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胆总管梗阻引起的黄疽:包括完全梗阻和不完全梗阻。11)完全梗阻:在静脉注射后1-2小时仅见肝内扩张的胆管,胆囊扩大,至24、72小时仍不见肠腔内放射性出现,■2)不完全梗阻:节段性狭窄、突发或渐变的胆道中断、管腔内充盈缺损,狭窄部位以上的胆管扩张,胆道动力学异常和胆道至肠道示踪剂转运延迟
◼ 4、胆总管梗阻引起的黄疸:包括完全梗阻和不完 全梗阻。 ◼ 1)完全梗阻:在静脉注射后1-2小时仅见肝内扩 张的胆管,胆囊扩大,至24、72小时仍不见肠腔 内放射性出现, ◼ 2)不完全梗阻:节段性狭窄、突发或渐变的胆道 中断、管腔内充盈缺损,狭窄部位以上的胆管扩 张,胆道动力学异常和胆道至肠道示踪剂转运延 迟
5、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表现为胆总管扩张部分的放射性滞留,构成椭圆形或梭形浓集影,可在肝影、胆囊影象消退甚至进餐后仍残存。6、先天性胆管闭锁:仅见肝脏显影,胆系持续不显影,肠道不显影。7、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由于肝细胞受损,血液中药物清除缓慢,可见肝胆影象显影极差,心影持续存在,肾影清晰
◼ 5、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表现为胆总管扩张部分的 放射性滞留,构成椭圆形或梭形浓集影,可在肝 影、胆囊影象消退甚至进餐后仍残存。 ◼ 6、先天性胆管闭锁:仅见肝脏显影,胆系持续不 显影,肠道不显影。 ◼ 7、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由于肝细胞受损,血液中 药物清除缓慢,可见肝胆影象显影极差,心影持 续存在,肾影清晰
肝胶体显像显像原理:颗粒大小适当的放射性胶体,经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后,被肝脏内具有吞噬功能的kupffer细胞所吞噬,且能在其间寸留较长时间而不被迅速排出,可通过核医学仪器获得肝脏影象,大多数肝内病变(如肝癌、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等)处与正常肝组织不同,不具有星状细胞。国因此病变部位失去吞噬肝胶体显像剂的功能,显示有放射性缺损区或减低区
肝胶体显像 ◼ 显像原理:颗粒大小适当的放射性胶体,经静脉 注射进入血液后,被肝脏内具有吞噬功能的 kupffer细胞所吞噬,且能在其间寸留较长时间 而不被迅速排出,可通过核医学仪器获得肝脏影 象,大多数肝内病变(如肝癌、肝囊肿、肝脓肿、 肝血管瘤等)处与正常肝组织不同,不具有星状 细胞。因此病变部位失去吞噬肝胶体显像剂的功 能,显示有放射性缺损区或减低区
显像剂:99mTc-植酸钠4-6mci。显像方法:静脉注射显影剂后15-20分钟开始显像,采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常规采集前位、右侧位及后位显影,必要时可添加其它体位。正常图象:放射性在肝内分布均匀,右叶较厚左叶较薄,放射性发表稀疏。前后位时,可见右叶放射性较高,中心较周边高。脾在后前位可以显影。后前位由于脊柱的遮挡,左叶不显影
◼ 显像剂: 99mTc-植酸钠4-6mci。 ◼ 显像方法:静脉注射显影剂后15-20分钟开始显 像,采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常规采集前位、右 侧位及后位显影,必要时可添加其它体位。 ◼ 正常图象:放射性在肝内分布均匀,右叶较厚, 左叶较薄,放射性发表稀疏。前后位时,可见右 叶放射性较高,中心较周边高。脾在后前位可以 显影。后前位由于脊柱的遮挡,左叶不显影
异常图象:■1、位置异常:上移、下移。■2、形态异常:先天发育异常和邻近组织器官外压变形。■3、放射性分布异常:见于肝内占位性病变或病理性增生和萎缩,大多表现为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区。当肝脏出现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腺瘤时,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异常浓集
◼ 异常图象: ◼ 1、位置异常:上移、下移。 ◼ 2、形态异常:先天发育异常和邻近组织器官外压变 形。 ◼ 3、放射性分布异常:见于肝内占位性病变或病理性 增生和萎缩,大多表现为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区。当 肝脏出现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腺瘤时,表现 为放射性分布异常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