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姓名:班别:座号: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用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竞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 魏晋 魏晋了。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 课文分析 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 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 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 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 语句(用原文)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栟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i、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 的句子是(用原文)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是(用原文) 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 便邀还 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 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 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予邑人来此绝境 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11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 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 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 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 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 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 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 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 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 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 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 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 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姓名:班别:座号: 八年级上册:6、陋室铭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名:出名灵:成为灵异的水 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情怀)?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的是什么?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是什么? 八年级上册:7、爱莲说 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宜乎众矣 且: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 清涟而不妖 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2、莲是花中的君子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12 八年级上册:6、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 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 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八年级上册:7、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 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姓名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莲,花之君子者也 句是什么?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 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 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 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年级上册:9、大道之行也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 7、是谓大同 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仁、译句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 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13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 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 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 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 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 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 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年级上册:9、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7、是.谓大同.. 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 答案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 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3、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姓名:班别:座号: 八年级上册:三峡 、解释 答案 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中刷 8、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ll、良多趣味 良:真,实在 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 峡自然景观? 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 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_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 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 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 特点的 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 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润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 的歌词,有什么作用?氛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14 八年级上册:三峡 一、解释 答案 1、重岩叠嶂 ....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实在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 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 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 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 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 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 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 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 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 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 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 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 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 氛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姓名: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 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 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年级上册:10、答谢中书书 仁、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竞跃:争着跳跃 欽:将要。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 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可具有文学性 匚、填空答案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变化之美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初中阶段文言文总复习( )姓名: 班别: 座号: 付出汗水,才会有收获。 15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 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 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年级上册:10、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 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 答案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 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 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