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尺和测绘时间,必要时应进行复核。 2.23水位、潮水位资料,应查明高程系统、水尺零点、水尺位 置的变动情况,并重点复核观测精度较差、断面冲淤变化较大和 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资料。可采用上下游水位相关、水位过程 对照以及本站水位过程的连续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复核,必要时应 进行现场调查。 2.2.4流量资料应着重复核测验精度校差的资料。主要检查浮标 系数、水面流速系数、借用断面、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等的合理性。 可采用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比较、流量与水位过程线对照、上 下游水量平衡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查,必要时应进行对比测验。 2.2.5水库径流还原资料,应着重从库水位、库容曲线、各种建 筑物过水能力曲线等方面检查其合理性。其他蓄、引、提水工程, 堤防、分洪、蓄滞洪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及决口、溃坝等资料,应 着重从资料来源、水量平衡等方面检查其合理性。 2.2.8泥沙资料应着重复核多沙年份和测验精度较差的资料。悬 移质泥沙资料可采用本站水沙关系分析、上下游含沙量或输沙率 过程线对照、颗粒级配曲线比较等方法进行检查。推移质泥沙资 料可从测验方法和采样器效率系数等进行检查。 227气象资料应着重查明降水、蒸发的观测场址,仪器类型, 观测方法及时段,检查资料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例尺和测绘时间 必要时应进行复核 水位 潮水位资料 应查明高程系统 水尺零点 水尺位 置的变动情况 并重点复核观测精度较差 断面冲淤变化较大和 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资料 可采用上下游水位相关 水位过程 对照以及本站水位过程的连续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复核 必要时应 进行现场调查 流量资料应着重复核测验精度较差的资料 主要检查浮标 系数 水面流速系数 借用断面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等的合理性 可采用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比较 流量与水位过程线对照 上 下游水量平衡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查 必要时应进行对比测验 水库径流还原资料 应着重从库水位 库容曲线 各种建 筑物过水能力曲线等方面检查其合理性 其他蓄 引 提水工程 堤防 分洪 蓄滞洪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及决口 溃坝等资料 应 着重从资料来源 水量平衡等方面检查其合理性 泥沙资料应着重复核多沙年份和测验精度较差的资料 悬 移质泥沙资料可采用本站水沙关系分析 上下游含沙量或输沙率 过程线对照 颗粒级配曲线比较等方法进行检查 推移质泥沙资 料可从测验方法和采样器效率系数等进行检查 气象资料应着重查明降水 蒸发的观测场址 仪器类型 观测方法及时段 检查资料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径流 3.1径流分析计算的基本要求 3.1.1径流分析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径流特性分析; 2人类活动对径流的景影响分析及径流还原, 3径流资料插补延长: 4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5年、期径流及其时程分配的分析计算, 6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3.1.2径流分析计算应采用天然径流系列,也可采用径流形成条 件基本一致的实测径流系列。 3.2径流还原计算 3.21人类活动使径流量及其过程发生明显变化时,应进行径流 还原计算。 322还原水量应包括工农业及生活耗水量、蓄水工程的蓄变 量、分洪溃口水量、跨流域引水量及水土保持措施影响水量等项 目,应对径流量及其过程影响显著的项目进行还原。 3.2.3径流还原计算可采用分项调查法,分项调查法应符合本规 范附录A的规定,也可采用降雨径流模式法、蒸发差值法等方法。 集水面积较大时,可根据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差异分区调查计算。 3.2.4还原计算应逐年、逐月(旬)进行。逐年还原所需资料不 足时,可按人类活动措施的不同发展时期采用丰、平、枯水典型 年进行还原估算。逐月(旬)还原所需资料不足时,可分主要用 水期和非主要用水期进行还原估算。 3,25对还原计算成果,应从单项指标和分项还原水量,上下游、 干支流水量平衡及降雨径流关系等方面,检查其合理性
径 流 径流分析计算的基本要求 径流分析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径流特性分析 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分析及径流还原 径流资料插补延长 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年 期径流及其时程分配的分析计算 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径流分析计算应采用天然径流系列 也可采用径流形成条 件基本一致的实测径流系列 径流还原计算 人类活动使径流量及其过程发生明显变化时 应进行径流 还原计算 还原水量应包括工农业及生活耗水量 蓄水工程的蓄变 量 分洪溃口水量 跨流域引水量及水土保持措施影响水量等项 目 应对径流量及其过程影响显著的项目进行还原 径流还原计算可采用分项调查法 分项调查法应符合本规 范附录 的规定 也可采用降雨径流模式法 蒸发差值法等方法 集水面积较大时 可根据人类活动影响的地区差异分区调查计算 还原计算应逐年 逐月 旬 进行 逐年还原所需资料不 足时 可按人类活动措施的不同发展时期采用丰 平 枯水典型 年进行还原估算 逐月 旬 还原所需资料不足时 可分主要用 水期和非主要用水期进行还原估算 对还原计算成果 应从单项指标和分项还原水量 上下游 干支流水量平衡及降雨径流关系等方面 检查其合理性
3.3径流资料插补证长 3.3.1设计依据站实测径流系列不足0年,或虽有30年但系列 代表性不足时,应进行插补延长。插补延长年数应根据参证站资 料条件、插补延长精度和设计依据站系列代表性要求确定。 3.32径流系列的插补延长,根据资料条件可采用下列方法 1本站水位资料系列较长,且有一定长度流量资料时,可通 过本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插补延长 2上下游或邻近相似流域参证站资料系列较长,目与设计依 据站有一定长度同步系列时,可通过水位或径流相关关系插补 延长, 3设计依据站径流资料系列较短,而流域内有较长系列雨量 资料时,可通过降雨径流关系插补延长。 833采用相关关系插补延长时,其成因概念应明确。相关点据 散乱时,可增加参变量改善相关关系,个别点据明显偏离时,应 分析原因。相关线外延的幅度不宜超过实测变幅的0%。 3.3.4对插补延长的径流资料,应从上下游水量平衡、径流模数 等方面进行分析,检查其合理性。 8.4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3.41径流系列应通过分析系列中丰、平、枯水年和连续丰、枯 水段的组成及径流的变化规律,评价其代表性。 3.4,2设计依据站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根据资料条件可采用下 列方法: 1径流系列较长时,可采用滑动平均、累积平均、差积曲线 等方法,分析评价该系列或代表段系列的代表性: 2径流系列较短,而上下游或邻近地区参证站径流系列较长 时,可分析参证站相应短系列的代表性,评价设计依据站径流系 列的代表性, 3径流系列较短,而设计流域或邻近地区雨量站降水系列较 13
径流资料插补延长 设计依据站实测径流系列不足 年 或虽有 年但系列 代表性不足时 应进行插补延长 插补延长年数应根据参证站资 料条件 插补延长精度和设计依据站系列代表性要求确定 径流系列的插补延长 根据资料条件可采用下列方法 本站水位资料系列较长 且有一定长度流量资料时 可通 过本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插补延长 上下游或邻近相似流域参证站资料系列较长 且与设计依 据站有一定长度同步系列时 可通过水位或径流相关关系插补 延长 设计依据站径流资料系列较短 而流域内有较长系列雨量 资料时 可通过降雨径流关系插补延长 采用相关关系插补延长时 其成因概念应明确 相关点据 散乱时 可增加参变量改善相关关系 个别点据明显偏离时 应 分析原因 相关线外延的幅度不宜超过实测变幅的 对插补延长的径流资料 应从上下游水量平衡 径流模数 等方面进行分析 检查其合理性 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径流系列应通过分析系列中丰 平 枯水年和连续丰 枯 水段的组成及径流的变化规律 评价其代表性 设计依据站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根据资料条件可采用下 列方法 径流系列较长时 可采用滑动平均 累积平均 差积曲线 等方法 分析评价该系列或代表段系列的代表性 径流系列较短 而上下游或邻近地区参证站径流系列较长 时 可分析参证站相应短系列的代表性 评价设计依据站径流系 列的代表性 径流系列较短 而设计流域或邻近地区雨量站降水系列较
长时。可分析雨最站相应短系列的代表性,评价设计依据站径流 系列的代表性。 3.43设计依据站径流系列代表性不足而又难以延长系列时,可 参照参证站长、短系列的统计参数或通过地区综合,对设计依据 站的径流计算成果进行调整或加以说明。 8.5径流分析计算 3.5.1径流频率计算依据的资料系列应在30年以上。径流的统 计时段可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年、期等。 3,5,2在项连序径流系列中,按大小次序排列的第m项的经 验频率,应按式(3.5.2)数学期望公式计算: 五=1×10% (3.5.2) 式中m=1,2,…,8。 当实测或调查的特枯水年,经考证确定其重现期后,可仍采 用数学期望公式计算经验频率M。 3.5.3径流频率曲线的线型,应采用皮尔逊重型。经分析论证, 也可采用其他线型。 3,5,4径流频率曲线的统计参数,采用均值、变差系数C,和偏态 系数C,表示。统计参数可用矩法等方法初估,用适线法调整确定。 话线村,应在拟合点群趋势的基础上,测重考虑平、枯水年的点据 3.5.5当工程地址与设计依据站的集水面积相差不超过15%, 且区间降水、下垫面条件与设计依据站以上流域相似时,可按面 积比推算工程地址的径流量。若两者集水面积相差超过15%,或 虽不足15%,但区间降水、下垫面条件与设计依据站以上流域差 异较大时,应考虑区间与设计依据站以上流域降水、下垫面条件 的差异,推算工程地址的径流量 3.5.6根据资料条件和设计要求,可采用长系列或选用代表段、 代表年的径流资料作为设计的依据。代表段的径流系列中应包括 丰、平、枯水年,且其年径流的均值、变差系数应与长系列接近。 14
长时 可分析雨量站相应短系列的代表性 评价设计依据站径流 系列的代表性 设计依据站径流系列代表性不足而又难以延长系列时 可 参照参证站长 短系列的统计参数或通过地区综合 对设计依据 站的径流计算成果进行调整或加以说明 径流分析计算 径流频率计算依据的资料系列应在 年以上 径流的统 计时段可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年 期等 在 项连序径流系列中 按大小次序排列的第 项的经 验频率 应按式 数学期望公式计算 式中 当实测或调查的特枯水年 经考证确定其重现期后 可仍采 用数学期望公式计算经验频率 径流频率曲线的线型 应采用皮尔逊 型 经分析论证 也可采用其他线型 径流频率曲线的统计参数 采用均值 变差系数 和偏态 系数 表示 统计参数可用矩法等方法初估 用适线法调整确定 适线时 应在拟合点群趋势的基础上 侧重考虑平 枯水年的点据 当工程地址与设计依据站的集水面积相差不超过 且区间降水 下垫面条件与设计依据站以上流域相似时 可按面 积比推算工程地址的径流量 若两者集水面积相差超过 或 虽不足 但区间降水 下垫面条件与设计依据站以上流域差 异较大时 应考虑区间与设计依据站以上流域降水 下垫面条件 的差异 推算工程地址的径流量 根据资料条件和设计要求 可采用长系列或选用代表段 代表年的径流资料作为设计的依据 代表段的径流系列中应包括 丰 平 枯水年 且其年径流的均值 变差系数应与长系列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