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分析并概括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发展和革 命活动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感受马克 思的人格魅力 学前准备 1.卡尔·马克思(1818-1883)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和领袖。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的家庭里。曾先 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历史和哲学上。1843年 10月迁居巴黎,同德国和法国秘密工人团体的领导人建立了联系,并经常参加 德国和法国工人、手工业者的集会。1847年12月一1848年1月,受该同盟第 次代表大会的委托,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 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7 年出版了不朽著作《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在恩格斯逝世后出版)。1883年3月14日,马 克思因病与世长辞。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 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是“科学巨匠”。 2.《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 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 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 执笔写成。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问世。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 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 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 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 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 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 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 解放出来。 《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 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 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 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 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 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 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 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 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分析并概括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发展和革 命活动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感受马克 思的人格魅力 学前准备: 1.卡尔·马克思(1818—1883)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和领袖。 1818 年 5 月 5 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的家庭里。曾先 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历史和哲学上。1843 年 10 月迁居巴黎,同德国和法国秘密工人团体的领导人建立了联系,并经常参加 德国和法国工人、手工业者的集会。1847 年 12 月—1848 年 1 月,受该同盟第一 次代表大会的委托,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 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67 年出版了不朽著作《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在恩格斯逝世后出版)。1883 年 3 月 14 日,马 克思因病与世长辞。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 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是“科学巨匠”。 2.《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 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7 年 11 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 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 执笔写成。1848 年 2 月,《宣言》在伦敦问世。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 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 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 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 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 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 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 解放出来。 《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 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 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 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 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 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 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 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 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
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 合起来!” 3.作者简介 海因里斯·格姆科夫,德国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传记研究者。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1.词语释义 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 知半解:形容知之甚少,理解不深不透。 趁热打铁:比喻及时利用有利时机、条件,迅速做好工作。 会晤 相见,会面晤谈;领会,解悟 羁绊: 束缚牵制。 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 志同道合:志趣相同,意见一致。道,途径。 分歧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 分饥饿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匮乏 缺乏;贫穷。 爱莫能助: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山雨欲来: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 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彻,贯通;云霄, 高空。 锁链: 连在一起的成串铁环,用于束缚人使不能自由行动。 2.近义词辨析 (1)辛酸·心酸 辛酸:是对生活状态以及经历的一种描写,是指人们经过了某种辛酸的历程。 心酸:指的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是指令某人伤心难过。 (2)流传·留传 流传:既是纵向的,指时间上由前而后,又是横向的,指空间上由此及彼, 多指范围广,偏于精神层面,往往是自然传播。 留传:只能是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多指历史长,多为具体事物,多有主观刻 意的色彩。 (3)申明·声明 申明:是郑重说明的意思,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 声明:是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用作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重在公开 宣布,以让公众知道
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 合起来!” 3.作者简介 海因里斯·格姆科夫,德国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传记研究者。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词语释义 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 一知半解:形容知之甚少,理解不深不透。 趁热打铁:比喻及时利用有利时机、条件,迅速做好工作。 会晤: 相见,会面晤谈;领会,解悟。 羁绊: 束缚牵制。 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 志同道合:志趣相同,意见一致。道,途径。 分歧: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饥肠辘辘: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 分饥饿。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匮乏: 缺乏;贫穷。 爱莫能助: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山雨欲来: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 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彻,贯通;云霄, 高空。 锁链: 连在一起的成串铁环,用于束缚人使不能自由行动。 2.近义词辨析 (1)辛酸·心酸 辛酸:是对生活状态以及经历的一种描写,是指人们经过了某种辛酸的历程。 心酸:指的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是指令某人伤心难过。 (2)流传·留传 流传:既是纵向的,指时间上由前而后,又是横向的,指空间上由此及彼, 多指范围广,偏于精神层面,往往是自然传播。 留传:只能是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多指历史长,多为具体事物,多有主观刻 意的色彩。 (3)申明·声明 申明:是郑重说明的意思,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 声明:是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用作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重在公开 宣布,以让公众知道
(4)申诉·申述 申诉:向上级或上属机关申述情由;诉说。法律名词,偏重于法律类。 申述:详细说明:诉说。偏重于日常生活、商务类 5)熟悉·熟习 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含义较广,对象是具体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 例:我和他很熟悉,我去劝他。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对象常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等。 例:他很熟习果树栽培技术 (6)铲除·根除 铲除:连根除去;消灭干净。侧重于寻找所指对象的根源然后除去。对象除 抽象事物,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 根除:彻底铲除。单纯强调彻底除去对象。比“铲除”程度重,对象多是抽 象的有害的事物。 、问题探究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不仅以自己的毕生心血为人类留下了一座巨 大的思想理论宝库,同时也在治学方面为人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读了《马克思献 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文,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学习检测 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渐染(jian)透彻(che)卑劣(bei)畏葸不前(si) B.雇佣(yong)桎梏(gu) 囿于(you) 骁勇善战 (xiao) C.赝品(yoan) 谥号(yi) 藐视(miao)暴殄天物 (tian) D.翘首(qiao)劲敌(jin) 沉湎(mian) 人才济济(j)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汇合 云宵 赋予 穷困潦倒 B.谴责 热忱 周详 有条不紊 C.愤懑 荒诞 花费 绿草如荫 D.取谛 臆造 匮乏 布衣草履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他这个已经成立并需要马上开展工作、但还不得不非法进行活动 的党,利用一切机会去扩大并加强同工人群众的联系。 2)特别使他感到不满足的是,自己还没有充分新近的英国文献和这 些文献所依据的经济实践和政治实践。 (3)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 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这个幽灵而结 成了神圣同盟。 A.督促 熟习 驱除
(4)申诉·申述 申诉:向上级或上属机关申述情由;诉说。法律名词,偏重于法律类。 申述:详细说明;诉说。偏重于日常生活、商务类。 (5)熟悉·熟习 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含义较广,对象是具体的人、事或抽象的事理。 例:我和他很熟悉,我去劝他。 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对象常是技艺、语言、学问、知识等。 例:他很熟习果树栽培技术。 (6)铲除·根除 铲除:连根除去;消灭干净。侧重于寻找所指对象的根源然后除去。对象除 抽象事物,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 根除:彻底铲除。单纯强调彻底除去对象。比“铲除”程度重,对象多是抽 象的有害的事物。 二、问题探究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不仅以自己的毕生心血为人类留下了一座巨 大的思想理论宝库,同时也在治学方面为人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读了《马克思献 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文,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学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渐染(jiān) 透彻(chè) 卑劣(bēi) 畏葸不前(sī) B.雇佣(yōng) 桎梏(gù) 囿于(yòu) 骁勇善战 (xiāo) C.赝品(yàn) 谥号(yì) 藐视(miǎo) 暴殄天物 (tiǎn) D.翘首(qiào) 劲敌(jìn) 沉湎(miǎn) 人才济济(jǐ)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汇合 云宵 赋予 穷困潦倒 B.谴责 热忱 周详 有条不紊 C.愤懑 荒诞 花费 绿草如荫 D.取谛 臆造 匮乏 布衣草履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他______这个已经成立并需要马上开展工作、但还不得不非法进行活动 的党,利用一切机会去扩大并加强同工人群众的联系。 (2)特别使他感到不满足的是,自己还没有充分______新近的英国文献和这 些文献所依据的经济实践和政治实践。 (3)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 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______这个幽灵而结 成了神圣同盟。 A.督促 熟习 驱除
B.敦促 熟习 祛除 C.督促 熟悉 祛除 D.敦促 熟悉 驱除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21122页,从“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马克思于1847 年12月中回到布鲁塞尔……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 治”,完成4-6题。 4.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强调了《共产党宣言》的“毫不起眼”?为什 么这样写? 5.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伟大作品? 6.如何理解“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句话? 学习心得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评传”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2学习马克思在逆境中奋发向上,为理想执着追求,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崇 高精神。 学前准备 1、人物传记和评传 人物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种文学形式。评传是一种跨类文体。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 评论色彩的体裁。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作者要“评”“传”结合, 叙中有论,传中有评
B.敦促 熟习 祛除 C.督促 熟悉 祛除 D.敦促 熟悉 驱除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 121~122 页,从“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马克思于 1847 年 12 月中回到布鲁塞尔……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 治”,完成 4—6 题。 4.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强调了《共产党宣言》的“毫不起眼”?为什 么这样写? 5.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伟大作品? 6.如何理解“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句话? 学习心得: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评传”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2 学习马克思在逆境中奋发向上,为理想执着追求,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崇 高精神。 学前准备: 1、人物传记和评传 人物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 种文学形式。评传是一种跨类文体。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 评论色彩的体裁。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作者要“评”“传”结合, 叙中有论,传中有评
2、学过的几种传记类型: (1)、史料性传记 杜甫 特点:客观、真实 (2)、回忆录 鲁迅 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 (3)、口述自传 毛泽东 特点:“口述”,真实、亲切 (4)、评传 贝多芬 特点:传与评结合,史述 真实评议一一形象 (5)、小说化的传记 达尔文 特点:传主一一小说人物生动 形象不失真实 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 马克思也有句名言:为世界工作!看罢海因里斯·格姆科夫等著的《马克思:献 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我们不禁要问:我为谁工作?试结合课文加以探究。 学习检测: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了,情况日益清楚地表明,在正义者同盟和其 他工人组织中进行一次思想上的澄清工作是多么刻不容缓。 B.马克思认为自己在这几个月里为加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做的一切,是和 山雨欲来的欧洲革命,特别是迫在眉睫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有着非常 密切的关系 C.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之初,由于人手少,工作任务繁重,马克思以 当十,才使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D.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学者,是科学真理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和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最早的发现者,而且还是一位热情的革命代言人、英明的无产阶级战略 家和策略家、无产阶级群众解放斗争的领导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面对金融危机,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是对党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B.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但办学秩序较乱,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阶 段要对民办幼儿园收费、质量监管、准入等问题进行规范。 C.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与达赖会晤,其举动轻率而又短 见,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法关系。 D.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海峡两岸终于实现了直接“三通”,这是两岸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掀开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崭新的一页。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马克思忠于自己在“德国年鉴”所发布的“向德国制度开火!”的口号 从布鲁塞尔就近密切注视着德国局势的发展,特别是普鲁士王国局势的发展。 B.面对着已经露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这 个问题亟待解决
2、学过的几种传记类型: ⑴、史料性传记 杜 甫 特点:客观、真实 ⑵、回忆录 鲁 迅 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 ⑶、口述自传 毛泽东 特点:“口述”,真实、亲切 ⑷、评传 贝多芬 特点:传与评结合,史述 ——真实 评议——形象 ⑸、小说化的传记 达尔文 特点:传主——小说人物 生动 形象不失真实 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 马克思也有句名言:为世界工作!看罢海因里斯·格姆科夫等著的《马克思:献 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我们不禁要问:我为谁工作?试结合课文加以探究。 学习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了,情况日益清楚地表明,在正义者同盟和其 他工人组织中进行一次思想上的澄清工作是多么刻不容缓。 B.马克思认为自己在这几个月里为加强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做的一切,是和 山雨欲来的欧洲革命,特别是迫在眉睫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有着非常 密切的关系。 C.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之初,由于人手少,工作任务繁重,马克思以一 当十,才使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D.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学者,是科学真理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和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最早的发现者,而且还是一位热情的革命代言人、英明的无产阶级战略 家和策略家、无产阶级群众解放斗争的领导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金融危机,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是对党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B.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但办学秩序较乱,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阶 段要对民办幼儿园收费、质量监管、准入等问题进行规范。 C.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与达赖会晤,其举动轻率而又短 见,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法关系。 D.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海峡两岸终于实现了直接“三通”,这是两岸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掀开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崭新的一页。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忠于自己在“德国年鉴”所发布的“向德国制度开火!”的口号, 从布鲁塞尔就近密切注视着德国局势的发展,特别是普鲁士王国局势的发展。 B.面对着已经露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这 个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