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炙需兴完 ZUn YI MEDICAL COLLEGE 教案 课 程 医学免疫学 专 业 临床医学等 年 级_ 2014级本科 师 张继东 职称、学位 副教授、博士 部系、教研室 免疫学教研室 2015一一2016学年第二学期
教 案 课 程_______ 医学免疫学_____________ 专 业_ 临床医学等 年 级 ______ 2014 级本科___________ _ 教 师 ____ _张继东______________ 职 称、学 位_____ 副教授、博士 _ 部系、教研室_______ 免疫学教研室___________ 2015-- 2016 学年 第 二学期
遵义医学院教案 【首页】 授课年级 课程名称 医学免疫学 及专业 2014级本科 班级 临床医学等 必修课 公共课(: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类型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学生层次 研究生() 本科生(·) 专科生() 成教生(本科() 专科(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考核方式 理论60%:实践40%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60学时 学分数 3.3 学时分配 理论课40学时; 实践课20学时 理论课教材 医学免疫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万邦 2013年1月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及 实验课教材 免疫学实验 新燕 出版时间 高等教有出版社 教程 姚新生 2013年1月 】、医学兔疫学实验教程汤贤英、罗军敏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补2009年7月 2、医学免疫学 曹雪涛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授课时间 2016.42015.5 注:1、表中()选项内请打“*”:2、教案按授误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空格大小可根据内容自行调整 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此教案填写并打印后须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3、教案首页只填写一次,其他内容须按课堂 教学次数填写
遵 义 医 学 院 教 案 【首页】 课程名称 医学免疫学 授课年级 及专业 2014 级本科 班级 临床医学等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公共课( );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 选修课 限选课( );任选课( ) 学生层次 研究生( ) 本科生(﹡) 专科生( ) 成教生(本科( ) 专科( )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考核方式 理论 60%;实践 40%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60 学时 学 分 数 3.3 学时分配 理论课 40 学时; 实践课 20 学时 教材名称 理论课教材 医学免疫学 作 者 孙万邦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年 1 月 实验课教材 免疫学实验 教程 新燕 姚新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年 1 月 参 考 资 料 1、医学免疫学实验教程 汤贤英、罗军敏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7 月 2、医学免疫学 曹雪涛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年 3 月 授课时间 2016.4 ~ 2015.5 注:1、表中( )选项内请打“*”; 2、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空格大小可根据内容自行调整; 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此教案填写并打印后须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3、教案首页只填写一次,其他内容须按课堂 教学次数填写
课程名称 医学免疫学授课专业 2014级临床医学等 周次 第6周,第一次实验 实哈内容 医学免疫学检测标本的制备(静脉采血、人血清分离、淋巴细胞抗原片制备)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4学时 掌握静脉采血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的技术 3、掌握人血清的制备方法 的 4、掌握细胞抗原片的制备方法 求 教 重点:1、密度梯度离心法 2、静脉采血 难点:1、静脉采血 点和 2、淋巴细胞分离 点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及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1、静脉采血(操作) 1学时 2、淋巴细胞分离(操作) 1.5学时 3、细胞抗原片的制备(操作) 0.5学时 4、人血清分离(操作) 1学时 教学安排: 1、教师作自我介绍,点名。 2分钟 2、教师介绍免疫学实验课的特点、重要性,交代实验室的规定、实践课细 8分钟 则及实验报告的书写。 3、教师依次讲解实验内容(包括原理、材料、方法)。 20分钟 4、学生观看静脉采血录象。 10分钟 5、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静脉采血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一制备细 100分钟 胞抗原片:静脉采血一分离血清一收集血清备用。 6、师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10分钟 T、介绍实验课综述及PPT制作。 10分钟 以启发式、问题式及讨 论式有机结合进行课堂 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为指定参考书 及文献资料
课程名称 医学免疫学 授课专业 2014 级临床医学等 周次 第 6 周, 第一次实验 实验内容 医学免疫学检测标本的制备(静脉采血、人血清分离、淋巴细胞抗原片制备)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1、掌握静脉采血的操作方法 2、掌握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的技术 3、掌握人血清的制备方法 4、掌握细胞抗原片的制备方法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密度梯度离心法 2、静脉采血 难点:1、静脉采血 2、淋巴细胞分离 教 学 内 容 时间分配及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1、静脉采血(操作) 2、淋巴细胞分离(操作) 3、细胞抗原片的制备(操作) 4、人血清分离(操作) 教学安排: 1、教师作自我介绍,点名。 2、教师介绍免疫学实验课的特点、重要性,交代实验室的规定、实践课细 则及实验报告的书写。 3、教师依次讲解实验内容(包括原理、材料、方法)。 4、学生观看静脉采血录象。 5、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静脉采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淋巴细胞—制备细 胞抗原片;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收集血清备用。 6、师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7、介绍实验课综述及 PPT 制作。 1 学时 1.5 学时 0.5 学时 1 学时 2 分钟 8 分钟 20 分钟 10 分钟 10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以启发式、问题式及讨 论式有机结合进行课堂 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为指定参考书 及文献资料
1、血液中各类血细胞的密度? 启发提 Hank's endorf 求 思1、分离淋巴细胞的方法有哪些? 2、T、B细胞分别在哪里分化成熟? 练习 下1、对流疫申泳(操作) 次课预 2、免疫透射比浊试验(操作) 溶血实验(操作) 4、沉淀反应(示教〉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市查意见: 符合大纲要求,经教研室讨论,同意实施。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签字 年 月日
启 发 提 问 1、血液中各类血细胞的密度? 外 语 要 求 Hank’s Eppendorf Ficoll-Hypague 小 结 思 考 与 练 习 题 1、 分离淋巴细胞的方法有哪些? 2、T、B 细胞分别在哪里分化成熟? 下 次 课 预 习 要 点 1、对流免疫电泳(操作) 2、免疫透射比浊试验(操作) 3、溶血实验(操作) 4、沉淀反应(示教)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审查意见: 符合大纲要求,经教研室讨论,同意实施。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医学免疫学授课专业 2014级临床医学等 周次 第7周,第二次实验 实验内容 对流兔疫电泳、免疫比浊、溶血实验、沉淀反应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教学时数4学时 数 1、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及分类 2、 掌握沉淀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分头 3、 掌握对流免疫电泳的实验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 必 4、掌握溶血反应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意义 5、掌握免疫比浊的实验原理和用途 求 重点:1、对流免疫电泳 学 难点:1、琼脂板的制备,加样 点和 2、微量移液器的使用方法 点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及辅助手 教学内容: 1、对流免疫电泳(操作) 1.5学时 2、免疫比浊(操作) 1学时 3、溶血试验(操作) 0.5学时 4、沉淀反应(示教 1学时 教学安排: 1、教师回顾上次试验内容后,安排1名学生讲解己预习的操作实验(包 20分钟 括原理、材料、方法及结果的预测): 2、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每个操作实验的注意事项及难点。 10分钟 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100分钟 4、教师讲解抗原抗体反应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及各种类型: 15分钟 5、教师讲解示教内容: 5分钟 6、各组展示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10分钟 以启发式、问题式及讨 论式有机结合进行课 堂讲授:采用多媒体课 件。 参考资料为指定参考 书及文献资料
课程名称 医学免疫学 授课专业 2014 级临床医学等 周次 第 7 周, 第二次实验 实验内容 对流免疫电泳、免疫比浊、溶血实验、沉淀反应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1、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及分类 2、 掌握沉淀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3、 掌握对流免疫电泳的实验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 4、 掌握溶血反应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意义 5、掌握免疫比浊的实验原理和用途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对流免疫电泳 难点:1、琼脂板的制备,加样 2、微量移液器的使用方法 教 学 内 容 时间分配及辅助手 段 教学内容: 1、对流免疫电泳(操作) 2、免疫比浊(操作) 3、溶血试验(操作) 4、沉淀反应(示教) 教学安排: 1、教师回顾上次试验内容后,安排 1 名学生讲解已预习的操作实验(包 括原理、材料、方法及结果的预测); 2、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每个操作实验的注意事项及难点; 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4、教师讲解抗原抗体反应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及各种类型; 5、教师讲解示教内容; 6、各组展示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 1.5 学时 1 学时 0.5 学时 1 学时 20 分钟 10 分钟 100 分钟 15 分钟 5 分钟 10 分钟 以启发式、问题式及讨 论式有机结合进行课 堂讲授;采用多媒体课 件。 参考资料为指定参考 书及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