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 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②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B.①每以振施为务 ②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C.①士谦家富于财 ②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D.①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②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10.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李士谦“轻利重义”的一组是( ①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②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 ③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④“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⑤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⑥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 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 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的 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大家自 发地为李士谦树碑来纪念他。 第Ⅱ卷(共117分)将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四、(22分) 耀华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6页共19页
耀华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 6 页 共 19 页 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 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②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B.①每以.振施为务 ②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C.①士谦家富于.财 ②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D.①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②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10.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李士谦“轻利重义”的一组是( ) ①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②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 ③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④“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⑤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⑥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 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 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的 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大家自 发地为李士谦树碑来纪念他。 第Ⅱ卷(共 117 分)将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四、(22 分)
12、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和士开(注:人名)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2)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 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 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14、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别薛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从此不得重用。薛华,与王勃 同乡,也是密友 (1)指出首联两句中的“诗眼”字,并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2)抒写离情别绪之作,历代诗歌中不计其数。但是,“诗要避俗,更要避 熟”(刘熙载《艺概。诗概》)。《别薛华》则堪称是一首含意隽永,别具 一格,意境新颖的送别诗。请分析这首送别诗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耀华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7页共19页
耀华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 7 页 共 19 页 1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⑴和士开(注:人名)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⑵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 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 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14、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别 薛 华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从此不得重用。薛华,与王勃 同乡,也是密友。 (1) 指出首联两句中的“诗眼”字,并结合全诗分析其作用。 答: (2) 抒写离情别绪之作,历代诗歌中不计其数。但是,“诗要避俗,更要避 熟”(刘熙载《艺概。诗概》)。《别薛华》则堪称是一首含意隽永,别具 一格,意境新颖的送别诗。请分析这首送别诗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 答: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 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2)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苏轼《前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