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象:不是独立的疾病,是指某一疾病在病程 进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症候群。 诱因:过度疲苏情绪激动感染外伤手术、 分娩等
危象:不是独立的疾病,是指某一疾病在病程 进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症候群。 诱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感染、外伤、手术、 分娩等
第一节 超高热危象
第一节 超 高 热 危 象
■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体温超过41℃称为超高热,可引起惊厥、抽搐、昏迷, 发生心衰、呼衰。 体温超过42℃可使一些酶的活性丧失,脑细胞不可逆 性损害,导致死亡。 超高热危象:指高热同时伴有抽搐、昏迷、休克 出血等
发热的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体温超过41℃称为超高热,可引起惊厥、抽搐、昏迷, 发生心衰、呼衰。 体温超过42℃可使一些酶的活性丧失,脑细胞不可逆 性损害,导致死亡。 超高热危象:指高热同时伴有抽搐、昏迷、休克、 出血等
病因 一) 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支原体、螺旋体、 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引起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感染。 (二)非感染性发热 非病原体物质起的发热,均属于非感染性发热。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白细胞 释放内源性致热源而引起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一、病因 (一)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支原体、螺旋体、 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引起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感染。 (二)非感染性发热 非病原体物质引起的发热,均属于非感染性发热。 •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白细胞 释放内源性致热源而引起发热。 •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 •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二、 病情评估 (一)病史收集 1.流行病学资料 病人发病的地点、季节、接触史等。 2.发热的特点 1起病急缓 热型 根据不同热型,可提示某些疾病的诊断。 伴随症状发热时可伴有皮疹、寒战、出血、淋巴结 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或体征。 二)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病人的面容,皮肤粘膜有无皮 疹、瘀点、淋巴结及肝脾有无肿大。 (三) 实验室检查 即使经过收集完整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 查,仍有一部分病人不能明确诊断,称为原因不明发热
二、病情评估 (一)病史收集 1. 流行病学资料 病人发病的地点、季节、接触史等。 2. 发热的特点 起病急缓 热型 根据不同热型,可提示某些疾病的诊断。 伴随症状 发热时可伴有皮疹、寒战、出血、淋巴结 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或体征。 (二)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病人的面容,皮肤粘膜有无皮 疹、瘀点、淋巴结及肝脾有无肿大。 (三)实验室检查 即使经过收集完整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 查,仍有一部分病人不能明确诊断,称为原因不明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