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积累与运用(18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和(ying)瘫痪(tan)啄食(zhuo)淅淅沥沥(x1i) B.着落(zhu6)静谧(mi) 并蒂(di) 翻来覆去(fu) C.心绪(x)荫蔽(yin) 绽开(didn) 人迹罕至(han) D.花苞(bao)诀别(jue)确凿(zao) 恍然大悟( hua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烘托萌发宽敞秋风萧瑟 B.莅临令尊劳驾浑为一谈 C.尴尬光顾惨淡煞有介事 D.褪色和蔼轻捷截然不同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 ,有的是希望 (2)坚强了这么久,他终于还是 不住内心的伤痛,蹲在地上,哭得像个孩子! (3)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 着新的一天快 些到来。 A.功夫 掩饰 等待 掩饰 C.工夫 掩盖 等待 D.功夫 掩盖 企盼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最美的风景往往出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为了寻觅最美的风景,人们坚持在学习中 孓索,在探索中实践 B.这里展出的都是平常的物品,营造出往日乡间的氛围,使人们怀旧之情油然而生。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刘芳是个浑身充满阳光,抖擞精神的女孩,真是人见人爱。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1 2018-2019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8 分,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和(yìng) 瘫.痪(tān) 啄.食(zhuó) 淅淅沥..沥(xī lì) B.着.落(zhuó) 静谧.(mì) 并蒂.(dì) 翻来覆.去(fù) C.心绪.(xù) 荫.蔽(yìn) 绽.开(diàn) 人迹罕.至(hàn) D.花苞.(bāo) 诀.别(jué) 确凿.(záo) 恍.然大悟(huǎnɡ)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烘托 萌发 宽敞 秋风萧瑟 B.莅临 令尊 劳驾 浑为一谈 C.尴尬 光顾 惨淡 煞有介事 D.褪色 和蔼 轻捷 截然不同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________,有的是希望。 (2)坚强了这么久,他终于还是________不住内心的伤痛,蹲在地上,哭得像个孩子! (3)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________着新的一天快 些到来。 A.功夫 掩饰 等待 B.工夫 掩饰 企盼 C.工夫 掩盖 等待 D.功夫 掩盖 企盼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最美的风景往往出现在人迹罕至 ....的地方。为了寻觅最美的风景,人们坚持在学习中 探索,在探索中实践。 B.这里展出的都是平常的物品,营造出往日乡间的氛围,使人们怀旧之情油然而生 ....。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 ....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刘芳是个浑身充满阳光,抖擞精神 ....的女孩,真是人见人爱。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6.将下面句子填在语段横线处,表达连贯的一项是()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淋沥淋沥地下着。可是只要琴声一奏起来,雨点似乎也活泼起来, 他们是多么淘气啊! ①洒在行人的雨伞下。 ②洒得长长的小巷里一片湿湿的,发出亮光来 ③洒到人家关着的窗玻璃上 ④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7.按要求写出下面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和思考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边学习边思考才能有大的 收获,这一观点在《论语》中孔子是这样说的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怀乡之情的两句诗是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诗中诗人借用哪些形象来表达情感的?(2分) 9.“月亮”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
2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力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6.将下面句子填在语段横线处,表达连贯的一项是( )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淋沥淋沥地下着。可是只要琴声一奏起来,雨点似乎也活泼起来, ________他们是多么淘气啊! ①洒在行人的雨伞下。 ②洒得长长的小巷里一片湿湿的,发出亮光来。 ③洒到人家关着的窗玻璃上。 ④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7.按要求写出下面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6 分) (1)__ 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 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和思考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边学习边思考才能有大的 收获,这一观点在《论语》中孔子是这样说的:____ ____,____ ___。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怀乡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 ____? __ __ __。 二、古诗文阅读(21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诗中诗人借用哪些形象来表达情感的?(2 分) 9.“月亮”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二)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9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4)撒盐空中差可拟(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未若柳絮因风起 1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 么?(3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7分) 六一居士传(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 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 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 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3 (二)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9 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寒雪日内集..( ) (2)与儿女讲论文义..( ) (3)俄而..雪骤(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 分) 未若柳絮因风起。 1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 么?(3 分) (三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7 分) 六一居士传(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 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 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 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六一,何谓也? 14.“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分) 15.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的用意是什么? (3分) 三、现代文阅读(39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16分) 弯弯山路 项丽敏 ①小时候多是跟随母亲生活。母亲18岁走上讲台,一直在偏僻的深山坳里教书。二十 几户人家,零零散散分布在山头、岭脚。一所旧祠堂隔成两间,小间糊上报纸,做卧房,大 间做教室。黑漆漆的没有天花板,因长年欠修漏雨,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泥坑。校长是母 亲,教师也只有母亲一人,十几个学生,分了几个年级,有的年级只有一个学生。 ②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很难找到母亲的笑脸。母亲是极严厉的,山里的孩子野惯了,对 母亲却不敢有半点违拗。最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这在我是无份的。那 时,我还不懂什么叫“生活的压力”,只是不明白,怎么我的母亲就和别人的母亲不一样呢? 母亲也有亲切的时候,冬夜里,将被子烘得暖暖的,我爬上床后,母亲替我将被条掖得严严 的。她自己睡得极迟,备课,批改作业,缝补衣服……我一觉醒来,昏黄的油灯仍然照着她 伏案的背影,闹钟在案头“嘀嗒,嘀嗒”丈量着夜的深寂。 ③每天放学后,母亲总要在学校忙活很久,很久,偶尔挤出空闲,才能拿起锄头,到地 里种菜。她让我跟着拔草捉虫,有时还要帮着抬粪一一不过,那是7岁以后干的活儿了。天 黑下来,别人家屋顶温白的炊烟渐已散尽,母亲就收了锄,回去做饭。母亲晚饭烧得迟,等 饭做好后,得把我从趴着的课桌上叫醒了吃饭,下饭的菜很简单,简单得只有一个菜,也看 不见什么油水,我迷糊着眼,一边往嘴里拨着饭粒,一边打瞌睡,饭含在嘴里,又趴着睡着 了 ④村里人和母亲关系极好,有了新鲜蔬菜,总不忘摘下一把放在我家锅台上,有时根本 不知道那菜是谁家送的。腊月初,村里早早杀猪的人家吃晚饭时,主妇便跑过来,捣灭母亲
4 六一,何谓也? 14.“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 分) 15.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的用意是什么? (3 分) 三、现代文阅读(39 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16 分) 弯弯山路 项丽敏 ①小时候多是跟随母亲生活。母亲 18 岁走上讲台,一直在偏僻的深山坳里教书。二十 几户人家,零零散散分布在山头、岭脚。一所旧祠堂隔成两间,小间糊上报纸,做卧房,大 间做教室。黑漆漆的没有天花板,因长年欠修漏雨,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泥坑。校长是母 亲,教师也只有母亲一人,十几个学生,分了几个年级,有的年级只有一个学生。 ②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很难找到母亲的笑脸。母亲是极严厉的,山里的孩子野惯了,对 母亲却不敢有半点违拗。最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这在我是无份的。那 时,我还不懂什么叫“生活的压力”,只是不明白,怎么我的母亲就和别人的母亲不一样呢? 母亲也有亲切的时候,冬夜里,将被子烘得暖暖的,我爬上床后,母亲替我将被条掖得严严 的。她自己睡得极迟,备课,批改作业,缝补衣服……我一觉醒来,昏黄的油灯仍然照着她 伏案的背影,闹钟在案头“嘀嗒,嘀嗒”丈量着夜的深寂。 ③每天放学后,母亲总要在学校忙活很久,很久,偶尔挤出空闲,才能拿起锄头,到地 里种菜。她让我跟着拔草捉虫,有时还要帮着抬粪——不过,那是 7 岁以后干的活儿了。天 黑下来,别人家屋顶温白的炊烟渐已散尽,母亲就收了锄,回去做饭。母亲晚饭烧得迟,等 饭做好后,得把我从趴着的课桌上叫醒了吃饭,下饭的菜很简单,简单得只有一个菜,也看 不见什么油水,我迷糊着眼,一边往嘴里拨着饭粒,一边打瞌睡,饭含在嘴里,又趴着睡着 了。 ④村里人和母亲关系极好,有了新鲜蔬菜,总不忘摘下一把放在我家锅台上,有时根本 不知道那菜是谁家送的。腊月初,村里早早杀猪的人家吃晚饭时,主妇便跑过来,捣灭母亲
刚点着的锅洞,拉我们去吃饭,母亲再三谢辞,主妇可就不高兴了:“老师可是看不起我家 嫌邋遢?”我在一旁虽不敢做声,心里可着急了,真怕主妇生气而去。母亲终干还是解下了 围裙,路上告诫我:可不许自己夹菜,碗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还没进主妇家的门,便闻着浓 浓的肉香了。我规规矩矩地坐在一侧,小声地吞着馋涎,眼睛偷偷瞄着油汪汪的红烧肉,巴 望着好心的主妇快些夹给我… ⑤周末,中午放学后,母亲便将沉甸甸的担子压在肩头,我则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母亲 身后。这一路回家,要翻过一座山岭,过一条河渡,然后,是左一弯右一弯荒僻的山路 ⑥我喜欢初夏时节的山路,路被树阴遮着。树丛间开满了野花——蔷薇、金银花、栀子 花……母亲偏爱那香白的栀子花,停下担子,掐一大把让我捧着,知了是夏天的精灵,此起 彼伏的叫声连成一片阔阔的海—一海面上跳跃着鸟儿清脆的对唱。此时,母亲的心情难得的 轻松,我更是疯魔起来,尖着嗓子,快活地大声锐叫着—一直叫得路边的知了都禁了声。 ⑦下到岭脚,便踩着细软的沙石河滩,一条白苍苍的大河,缓缓地从远山流向远山。河 畔丛生着的芦苇随风摇曳,竹篷船就泊在芦苇丛中。艄公是一位60开外的老人,船上还有 一个女孩,十四五岁的样子,是老人收养的孤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条粗长的麻花辫子, 每当她弯下腰时,辫子就会滑到胸前,女孩拾起辫梢轻巧巧地往后一甩一一辫子在空中划出 一道优美的弧线,又轻巧巧落在背上。我看得迷了,不觉中也学起她的姿态一一只是我的头 发齐着耳根,甩出来一团乱发纷飞 ⑧上了岸,母亲重又挑起沉甸甸的担子,我拖着酸胀的小腿,耷拉着倦怠的眼皮,真想 闭眼再睁开就到了家门口。这总也转不完的、相似的弯弯山路,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我的小 村庄? ⑨这样走走停停,到村口时,远远的,便见着我家矮矮的屋顶上,一缕淡蓝淡蓝的炊烟, 那是我的小脚奶奶升起的炊烟。 16.阅读文章,从“母亲”的角度概括内容。(4分) 17.结合第④段内容,揣摩画线语句的言外之意,并分析加点词语表现了“母亲”和 我”怎样的心理。(6分)
5 刚点着的锅洞,拉我们去吃饭,母亲再三谢辞,主妇可就不高兴了:“老师可是看不起我家, 嫌邋遢?”我在一旁虽不敢做声,心里可着急了,真怕主妇生气而去。母亲终于..还是解下了 ..... 围裙..,路上告诫我:可不许自己夹菜,碗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还没进主妇家的门,便闻着浓 浓的肉香了。我规规矩矩地坐在一侧,小声地吞着馋涎,眼睛偷偷瞄着油汪汪的红烧肉,巴 望着好心的主妇快些夹给我…… ⑤周末,中午放学后,母亲便将沉甸甸的担子压在肩头,我则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母亲 身后。这一路回家,要翻过一座山岭,过一条河渡,然后,是左一弯右一弯荒僻的山路。 ⑥我喜欢初夏时节的山路,路被树阴遮着。树丛间开满了野花——蔷薇、金银花、栀子 花……母亲偏爱那香白的栀子花,停下担子,掐一大把让我捧着,知了是夏天的精灵,此起 彼伏的叫声连成一片阔阔的海——海面上跳跃着鸟儿清脆的对唱。此时,母亲的心情难得的 轻松,我更是疯魔起来,尖着嗓子,快活地大声锐叫着——直叫得路边的知了都禁了声。 ⑦下到岭脚,便踩着细软的沙石河滩,一条白苍苍的大河,缓缓地从远山流向远山。河 畔丛生着的芦苇随风摇曳,竹篷船就泊在芦苇丛中。艄公是一位 60 开外的老人,船上还有 一个女孩,十四五岁的样子,是老人收养的孤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条粗长的麻花辫子, 每当她弯下腰时,辫子就会滑到胸前,女孩拾起辫梢轻巧巧地往后一甩——辫子在空中划出 一道优美的弧线,又轻巧巧落在背上。我看得迷了,不觉中也学起她的姿态——只是我的头 发齐着耳根,甩出来一团乱发纷飞。 ⑧上了岸,母亲重又挑起沉甸甸的担子,我拖着酸胀的小腿,耷拉着倦怠的眼皮,真想 一闭眼再睁开就到了家门口。这总也转不完的、相似的弯弯山路,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我的小 村庄? ⑨这样走走停停,到村口时,远远的,便见着我家矮矮的屋顶上,一缕淡蓝淡蓝的炊烟, 那是我的小脚奶奶升起的炊烟。 16.阅读文章,从“母亲”的角度概括内容。(4 分) (1) ; (2) ; (3) ; (4) ; (5) 。 17.结合第④段内容,揣摩画线语句的言外之意,并分析加点词语表现了“母亲”和 “我”怎样的心理。(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