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七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蒉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语序不当。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下面分别论述。 1)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 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 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着的力量。(“蕴藏着的”移到 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备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 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把“一连串”移到 事情”前)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移到“讨 论”前,“地”改为“的”) 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 ⑦工作着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 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旦是贫廉农。(“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 有”之前,去掉“的”。)
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七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下面分别论述。 1) 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 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一位优秀的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 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蕴藏着的”移到 “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 式各样”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把“一连串”移到 “事情”前)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移到“讨 论”前,“地”改为“的 ”) ⑥他把我们几个团的负责干部叫到一起。 (“几个”应放在“负责干部”前) ⑦工作者的多数是农村来打工的。 (“多数”移到“工作者”之前) ⑧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 有”之前,去掉“的”。)
2)动词的附加语。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 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 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 他(对象)交谈。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表示时 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3)虚词的位置 ①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版床上。(表范围的副 词“都”应放到表数量的“一个一个”后。) ②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移到“趁”前) ③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 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了 ④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两个 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 ⑤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 试验的架子上。(“把动物”放在“用绳子”的后面) 、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①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o的目标。(“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 应改为“进入W0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 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2) 动词的附加语。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 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 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 他(对象)交谈。 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 5 月底举办(表示时 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 5 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3) 虚词的位置。 ①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版床上。(表范围的副 词“都”应放到表数量的“一个一个”后。) ②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移到“趁”前) ③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 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断章取义,就变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了) ④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两个 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介词短语的位置不当: ⑤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 试验的架子上。(“把动物”放在“用绳子”的后面)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①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 WTO 的目标。(“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 应改为“进入 WTO 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 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 把“是”改做“表现出”。) ④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机会呀!(“渴望”后缺少动词“有”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 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3)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 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 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 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为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 不是深入群众”。或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 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 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 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 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 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 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 望 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三、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缺少主语、缺少谓语、缺少宾语、缺少修饰成分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 把“是”改做“表现出”。) ④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机会呀! (“渴望”后缺少动词“有”。)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 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3)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 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 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 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为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 不是深入群众”。或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 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 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 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 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 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 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 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三、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缺少主语、缺少谓语、缺少宾语、缺少修饰成分
(1)缺少主语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 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 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 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 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2)缺少谓语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 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 的关心和负贵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 系列的工作。(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 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 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4)缺少修饰成分 ①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 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当”。) 成分赞余 成分赞余主要有下列类型;堆砌、重复、可有可无、应删去“的”字。 (1)堆砌 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1)缺少主语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 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抱着”的 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 “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 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2)缺少谓语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 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 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 一系列的工作。(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 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 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4)缺少修饰成分 ① 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 (“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 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当”。) 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堆砌、重复、可有可无、应删去“的”字。 (1)堆砌 ① 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应删去。) (2)重复 ①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 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加了“的”,句子 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动 乱”中间也中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也就不必加 的”。) 四、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 为主、结构含混。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 缚.”和“在.東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一个。) ②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 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 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掌握”应删去。) (2) 重复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 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加了“的”,句子 转 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 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 (“历代”和“动 乱”中间也中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也就不必加 “的”。) 四、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 为主、结构含混。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 缚......”和“在......束缚下的... .”两种格式中选一个。) ②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 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 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 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