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克森的心理社會論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會論
心理社會發展論主要內容 ■發展危機 個體在社會適應上產生心理上的困難 ■調適 調適自我之後’危機得以化解’個體的人格獲得 進一步發展 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危機 前一段危機化解後,才能順利發展到下一階段 若前一階段發展不完全,後面階段也會不完整 ■個體能力經驗條件不同 有的能將危機化解趨向正極發展’有的因不能化解而趨 向負板方向
心理社會發展論主要內容 ◼ 發展危機 個體在社會適應上產生心理上的困難 ◼ 調適 調適自我之後,危機得以化解,個體的人格獲得 進一步發展。 ◼ 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危機 前一段危機化解後,才能順利發展到下一階段 若前一階段發展不完全,後面階段也會不完整 ◼ 個體能力經驗條件不同 有的能將危機化解趨向正極發展,有的因不能化解而趨 向負極方向
心理社會八期表 信任與不信任( trust vs. mistrust):0-1 周歲前嬰兒生活所需完全依賴成人照顧 才能獲得需求的滿足 嬰兒和主要照顧者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社 會關係’是以後與他人建立良好社會關係 的人格基礎。 發展不完整者’則易對世界產生敵意
心理社會八期表 ◼ 信任與不信任(trust vs. mistrust):0-1 周歲前嬰兒生活所需完全依賴成人照顧, 才能獲得需求的滿足。 嬰兒和主要照顧者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社 會關係,是以後與他人建立良好社會關係 的人格基礎。 發展不完整者,則易對世界產生敵意
■自主與羞慚( autonomy Vs. shame and doubt): 1-3 1.能否適時學到最低限度的照顧自己的能 力。如:吃、穿丶大小便等 2父母若過於溺愛或過於嚴苛,包辦一切 或者孩子有差錯就施以懲罰,會使孩子威 到羞怯丶喪失信心’對自己能力充满懷疑 3.照顧者要容忍孩子所犯的錯誤
◼ 自主與羞慚(autonomy vs. shame and doubt):1-3 1.能否適時學到最低限度的照顧自己的能 力。如:吃、穿、大小便等 2.父母若過於溺愛或過於嚴苛,包辦一切, 或者孩子有差錯就施以懲罰,會使孩子感 到羞怯、喪失信心,對自己能力充滿懷疑 3.照顧者要容忍孩子所犯的錯誤
進取與罪惡感 (initiative vs.gu:3-6 1.學前兒童’語言發展成熟,喜歡問問題 對自己丶別人和環境充滿好奇 2逐漸培養出自主意識 3.偏好團體遊戲’從團體遊戲中學到團體 規範’以及各種角色所負的責任。此階 段父母與幼稚園教師應鼓勵兒童培養進 取意識和責任感。 4.通過者較能為自己設下努力方向
◼ 進取與罪惡感(initiative vs.guilt):3-6 1.學前兒童,語言發展成熟,喜歡問問題, 對自己、別人和環境充滿好奇。 2.逐漸培養出自主意識。 3.偏好團體遊戲,從團體遊戲中學到團體 規範,以及各種角色所負的責任。此階 段父母與幼稚園教師應鼓勵兒童培養進 取意識和責任感。 4. 通過者較能為自己設下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