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文表达的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独处 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作法来看,又 是消极的。 四、习题精选:(一)2008年重庆市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週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3)谈笑有鸿儒 (4)无丝竹之乱耳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ˆ时,重点突出了“陋室ˆ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 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 就不陋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4分) (二)2008年厦门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 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 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 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 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 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 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①谈笑有鸿儘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 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日:A.太阳B.白 天C.日子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从本文表达的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独处 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作法来看,又 是消极的。 四、习题精选:(一)2008 年重庆市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 分)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3)谈笑有鸿儒 (4)无丝竹之乱耳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 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 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 分) (二)2008 年厦门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14—17 题(14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 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 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 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 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 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 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 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 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 分)日:A.太阳 B.白 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 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 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 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爱莲说》 、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翻译重点句子: 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 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翻译: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翻译: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髙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的语句是:香远益漬。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 2、周敦颐《爱莲说》:(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咏莲名句(或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 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漬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出淤泥而不染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 是:牡丹之爱,宜平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 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简答题:(5 分)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 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 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 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 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 分) 《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7、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二、翻译重点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 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翻译: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翻译: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的语句是:香远益清。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 2、周敦颐《爱莲说》:(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咏莲名句(或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 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出淤泥而不染。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 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 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 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髙淸风格的思想感情ε 8、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 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9、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种含义:一、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像陶渊明 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即可)如:赞 成两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尘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 而不染ˆ境界更高。10、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ˆ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自圆其 说即可)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环境影响,“孟母三迁 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本文的观点,只要保持坚贞的节操,洁身自好, 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影响 四、习题精选:2008年海南省爱莲说周敦颐(北宋) 19、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可爱者甚蓬(pan)B、出淤泥(xuC、濯清涟(zh)D、不可亵玩焉(αie)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香远益清益 (2)亭亭净植植: (3)陶后鲜有闻鲜: (4)宜乎众矣宜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译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2分) 第23课《核舟记》 、解释词语 1、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为宫室:为,做,这里指雕刻。 3、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 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4、尝贻余核舟一:贻(yi),赠。 5、高可二黍许:可,大约。许,上下 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兰:苏轼《前赤壁赋》里的文句。徐,缓缓的。兴,起。 8、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9、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
7、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 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8、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 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9、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种含义:一、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像陶渊明 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如:赞 成两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尘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 而不染”境界更高。 10、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自圆其 说即可)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环境影响,“孟母三迁” 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本文的观点,只要保持坚贞的节操,洁身自好, 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影响。 四、习题精选: 2008 年海南省 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19、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可爱者甚蕃(pān ) B、出淤泥 (xū) C、濯清涟(zhū) D、不可亵玩焉(xiè)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 分) ( l )香远益清 益: ( 2 )亭亭净植 植: ( 3)陶后鲜有闻 鲜: ( 4)宜乎众矣 宜: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译: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分) 第 23 课 《核舟记》 一、解释词语: 1、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为宫室:为,做,这里指雕刻。 3、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 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4、尝贻余核舟一:贻(yí),赠。 5、高可二黍许:可,大约。许,上下。 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水落石出”出自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里的文句。徐,缓缓的。兴,起。 8、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9、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