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2018年初中学业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宽恕(shu)丫杈(cha)慷慨(kai)大方怏(yang)怏不乐 B猝(cu)然酝酿(ning)恰(yi)然自得俶(chu)尔远逝 C.隐晦(huⅰ)贪婪(lan)骇(he)人听闻浑浑噩噩(e) D恣(nil)睢逞(chen)辮辩鲜(xn)为人知万恶不赦(sh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喑哑恻隐春华秋实杂乱无张 B.藻饰琐事既物起兴迫不及待 C.屏障筹划顾名思义一泻千里 D.汲取消释苍海桑田天伦之乐 3.下列加点的词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A.王叔远雕刻的“不盈寸”的核舟,生动再现了“大苏泛赤壁”这一著 名文学故事,真可谓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B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虽然一出生就处处被排挤,被讪笑,但它 不断努力追求,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C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最终招致杀生之祸,死时年仅三十四岁,正值豆 蔻年华,实在令人叹惋 D.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中启发我们:在学习上面,常常要和水 平相当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广元市 2018 年初中学业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 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恕.(shù) 丫杈. (chā) 慷慨.(kǎi)大方 怏.(yàng)怏不乐 B.猝.(cù)然 酝酿.(niàng)怡.(yí)然自得 俶.(chù)尔远逝 C.隐晦.(huì)贪婪.(lán) 骇.(hè)人听闻 浑浑噩噩.(è) D.恣.(zì)睢 逞.(chěn)辩 鲜.(xiǎn)为人知 万恶不赦.(s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喑哑 恻隐 春华秋实 杂乱无张 B.藻饰 琐事 既物起兴 迫不及待 C.屏障 筹划 顾名思义 一泻千里 D.汲取 消释 苍海桑田 天伦之乐 3.下列加点的词使用不恰当 一项是( ) A.王叔远雕刻的“不盈寸”的核舟,生动再现了“大苏泛赤壁”这一著 名文学故事,真可谓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 B.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虽然..一出生就处处被排挤,被讪笑,但.它 不断努力追求,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C.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最终招致杀生之祸,死时年仅三十四岁,正值豆. 蔻年华 ...,实在令人叹惋。 D.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中启发我们:在学习上面,常常要和水 平相当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歌声中唤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 更多的中国人得以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 B旺苍小伙陈藜,患病后身高缩至1.3米,但身残志坚。乐观面对生活, 是他能否战胜病魔的关键。 C.为了广元的美好环境,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保 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 D.每日读书,犹如攀爬梯子。通过攀爬无形之梯,我便可时刻丈量自己 到底领略到多少人生真意。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 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 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干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 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干年灿烂文明,至今仍 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 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 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 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 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 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 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 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 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 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 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 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歌声中唤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 更多的中国人得以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 B.旺苍小伙陈藜,患病后身高缩至 1.3 米,但身残志坚。乐观面对生活, 是他能否战胜病魔的关键。 C.为了广元的美好环境,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保 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 D.每日读书,犹如攀爬梯子。通过攀爬无形之梯,我便可时刻丈量自己 到底领略到多少人生真意。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5~7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 3500 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 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 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 旧具有旺盛 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 汉字的奇迹更令 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 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 “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 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 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 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 ‘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 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 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 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 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 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
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 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 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 的“复脑文字”栟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 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 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 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 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 力”的新时代。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埃及的文字是圣体字,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形文字,而更多西 方国家一直都是拼音文字 B我国的方言尽管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至今 都一脉相承 C.学习拼音文字偏向于开发大脑左半球的潜力,而学习汉字,可以 开发我们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 D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汉字,与中华文明共存共 荣,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6依据本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是“从甲骨文算起”,文章结尾为“以迎接汉字‘发挥威 力’的新时代”,由此判断此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第③段的说明对象是“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行而得其 意”。 C.拼音文字认知中是利用“语音编码”方式起作用,汉字认知中是 利用“多重编码”的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D.本文的语言兼具平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蕴含了作者对中华文明 的热爱之情。 7.下列对文中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该句采用了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汉字的历史悠久。 B.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 说明了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C.第③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生动具体地说 明象形字和会意字能引发想象和联想的特点 D.第④段主要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汉字在发展大脑 智力上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 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 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 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 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 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 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 和经久不息的生命 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 力”的新时代。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埃及的文字是圣体字,古巴比伦的文字是楔形文字,而更多西 方国家一直都是拼音文字。 B.我国的方言尽管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至今 都一脉相承。 C.学习拼音文字偏向于开发大脑左半球的潜力,而学习汉字,可以 开发我们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 D.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汉字,与中华文明共存共 荣,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6.依据本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是“从甲骨文算起”,文章结尾为“以迎接汉字‘发挥威 力’的新时代”,由此判断此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第③段的说明对象是“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行而得其 意”。 C.拼音文字认知中是利用“语音编码”方式起作用,汉字认知中是 利用“多重编码”的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D.本文的语言兼具平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蕴含了作者对中华文明 的热爱之情。 7.下列对文中说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甲骨文算起,已有 3500 年以土的历史了。”该句采用了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汉字的历史悠久。 B.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 说明了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C. 第③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生动具体地说 明象形字和会意字能引发想象和联想的特点。 D.第④段主要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汉字在发展大脑 智力上的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8~10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 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 B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 C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 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 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 B.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 C.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 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1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2分) (2).吾日三省吾身。(2分) 12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第Ⅰ卷《〈论语〉十二章》中个选一句,写出对 你的启示。(2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2分)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说说它描写 了什么样的景观?再从中任选一个词进行赏析 五、(14分) 14默写。(任选六句)(6分)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3)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5)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 (7)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8)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15走进名著。(4分)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四、(11 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2 分) (2). 吾日三省吾身。(2 分) 12.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第Ⅰ卷《〈论语〉十二章》中个选一句,写出对 你的启示。(2 分)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5 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2 分)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说说它描写 了什么样的景观?再从中任选一个词进行赏析。 五、(14 分) 14.默写。(任选六句)(6 分) (1)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3)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5) 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更深月色半人家, 。 (刘方平《月夜》) (7)蒹葭萋萋, 。 (《诗经·蒹葭》) (8)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15.走进名著。(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