重组体检出与遗传特性分析 201 六、原生质体融合的应用4*.: 204 第二节放线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205 一、放线菌细胞壁组成、结构及水解 206 放线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 . 206 第三节霉南原生质体融合育种.209 霉菌原生质体制备 211 二、原生质体的再生*******4.213 三、原生质体融合和再生 213 四、融合重组体分析与鉴定 215 第四节 工业微生物基因组改组育种: 215 、微生物基因组改组育种意义和原理 215 、基因组改组育种技术及应用实例 218 思考题.。 222 第十三章基因工程育种. 223 第一节概术 223 一、基因工程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224 二、基因工程原理和步骤 225 第二节基因工程载体 226 、质粒载体 227 232 三、柯斯质粒载体 236
·xx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 第三节基因工程所用的酶.237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238 三、依物于DNA的RNA聚合酶.242 列、车接啊、激碗及骚酸梅.4✉ 242 五、核酸酶.243 第四节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244 ·、DNA的制备 244 :、目的基因的产生与分离 246 ,DNA的连接 . 247 四、重组体导人大肠杆菌.248 五、含重组质粒的细菌菌落的鉴定 250 六、日的基因的表达过程 第五节基因的表达系统 、原核表达系统. 253 、真核生物表达系统. 257 思考题. 262 第十四章分子定向进化育种 263 第一节理性设计 264 一、寡核苷酸引物介导的定点突变 264 “、P(R介导的定点突变 .266 、盒式突变 第二节非理性设计 蛋白质(酶)分子定向进化技术.267 、蛋白质(南)分子定向进化的发展.268 二、蛋白质()分子定向进化策略.268 三,定向进化文库的倍选方法*.*. 278 四、酶分子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79 思考题 281 第十五章基因敲除育种. 282 第一节基因敲除育种原理. 282 一、基因蔽除育种概述 282 二、基因重组系统4*4**0 283 第二节工业微生物基因敲除育种技术及应用. ,287 、基因敲除有种技术.287 、基因敲除育种技术的应用 289 思考题.291 第十六章全局转录机器工程育种. ,292 第一节全局转录机器工程育种的原理.292 第二节 全局转录机器工程育种实施策略及方法.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