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 2.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的概率分布情况。 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 c、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 3.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 c、以前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 4.水资源是一种()。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 5.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6.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 a、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二、填空题 1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 的变化规律,预 测、预报 的变化情势的一门水利学科。 2.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基本可分为两个方 法: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 )。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 2.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 )的概率分布情况。 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 c、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 3.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 )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 c、以前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 4.水资源是一种(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 5.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 (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6.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 a、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二、填空题 1.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 的变化规律,预 测、预报 的变化情势的一门水利学科。 2.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基本可分为两个方 法: 和
3.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 不 和 4.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 和」 三、问答题 1.水文学的涵义是什么?怎么对其分类? 2.工程水文学的任务是什么? 3.水文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3.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 分: 、 和 。 4.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 为 、 和 。 三、问答题 1.水文学的涵义是什么?怎么对其分类? 2.工程水文学的任务是什么? 3.水文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水循环及径流形成 一、选择题 1.使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是因为自然界的()。 a、径流b水文循环c、蒸发d、降水 2.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 a、内陆水循环b、小循环c大循环d、海洋水循环 3.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 a、相当b、小c、平缓d、大 4.甲乙两流域,除甲的流域坡度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 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蜂现时间早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5.甲流域为羽状水系,乙流域为扇状水系,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 同,对相同的短历时暴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洪峰流量大、蜂现时间晚d、洪蜂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6.某流域有两次暴雨,除暴雨中心前者在上游,后者在下游外,其它情况都一 样,则前者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b、洪蜂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蜂现时间早d、洪蜂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7.甲、乙两流域除流域植被率甲大于乙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 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第二章水循环及径流形成 一、选择题 l.使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是因为自然界的( )。 a、径流 b 水文循环 c、蒸发 d、降水 2.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 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 3.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 )。 a、相当 b、小 c、平缓 d、大 4.甲乙两流域,除甲的流域坡度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 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蜂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5.甲流域为羽状水系,乙流域为扇状水系,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 同,对相同的短历时暴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 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c、洪峰流量大、蜂现时间晚 d、洪蜂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6.某流域有两次暴雨,除暴雨中心前者在上游,后者在下游外,其它情况都一 样,则前者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 )。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蜂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蜂现时间早 d、洪蜂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7.甲、乙两流域除流域植被率甲大于乙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 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8.甲乙两流域除河网密度甲大于乙的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 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9.某流域两次暴雨,除降雨强度前者小于后者外,其它情况均相同,则前者形成 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 ā、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d、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10.对于较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 们依次为()。 a、渗透阶段一渗润阶段一渗漏阶段b、渗漏阶段一渗润阶段一渗透阶段 ©、渗润阶段一渗漏阶段一渗透阶段d渗润阶段一渗透阶段一渗漏阶段 11.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 a、毛管水b重力水c、薄膜水d、吸着水 12.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 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 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 ©、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 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 13.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雨强度b、降雨初期的士壤含水量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8.甲乙两流域除河网密度甲大于乙的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 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9.某流域两次暴雨,除降雨强度前者小于后者外,其它情况均相同,则前者形成 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 )。 a、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d、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10.对于较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 们依次为( )。 a、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 b、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 c、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d 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 11.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 )。 a、毛管水 b 重力水 c、薄膜水 d、吸着水 12.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 )。 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 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 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 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 13.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 f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 a、降雨强度 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
c、降雨历时d土壤特性 14.降雨期间,包气带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 a、降雨强度 b、后损期的平均下渗率 c、稳定下渗率 d、初损期的下渗率 15.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 a、雨强等于下渗能力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 c、雨强小于下渗能力d、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16.流域汇流过程主要包括()。 a、坡面漫流和坡地汇流b、河网汇流和河槽集流 c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d、坡面漫流和坡面汇流 17.一次流域降雨的净雨深形成的洪水,在数量上应该()。 a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b、大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c、小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d、大于、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18.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 a、前者较小b前者较大c、二者相等d、无法肯定 19.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其情况是 ()。 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等于后者d、二者相等 20.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 均年蒸发量为()。 a、450mmb500mmc、950mmd、1400mm
c、降雨历时 d 土壤特性 14.降雨期间,包气带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 )。 a、降雨强度 b、后损期的平均下渗率 c、稳定下渗率 d、初损期的下渗率 15.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 )。 a、雨强等于下渗能力 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 c、雨强小于下渗能力 d、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16.流域汇流过程主要包括( )。 a、坡面漫流和坡地汇流 b、河网汇流和河槽集流 c 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 d、坡面漫流和坡面汇流 17.一次流域降雨的净雨深形成的洪水,在数量上应该( )。 a 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b、大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c、小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d、大于、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18.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 )。 a、前者较小 b 前者较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肯定 19.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其情况是 ( )。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等于后者 d、二者相等 20.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450mm,则多年平 均年蒸发量为( )。 a、450mm b 500mm c、950mm d、14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