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上海市嘉定(宝山)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中考语文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 2.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 3.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小石潭记》) 6.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鷃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诗中“乡关”指的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借憧憬与现实的反差,抒发诗人寂寥怅惘的感情。 B.颔联借历史上的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抒发诗人对黄鹤楼的神往。 D.尾联以缠绵的乡愁收篇,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情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口技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第1页 上海市嘉定(宝山)区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中考语文质量抽查试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1. 本试卷共 26 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读(90 分) 一、文言文(42 分) (一)默写(18 分) 1.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 2.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 3.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 4.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小石潭记》) 6.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7——8 题(4 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诗中“乡关”指的是 。 (2 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借憧憬与现实的反差,抒发诗人寂寥怅惘的感情。 B.颔联借历史上的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抒发诗人对黄鹤楼的神往。 D.尾联以缠绵的乡愁收篇,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情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9——11 题(8 分) 口技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第2页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忽然抚尺一下,众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椅、一扇、抚尺而已 9.上文选自《 》,作者是清代的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段层次井然第写出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近到远、由内而外。 B.选段五次用“百千”写出发声之多,也写出了情势紧迫、火势难遏。 C.选段通过侧面描写宾客的神态、动作和心理,写出了表演者高超技艺 D.选段结尾的叙述简洁干脆,陡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盲人过桥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 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子哂曰:“嘻! 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③,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应谐录》) 【注释】①楯:栏杆上的横木②分:料③第:只管④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⑤自 矜严:矜持自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有盲子道涸溪( )(2)握楯长号( 13.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放手掉到地上。 B.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C.等了很久,(他)感到疲惫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D.等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松手落到地上。 文中“盲子不信 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 答) (2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3分)
第2页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 忽然抚尺一下,众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上文选自《 》,作者是清代的 。(2 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_ 11.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选段层次井然第写出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音是由近到远、由内而外。 B.选段五次用“百千”写出发声之多,也写出了情势紧迫、火势难遏。 C.选段通过侧面描写宾客的神态、动作和心理,写出了表演者高超技艺。 D.选段结尾的叙述简洁干脆,陡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12 分) 盲人过桥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 “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子哂曰:“嘻! 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④,执一隅以自矜严⑤者,视此省哉!(《应谐录》) 【注释】①楯:栏杆上的横木 ②分:料 ③第:只管 ④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 ⑤自 矜严:矜持自负 1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有盲子道.涸溪( ) (2)握楯长号. ( ) 13. 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放手掉到地上。 B. 过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C. 等了很久,(他)感到疲惫了,便失手掉到地上。 D. 等了很久,(他)筋疲力尽了,便松手落到地上。 14 .文中“盲子不信”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 答) 。(2 分) 二、现代文(4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20 题(23 分)
第3页 谜”漫两干年的“西瓜雪 ①在终年被冰雪覆盖的北极,探险者经常会看到冰雪世界里非常美丽的一幕:洁白的雪 地上出现了红色的“玫瑰”,一朵朵,一片片;而对于登山者来说,高山之巅的白色山峰上 经常有从上到下的一缕缕深浅不一的红线或一片片红色的补丁。在阳光的照耀下,白色白得 耀眼,红色红得瑰丽,难道在那终年冰雪覆盖的地方真的盛开了玫瑰?可当你走近那片红 色就明白了,那不是玫瑰,但你并不感到失望,因为你所看到的景象比冰雪中盛开的玫瑰给 你的震惊更大,那竟然是红色的雪,红得像西瓜瓤,而且闻起来还有西瓜味呢。博学者会告 诉你,这红色的雪就叫“西瓜雪"。 ②其实,公元前的亚里土多德时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这红色的雪了,亚里士多德的著 作中还描述过这种红色的雪。历史上,对红色的雪有较详细研究的一次是在1818年5月 当时英国的4艘舰船打算对北美位于极地区域的海岸线进行详细描绘,但恶劣的天气迫使 他们最后不得不无功而返,而船员们却觉得此次航行有意义,因为他们看到了他们有生以来 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当他们绕过格陵兰西北海岸的约克角时看到了白色悬崖上血流如注,好 像上面发生了流血事件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后发现那是血红色的雪覆盖在坡度较缓的区域。 他们努力采集了一些带回了英国,因为他们想知道这红色的雪是怎么回事。 ③根据植物学家的推测,红色的雪很可能是种生长在冰雪中的红色藻类导致的。植物 学家对红色的“西瓜雪”进行了充分研究,例如用放大倍数合适的显微镜观察,发现那确实 是一种单细胞藻类。科学家用超声波等方式吧这些细胞打碎,发现它们的细胞液中含有大 量糖分,可以降低细胞液结冰时的温度。再加上厚细胞壁的保护,零下40°℃的低温还不至 于把它们冻坏 ④这种在冰雪中顽强生长的小藻叫雪衣藻,是绿藻的—种。雪衣藻如何变成了红色?这 是个很有趣的过程。雪衣藻最喜欢的温度是0°℃,最繁盛的季节是晩春和夏季,秋冬季节
第3页 “谜”漫两千年的“西瓜雪” ①在终年被冰雪覆盖的北极,探险者经常会看到冰雪世界里非常美丽的一幕:洁白的雪 地上出现了红色的“玫瑰”,一朵朵,一片片;而对于登山者来说,高山之巅的白色山峰上, 经常有从上到下的一缕缕深浅不一的红线或一片片红色的补丁。在阳光的照耀下,白色白得 耀眼,红色红得瑰丽,难道在那终年冰雪覆盖的地方真的盛开了玫瑰? 可当你走近那片红 色就明白了,那不是玫瑰,但你并不感到失望,因为你所看到的景象比冰雪中盛开的玫瑰给 你的震惊更大,那竟然是红色的雪,红得像西瓜瓤,而且闻起来还有西瓜味呢。博学者会告 诉你,这红色的雪就叫“西瓜雪”。 ②其实,公元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这红色的雪了,亚里士多德的著 作中还描述过这种红色的雪。历史上,对红色的雪有较详细研究的一次是在 1818 年 5 月, 当时英国的 4 艘舰船打算对北美位于极地区域的海岸线进行详细描绘,但恶劣的天气迫使 他们最后不得不无功而返,而船员们却觉得此次航行有意义,因为他们看到了他们有生以来 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当他们绕过格陵兰西北海岸的约克角时看到了白色悬崖上血流如注,好 像上面发生了流血事件,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后,发现那是血红色的雪覆盖在坡度较缓的区域。 他们努力采集了一些带回了英国,因为他们想知道这红色的雪是怎么回事。 ③根据植物学家的推测,红色的雪很可能是一种生长在冰雪中的红色藻类导致的。植物 学家对红色的“西瓜雪”进行了充分研究,例如用放大倍数合适的显微镜观察,发现那确实 是一种单细胞藻类。科学家用超声波等方式吧这些细胞打碎,,发现它们的细胞液中含有大 量糖分,可以降低细胞液结冰时的温度。再加上厚细胞壁的保护,零下 40℃的低温还不至 于把它们冻坏。 ④这种在冰雪中顽强生长的小藻叫雪衣藻,是绿藻的一种。雪衣藻如何变成了红色?这 是个很有趣的过程。雪衣藻最喜欢的温度是 0℃,最繁盛的季节是晚春和夏季,秋冬季节
新降的大雪会把雪衣藻覆盖住,厚“棉被”和低温会让它们进入冬眠。明年的春天来临后 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融化的雪水带着表面的“营养″向下渗入到雪衣藻冬眠的地方。受到 雪水刺激后,雪衣藻“打个哈欠″醒了过来,“吃饱喝足″后,开始生育繁殖(雪衣藻的分裂 是母雪衣藻分裂成两个子雪衣藻),生成的小雪衣藻都有会“游泳”的鞭毛,随着鞭毛的摆 动,小雪衣藻迎着渗入的雪水向上游去,直到来到冰雪的表面。有趣的是,会游泳的雪衣藻 来到表面后会很快失去鞭毛,细胞壁加厚,想“溜达”都很难了。这时的雪衣藻还是绿色的, 神奇的是,来到冰雪表面的雪衣藻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红色,这是因为经紫外线照射后,雪 衣藻体内产生了类胡萝卜素等多种红色素,鲜明的红色把它的绿色给掩盖了,这就是雪衣藻 呈现红色的原因。 ⑤藻类微生物可以在各种各样极端的环境中生存,这很令人敬佩,但是最激动人心的就 是这点缀着茫茫白雪的一抹红,为寒冷的冰原增添了珍贵的生机和活力。它的生机不仅来自 颜色,因为西瓜雪喂养了吃藻类的小虫子,例如蠕虫、跳虫等,而以小虫子为食的小昆虫 以及以昆虫为食的鸟儿就岀现了,冰雪世界也就岀现了特有的生态系统,雪衣藻是这个系统 的最初生产者。 ⑥而对人类来说,最值得关注的则是雪衣藻的红色素可以防紫外线,清除体内导致人衰 老的废弃物质,延缓衰老,因此,利用各种生物技术研究和繁殖雪衣藻的科学家越来越多。 16.文章的题目《“谜”漫两千年的西瓜雪》中,“‘谜’漫”是作者借同音字造出新词,查 《现代汉语词典》中同音词有“弥漫”、“迷漫”两个词,这里应该选择 作者这样 写的用意是 (4分) 17.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8.第④段说明雪衣藻变成红色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请根据选文填上适当的内容。(8分) 雪衣藻的生长过程雪衣藻的颜色 (1) 厚“棉被”和低温会使雪衣藻进入冬|绿色 第二年春天(2) 晚春、夏季 (3) (4) 1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第4页 新降的大雪会把雪衣藻覆盖住,厚“棉被”和低温会让它们进入冬眠。明年的春天来临后, 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融化的雪水带着表面的“营养”向下渗入到雪衣藻冬眠的地方。受到 雪水刺激后,雪衣藻“打个哈欠”醒了过来,“吃饱喝足”后,开始生育繁殖(雪衣藻的分裂 是母雪衣藻分裂成两个子雪衣藻),生成的小雪衣藻都有会“游泳”的鞭毛,随着鞭毛的摆 动,小雪衣藻迎着渗入的雪水向上游去,直到来到冰雪的表面。有趣的是,会游泳的雪衣藻 来到表面后会很快失去鞭毛,细胞壁加厚,想“溜达”都很难了。这时的雪衣藻还是绿色的, 神奇的是,来到冰雪表面的雪衣藻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红色,这是因为经紫外线照射后,雪 衣藻体内产生了类胡萝卜素等多种红色素,鲜明的红色把它的绿色给掩盖了,这就是雪衣藻 呈现红色的原因。 ⑤藻类微生物可以在各种各样极端的环境中生存,这很令人敬佩,但是最激动人心的就 是这点缀着茫茫白雪的一抹红,为寒冷的冰原增添了珍贵的生机和活力。它的生机不仅来自 颜色,因为西瓜雪喂养了吃藻类的小虫子,例如蠕虫、跳虫等,而以小虫子为食的小昆虫, 以及以昆虫为食的鸟儿就出现了,冰雪世界也就出现了特有的生态系统,雪衣藻是这个系统 的最初生产者。 ⑥而对人类来说,最值得关注的则是雪衣藻的红色素可以防紫外线,清除体内导致人衰 老的废弃物质,延缓衰老,因此,利用各种生物技术研究和繁殖雪衣藻的科学家越来越多。 16. 文章的题目《“谜”漫两千年的西瓜雪》中,“‘谜’漫”是作者借同音字造出新词,查 《现代汉语词典》中同音词有“弥漫”、“迷漫”两个词,这里应该选择________;作者这样 写的用意是 (4 分) 17. 第 ② 段 划 线 句 运 用 了 说 明 方 法 , 其 作 用 是 (4 分) 18. 第④段说明雪衣藻变成红色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请根据选文填上适当的内容。(8 分) 时间 雪衣藻的生长过程 雪衣藻的颜色 (1) 厚“棉被”和低温会使雪衣藻进入冬 眠 绿色 第二年春天 (2) 绿色 晚春、夏季 (3) (4) 19.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2 分)
第5页 A.藻类微生物因耐寒而呈现出红色的“西瓜雪”。 B.藻类微生物可在各种各样极端的环境中生存。 C.藻类微生物因含有大量糖分可以预防紫外线。 D.藻类微生物清除体内导致人衰老的废弃物质 20.请从地⑤段画线句中选取一句话,简要分析这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5分) 开一家不要厨师的饭店 ①17岁时,御厨世家出身的他,便跟着饭店掌勺师傅后面打下手,负责择菜、洗菜和 切菜。那是家国有星级饭店,优势是他在那里上珽不仅有保障还有编制,劣势是他的岗位编 制就是打下手,一辈子也做不了厨师。 ②打了整整3年的下手,有一天,掌勺的师傅突然感冒了,咳嗽得厉害,不能再站在 锅台前炒菜了。但偏偏这时饭店里的客人又多,都在等着菜吃,急得饭店经理和师傅团团转。 见此情形,他对经理和师傅说,让我来试试吧,师傅很是惊 ③死马当活马医吧,经理表示同意,于是师傅便让他炒了。没想到,他炒出来的菜居然 一点都不比师傅的差,味道堪称绝美!师傅更加迷惑了, 他说,师傅呀 虽然你没有手把手教过我,但是我天天就在你身边打下手,整整观察了你炒了三年的菜,早 已记下了你日常炒菜的方法火候和放佐料的先后顺序了,还能炒不好吗! ④经理和师傅听后都大为感动,这之后便把他调去掌勺了,几个月后,他便代表自己所 在的酒店参加了当年的北京市厨师烹饪大赛,并且一举夺得金奖。 ⑤就在他顺风顺水,每个月都有着不菲的收入,外界都以为他会在饭店里一直掌勺下去 的时候,他却在心里暗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40岁后一定不再炒菜,理由很简单,他不想 象师傅那样辈子都站在烟熏火燎的灶台前,仅仅只是个厨师! ⑥他果真是想到做到,几年后,他便在众人的 诧异B.遗憾C. 指责)声中,辞了职。然后在北京的平安街上开了一家叫“二友聚”的小饭店,虽然饭店很
第5页 A.藻类微生物因耐寒而呈现出红色的“西瓜雪”。 B.藻类微生物可在各种各样极端的环境中生存。 C.藻类微生物因含有大量糖分可以预防紫外线。 D.藻类微生物清除体内导致人衰老的废弃物质。 20. 请从地⑤段画线句中选取一句话,简要分析这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5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6 题(25 分) 开一家不要厨师的饭店 ①17 岁时,御厨世家出身的他,便跟着饭店掌勺师傅后面打下手,负责择菜、洗菜和 切菜。那是家国有星级饭店,优势是他在那里上班不仅有保障还有编制,劣势是他的岗位编 制就是打下手,一辈子也做不了厨师。 ②打了整整 3 年的下手,有一天,掌勺的师傅突然感冒了,咳嗽得厉害,不能再站在 锅台前炒菜了。但偏偏这时饭店里的客人又多,都在等着菜吃,急得饭店经理和师傅团团转。 见 此 情 形 , 他 对 经 理 和 师 傅 说 , 让 我 来 试 试 吧 , 师 傅 很 是 惊 讶, ? ③死马当活马医吧,经理表示同意,于是师傅便让他炒了。没想到,他炒出来的菜居然 一点都不比师傅的差,味道堪称绝美!师傅更加迷惑了, ?他说,师傅呀, 虽然你没有手把手教过我,但是我天天就在你身边打下手,整整观察了你炒了三年的菜,早 已记下了你日常炒菜的方法火候和放佐料的先后顺序了,还能炒不好吗! ④经理和师傅听后都大为感动,这之后便把他调去掌勺了,几个月后,他便代表自己所 在的酒店参加了当年的北京市厨师烹饪大赛,并且一举夺得金奖。 ⑤就在他顺风顺水,每个月都有着不菲的收入,外界都以为他会在饭店里一直掌勺下去 的时候,他却在心里暗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 40 岁后一定不再炒菜,理由很简单,他不想 象师傅那样一辈子都站在烟熏火燎的灶台前,仅仅只是个厨师! ⑥他果真是想到做到,几年后,他便在众人的 (A. 诧异 B. 遗憾 C. 指责)声中,辞了职。然后在北京的平安街上开了一家叫“二友聚”的小饭店,虽然饭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