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 祸不单行。 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 六、镶嵌 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大家在春节早上见 人们在写作楹联时,经常把某些特定的到的春联就变成了: 字词,诸如人名、地名、数字、方位以及所 福无双至今日至; 写的事件或中心词等,巧妙而自然地嵌入联 祸不单行昨夜行。 语,这种创作方法称为镶嵌法。镶嵌法是联 还有一个传说。明朝才子解缙未成名 语创作中特殊而又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因时,住所与一富翁家的竹林相对。除夕,他 其精巧,创作难度颇大;因其别具雅趣,深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受世人喜爱;因其用处较多,人们愿知难而 门对千根竹 进。古来颇多佳作传世 家藏万卷书。 1镶嵌节气 富翁见状大怒,心想我家的竹园岂容他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人借用?便令家人将竹子砍掉一截。解缙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知其意,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2镶嵌姓字 门对千根竹短 鱼游万孔秋江冷; 家藏万卷书长。 柏成林丛夏岳高 富翁见之,更加恼火,干脆把竹根也刨 3镶嵌序数 掉了。解缙只觉好笑,便把楹联又添二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搞,五丈原前 门对千根竹短无;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家藏万卷书长有。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任凭富翁将竹砍短、除根,楹联依景而 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变,只气得富翁目瞪口呆,无计可施。 4镶嵌方位 2加笔划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放; 相传有一仕宦人家,父子俩有权有势, 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横行乡里,老百姓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父 5镶嵌药名 子俩都买了进士,婆媳均封夫人,为了光宗 白头翁,持大載,跨海马,与木贼、草耀祖,装点门面,便在门上挂出一副楹联 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门对刚刚贴出,便有人乘其不注意时通 6镶嵌年号 过改增笔划,变成了另一副楹联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7镶嵌偏旁部首 如此一改,内容便大相径庭,父子俩也 烟锁池塘柳 只有自叹倒霉而已 炮镇海城楼。 3减字 七、加减 楹联的针对性楹强,不能轻易混淆。传 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丧联“流水夕阳 字词或笔划,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新的意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午愁”错贴于喜堂之上 境,组成新的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客人一见,无不惊异,因碍于情面又不便明 法 说。当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 1加字 苦,但她灵机一动,来到丧联旁,将上下联 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尾各截去一字,丧联立刻变成下面的喜联 写了多副春联均被人揭走,最后撰一联贴于 流水夕阳千古; 门上: 春露秋霜百年 福无双至 八、翻造
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 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六、镶嵌 人们在写作楹联时,经常把某些特定的 字词,诸如人名、地名、数字、方位以及所 写的事件或中心词等,巧妙而自然地嵌入联 语,这种创作方法称为镶嵌法。镶嵌法是联 语创作中特殊而又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因 其精巧,创作难度颇大;因其别具雅趣,深 受世人喜爱;因其用处较多,人们愿知难而 进。古来颇多佳作传世。 1.镶嵌节气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2.镶嵌姓字 鱼游万孔秋江冷; 柏成林丛夏岳高。 3.镶嵌序数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4.镶嵌方位 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放; 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5.镶嵌药名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 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 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6.镶嵌年号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7.镶嵌偏旁部首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七、加减 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 字词或笔划,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新的意 境,组成新的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 法。 1.加字 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 写了多副春联均被人揭走,最后撰一联贴于 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 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大家在春节早上见 到的春联就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还有一个传说。明朝才子解缙未成名 时,住所与一富翁家的竹林相对。除夕,他 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翁见状大怒,心想我家的竹园岂容他 人借用?便令家人将竹子砍掉一截。解缙自 知其意,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翁见之,更加恼火,干脆把竹根也刨 掉了。解缙只觉好笑,便把楹联又添二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任凭富翁将竹砍短、除根,楹联依景而 变,只气得富翁目瞪口呆,无计可施。 2.加笔划 相传有一仕宦人家,父子俩有权有势, 横行乡里,老百姓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父 子俩都买了进士,婆媳均封夫人,为了光宗 耀祖,装点门面,便在门上挂出一副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门对刚刚贴出,便有人乘其不注意时通 过改增笔划,变成了另一副楹联: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如此一改,内容便大相径庭,父子俩也 只有自叹倒霉而已。 3.减字 楹联的针对性楹强,不能轻易混淆。传 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丧联“流水夕阳 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错贴于喜堂之上, 客人一见,无不惊异,因碍于情面又不便明 说。当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 苦,但她灵机一动,来到丧联旁,将上下联 尾各截去一字,丧联立刻变成下面的喜联: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八、翻造
将别人创作的楹联作某些必要的改动 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 用以表达自己写作楹联的主旨的楹联创作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 方法称作翻造法。请看: 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优美的佳联。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2借义 这是河南南阳岗诸葛武侯祠大殿门前 利用汉语中一个字或词语有不种含义 两旁的一副楹联,上联歌颂诸葛亮一生忠心|的特点制联,同时表示两种事物的制联方法 耿耿、鞠躬尽瘁的品格;下联为诸葛亮早年乃借义法。如: 隐居地是襄阳、南阳之争而感叹,寓意深邃 虚心成大器; 幽默,富于哲理。1959年秋,胡耀邦到南阳 劲节见奇才。 检查工作,在参观武侯祠等古迹时,看到了 这是在竹器店中常见到的一副联语。联 这副楹联,易数字而成一副新联 中的“虚心”、“劲节”既言竹器,也喻人的品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 格德行,联语简洁却富于哲理。又如: 功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龙井泉多奇味; 该联寓意新颖,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理 武夷茶发异香。 想和甘当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堪称翻造联 这是一副茶叶店联,其中的“龙井”、“武 之佳作。 夷”既是地名又是茶名,既描绘了龙井、武 夷两地的特点,又指明了店中名茶,使人见 九、双关 而思饮。 双关法是利用汉字的特点,巧用汉字的十、同音 字、音、义的相同相异之差别而组成字面与 同音法即同音异字法,又称异混,它跟 字音,形成言此而及彼的语言效果,两者在谐音法一样,都是建立在汉字特有的同音多 形式上虽然平行,但在意义上却有主次之字基础上的,与谐音法不同的是,它是将几 分。双关的形式主要有谐音、借义两种。 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 1.谐音 副楹联之中,常见的同音异字法楹联有如下 如 几种样式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1同音异字叠韵连用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饥鸡盗稻童筒打; 此联以“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使人 暑鼠凉梁客咳惊。 在吟诵之时,有如身临锣鼓喧天的欢乐气氛 这副楹联写的是生活中的趣事,因其制 之中。欣赏这样的楹联,谐趣无穷。再如:作难度较大,常将其附会于名人雅士。有 因荷而得藕; 种说法是:李调元一次正与农家大嫂谈天说 有杏不须梅。 地,一群鸡跑来啄食晒场上的稻子,两个挥 据传,这是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与陈|舞竹筒的小孩把鸡赶走了。大嫂见状,便出 敏政的一次测试应答对。李贤指着桌上的果上联请李调元答对。正在李感到为难时,偶 品出上句,陈敏政马上领会其意,随口答出然发现屋梁上一只正东张西望的老鼠被他 下联。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的咳嗽惊跑了,他心中一动,对出了下联 幸、媒谐音的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咽因这副对联构思精巧,情趣盎然,特别是六组 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 同音字字义各异,对仗工稳,是一副绝妙的 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又如:同音异字对联 莲子心中苦; 2同音异字、双声、叠韵间用 梨儿腹内酸 嫂扫乱柴呼叔束; 该联相传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 嫫移破桶叫姑箍。 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 这副楹联写的也是生活中的两件烦事 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联中的嫂扫”、“叔束”、“姨移”、“姑箍”皆 “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为双声兼叠韵,相间出现于联语中,则生发
将别人创作的楹联作某些必要的改动, 用以表达自己写作楹联的主旨的楹联创作 方法称作翻造法。请看: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这是河南南阳岗诸葛武侯祠大殿门前 两旁的一副楹联,上联歌颂诸葛亮一生忠心 耿耿、鞠躬尽瘁的品格;下联为诸葛亮早年 隐居地是襄阳、南阳之争而感叹,寓意深邃 幽默,富于哲理。1959年秋,胡耀邦到南阳 检查工作,在参观武侯祠等古迹时,看到了 这副楹联,易数字而成一副新联: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 功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该联寓意新颖,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理 想和甘当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堪称翻造联 之佳作。 九、双关 双关法是利用汉字的特点,巧用汉字的 字、音、义的相同相异之差别而组成字面与 字音,形成言此而及彼的语言效果,两者在 形式上虽然平行,但在意义上却有主次之 分。双关的形式主要有谐音、借义两种。 1.谐音 如: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以“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使人 在吟诵之时,有如身临锣鼓喧天的欢乐气氛 之中。欣赏这样的楹联,谐趣无穷。再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据传,这是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与陈 敏政的一次测试应答对。李贤指着桌上的果 品出上句,陈敏政马上领会其意,随口答出 下联。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 幸、媒”谐音的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 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 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又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该联相传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 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 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 “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 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 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 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 优美的佳联。 2.借义 利用汉语中一个字或词语有不种含义 的特点制联,同时表示两种事物的制联方法 乃借义法。如: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这是在竹器店中常见到的一副联语。联 中的“虚心”、“劲节”既言竹器,也喻人的品 格德行,联语简洁却富于哲理。又如: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这是一副茶叶店联,其中的“龙井”、“武 夷”既是地名又是茶名,既描绘了龙井、武 夷两地的特点,又指明了店中名茶,使人见 而思饮。 十、同音 同音法即同音异字法,又称异混,它跟 谐音法一样,都是建立在汉字特有的同音多 字基础上的,与谐音法不同的是,它是将几 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 副楹联之中,常见的同音异字法楹联有如下 几种样式: 1.同音异字叠韵连用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这副楹联写的是生活中的趣事,因其制 作难度较大,常将其附会于名人雅士。有一 种说法是:李调元一次正与农家大嫂谈天说 地,一群鸡跑来啄食晒场上的稻子,两个挥 舞竹筒的小孩把鸡赶走了。大嫂见状,便出 上联请李调元答对。正在李感到为难时,偶 然发现屋梁上一只正东张西望的老鼠被他 的咳嗽惊跑了,他心中一动,对出了下联。 这副对联构思精巧,情趣盎然,特别是六组 同音字字义各异,对仗工稳,是一副绝妙的 同音异字对联。 2.同音异字、双声、叠韵间用 嫂扫乱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叫姑箍。 这副楹联写的也是生活中的两件烦事, 联中的“嫂扫”、“叔束”、“姨移”、“姑箍”皆 为双声兼叠韵,相间出现于联语中,则生发
出奇趣,使联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油然而|同,这样不论倒读正读,联意都是一样的 生 这种联一般称为对称回文。在回文法楹联 3同音异字间用 中,这种格式最为常见。试举几例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这副楹联中的“阁”与“鸽”、“洲”与“舟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同音异字相间使用,使楹联产生回环反复的 妙趣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十一、转类 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山东落花生花 转类法又称多音法或异音法,它与同落东山) 音、谐音等方法利用汉字同音异字不同,是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称回文中,还有 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 种谐音回文,其文字虽不能倒排,但字音倒 造成同一个字在联中的音调变化,给人以奇读却与顺读一样。谐音回文中,最有名的首 诡绝妙之感。多音法楹联中最著名的当推河推传说为唐寅所作的一联 北山海关姜女庙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书临汉帖翰林书。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二是上下联使用不同的字,但顺读倒读 这副联语上联连用七个“朝”字,下联连均能读通,有点类似于回文诗,此种联称为 用七个“长”字,如果不懂读法,很难理解联反复回文。这种楹联顺读倒读往往会产生联 意。其实,这里运用了通假法,就是利用汉意上的不同。如 字一字多音的特点构成联句。如果熟谙汉字 风送花香红满地; 字多音多义的特征,则深觉此联妙趣无 雨滋春树碧连天 穷。对该联的读法,方舟认为共有十种,有 这副写景楹联把春风吹拂红花送来阵 的则认为更多,但大家熟悉的是以下两种:阵花香、细雨滋润春树大地一派澄清的盛景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描绘的很细腻生动。如果将该联倒读,则为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联意则变成了蓝天连碧树,春景润春 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雨:大地红香满,花儿随风舞。我们仿佛能 再看下面一联: 够感觉到春雨春风中送来的阵阵清香。 好读书不好读书; 十三、用典 好读书不好读书。 如下联 从字面上看去,上下联相同,一字不差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如果不是运用转类法,就不能称其为联了。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此联就是巧用“好”的多义效能。上联第一个 郭沫若在当代文人中是制联较多的,其 “好”字读“hao”,第二个“好”字读hao”,下|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用典。上联是郭老为 联则相反。其联中之意是:有利于读书时却|济南辛弃疾祠的题联,其中“铁板铜琵”、“美 不喜欢读书,等到年老喜欢读书之时却又不芹”、“悲黍”等,分别出自俞文豹《吹剑续 便于读书了。此联用来解释“少壮不努力,录》、《列子杨朱》、《诗经·王风》之中典故, 老大徒伤悲”,十分贴切。 通过用典和描写,评述了辛弃疾词章的豪放 十二、回文 和艺术成就的高超,赞扬了辛弃疾爱国之心 使联语的上下联顺读、倒读皆能成联,至死不变的豪情壮志,典故起了很好的烘托 且贴切而不混乱,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回文和强化作用 法。用回文法制作的楹联常见的有两种格 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式 不幸周郎竞短命; 一是上下联是中间为界,两边用字相 早知李靖是英雄
出奇趣,使联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油然而 生。 3.同音异字间用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这副楹联中的“阁”与“鸽”、“洲”与“舟” 同音异字相间使用,使楹联产生回环反复的 妙趣。 十一、转类 转类法又称多音法或异音法,它与同 音、谐音等方法利用汉字同音异字不同,是 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 造成同一个字在联中的音调变化,给人以奇 诡绝妙之感。多音法楹联中最著名的当推河 北山海关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联语上联连用七个“朝”字,下联连 用七个“长”字,如果不懂读法,很难理解联 意。其实,这里运用了通假法,就是利用汉 字一字多音的特点构成联句。如果熟谙汉字 一字多音多义的特征,则深觉此联妙趣无 穷。对该联的读法,方舟认为共有十种,有 的则认为更多,但大家熟悉的是以下两种: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再看下面一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从字面上看去,上下联相同,一字不差。 如果不是运用转类法,就不能称其为联了。 此联就是巧用“好”的多义效能。上联第一个 “好”字读“hǎo”,第二个“好”字读“hào”,下 联则相反。其联中之意是:有利于读书时却 不喜欢读书,等到年老喜欢读书之时却又不 便于读书了。此联用来解释“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十分贴切。 十二、回文 使联语的上下联顺读、倒读皆能成联, 且贴切而不混乱,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回文 法。用回文法制作的楹联常见的有两种格 式: 一是上下联是中间为界,两边用字相 同,这样不论倒读正读,联意都是一样的, 这种联一般称为对称回文。在回文法楹联 中,这种格式最为常见。试举几例: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山东落花生花 落东山)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称回文中,还有一 种谐音回文,其文字虽不能倒排,但字音倒 读却与顺读一样。谐音回文中,最有名的首 推传说为唐寅所作的一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二是上下联使用不同的字,但顺读倒读 均能读通,有点类似于回文诗,此种联称为 反复回文。这种楹联顺读倒读往往会产生联 意上的不同。如: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这副写景楹联把春风吹拂红花送来阵 阵花香、细雨滋润春树大地一派澄清的盛景 描绘的很细腻生动。如果将该联倒读,则为: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联意则变成了蓝天连碧树,春景润春 雨;大地红香满,花儿随风舞。我们仿佛能 够感觉到春雨春风中送来的阵阵清香。 十三、用典 如下联: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在当代文人中是制联较多的,其 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用典。上联是郭老为 济南辛弃疾祠的题联,其中“铁板铜琵”、“美 芹”、“悲黍”等,分别出自俞文豹《吹剑续 录》、《列子•杨朱》、《诗经•王风》之中典故, 通过用典和描写,评述了辛弃疾词章的豪放 和艺术成就的高超,赞扬了辛弃疾爱国之心 至死不变的豪情壮志,典故起了很好的烘托 和强化作用。 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上联以蔡锷比周瑜岁在青年而夭,又暗 请看下联: 喻袁世凯是曹操;下联将自己比做红拂,将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 蔡锷比作李靖。全联用典贴切、自然,令人|乾坤已定 生发联想。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 十四、比喻 鸾凤和鸣。 这一修辞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可分为 此联巧用了数字成对,出句构思奇特 明喻、隐喻、借喻三种形式 下联对仗贴切,用数应用乘法,合理、自然, 明喻 而且符合事理。下联是庐山东林寺联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2.隐喻 上联叠用“三”字,“三教”,指儒、释 谷乃园之宝; 道三教:“三人”,指儒陶渊明、释慧远、道 民以食为天。 陆修静:“一花”,指菩提花:“一世界”,指 3借喻 佛家过去现在将来为一世,东西南北上下为 荷尽已无擎雨盖 界;“一叶”,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 菊残犹有傲霜枝。 指释迦牟尼。此联为后人写三人谈儒论道流 据说此联是辜为讽刺北洋军阀张勋而连忘返而且留下言谈三笑的故事。联语以 作。张的亲信部队号称辫子军”,张勋被戏对三,工整独到,境界优美。作者善于从驳 称“辫帅”。联中的“擎雨盖暗喻清朝官员的杂的事物中提取完美和谐的艺术体裁,有巧 帽子,“傲霜枝”喻清代人头上的辫子。这副|夺天工之妙 对联在于讽刺张勋己到了“荷尽”、“菊残”的十七、方位 地步 常用的方位词主要是“东西南北中,上 下,左右,前后”等。 江西滕王阁有一名联,为清同治进士金 十五、夸张 桂馨所撰 请看 大江东去; 猛虎一杯山中醉; 爽气西来。 蛟龙两盏海底眠。 作者抓住滕王阁的自然特点,以最洗练 一看就知这是悬挂于酒店的楹联。作者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达到一种超然洒 借助于自己的想象,把酒店中酒的威力作了脱、大气磅礴的境界。一“东”一“西”,囊括 极力的夸张。再看一副名胜联 了事物的独特情韵。犹如一副写意画,给人 声驱千骑急; 种横空出世之感。再看下联 气卷万山来。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是钱塘江观潮亭联。联语以“千骑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急”、“万山来”极力夸张潮势之汹涌,“潮 相传此联为乾隆下江南经通州时与纪 与“骑”、“山”虽无共同之处,但利用“千骑急”晓岚相对而成。联句以南北东西入联,此迭 和“万山来之气势,来形容“潮”之涨落之|字法上联三出“通州”,三现“南北”;下联三 势,在艺术表现上仍给的以真切之感,不愧出“当铺”,三现“东西”,然而联尾的东西两 为写潮佳作。再如下联 字在这里也产生了变化,从方位词变成了名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词。形同而义变,情味盎然。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十八、联绵 此联巧妙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突发联 在对联中,联绵词必须对应联绵词,不 想,借题发挥。作者在夸张的同时运用了比|能与其它词性的词相对。古代严式对更主张 喻的手法,以突出对联的艺术色彩,属于间在联绵词中必须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接夸张。 形容词对形容词。例如: 十六、数字 独抱琵琶寻旧曲;
上联以蔡锷比周瑜岁在青年而夭,又暗 喻袁世凯是曹操;下联将自己比做红拂,将 蔡锷比作李靖。全联用典贴切、自然,令人 生发联想。 十四、比喻 这一修辞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可分为 明喻、隐喻、借喻三种形式。 1.明喻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2.隐喻 谷乃园之宝; 民以食为天。 3.借喻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据说此联是辜为讽刺北洋军阀张勋而 作。张的亲信部队号称“辫子军”,张勋被戏 称“辫帅”。联中的“擎雨盖”暗喻清朝官员的 帽子,“傲霜枝”喻清代人头上的辫子。这副 对联在于讽刺张勋已到了“荷尽”、“菊残”的 地步。 十五、夸张 请看: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龙两盏海底眠。 一看就知这是悬挂于酒店的楹联。作者 借助于自己的想象,把酒店中酒的威力作了 极力的夸张。再看一副名胜联: 声驱千骑急; 气卷万山来。 这是钱塘江观潮亭联。联语以“千骑 急”、“万山来”极力夸张潮势之汹涌,“潮” 与“骑”、“山”虽无共同之处,但利用“千骑急” 和“万山来”之气势,来形容“潮”之涨落之 势,在艺术表现上仍给的以真切之感,不愧 为写潮佳作。 再如下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此联巧妙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突发联 想,借题发挥。作者在夸张的同时运用了比 喻的手法,以突出对联的艺术色彩,属于间 接夸张。 十六、数字 请看下联: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 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 鸾凤和鸣。 此联巧用了数字成对,出句构思奇特, 下联对仗贴切,用数应用乘法,合理、自然, 而且符合事理。 下联是庐山东林寺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上联叠用“三”字,“三教”,指儒、释、 道三教;“三人”,指儒陶渊明、释慧远、道 陆修静;“一花”,指菩提花;“一世界”,指 佛家过去现在将来为一世,东西南北上下为 一界;“一叶”,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 指释迦牟尼。此联为后人写三人谈儒论道流 连忘返而且留下言谈三笑的故事。联语以一 对三,工整独到,境界优美。作者善于从驳 杂的事物中提取完美和谐的艺术体裁,有巧 夺天工之妙。 十七、方位 常用的方位词主要是“东西南北中,上 下,左右,前后”等。 江西滕王阁有一名联,为清同治进士金 桂馨所撰: 大江东去; 爽气西来。 作者抓住滕王阁的自然特点,以最洗练 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达到一种超然洒 脱、大气磅礴的境界。一“东”一“西”,囊括 了事物的独特情韵。犹如一副写意画,给人 一种横空出世之感。 再看下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相传此联为乾隆下江南经通州时与纪 晓岚相对而成。联句以南北东西入联,此迭 字法上联三出“通州”,三现“南北”;下联三 出“当铺”,三现“东西”,然而联尾的东西两 字在这里也产生了变化,从方位词变成了名 词。形同而义变,情味盎然。 十八、联绵 在对联中,联绵词必须对应联绵词,不 能与其它词性的词相对。古代严式对更主张 在联绵词中必须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 例如: 独抱琵琶寻旧曲;
数教鹦鹉念新词。 莺啼燕语芳菲节; 联中“琵琶”对“鹦鹉”,此联属联绵对。再 蝶影蜂声浪漫诗。 入室饮茶,直步可登麒麟阁; 临池染翰,何年得到风凰台 联中以“麒麟”对“凤凰”,视为联绵对。福 中学文学常识简介 州春意亭联 第一部分中国文学简介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 、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 要文学样式 言行的书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③.墨子名翟(di),墨家学派创始人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 《墨子》53篇。 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 (5)唐代时期:诗 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6)宋代时期:词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7)元代时期:曲 《庖丁解牛》 (8)明清时期:小说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二、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劝学》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 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A、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造人、盘古开天 先秦诗歌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 ①.《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 C、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 《山海经》、《庄子》等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三、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 ②.《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 散文、诗歌) 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 A、儒家经典 原(前340?一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 经》、《春秋》。 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 四、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乐》)。 A.两汉散文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 庸》。 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 B.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国疏》是他的代表作 语》。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家、列传、表、书 ①.老子,李耳,字聃(dan),道家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之离骚
数教鹦鹉念新词。 联中“琵琶”对“鹦鹉”,此联属联绵对。 再 如: 入室饮茶,直步可登麒麟阁; 临池染翰,何年得到凤凰台。 联中以“麒麟”对“凤凰”,视为联绵对。 福 州春意亭联: 莺啼燕语芳菲节; 蝶影蜂声浪漫诗。 中学文学常识简介 第一部分 中国文学简介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 要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 文)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5)唐代时期:诗 (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 (8)明清时期:小说, 二、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 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 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A、解释自然现象的: 女娲补天、女娲 造人、盘古开天 B、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C、反映社会斗争的: 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 《山海经》、《庄子》等. 三、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 散文、诗歌) 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 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 ,在“五经”后增加 (《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 庸》。 B.历史散文。 《左传》《战国策》《国 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 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 字聃(dān),道家 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 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 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庖丁解牛》 ⑥.荀子, 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 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 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 ①.《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 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 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 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 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②.《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 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 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 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 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四、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A.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 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 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 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 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