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疾病。但人体的衰老过程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生理功能的衰退与丧失与人的年龄因素并非完全一致。积极、主动、愉快、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可延缓大脑细胞的退化,推迟衰老过程;而消极、被动、悲观的生活方式则可前弱机体的抵抗力,促进衰老,老年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有:①由于工作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多数退休的老年人,离开了多年的工作岗位和同事,易产生伤感、无用感或被遗弃感,从而产生情绪消沉、焦虑烦躁、悲观厌世的情绪反应;②子女长大离家,也会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③亲人或同辈的去世,身患不同的躯体疾病,易使老年人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影响其心身健康。针对以上问题,老年人应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要有不服老,不畏老的自我意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不断丰富生活内容,积极主动地调整离退休后的生活环境;同时应注意生活规律,早睡早起,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及娱乐活动,以增加生活乐趣,避免无所事事,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另外,家庭成员应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了解老年人的个性特点,对其崂明、任性、情绪不稳的特点,应给予体谅和宽慰,以维护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第五节常见的心理症状临床心理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其治疗范围几乎包括所有的临床疾病,要对每一种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评价和处理,临床心理医生必须掌握常见的心理症状。所请心理症状是指心理异常时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行为表现,是心理障碍的具体临床表现,是诊断心理障碍的依据,同时又是观察疗效的指标。一个多世纪以来,精神医学专家对精神障碍的心理症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其内容主要包括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记忆等各个方面。这些心理症状是心理治疗家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现简要介绍如下。一、感知活动人类的感知活动与大脑的感觉区、边缘系统和丘脑的活动密切相关。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感觉,如气味、颜色、形状、大小、冷暖、软硬等。而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如我们看到桌子上放着一个圆圆的、红红的、甜甜的、可以吃的水果,最后意识到它是一个苹果。正常情况下感知觉与外界客观事物是一致的,当出现心理行为障碍时,有时则会发生感知方面的症状。临床心理治疗中常见的感知觉障碍有:(一)感觉过敏患者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如光、声、冷、热等反应特别强烈、敏感,难以耐受。如感到阳光特别耀眼,微风吹的声音感到震耳,淡淡的气味感到刺鼻等。这些均可使患者感到烦躁不安,急躁易怒。临床上多见于瘾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衰弱症状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二)感觉减退患者对外界的一般刺激感受性降低。如强光、强烈的声音、剧烈的疼痛及难以忍受的气味等,患者几乎感觉不到。常见于瘾症、抑郁状态及应激障碍等
各种疾病。但人体的衰老过程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生理功能的衰退与丧失与人的年龄因素 并非完全一致。积极、主动、愉快、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可延缓大脑细胞的退化,推迟衰老过 程;而消极、被动、悲观的生活方式则可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促进衰老,老年期常见的心理卫生 由于工作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多数退休的老年人,离开了多年的工作岗位和同事,易 产生伤感、无用感或被遗弃感,从而产生情绪消沉、焦虑烦躁、悲观厌世的情绪反应; 亲人或同辈的去世,身患不同的躯体疾病,易使老年人产 第五节 常见的心理症状 问题有: 子 女 长 大离家,也会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生各种负性情绪,影响其心身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老年人应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要有不服老,不畏老的自我意识,培养 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不断丰富生活内容,积极主动地调整离退休后的生活 环境;同时应注意生活规律,早睡早起,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及娱乐活动,以增加生活乐 趣,避免无所事事,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另外,家庭成员应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了解老年 人的个性特点,对其唠叨、任性、情绪不稳的特点,应给予体谅和宽慰,以维护老年人的心身健 康,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 临床心理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其治疗范围几乎包括所有的临床疾病,要对每一 种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评价和处理,临床心理医生必须掌握常见的心理症状。所谓心理症状 是指心理异常时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行为表现,是心理障碍的具体临床表现,是诊断心理障碍的 依据,同时又是观察疗效的指标。一个多世纪以来,精神医学专家对精神障碍的心理症状进行 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其内容主要包括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记忆等各个方面。这些心 理症状是心理治疗家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 、 感 知 活 动 人类的感知活动与大脑的感觉区、边缘系统和丘脑的活动密切相关。外界事物作用于感 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感觉,如气味、颜色、形状、大小、冷暖、软硬 等。而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如我们看到桌子上放着 一个圆圆的、红红的、甜甜的、可以吃的水果,最后意识到它是一个苹果。正常情况下感知觉与 外界客观事物是一致的,当出现心理行为障碍时,有时则会发生感知方面的症状。临床心理治 疗中常见的感知觉障碍有: (一)感觉过敏 患者对外界的各种刺激如光、声、冷、热等反应特别强烈、敏感,难以耐受。如感到阳光特 别耀眼,微风吹的声音感到震耳,淡淡的气味感到刺鼻等。这些均可使患者感到烦躁不安,急 躁易怒。临床上多见于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衰弱症状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 (二)感觉减退 患者对外界的一般刺激感受性降低。如强光、强烈的声音、剧烈的疼痛及难以忍受的气味 等,患者几乎感觉不到。常见于癔症、抑郁状态及应激障碍等
(三)错觉错觉是一种歪曲的知觉,是指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实际完全不符的另一事物。正常人在疲劳、光线不足、情绪紧张及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也可产生错觉,但正常人的错觉只要恢复体力、改善感觉条件或给予解释,一般很易纠正。而病理状态下的错觉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形象鲜明逼真,难以自我正。(四)勾觉幻觉是虚幻的知觉体验,是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而个体却感知到这种事物的存在。临床上据幻觉所涉及的不同感觉器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及内脏性幻觉。据幻觉体验的来源文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少数正常人在入睡前或醒来时,也可产生幻觉,称为入睡前幻觉或醒前幻觉,但这种幻觉个体能立即意识到它的非真实性,并能及时纠正。在精神病理情况下出现的幻觉,患者不能自行纠正,且往往受幻觉的支配,如幻听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病人。在临床心理治疗中,如果患者出现了幻觉,且难以自行纠正,甚至受幻觉的支配,则往往是精神病理症状,应详细作精神检查,明确诊断。一且确诊为精神疾病,应先给予药物治疗,缓解期再给予心理行为指导。二、思维活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反映,通过人类的思维活动可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规律。思维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进行的,是一种用推理或判断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活动。思维的基本特征是:①具体性。思维是以感知觉材料为基础而产生,具有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具体内容:②目的性。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③实际性。思维活动一般需要围绕着当前所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而进行:④实践性。通过思维活动所概括出来的认识,还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和验证;③逻辑性。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活动的规律,思维活动也是一样,不论在结构和形式上都有其固有的活动规律,即所谓的逻辑规律,只有这样,思维活动才能被别人所理解。思维活动与语言文字是不可分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达出来的。心理治疗中常见的思维障碍有:(一)思维迟缓思维迟缓是抑制的思维联想,表现为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反应迟钝,思考问题费力,回答问题缓慢。患者常常感到“脑子迟钝了”,并为此苦恼,着急和不安。思维迟缓多见于抑郁症患者。(二)思维贫之思维贫乏是指思维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语量减少。患者接触被动,对一般问题往往无明确的应答反应。患者对此状态漠不关心,无痛苦体验。该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三)思维中断思维中断是指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无外界因素的影响,个体体验到在思维过程中思维突然受到阻滞,且带有明显的不自主性,叫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四)思维云集病人体验到大量的思想强制性地涌入大脑,且这种思想是不由自主的,不属于自己的,内
二 、 思 维 活 动 (三)错觉 错觉是一种歪曲的知觉,是指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实际完全不符的另一事物。正 常人在疲劳、光线不足、情绪紧张及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也可产生错觉,但正常人的错觉只 要恢复体力、改善感觉条件或给予解释,一般很易纠正。而病理状态下的错觉一般持续时间较 长,形象鲜明逼真,难以自我纠正。 ( 四 )幻 觉 幻觉是虚幻的知觉体验,是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事物,而个体却感知到这种事物的存 在。临床上据幻觉所涉及的不同感觉器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及内脏性幻觉。据 幻觉体验的来源又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少数正常人在入睡前或醒来时,也可产生幻 觉,称为入睡前幻觉或醒前幻觉,但这种幻觉个体能立即意识到它的非真实性,并能及时纠正。 在精神病理情况下出现的幻觉,患者不能自行纠正,且往往受幻觉的支配,如幻听常见于精神 分裂症病人。在临床心理治疗中,如果患者出现了幻觉,且难以自行纠正,甚至受幻觉的支配, 则往往是精神病理症状,应详细作精神检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精神疾病,应先给予药物 治疗,缓解期再给予心理行为指导。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反映,通过人类的思维活动可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属 性和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规律。思维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进行的, 是一种用推理或判断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活动。 具体性。思维是以感知觉材料为基础而产生,具有与客观事物相符 实际性。思维活 实践性。通过思维活动所概括出来 逻辑性。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活动的规律,思维活动 也是一样,不论在结构和形式上都有其固有的活动规律,即所谓的逻辑规律,只有这样,思维活 动才能被别人所理解。思维活动与语言文字是不可分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达出来 的。心理治疗中常见的思维障碍有: (一)思维迟缓 思维迟缓是抑制的思维联想,表现为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反应迟钝,思考问题费 力,回答问题缓慢。患者常常感到“脑子迟钝了”,并为此苦恼,着急和不安。思维迟缓多见于 抑郁症患者。 (二)思维贫乏 思维贫乏是指思维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语量减少。患者接触被动,对一般问题往 往无明确的应答反应。患者对此状态漠不关心,无痛苦体验。该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三)思维中断 思维中断是指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无外界因素的影响,个体体验到在思维过程中思维突 然受到阻滞,且带有明显的不自主性,叫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四)思维云集 病人体验到大量的思想强制性地涌入大脑,且这种思想是不由自主的,不属于自己的,内 合的具体内容; 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目的性。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 动一般需要围绕着当前所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而进行; 的认识,还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和验证;
容杂乱多变,因而常感到陌生和意外,往往突然出现,并迅速消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五)强迫观念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思维,是指某一观念在脑中反复出现,这些观念并非患者所愿意想的,力求控制,但控制不了:越控制,这些观念越在脑中出现。因此,患者感到烦躁不安、心烦意乱,极为痛苦。患者体验到这种观念是自己想的,不是外力强加的。理智上认为这种想法不应该,想控制它,但内心深处又要去想,控制不了。患者往往有强烈的治疗要求,想摆脱这种痛苦的体验。临床上多见于强迫症。(六)超价观念超价观念是指在患者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均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且这种观念片面而偏激,但在逻辑推理方面并不荒诊。超价观念多与患者的切身利益有关,并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如一位成绩中等的女孩,因两个哥哥一个去国外留学,另一个是博士研究生,联想到自己高中将毕业,面临高考,认为自已肯定会考出好成绩,甚至比两个哥哥当初的成绩还好。又如艺术工作者对自己非凡能力的超价观念。该症状多见于人格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正常人。(七)疑病观念有些人由于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或个性敏感、多虑,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注,以至于反复就诊于各医院,反复进行各项检查,虽无任何阳性发现,但仍坚持认为他患了某种疾病,如肺结核、肝炎、脑瘤、性病等,其内容并不荒谬,可以理解。这就叫疑病观念,多见于疑病性神经症。(八)关系妄想要想属思维内容的障碍,是病态的信念,病人坚信不移,任何有理的证据不能说服。所请关系妄想是病人将周围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认为与他有关。如,相信报纸、电视、广播、广告等传播媒介的部分内容都是对着他来的,别人的言语、动作、行为及眼神等都和他有关系。关系妄想的内容多是对病人不利,认为别人都在说他的坏话,在含沙射影地刺激他等。一般而言,关系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确信自己没病,并认为自己所想的内容是真的,任何理由都难以说服和纠正。在临床心理治疗时,也常遇到类似关系妄想的敏感性牵联观念,病人在烦恼、焦虑、内心不安的基础上,便认为别人的言行举止是针对他来的,有时也不易说服。但内容多不荒谬。通过心理治疗,往往可以纠正,多见于社交恐怖症患者。(九)被害妄想被害妄想指病人毫无根据地坚信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试图打击和陷害他,损害他的声誉。如认为饭里下了毒,有跟踪、监视的阴谋等。病人在妄想的支配下可产生拒食、逃跑、控告、消极或冲动行为。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要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十)嫉妒妄想嫉妒妄想是指病人毫无根据地认为配偶对自己不忠,有外遇,甚至和别人发生性关系,并常采用跟踪、监视、检查配偶衣物等方式来寻找证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十一)钟情安想钟情妄想指病人坚信自己被某异性所爱,虽遭到对方的严厉拒绝,仍然坚信不移,并认为对方是在考验他是否对爱情患诚,反复纠缠,难以摆脱。临床心理治疗时,也可发现某些个体
(六)超价观念 容杂乱多变,因而常感到陌生和意外,往往突然出现,并迅速消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五)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思维,是指某一观念在脑中反复出现,这些观念并非患者所愿意想的, 力求控制,但控制不了;越控制,这些观念越在脑中出现。因此,患者感到烦躁不安、心烦意乱, 极为痛苦。患者体验到这种观念是自己想的,不是外力强加的。理智上认为这种想法不应该, 想控制它,但内心深处又要去想,控制不了。患者往往有强烈的治疗要求,想摆脱这种痛苦的 体验。临床上多见于强迫症。 超价观念是指在患者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均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且这 种观念片面而偏激,但在逻辑推理方面并不荒谬。超价观念多与患者的切身利益有关,并带有 强烈的情感色彩。如一位成绩中等的女孩,因两个哥哥一个去国外留学,另一个是博士研究 生,联想到自己高中将毕业,面临高考,认为自己肯定会考出好成绩,甚至比两个哥哥当初的成 绩还好。又如艺术工作者对自己非凡能力的超价观念。该症状多见于人格障碍、心因性精神 障碍,也可见于正常人。 (七)疑病观念 有些人由于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或个性敏感、多虑,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注,以至于反复 就诊于各医院,反复进行各项检查,虽无任何阳性发现,但仍坚持认为他患了某种疾病,如肺结 核、肝炎、脑瘤、性病等,其内容并不荒谬,可以理解。这就叫疑病观念,多见于疑病性神经症。 (八)关系妄想 妄想属思维内容的障碍,是病态的信念,病人坚信不移,任何有理的证据不能说服。所谓 关系妄想是病人将周围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认为与他有关。如,相信报纸、电视、广播、广告 等传播媒介的部分内容都是对着他来的,别人的言语、动作、行为及眼神等都和他有关系。关 系妄想的内容多是对病人不利,认为别人都在说他的坏话,在含沙射影地刺激他等。一般而 言,关系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确信自己没病,并认为自己所想的内容是真的,任何理由 都难以说服和纠正。在临床心理治疗时,也常遇到类似关系妄想的敏感性牵联观念,病人在烦 恼、焦虑、内心不安的基础上,便认为别人的言行举止是针对他来的,有时也不易说服。但内容 多不荒谬。通过心理治疗,往往可以纠正,多见于社交恐怖症患者。 (九)被害妄想 被害妄想指病人毫无根据地坚信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试图打击和陷 害他,损害他的声誉。如认为饭里下了毒,有跟踪、监视的阴谋等。病人在妄想的支配下可产 生拒食、逃跑、控告、消极或冲动行为。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钟情妄想指病人坚信自己被某异性所爱,虽遭到对方的严厉拒绝,仍然坚信不移,并认为 对方是在考验他是否对爱情忠诚,反复纠缠,难以摆脱。临床心理治疗时,也可发现某些个体 (十 一 )钟 情 妄 想 嫉妒妄想是指病人毫无根据地认为配偶对自己不忠,有外遇,甚至和别人发生性关系,并 常采用跟踪、监视、检查配偶衣物等方式来寻找证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十)嫉妒妄想
有钟情观念,认为许多异性都对自已有好感,经心理治疗后,钟情观念可以改变。(十二)影响妄想影响妄想指病人体验到自已的思维、情感、行为受某种外力的控制、于扰和操纵(被控制体验),且有明显的不自主性。或坚信有先进的仪器、电波等在影响他、刺激他。该症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十三)被洞悉体验病洞悉体验指病人感觉到自已的想法还没有说出来,已人人皆知,满城风雨。该症状又称内心被揭露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三、情感活动情感活动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其需要时的态度体验,一般包括外部表现和内心体验。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对现实环境中的对象持有不同的态度,如愉快、债怒、悲哀、欢乐、恐惧、害怕等。正常人的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是协调一致的,情感活动与认识活动、意志行为是统一的。因此,正常人的情感可引起周围人的共鸣,为别人所理解。情感和情绪都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感和情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情绪发生较早,主要和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有关,是人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主要因社会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是人类所特有的;②情绪一般有明显的外部特征,有较大的情景性、冲动性、持续短暂: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效能性,持续时间较长。大脑皮质在人类情绪和情感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起着特定的重要作用。情感和情绪与人们的认识、行为及社交活动均有密切的联系。人类的情绪状态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心境。是影响个体整个心理活动的一种微弱、柔和、缓慢、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受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健康情况的影响。良好心境的病人对治疗有信心,能服从治疗,遵守制度。心境不良的病人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无兴趣感,常发脾气,甚至拒绝治疗:②热情。是指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如愉快、舒畅、喜悦等:③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暴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恐惧等。激情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激动性,激情往往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使躯体内容突然发生剧烈变化,可表现为咬牙切齿、面红耳赤、拍桌瞪眼,甚至出现控挛性动作或言语功能紊乱。二是盲动性,激情状态下,大脑皮层的活动发生剧烈变化,产生强烈兴奋或普遍抑制,使大脑皮层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削弱,从而引起言语、动作、行为的剧烈变化,易出现意识范围缩小、自控能力减弱,甚至会出现冲动行为:④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强烈刺激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常见的应激因素有饥饿、寒冷、炎热、疲劳、感染、馈怒、紧张、惧等。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可将情感分为:①道德感。是指个体的语言、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及人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②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动的过程中,人的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③美感。是指人们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个体根据其所掌握的审美标准评价客观事物时产生的。临床心理治疗中常见的情感问题有以下几种:(一)情感高涨情感高涨指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愉快,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
三 、 情 感 活 动 有钟情观念,认为许多异性都对自己有好感,经心理治疗后,钟情观念可以改变。 (十二)影响妄想 影响妄想指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维、情感、行为受某种外力的控制、于扰和操纵(被控制体 验),且有明显的不自主性。或坚信有先进的仪器、电波等在影响他、刺激他。该症状多见于精 神分裂症。 (十三)被洞悉体验 病洞悉体验指病人感觉到自己的想法还没有说出来,已人人皆知,满城风雨。该症状又称 内心被揭露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情感活动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其需要时的态度体验,一般包括外部表现和内心 体验。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对现实环境中的对象持有不同的态度,如愉快、 愤怒、悲哀、欢乐、恐惧、害怕等。正常人的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是协调一致的,情感活动与认 识活动、意志行为是统一的。因此,正常人的情感可引起周围人的共鸣,为别人所理解。 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情感和情绪都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感和情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 情绪发生较早,主要和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有关,是人和动物所 共有;而情感主要因社会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是人类所特有的; 情绪一般有明显的外部 特征,有较大的情景性、冲动性、持续短暂;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效能性,持续时 间较长。大脑皮质在人类情绪和情感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 起着特定的重要作用。情感和情绪与人们的认识、行为及社交活动均有密切的联系。 人类的情绪状态一般有以下几种: 心境。是影响个体整个心理活动的一种微弱、柔和、 缓慢、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受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健康情况的影响。良好心境的病人对 治疗有信心,能服从治疗,遵守制度。心境不良的病人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无兴趣感,常发脾 气,甚至拒绝治疗; 热情。是指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如愉快、舒畅、喜悦等;③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暴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绝望、恐惧等。激情有 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激动性,激情往往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使躯体内容突然发生剧烈变化, 可表现为咬牙切齿、面红耳赤、拍桌瞪眼,甚至出现痉挛性动作或言语功能紊乱。二是盲动性, 激情状态下,大脑皮层的活动发生剧烈变化,产生强烈兴奋或普遍抑制,使大脑皮层的控制与 调节作用削弱,从而引起言语、动作、行为的剧烈变化,易出现意识范围缩小、自控能力减弱,甚 至会出现冲动行为; 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强烈刺激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常见的 应激因素有饥饿、寒冷、炎热、疲劳、感染、愤怒、紧张、恐惧等。 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可将情感分为: 规范及人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道德感。是指个体的语言、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 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动的过程中,人的认识和追 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指人们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个体根据其所掌握的审美标准评价客观事物时产生的。 临床心理治疗中常见的情感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情感高涨 情感高涨指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愉快,有与环境不相符的过
分欢乐,讲话时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生动,自负或引人发笑,常带有明显的夸大色彩。病人自我感觉良好,感到无比幸福和愉快,这种情绪具有感染力,能引起周围人的共鸣。临床上多见于躁狂状态。(二)情感低落情感低落又叫情感抑郁,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话少、悲观丧气、任何事情都不能使其高兴和愉快。轻度的情感低落,仅表现在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缺少兴趣,不想与人来往,但表面态度变化不明显,能坚持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的情感低落则表现为抑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已一无是处,有度日如年之感,对外界的一切活动均不感兴趣,常自责自罪,有生不如死的观念,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多见于抑郁状态。(三)情感淡漠情感淡漠是情感活动减退的表现,病人对周围环境的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正常人能引起极大悲伤或愉快的事情无动于,对自己的健康及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说话声调平淡,表情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之。严重者对个人的生活漠不关心。多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四)恐怖恐怖是指一种病态的恐惧情绪。正常人对可怕的事物,如毒蛇猛兽、凶杀场面而感到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如果个体对一些不值得害怕的事物,甚至多数人愿意接近的事物如温顺的小猫、小狗或异性同龄人等都感到异常恐惧而不敢接触,那么这就是病态恐怖。多见于恐怖症和强迫症。(五)焦虑焦虑是指过度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出现不良后果的心境,是一种不知原因的恐惧情绪,有大祸临头之感,病人表现紧张害怕,顾虑重重,认为病情严重而无法治疗,或情况复杂难以解决,以致于坐卧不宁、烦躁不安,难以平静。正常人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难以摆脱的困境或久病不愈等,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焦虑情绪,但一般持续短暂。如果焦虑情绪长期存在,且烦恼的事情已经解决而仍感焦虑不安,应考虑是病态。该症状多见于焦虑症及更年期精神病。(六)情感脆弱情感脆弱是指在外界轻微刺激下或遇到了微不足道的生活事件,病人情绪立刻出现波动,感到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病人也知道是小事不必如此激动,但控制不住。现实生活中性格儒弱的正常人也可表现为轻度的情感脆弱。但经常出现情感脆弱的表现则是病态。情感脆弱多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外伤性精神障碍、瘾症及神经衰弱。四、意志行为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类独特的心理现象。意志与行为密不可分,人们的意志总是表现在实际行动之中,如学生为了争取优异的成绩而刻苦学习,工人为了提高生产而忘我劳动,科技人员为取得科研成就而刻苦攻关,军人为保卫国家而英勇杀敌等都是意志行为的表现。意志对行为的发动、坚持、制止和改变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志与认识活动、情感活
四 、 意 志 行 为 分欢乐,讲话时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生动,自负或引人发笑,常带有明显的夸大色 彩。病人自我感觉良好,感到无比幸福和愉快,这种情绪具有感染力,能引起周围人的共鸣。 临床上多见于躁狂状态。 (二)情感低落 情感低落又叫情感抑郁,是负性情感增强的表现。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话少、悲观丧 气、任何事情都不能使其高兴和愉快。轻度的情感低落,仅表现在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缺少 兴趣,不想与人来往,但表面态度变化不明显,能坚持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的情感低 落则表现为抑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有度日如年之感,对外界的一切活动均不 感兴趣,常自责自罪,有生不如死的观念,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多见于抑郁状态。 (三)情感淡漠 情感淡漠是情感活动减退的表现,病人对周围环境的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对正常人能引起极大悲伤或愉快的事情无动于衷,对自己的健康及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情漠 不关心,说话声调平淡,表情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严重者对个人的生活漠不关心。多见 于慢性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四 )恐 怖 恐怖是指一种病态的恐惧情绪。正常人对可怕的事物,如毒蛇猛兽、凶杀场面而感到恐 惧,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如果个体对一些不值得害怕的事物,甚至多数人愿意接近的事物如 温顺的小猫、小狗或异性同龄人等都感到异常恐惧而不敢接触,那么这就是病态恐怖。多见于 恐怖症和强迫症。 ( 五 )焦 虑 焦虑是指过度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出现不良后果的心境,是一种不知原因的恐惧情 绪,有大祸临头之感,病人表现紧张害怕,顾虑重重,认为病情严重而无法治疗,或情况复杂难 以解决,以致于坐卧不宁、烦躁不安,难以平静。正常人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难以摆脱的困境 或久病不愈等,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焦虑情绪,但一般持续短暂。如果焦虑情绪长期存在,且烦 恼的事情已经解决而仍感焦虑不安,应考虑是病态。该症状多见于焦虑症及更年期精神病。 (六)情感脆弱 情感脆弱是指在外界轻微刺激下或遇到了微不足道的生活事件,病人情绪立刻出现波动, 感到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病人也知道是小事不必如此激动,但控制不住。现实生活中性格 懦弱的正常人也可表现为轻度的情感脆弱。但经常出现情感脆弱的表现则是病态。情感脆弱 多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外伤性精神障碍、癔症及神经衰弱。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 程。意志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类独特的心理现象。意志与行为密不可分,人们的意 志总是表现在实际行动之中,如学生为了争取优异的成绩而刻苦学习,工人为了提高生产而忘 我劳动,科技人员为取得科研成就而刻苦攻关,军人为保卫国家而英勇杀敌等都是意志行为的 表现。意志对行为的发动、坚持、制止和改变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志与认识活动、情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