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儿童少年卫生学 授课题目 教室的卫生调查及测量方法 授课对象 预防专业 1 上次实验课问题 介绍教室卫生调查的主要内容及相应指标的测定与计算方法 时间分配 3. 相关指标的评价标准 4.照度计的使用 5.学生测量 合计:120分钟 课时目标 掌握教室卫生调查的主要内容及测定方法: 了解教室卫生的评价标准 授课重点 教室卫生调查的相应指标 授课难点 照度计的使用方法 授课形式 小班实验课教学 授课方法 教授结合示教、练习 参考文献 《儿童少年卫生学》(第6版) 思考题 如何测量教室黑板的反射系数? 教研室主任(签字) 课程负责人(签字) 教研室主任 及课程负责 人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实习六教室的卫生调查及测量方法 教室是学生的重要学习环境,它在建筑和设备方面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将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生长发育及学习效果。因此,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卫 生标准,对新、改、扩建学校的教室进行预防性监督,并对使用的教室进行经常 性卫生监测和评价,使之符合卫生要求。教室的卫生监测,一般在全面调查基础 上,侧重于采光照明及课桌椅。 一、教室的卫生调查 1.一般状况学校名称、年级、班级、学生人数、教室位置(楼层、方位、 此邻等),教室的长、宽及净高,面积和容积,人均面积和容积,门窗数和门窗 结构(材料),双层或单层窗。黑板的材料及长、宽,黑板下缘距地面高度,黑 板颜色及反光情况,前排桌至黑板的距离。教室的其他设备(清洁柜、挂衣钩等)。 教室通风换气和采暖设备情况:室内空气中C0,含量及微小气候检测结果等。 2.自然采光教室朝向(主要采光窗方向)。采光方式(单侧、双侧、左侧、 右侧采光)。窗台高度,窗上缘至地面高度,窗上缘至天棚距离,窗间墙宽,窗 与前、后墙距离,室深系数,玻地面积比,投射角与开角,玻璃清洁状况。窗外 遮挡情况(树木、建筑物和间距)。墙壁和天棚颜色及反射系数,墙裙的高度和 颜色。有无纱窗、有无窗帘。 课桌面和黑板面照度(最大、最小、平均),均匀度(最小照度/平均照度): 教室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与测得教室课桌面上最低照度值同时,测室外 天空散射光水平照度,计算得)。应注明测量照度时的时间和天气状况。 3.人工照明教室灯和灯具种类、数量及配置情况(纵向或横向排列、灯间 距、灯墙距、悬挂高度)。每个灯的功率及总功率,平均每平方米功率,黑板局 部照明的设置情况。灯的安装时间及使用情况,是否需清拭或更换等。 课桌面和黑板面的照度(最大、最小、平均)及照度均匀度:黑板、课桌面 的反射系数。(注明测照度的时间及电压等) 4.课桌椅课桌椅型式(单人或双人,连式或分离式等),颜色,材料结构, 课桌长、宽,桌面(平面或斜坡,能否翻转)。课桌椅排列情况,桌列间距,桌 墙间距(与侧墙、后墙),水平观察角和垂直视角。屉箱设置情况(封闭或揭盖 式),桌下空区及踏板。各具桌高、椅高和桌椅高差,可用数据或号数记录:各
具桌椅就座学生的身高(号数)等。 二、采光照明几项卫生指标测量方法 (一)投射角和开角测量 一般选择室内离窗最远排座位,先用皮尺测出距离,再以三角函数法计算角 度数,或用测角器直接测量,所得数据即为教室的投射角和开角的最小值。 1.三角函数法 (I)投射角:从欲测点0引出甲、乙两线,甲线通过窗上缘相交于A点,乙 线为从O点引向窗侧的水平线,与窗玻璃或墙相交于B点,∠AOB为投射角(图 I)。用皮尺分别测量AB和BO线长度,按三角正切法,求∠AOB值。假设 AB-2.6mB0-55m,则am∠A0B==26=0,47查三角函数正切表(表实 B05.5 习5-1),0.47为25°,则该教室课桌面上的最小投射角为25° (②)开角:从0点向窗外最近建筑物(或遮挡物)顶部方向引丙线,与窗玻 璃相交于C点,∠AOC即为开角。测量CB线的长度,按三角函数正切法,先 求出∠COB的值:∠AOB与∠COB值相减即得开角(∠AOC)之值.设CB=2.0m B0-55m,则∠c08得智-036,查三角函数正切表,∠C0B为20,所 以∠AOC=∠AOB-∠C0B=25°-20°=5°,即该教室课桌面上的最小开角是5°。 A 图1教室的投射角和开角交测量(三角函数法》 表实习51三角函数正切表 正切 角度 正切 角度 正切 角度 0.017 0.287 16 0.601 31 0.035 0.306 17 0.625 3 0325 0.649 33 0.34 19 0.08 0.36 0.700 415 0.105 0.384 21 0.727 36 0.123 0.404 22 0.754 37
2.反射镜测量法应用光反射定律和平面镜 的物像对称原理,可自制测角计测量教室的投射 角和开角度数。反射镜测角计制作方法是:取大 小约8cm×16cm的木板,上贴同样大小平面镜 块;平面镜中部划一横线为中线。木板侧面垂直 安装量角器,圆心固定在平面镜中线垂直位上。 以半圆仪的圆心为轴,安一细铁丝作指针,前部 弯成90°伸展到镜面上,使指针的投影与镜面中线 相平行(图2)。测量时,将反射镜测角计图2反射镜测角计 平放在离窗最远桌面上,镜的长轴对向窗户,测量者面对窗,从反射镜中看玻璃 上缘的倒影,移动头部至看到窗上缘倒影与反射镜中线重合为止:用手轻轻扭动 半圆仪上的指针,使这个横架在镜上的金属线倒影与窗玻璃上缘的倒影、镜中线 三者重合在一起;此时指针上所示度数为投射角 用反射镜测量开角时,应先测出投射角之度数。当指针横架于镜上的金属 线倒影与窗外遮挡物顶部的倒影、镜中线三者重合时,指针所示度数即为投射角 (图实习5-1中的∠AOB)。用投射角的度数减去∠C0OB之度数可得开角。 (二)玻地面积比的测量和计算 用尺测量并计算教室中直接透光的窗和门玻璃面积。它与地面面积的比即 玻地面积比。如某教室透光玻璃总面积8.5m,地面积54.0m,则玻地面积比 =8.5/54.0=1/6.4,故该教室玻地面积比为1:6.4。审查学校建筑设计图纸时,往 往只能计算出窗洞面积而不易计算玻璃面积。有的教室窗框、窗棂可占全窗户面 积的30%-35%,木窗框甚至可占50%。窗户越小,木框遮光面积越大。此时可 用近似方法计算:木窗、钢窗的实际透光面积分别占窗洞面积的65%和80%。 (三)采光系数的测量 采光系数指室内工作面(课桌面或黑板面)一点的照度与同时开阔天空散射 光(全阴天)的水平照度的比值,即:采光系数=(室内照度/室外照度)×100% 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卫生标准规定,以最小采光系数作为评价教室采光状况的客 观指标。测量时关掉人工照明,选择光线最差的一个桌面上测量室内照度,同时 测室外照度。若仅有一台照度计,可在测定室内照度的前后各测一次室外照度
取二者均值为室外照度值,以减少室外照度迅速变化所造成的误差 (四)反射系数的测量 室内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可通过测量表面照度和反射照度而计算获得。测量应 选不受直接光影响的位置。如测墙壁表面反射系数时,以后墙离地面1.2~1.5n 高的位置为测量点,将照度计的接收器贴在被测表面上,测出其入射照度E。然 后,将接收器的感光面对准墙壁表面的原来位置,逐渐远离墙壁;待照度计值稳 定后读取反射照度E,即可按下式求得反射系数印: p=Ex100% 一般每个被测表面选3一5个测点,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面的反射系数。 (五)亮度测量 亮度指教室窗、墙、顶棚、室内设施和课桌面等表面的亮度,可用间接或直 接法测量。直接法可用亮度计,间接测量法可通过测量照度来计算表面亮度。漫 反射的表面亮度L,可由下式计算: L=E·p/π (单位:cd/m E为表面照度,p为表面反射系数(%),T是圆周率。 (六)照度测量 1.选定照度测点按有关标准(GB569985,GB5700-85)要求选定教室内的 照度测量点。室内工作面测点高度一般为0.7m高的水平面,小学可适当降低。通 道可取距地面15cm高的水平面:教室内照度测量的水平布点见图3。 (1)纵横线交叉布点:测自然采光的室内照度时,先从采光窗和窗间墙的中 点划数条平行横线,再按室宽在分别距内、外墙各50cm处的横线段内划4等分纵 向平行直线,取各纵横交叉处的30或25个点(最后排5点不测)进行测量。测人 工照明的照度时,按室内灯的布置分别在灯下和灯间划若干条横向、纵向平行 线,取各纵横交叉处的数十个点作为人工照明测点。 (2)等距布点:在室内划横向和纵向平行线各若干条,每条平行线的间隔均 为1m在纵横交叉处可有数十个点,以此作为采光或照明的测点。 (3)自行选点:可根据课桌椅配置,选取均匀分布的9、12、16或20个点。 测量黑板面照度时,可在黑板中横线上取左、中、右3点,左右各距黑板有效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