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2)见微知著。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 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如椽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庞文华章,倒是 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3)不嫌琐细。所谓因小见大,不是夸夸其谈,无限上纲,故作惊人之笔,而是从生活中的平凡小 事立意,从而发掘出最本质的一点,触类旁通,引申扩展,收到立片言以居要,以一目能传神的效果。选 取最尖锐、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一点,“见人之所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章来 【例文借鉴】 品味人生 这世界什么最美?有人说是花,因为娇嫩;有人说是树,因为挺拔;有人说是藤,因为坚韧。答案当 然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答案是不同的。让我们品味出不同的人生。 一束鲜花,娇艳欲滴。悲伤的人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说“花儿对我笑″;忧郁的人说“林花谢 了春红”;欣喜的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有情:“落红不是无情物”;有人说花无情:“浪荡桃 花逐水游"。花没有变,变的是人的心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一束花可以看一个 人。看他的脾气、品位、性格,看他的心情与气质 大干世界,人们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他们也答出了自己的心灵。苹果 为什么落地?有人捧着苹果乐滋滋地啃上一口,回答——等我来吃,而牛顿却回答出了万有引力;太阳为 什么东升西落?有人回答太阳绕着地球转,而哥白尼却回答太阳中心说;盲人可以看见什么?有人疑惑地 摇了摇头,而海伦凯勒却答岀了流传于世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无意苛求答案的完美,但正是对 这些问题的品味、探讨,使我们人类的生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面对人生的问卷,我们的回答也许艰难得多。我们挣扎于利益的驱使与良心的鞭策,困扰于对 自己心灵的审判。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人随浪花沉浮,他们必将消逝,而老人桑地亚哥却为了心中不 死的信念与巨鯨搏斗,如天地间的巨人精神常留。面对车上歹徒持枪抢劫,有人畏惧不前,或悄悄躲开 但更有人大吼一声挺身向前。面对西藏高原上微薄的空气,有人心安理得地享受都市里凉爽的空调,而孔 繁森却选择将生命深植于阿里深处…这些回答,这些用实际行动作岀的无声的回答之中,我们深深地 品味出了不同的人生,我们深深地品味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不同的答卷诠释不同的人生
31 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2)见微知著。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 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如椽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庞文华章,倒是一 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3)不嫌琐细。所谓因小见大,不是夸夸其谈,无限上纲,故作惊人之笔,而是从生活中的平凡小 事立意,从而发掘出最本质的一点,触类旁通,引申扩展,收到立片言以居要,以一目能传神的效果。选 取最尖锐、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一点,“见人之所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章来。 【例文借鉴】 品味人生 这世界什么最美?有人说是花,因为娇嫩;有人说是树,因为挺拔;有人说是藤,因为坚韧。答案当 然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答案是不同的。让我们品味出不同的人生。 一束鲜花,娇艳欲滴。悲伤的人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说“花儿对我笑”;忧郁的人说“林花谢 了春红”;欣喜的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有情:“落红不是无情物”;有人说花无情:“浪荡桃 花逐水游”。花没有变,变的是人的心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一束花可以看一个 人。看他的脾气、品位、性格,看他的心情与气质。 大千世界,人们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他们也答出了自己的心灵。苹果 为什么落地?有人捧着苹果乐滋滋地啃上一口,回答——等我来吃,而牛顿却回答出了万有引力;太阳为 什么东升西落?有人回答太阳绕着地球转,而哥白尼却回答太阳中心说;盲人可以看见什么?有人疑惑地 摇了摇头,而海伦·凯勒却答出了流传于世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无意苛求答案的完美,但正是对 这些问题的品味、探讨,使我们人类的生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面对人生的问卷,我们的回答也许艰难得多。我们挣扎于利益的驱使与良心的鞭策,困扰于对 自己心灵的审判。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有人随浪花沉浮,他们必将消逝,而老人桑地亚哥却为了心中不 死的信念与巨鲸搏斗,如天地间的巨人精神常留。面对车上歹徒持枪抢劫,有人畏惧不前,或悄悄躲开, 但更有人大吼一声挺身向前。面对西藏高原上微薄的空气,有人心安理得地享受都市里凉爽的空调,而孔 繁森却选择将生命深植于阿里深处……从这些回答,这些用实际行动作出的无声的回答之中,我们深深地 品味出了不同的人生,我们深深地品味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不同的答卷诠释不同的人生
更启迪着我们深深的思考。作为要选择的是守护心中那盏不灭的灯,向着光明的彼岸前行。我们有权利选 择不同的人生道路,正如我们有权利对众多的问题作出见仁见智的回答,但是我们要记住,这样的人生, 有我们自己的品味,有道德的品味,有祖国人民的品味,有历史在久久的品味。 本文成功之处在于能“大题小作”。文章题目很大,“人生”的视角很宽,但作者用许多具体事物和现 象来表现其不同人生的丰富内容。开篇对美的不同回答,点题立论,内容具体,接着写因不同的心绪,而 对同一束鲜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不仅内容充实,而且令人信服。 2.小题大做。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有的话题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 较小,要想作文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岀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生活中 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 史背景中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窥一斑而见全豹”“一叶落而知秋, 芽绿而示春”的艺术效果。小题大做,要领如下 (1)有独到眼光。这类小题在竞赛题目中常见,如第八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看一 个民工喝水》《苦瓜研究》。如《“七·一”记事》、《劝君莫酗酒》也是。单记“七·一”这天的活动和事 件,容易停在一个平面上,有嫌单薄;单议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似乎囿于个人的圈子,缺少些社会性。小 题的取材,依题撰文,难以写出份量和厚度。因此要求学会细膩观察,察已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审 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 (2)能小中见大。也并非随意捡来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这里还有一个深入开掘和精心 加工的问题,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在构思中要审 度小处,着眼大处。虽然笔下处处是“小”,眼中时时是“大”。比如《压岁钱》这个作文题目,可以展开 这样的联想:身为大款的表叔给压岁钱时的神态,人们对他恭敬的态度,自己的感受;贫困的外婆给压岁 钱时真诚而窘迫的神态,人们对她鄙薄的态度,自己的感受。最后结论是:真情是金钱不能替代的。这样 联想构筑全篇,便由围绕“压岁钱”叙写一些小事而见出了一个大的“本质 3)善引申开拓。要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一滴露珠,能想象出黎明的淸新:一颗寒星,能 想象出夜空的宁静:一朵浪花,能想象出大海的浩渺。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能够一粒沙里见 世界,一句话中见真情。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例如,在日常的 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文题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 “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再如还可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 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的普遍感情和抽象道理。同时,还可把 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当然,小题 大做应有个限度,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 【例文借鉴】 举手投足之间 生命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人类也已从年幼懵懂的种群成长为拥有高度文明与智慧的生物。知识与责 任让我们渐渐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我们越来越多地考虑善待自然。而我想说,善待自然,就请从 举手投足之间做起。 这个世界有很多环保主义者。他们可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来抗议日本人对鲸的残酷杀戮,他们
32 更启迪着我们深深的思考。作为要选择的是守护心中那盏不灭的灯,向着光明的彼岸前行。我们有权利选 择不同的人生道路,正如我们有权利对众多的问题作出见仁见智的回答,但是我们要记住,这样的人生, 有我们自己的品味,有道德的品味,有祖国人民的品味,有历史在久久的品味。 本文成功之处在于能“大题小作”。文章题目很大,“人生”的视角很宽,但作者用许多具体事物和现 象来表现其不同人生的丰富内容。开篇对美的不同回答,点题立论,内容具体,接着写因不同的心绪,而 对同一束鲜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不仅内容充实,而且令人信服。 2.小题大做。小题大做,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有的话题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 较小,要想作文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生活中 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 史背景中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窥一斑而见全豹”“一叶落而知秋,一 芽绿而示春”的艺术效果。小题大做,要领如下: (1)有独到眼光。这类小题在竞赛题目中常见,如第八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看一 个民工喝水》《苦瓜研究》。如《“七·一”记事》、《劝君莫酗酒》也是。单记“七·一”这天的活动和事 件,容易停在一个平面上,有嫌单薄;单议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似乎囿于个人的圈子,缺少些社会性。小 题的取材,依题撰文,难以写出份量和厚度。因此要求学会细腻观察,察已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审 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 (2)能小中见大。也并非随意捡来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这里还有一个深入开掘和精心 加工的问题,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在构思中要审 度小处,着眼大处。虽然笔下处处是“小”,眼中时时是“大”。比如《压岁钱》这个作文题目,可以展开 这样的联想:身为大款的表叔给压岁钱时的神态,人们对他恭敬的态度,自己的感受;贫困的外婆给压岁 钱时真诚而窘迫的神态,人们对她鄙薄的态度,自己的感受。最后结论是:真情是金钱不能替代的。这样 联想构筑全篇,便由围绕“压岁钱”叙写一些小事而见出了一个大的“本质”。 (3)善引申开拓。要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一滴露珠,能想象出黎明的清新;一颗寒星,能 想象出夜空的宁静;一朵浪花,能想象出大海的浩渺。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能够一粒沙里见 世界,一句话中见真情。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例如,在日常的 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文题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 “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再如还可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 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的普遍感情和抽象道理。同时,还可把 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当然,小题 大做应有个限度,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 【例文借鉴】 举手投足之间 生命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人类也已从年幼懵懂的种群成长为拥有高度文明与智慧的生物。知识与责 任让我们渐渐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我们越来越多地考虑善待自然。而我想说,善待自然,就请从 举手投足之间做起。 这个世界有很多环保主义者。他们可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来抗议日本人对鲸的残酷杀戮,他们
也可以建造奇特而坚固的木屋过树上生活来反对商人们对森林的砍伐。有时候,我们不由觉得那样的勇气 与壮举离我们太遥远。没有错。但爱与善待并不总是要用惊天动地的牺牲来表达。在举手投足之间,我们 就可以表现出对自然的善待 弯身绕过低垂的树枝,轻轻扶起被吹偏的花朵,爱怜地送走不慎落到你书本上的年幼的蜘蛛,殷情地 款待无家可归饥肠辘辘的流浪狗……生物之间平等的爱与尊重遂自举手投足之间显现出来。不要以为这些 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自然辉映在每一个弱小的生命里,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是对自然的珍惜与保护。 我们需要规模组织都很庞大的环保运动,但更需要涓滴成海的微小和细致。 动画片《西游记》里有一幕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唐僧正在打坐念经,忽然一只蚂蚁掉落在他的手上。 唐僧并没有粗鲁地甩动手掌或是直接将这只小虫碾死,他只是轻轻地将蚂蚊所在的那只手放在地上,让惊 慌失措的蚂蚁安全离开。记得小时候我毎看到这一段,总会嘲笑唐僧的迂腐和虚伪,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才渐渐明白,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善,才成就了一个慈悲为怀的圣僧,才显现出佛的博爱与睿智。同样, 当我们于举手投足间,积累对自然的善待,谁又能说我们不是真正的环保主义者呢? 是谁说过,人类要用博爱的宇宙观来看待自己,看待地球。宇宙观,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平等地对待自 然,将人类自身看作地球上普通的一员。而涉及到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我则认为,要用最微观的视角去看 待世界,去看待自己的行为。因为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小小善举,才折射出一个灵魂的光芒,才体现出一颗 满盛爱与美好的真心 点评:文章立意很成功。该文以识见为高,“小中见大”的立意集中深刻,强调了要在举手投足之间 善待自然,这切合了命题要求,敏锐切中社会热点,把举手投足这样的微观小事,和保护自然的宏观命题 有效结合。当然,把动画片中的细节写进来,让文章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 第14讲,虚实转换立意 可分为避实就虚与避虚就实两法。所谓“实”,是指实在地写出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 情、理;“虚”指抽象地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 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虚写与实写,是相 反相成、相辅相生的。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驰骋想象而获得更高的艺术 美的感受;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
33 也可以建造奇特而坚固的木屋过树上生活来反对商人们对森林的砍伐。有时候,我们不由觉得那样的勇气 与壮举离我们太遥远。没有错。但爱与善待并不总是要用惊天动地的牺牲来表达。在举手投足之间,我们 就可以表现出对自然的善待。 弯身绕过低垂的树枝,轻轻扶起被吹偏的花朵,爱怜地送走不慎落到你书本上的年幼的蜘蛛,殷情地 款待无家可归饥肠辘辘的流浪狗……生物之间平等的爱与尊重遂自举手投足之间显现出来。不要以为这些 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自然辉映在每一个弱小的生命里,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是对自然的珍惜与保护。 我们需要规模组织都很庞大的环保运动,但更需要涓滴成海的微小和细致。 动画片《西游记》里有一幕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唐僧正在打坐念经,忽然一只蚂蚁掉落在他的手上。 唐僧并没有粗鲁地甩动手掌或是直接将这只小虫碾死,他只是轻轻地将蚂蚁所在的那只手放在地上,让惊 慌失措的蚂蚁安全离开。记得小时候我每看到这一段,总会嘲笑唐僧的迂腐和虚伪,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才渐渐明白,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善,才成就了一个慈悲为怀的圣僧,才显现出佛的博爱与睿智。同样, 当我们于举手投足间,积累对自然的善待,谁又能说我们不是真正的环保主义者呢? 是谁说过,人类要用博爱的宇宙观来看待自己,看待地球。宇宙观,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平等地对待自 然,将人类自身看作地球上普通的一员。而涉及到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我则认为,要用最微观的视角去看 待世界,去看待自己的行为。因为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小小善举,才折射出一个灵魂的光芒,才体现出一颗 满盛爱与美好的真心。 点评:文章立意很成功。该文以识见为高,“小中见大”的立意集中深刻,强调了要在举手投足之间 善待自然,这切合了命题要求,敏锐切中社会热点,把举手投足这样的微观小事,和保护自然的宏观命题 有效结合。当然,把动画片中的细节写进来,让文章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 第 14 讲,虚实转换立意 可分为避实就虚与避虚就实两法。所谓“实”,是指实在地写出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 情、理;“虚”指抽象地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 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虚写与实写,是相 反相成、相辅相生的。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驰骋想象而获得更高的艺术 美的感受;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
1.避实就虚法。 所谓“避实就虚”,就是完全避开实实在在文题内容,从侧面着手,寻找与文题内容相应的感官、意 识、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虚”的内容,进行含蓄表达。所谓的“虚”,具体说来也就是:假托的,主观 的,抽象的,隐含的,未来的,未知的等内容。避实就虚,可是文章显得空灵,飘逸,又可收到气氛浓烈, 想象飞腾的效果。当前盛行的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很多适于用这种方法 虚写,需要运用相似联想行文,多采用比喻手法 如由真实的“桥”可以联想到“感情的沟通”“友谊的珍贵”;由“家”可以联想到“珍贵的亲情”“人 间的温暖”:由“根”可联想到“心灵的归宿”“祖国的统一”;由“水”联想到“勇往直前的品质”“水滴 石穿的精神”· 如上海高考作文《面对大海》,若单纯写景,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 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若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又想到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 到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示人生晢理”,这样就能给 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可见,“避实就虚”有两大好处:其一,思路畅达,行文自由:其二,便于挖掘,求深求新。若单单 实写,内容往往浮于表层,没有深度:一旦避实就虚,则可更见深意,使描写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 包孕丰富,也可使读者因想象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 当然,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如果只是孤立地虚写,则必然流为空虚飘渺,使文章空泛贫乏,失去表 现力。 【例文借鉴】 责任 孩子,你知道什么叫责任吗? 哦,您是东史郎爷爷? “我只是一个罪人,一个民族的罪人…… 哦,责任?我知道,比如说:我爱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我的责任!对吗?”小女孩自豪地说。 白发老人眼中流动着令人捉摸不透的色彩:“孩子,日本是我们的祖国,我也很爱她,可我却曾因为 爱她而伤害了别人。” “东史郎爷爷,你会因此而不爱自己的祖国吗? 当然不会了,其实我一直很爱她,只是.… 妈妈说过,每一位日本人都要热爱祖国,就像热爱母亲一样。” 叮铃铃……”闹钟响了,小女孩睁开眼,丝毫没有动弹,因为她总觉得东史郎爷爷似乎没走 位中年妇女推门进来:“彩子,快起床,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原爆50周年的图展。” 孩子,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了吗?”白发老人再次出现
34 1.避实就虚法。 所谓“避实就虚”,就是完全避开实实在在文题内容,从侧面着手,寻找与文题内容相应的感官、意 识、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虚”的内容,进行含蓄表达。所谓的“虚”,具体说来也就是:假托的,主观 的,抽象的,隐含的,未来的,未知的等内容。避实就虚,可是文章显得空灵,飘逸,又可收到气氛浓烈, 想象飞腾的效果。当前盛行的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很多适于用这种方法。 虚写,需要运用相似联想行文,多采用比喻手法。 如由真实的“桥”可以联想到“感情的沟通”“友谊的珍贵”;由“家”可以联想到“珍贵的亲情”“人 间的温暖”;由“根”可联想到“心灵的归宿”“祖国的统一”;由“水”联想到“勇往直前的品质”“水滴 石穿的精神”…… 如上海高考作文《面对大海》,若单纯写景,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述,缺乏深 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若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又想到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 到李斯的“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示人生哲理”,这样就能给 人眼睛一亮的感觉。 可见,“避实就虚”有两大好处:其一,思路畅达,行文自由;其二,便于挖掘,求深求新。若单单 实写,内容往往浮于表层,没有深度;一旦避实就虚,则可更见深意,使描写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 包孕丰富,也可使读者因想象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 当然,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如果只是孤立地虚写,则必然流为空虚飘渺,使文章空泛贫乏,失去表 现力。 【例文借鉴】 责任 “孩子,你知道什么叫责任吗?” “哦,您是东史郎爷爷?” “我只是一个罪人,一个民族的罪人……” “哦,责任?我知道,比如说:我爱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我的责任!对吗?”小女孩自豪地说。 白发老人眼中流动着令人捉摸不透的色彩:“孩子,日本是我们的祖国,我也很爱她,可我却曾因为 爱她而伤害了别人。” “东史郎爷爷,你会因此而不爱自己的祖国吗?” “当然不会了,其实我一直很爱她,只是……” “妈妈说过,每一位日本人都要热爱祖国,就像热爱母亲一样。” “叮铃铃……”闹钟响了,小女孩睁开眼,丝毫没有动弹,因为她总觉得东史郎爷爷似乎没走。 一位中年妇女推门进来:“彩子,快起床,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原爆 50 周年的图展。” “孩子,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了吗?”白发老人再次出现
“东史郎爷爷,那图片一点也不好看,上面的人长得黑乎乎的,还有很多的小朋友躺在那里。”小女 孩显然没有看懂什么。 那是原子弹爆炸的后果,他们不是长得黑,而是被烧焦了,像烧焦的木头一样,还有那些孩子,他 们都永远醒不过来了。”凄凉的感伤在老人眼中涌动。 一阵沉默过后,小女孩哭了起来:"小朋友们不能唱歌,也不能跳舞….是什么人害的呢?这么残忍。 “你妈妈没告诉你吗? 没有,妈妈说那小纸条上没写,只说那里在广岛。”小女孩的母亲是以她的方式在保护着自己的孩 老人失望地摇摇头,继而又无奈地点点头,似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老得如此之快了:“有一位母亲因 为犯了错误而不敢面对,以致想永远隐瞒下去,甚至想因为要守住这个秘密而加害于自己的孩子。” 天亮了,白发老人又消失了。 妈妈,您爱我吗?″ “傻瓜,妈妈当然爱你了。”母亲不清楚小女孩在想什么。 “我要找—个不爱自己孩子的坏母亲,你帮我找,好吗?″天真和无邪在小女孩的眼中闪烁着。 “孩子,找到坏母亲了吗? 没啊。”小女孩很失望,“他们都说母亲是伟大的,不会加害于自己的孩子,可是……. 是吗,这位母亲有层神秘的面纱,或许你长大了就能揭开,或许你一辈子都不能揭开,其实这位母 亲一直都在履行着她自己认为应该履行的责任。对于我而言,责任就是对过去的忏悔,对事实的尊重和对 道义的追求。我曾经是一个魔鬼,手上沾满了同类的鲜血,如今,当我站在原告席上,为被我参与杀害的 30万同胞讨回公道的时候,有人却说我是叛徒,也许站在曾经的立场上,我是背叛了我的民族,但我无 法原谅我自己,无法面对那样的民族和那里的人民。 小女孩望着这位饱受了沧桑却又一直矢志不移的老人,她或许在想:我一定能揭开面纱,和东史郎爷
35 “东史郎爷爷,那图片一点也不好看,上面的人长得黑乎乎的,还有很多的小朋友躺在那里。”小女 孩显然没有看懂什么。 “那是原子弹爆炸的后果,他们不是长得黑,而是被烧焦了,像烧焦的木头一样,还有那些孩子,他 们都永远醒不过来了。”凄凉的感伤在老人眼中涌动。 一阵沉默过后,小女孩哭了起来:“小朋友们不能唱歌,也不能跳舞……是什么人害的呢?这么残忍。” “你妈妈没告诉你吗?” “没有,妈妈说那小纸条上没写,只说那里在广岛。”小女孩的母亲是以她的方式在保护着自己的孩 子。 老人失望地摇摇头,继而又无奈地点点头,似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老得如此之快了:“有一位母亲因 为犯了错误而不敢面对,以致想永远隐瞒下去,甚至想因为要守住这个秘密而加害于自己的孩子。” 天亮了,白发老人又消失了。 “妈妈,您爱我吗?” “傻瓜,妈妈当然爱你了。”母亲不清楚小女孩在想什么。 “我要找一个不爱自己孩子的坏母亲,你帮我找,好吗?”天真和无邪在小女孩的眼中闪烁着。 “孩子,找到坏母亲了吗?” “没啊。”小女孩很失望,“他们都说母亲是伟大的,不会加害于自己的孩子,可是……” “是吗,这位母亲有层神秘的面纱,或许你长大了就能揭开,或许你一辈子都不能揭开,其实这位母 亲一直都在履行着她自己认为应该履行的责任。对于我而言,责任就是对过去的忏悔,对事实的尊重和对 道义的追求。我曾经是一个魔鬼,手上沾满了同类的鲜血,如今,当我站在原告席上,为被我参与杀害的 30 万同胞讨回公道的时候,有人却说我是叛徒,也许站在曾经的立场上,我是背叛了我的民族,但我无 法原谅我自己,无法面对那样的民族和那里的人民。” 小女孩望着这位饱受了沧桑却又一直矢志不移的老人,她或许在想:我一定能揭开面纱,和东史郎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