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23 究范围涉及数量分类学、植物地理学、生态学、细胞学、遗传学、遗传生态学(genecole0 gy)、居群生物学(population biology)等,是一门典型的边缘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自 从20世纪2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甚为迅速,并且有国际物种生物学组织(IPBO)。已有很 多成果,对物种的性质、隔离机制、种间关系式样以及种的形成过程和方式有着很深的理 解。尤其是使物种由模式概念转变为居群概念,不仅是分类学,而且是整个生物学基本理论 的一次革命。物种生物学的研究,需要一个综合性学科的联合,它要求许多科学家和许多学 科的协同作战,才能富有成效,不断地扩大成果。 二、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 植物检索表是植物分类学中,选取植物的显著特征,运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编排、分类的 种方法。它是鉴定和识别植物的钥匙。在植物分类中常用的检索表有定距检索表和平行检 索表两种格式。 (一)定距检索表 定距检索表的编制是根据法国人拉马克(Lamarck,1744一1829)的二歧分类原则,将 所需要进行分类的所有植物,选用1一3对显著不同的特征分成两大类,给它们编上序号, 并列于书页左侧同等距离处:然后又从每类中再各自找出1~3对显著不同的特征再分为两 类,编上序号,如1.1、2.2、3.3等,并列于前一类的下面,并逐级从左向右移动1~2个 印刷符号的距离,如此继续至所需编入的植物全部纳人表中,例如被子植物克朗奎斯特系统 分亚纲检索表。 克朗奎斯特系统植物分亚纲检索表 1,叶脉常为典型的网状脉:花多为4或5基数:茎内维管束排列成圆筒状,具形成层[双子叶植物纲(D cotyledoneae)或木兰每(Magnoliopsida)]。 2.花单性,常无花瓣或花被,成柔荑花序,多为风媒传粉 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2。花单性或两性,常具花瓣,多非风媒传粉。 3.雕雄蕊多数,离生:花粉多具单萌发孔、沟. .木兰亚纲(Magnoliidae) 3.雌爆蕊少数或多数,但不都离生;花粉也不具单孔、沟 4雄惹向心发育,具蜜腺盘 5。雄蕊与花酸同数或较少,花冠合瓣. 德亚纲(Asteridae) 5.雄蕊常多于花瓣数,花被分化. .善亚纲(Rosidae) 4,雄蕊离心发育,不具蜜腺盘 6。多为草本,花粉常3核,多特立中央胎座或基生胎座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 6.草本或木本,花粉常2核,多中轴胎座或侧膜胎座 ·五桠果亚纲(Dilleniidae) 1.叶脉常为平行脉或弧形脉:花常为3基数:茎内维管束散生,不具形成层[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 neae)或百合纲(L,iliopsida)] 7.多为水生或湿生草本,雌蕊具1至多个分离或近分离的心皮. 泽泻亚纲(Alismatidae) 7.多为陆生或附生草本,雌蕊具结合的心皮。 8。常具包裹花序的佛焰苞 9。苞片常绿色而较小,多为大型草本或木本植物. .摈榔亚纲(Arecidae】 9.苞片多为大型且颜色显著,为草本. .姜亚纲(Zingiberidae》
24植物分类学 8.常不具包裹花序的佛焰苞 10.常且密腹,多具菌根 ,百合亚细(Liliidae) 10.不具蜜腺,不具菌根 .鸭趾草亚纲(Commelinidae》 定距检索表的优点是,将彼此相对立的特征排列在相同的位置上,看起来醒目,使用也 方便;缺点是检索表的左面有空白,浪费篇幅。 (二)平行检索表 平行检索表与定距检索表编制的原则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将每一对相对立的特征并列于 相邻的两行里,在每一行的最后是一数字或为植物名称,若为数字,则为另一对并列的特征 叙述,如此继续至所需编入的植物全部纳入表中。以野生蓼科植物为例,列平行检索表 于下。 中国野生蓼科植物分属检索表 1.灌木 .2 1.草本或藤本 2.雄蕊10一16:果实四角形,角有翅、刺毛或鸡冠状凸起 +·l.沙拐枣属(Callig0 nm Linn.) 2.雄蕊6一8:果实三角形,有翅或无翅 3.果实有3个翅(一种,特产我国西藏东南部) ,2.翅果蓼属(Parapteropyrum A.].LiD 3.果实无翅. 4.花被片4一5,果实内部23片明显增大.3.木婆属(Atraphari5Linn.) 4.花被片5,果实不增大,极少数种果时增大 5。花柱2,果实变硬,顶端成钩状,宿存. 5.金钱草属(Antenoron Raf.) 5.花柱23,果实不变硬,顶端不成钩状,不宿存, .f 6。果实有翅 6。果实无划 7.花被片4:果实圆形、扁平,边缘有翅 6.山蓼属(Oxyria Hill 7.花被片5一6:果实卵形,具3棱,沿棱生超 8.花被片5:果实基部有角状附属物:草质藤本 .7.翼蓼属(Pierorygonn Damm et Diels) 8.花被片6:果实基部无角状附属物:直立草本 ·8.大黄属(Rhetm Linn) 9.花被片3:雄蕊3 .9.冰岛蓼属(Koenigia Linn.》 9.花被片(4)5一6:雄蕊(3)69. 10 10,花被片6,果实内轮花被片明显增大,全缘、有齿或刺,背部有瘤状突起或无 .10.酸模属(Rumner Linn.) 10.花被片5极少为4,果时酒常不增大(要属有此种果实增大) +11 11.花被片5,果实不增大:果实长为花被片的1~2倍 .1l.荞麦属(Fagopyrum Mill. 11.花被片5,极少为4,果实通常不增大成浆果状或背部生翅:果实与花被片近等长或稍长 平行检索表的优点是排列整齐而又节省篇幅,不足之处是不及定距检索表醒目,但熟悉 后使用也很方便
第二章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25 三、查阅文献资料及文献引证 (一)文献资料 学习和研究植物分类,查阅文献资料是重要的环节。植物分类学的参考文献很多,兹依 据汪劲武教授编著的《种子植物分类学》中所列举的重要参考书和文献,略加增删,简介 如下。 1.工具性图书 ()《邱植物索引》(Index Kewensis Plantarum Phanerogamarum)(1893-1895) 该书分2卷或4卷,由英国皇家植物园杰克逊(B.D.Jackson)主编,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 出版。1895年以后每5年出1册补编。到2005年已出21个补编。 这是一部巨著,它记载了由1753年起所发表的种子植物的种的拉丁学名、原始文献以 及产地。属名、种名均按字母顺序排列,作废的名用斜体字。 一日了然。这部书是研究植物 分类和查考植物种名不可缺少的大型工具书。 (2)《东亚植物文献目录》(A Bibliography of Eastern Asiatic Botany)该书由美国梅 里尔(E.D.Merrill))和沃克(E.H.Walker)著,l938年哈佛大学阿诺德森林植物园出版, 共?19页。全书分4部分:a.文献正编,按作者姓名字母排列,作者名下有按年代排列的 期刊缩写及文章主要内容简介或至少有文章题名;b.附录,主要是有关东亚历代的著作和 期刊目录:c,文献题目的目录:,按植物分类群排列的目录。1960年出版了1册补编,内 容编排与原书相同,也为4部分。该书为研究东亚植物重要的工具书。1960年以后未见 补绵 (3)《有花植物与蕨类植物辞典》(A Dictionary of the Flowering Plants and Ferns) 该 书由维里斯(J.C.Willis)主编。第8版于1973年出版,由埃利寿(Airy Shaw)增订,共 1245页,英国剑桥出版。本书收载世界有花植物、蕨类植物的科、属名称(拉丁名)和异 名,写明属数或种数和主要分布地区,部分科有较详细介绍,部分属也有较详细介绍,包括 形态特征及重要的种和分布等。该本为查考世界科、属概况的工具书。 (4)《自然植物分科志》(Die Naturlichen Pflanzenfamilien)该书由德国恩格勒主编, 恩格门(Wilhelm Englmann)出版,第1版共23册(1887-1905),1924年起又出第2版. 该书有精细的插图,为查考世界植物科的重要参考书。 (5)《植物界》(Das Pflanzenreich)该书由恩格勒主编,第1册于l900年出版,已出 100余册,是种子植物各个科的专著,有重要参考价值 (6)《植物分科纲要》(Syllabus der Pflanzenfamilien)该书由德国恩格勒与笛尔士 (Diels)合著,第11版于1936年出版,共419页。第12版由曼希尔和韦德曼(E.Werder mann)改编,分上、下两册,上册从细菌至裸子植物(1954年出版),下册为被子植物 (1964年出版)。本书为世界植物科的纲领性摘要,是了解恩格勒系统的重要参考书。 (7)《一个有花植物分类的全面系统》(An Integrat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of Flow ering Plants) 该书于1981年出版,由美国柯朗奎斯特著,全1册。书内有按柯朗奎斯特系 统排列的叙述,是了解植物科,特别是了解柯朗奎斯特系统观点的重要参考书。 (8)《有花植物科志》 该书由英国哈钦松著,第一部双子叶植物(The Families of
26植物分类学 Flowering Plants I.Dicotyledons).于1926年出版:第二部单子叶植物(The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II.Monocotyledons)于l934年出版。该书对有花植物各科有简明扼要 准确性较强的描述,是了解哈饮松系统观点的重要著作,也是工具书。经过多次修订,最后 2版出版年代分别为1959年和1973年。 (9)《植物的生活》(水M3HH PacTer)该书由前苏联塔赫他间著,全书共5卷,第5 卷为有花植物,分2部,第1部1980年出版,第2部1981年出版。该书描述记载被子植物 各重要科,配有彩色插图。 (lO)《世界有花枝物分科检索表》(Key to the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of the World)该书由英国哈钦松著,第1版于1967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第2版(订正 版)于1968年出版。中译本由洪涛译,由农业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书中有全世界有花植 物科的检索表。作者在双子叶植物分科中很重视雌蕊的心皮分离或合生,以及胎座、胚珠着 生部分、子房位置等特征,而对花瓣的有无,分离或合生则看为次要的。该书是鉴定世界各 地植物科的工具书。 (Il)《有花植物属志》(The Genera of Flowering Plants)该书由英国哈钦松著,为查 考被子植物属的重要参考书 (12)《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该书由侯宽昭编,195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书中记 述我国种子植物科和属的概况,共收录260科2614属。其中,裸子植物10科34属177种 双子叶植物203科2024属18686种,单子叶植物47科556属4179种。该书还收载一部分 植物形态的拉丁术语,为查考我国种子植物科、属的重要工具书。该书于1982年由吴德邻 等修订。修订本共收录我国种子植物276科3109属约25700余种,其中裸子植物11科42 属,附有属名录,汉拉科、属名称对照表等,并删去了初版中的植物形态术语。修订版丰富 了科、属内容,几个附录都很有用。 (13)《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 该书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绵,科学出版 1979年出版。该书为我国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科和属的检素表,每属有种数的约略数 和属的分布地区。书末附有植物分类学上常用术语解释及相应的图版40个,有中名和拉丁 科、属名索引。为初学者及植物分类科研和教学的工具书 (14)《高等植物分类学参考手册》原书由AH,A.费多罗夫等著,由匡可仁翻译,科 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该手册第一部分是植物分类学文献引证上用的拉丁文缩写的解释, 第二部分是与植物分类学有关的、世界古今拉丁化地名的考证及说明等。 (15)《植物学家所引用的刊物名称缩写》原文发表在《Bull Torrey Club》[85(4): 283-300,1958:88(1):1-10,1961]。1962年,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植物分类 研究室编辑,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情报资料室印刷。 2.植物志和图鉴 (1)《中国植物志》该书共126卷册,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科学出版社 1959一2004年出版。该书记载了我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包括9000 多幅图,共计5000多万字,是关于我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 系统、科学的总结。《中国植物志》就像是这庞大植物家族的户口簿和档案册,不仅记载了 它们的科学名称,而且详细地考证了历史文献,记载了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物 候期和用途等,是了解我国植物资源的最基本、最翔实、最权威的科学资料,为鉴定我国植 物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第二章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27 (2)《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该书共5册及补编1、2册,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 科学出版社1972一1983年出版。该书包括我国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约万种,每种有描述 和图,有分布地区,并附有检索表。这是一套带普及性的鉴定植物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受到 各方面读者的欢迎 (3)地方植物志地方植物志所辖范围为一省、一地区或一市,因此有较高的实用价 值。如《东北木本植物图志》、《东北草本植物志》、《云南植物志》、《海南植物志》、《秦岭植 物志》、《江苏植物志》、《广州植物志》、《北京植物志》、《内蒙古植物志》、《湖北植物志》、 《四川植物志》、《福建植物志》、《河南植物志》、《贵州植物志》、《河北植物志》、《新疆植物 志》、《太原植物志》、《上海植物志》(上卷为区系植物,下卷为经济植物)、《广东植物志》、 《安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山西植物志》和《西藏植物志》等。 (4)与我国有关的外国植物志常用的有:《苏联植物志》(俄文,共30卷,后有补 编)、《日本植物志》(英文)、《蒙古植物检素表》(俄文)、《亚洲中部植物》(俄文)、《中亚 植物文献》(俄文)、《哈萨克斯坦植物志》(俄文)、《塔吉克斯坦植物志》(俄文)、《吉尔吉 斯斯坦植物志》(俄文)、《帕米尔植物》(英文)、《印度植物志》(英文)。 3.植物分类原理及教科书 (1)《植物分类学简编》该书由胡先啸著,1958年订正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 书对外国和我国植物学者在我国采集和研究植物标本的历史有重点介绍,对植物分类系统和 参考文献都做了叙述,是学习植物分类学不可少的参考书或教科书。 (2)《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该书由郑勉著,共3册。上册于1955年出版,中册一分 册于1956年出版,二分册于1959年出版。内容自裸子植物至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的合瓣 花报春花目为止,未完成。全书按恩格勒系统排列,有所调整。所选植物皆以我国植物为 准。该书是一部种子植物分类学教科书。此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3)《植物分类学》该书由新疆八一农学院主编,草原专业用,农业出版社1980年出 版,1992年再版(由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该书为植物分类学教科书,适用于高等农业院 校,但对其他院校有关专业如生物系植物专业也有参考价值。 (4)《种子植物分类学》该书由汪劲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该书为植 物分类学教科书,适于综合性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用。书中对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方法 和动态等做了简要叙述。被子植物按哈软松系统排列,有所调整。所选植物以我国北方(尤 其华北)植物为主。书末附有8个较流行的系统图和4个系统的目、科顺序表。 (5)《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 该书由海伍德(V.H.Heywood)著,1976年 出版,英文。已有中译本,科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书中扼要介绍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历史 现状和展望以及主要的理论和方法。该书是了解现代分类学的内容和发展的极好的参考书。 (6)《被子植物分类学原理》(Principles of Angiosperm Taxonomy) 该书由罐维 (P.H.Davis))和海伍德著,1963年出版,英文。著者分别为英国爱丁堡大学和利物浦大学 的博士。该书第一次以细胞学、遗传学、胚胎学、植物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对植物分类学的许 多基本领域做出评价,也是了解植物分类学现代动态的入门参考书。 (7)《植物分类学的现代方法》(Modern Methods in Plant Taxonomy) 该书由海伍德 著,1968年出版,具有《被子植物分类学原理》相类似的特点。 (8)《世界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s of the World)该书由海伍德著,l978年出 版,英文。该书对世界有花植物各科有精辟的论述,内容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