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需求函数:是用公式表示的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需求函数可以由数学形式加以表示。 11、供给函数:是用公式表示的一种商品的供应量与影响这一供给量的各种因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 12、需求量与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 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而需求量是 指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消费者对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13、价格机制:指需求与供给的变动最终将导致均衡价格发生变化。A、商品价格 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无论相关因素怎样波动,市场价格最终总会趋向于供求相 等的均衡价格;B、当供给不变,需求会引起价格和交易量同方向变化;C、当需 求不变,供给会引起价格的反方向变化和交易量的同方向变化;D、当需求与供给 同时同方向变动或同时异方向变动,但幅度不一样时,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化则视 具体情况而定 判断题 1、×2、×3、√4、√5、×6、×7、×8、× 三、选择题 D5、D6、B7、B8、C9、C10、C11、A12、 B13、C14、C 1、答:厂商的销售收人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即TR=P·Q。若令厂商的 销售量等于需求量,则厂商的销售收人又可以改写为TR=P·Q.下面利用图给予简 要说明。 在分图(a)中有一条平坦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即 ea>1.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然可见,较小的价格下降比例导致了较 大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于是有:降价前的销售收人TR=P1呗Q1,相当于矩形OPAQ1 的面积,而降价后的销售收人TR=P2·Q2,相当于矩形O2BQ2的面积,且TR1<TR2。 也就是说,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人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10、需求函数:是用公式表示的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需求函数可以由数学形式加以表示。 11、供给函数:是用公式表示的一种商品的供应量与影响这一供给量的各种因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 12、需求量与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 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而需求量是 指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消费者对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13、价格机制:指需求与供给的变动最终将导致均衡价格发生变化。A、商品价格 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无论相关因素怎样波动,市场价格最终总会趋向于供求相 等的均衡价格;B、当供给不变,需求会引起价格和交易量同方向变化;C、当需 求不变,供给会引起价格的反方向变化和交易量的同方向变化;D、当需求与供给 同时同方向变动或同时异方向变动,但幅度不一样时,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化则视 具体情况而定。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三、选择题 1、C 2、D 3、A 4、D 5、D 6、B 7、B 8、C 9、C 10、C 11、A 12、 B 13、C 14、C 1、答:厂商的销售收人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即 TR=P·Q。若令厂商的 销售量等于需求量,则厂商的销售收人又可以改写为 TR=P·Qd.下面利用图给予简 要说明。 在分图(a)中有一条平坦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即 ed>1.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 A、B 两点,显然可见,较小的价格下降比例导致了较 大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于是有:降价前的销售收人 TR1=P1·Q1,相当于矩形 OP1AQ1 的面积,而降价后的销售收人 TR2=P2·Q2,相当于矩形 OP2BQ2的面积,且 TR1<TR2。 也就是说,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人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相类似地,在分图(b)中有一条陡峭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缺 乏弹性的,即e<1。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A、B两点,显然可见,较大的价格下 降比例却导致一个较小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于是,降价前的销售收人TR1=P1Q1 (相当于矩形OP1AQ1的面积)大于降价后的销售收人TR2=P22(相当于矩形OP2BQ2 的面积),即TR>TR2。也就是说,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入成 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P PI P PI P2 (b) B D Q Q2 Q C 在分图(C)中的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a=1(按中点 公式计算)。由图可见,降价前、后的销售收入没有发生变化,即TR=TR2,它们
相类似地,在分图(b)中有一条陡峭的需求曲线,它表示该商品的需求是缺 乏弹性的,即 ed<1。观察该需求曲线上的 A、B 两点,显然可见,较大的价格下 降比例却导致一个较小的需求量的增加比例。于是,降价前的销售收人 TR1=P1 Ql (相当于矩形 OP1AQ1的面积)大于降价后的销售收人 TR2=P2·Q2(相当于矩形 OP2BQ2 的面积),即 TR1>TR2。也就是说,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销售收入成 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P P1 P A A P1 B P2 P2 D B D O Q 0 Q Q1 Q2 Q1 Q2 (a) (b) 在分图(C)中的需求曲线上 A、B 两点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ed=1(按中点 公式计算)。由图可见,降价前、后的销售收入没有发生变化,即 TR1=TR2,它们 A B P P1 P2 D O Q1 Q2 Q (C)
分别相当于两块面积相等的矩形面积(即矩形OP1AQ1和OP2BQ2相等)。这就是说 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变化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 2、答: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的变动既会引起需求的因素都保持不变,也会引起 需求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既会是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变动,也会是 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保持不变,那么,这会引 起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如果某种 商品本身价格保持不变,但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了,那么,这种变动会引起 整个需求曲线的上下移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3、高级饭店的供给弹性较小,因此,为了使当日的消费得到保证,消费者需要事 先预定。同时饭店这样做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炫耀性消费的心理,人为制造供不应 求;而小饭店供给弹性较大,因此不需要提前预定。 4、此命题正确。因为对于低档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 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 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负; 而在少数场合,某些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的作用会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于是就 会出现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该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为正;当一种商品的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作用相等时,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 5、答:(1)微观经济学是通过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 作用的。 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岀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 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 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 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
分别相当于两块面积相等的矩形面积(即矩形 OP1AQ1 和 OP2BQ2相等)。这就是说, 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变化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 2、答: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的变动既会引起需求的因素都保持不变,也会引起 需求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既会是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变动,也会是 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都保持不变,那么,这会引 起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如果某种 商品本身价格保持不变,但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了,那么,这种变动会引起 整个需求曲线的上下移动,这种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3、高级饭店的供给弹性较小,因此,为了使当日的消费得到保证,消费者需要事 先预定。同时饭店这样做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炫耀性消费的心理,人为制造供不应 求;而小饭店供给弹性较大,因此不需要提前预定。 4、此命题正确。因为对于低档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 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而且,在大多数的场合,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 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负; 而在少数场合,某些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的作用会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于是就 会出现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该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为正;当一种商品的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作用相等时,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0。 5、答:(1)微观经济学是通过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 作用的。 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 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 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 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
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的效果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 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为了更完整地 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到生产 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方面的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出 发,推导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 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 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在讨论了单个商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 一般均衡理论讨论了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 在实证硏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福 利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要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为了克 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家又讨论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 政策。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 的资源配置。凯恩斯在《国富论》中写道:“每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 生产的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 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 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 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 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6、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 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可用教材第28页图2-4与表 2一3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当市场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为6元时,商品的 需求量为200单位,供给量为800单位。面对这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商品过剩 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购买商品,另一方面,又
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的效果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 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为了更完整地 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到生产 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方面的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出 发,推导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 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 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在讨论了单个商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 一般均衡理论讨论了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福 利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要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为了克 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家又讨论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 政策。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 的资源配置。凯恩斯在《国富论》中写道:“每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 生产的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 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 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 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 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6、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 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可用教材第 28 页图 2-4 与表 2-3 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当市场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为 6 元时,商品的 需求量为 200 单位,供给量为 800 单位。面对这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商品过剩 或超额供给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使需求者压低价格来购买商品,另一方面,又
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 价格4元的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价格由6元下降为4元,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 由200单位增加为400单位,商品的供给量逐步地由800单位减少为400单位 从而实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数量400单位。相反地,当市场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 价格时,由于需求和供给的共同作用,最终会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到均衡价格4元 的水平,同时需求量与供给量达到均衡数量400单位。即当市场上的实际价格偏 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 7、答:在线性需求曲线的上段,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 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在线性需求曲线的中点,需求价格弹 性等于1,降价或提价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在线性需求曲线的下段, 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降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提价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 收入增加。 8、答: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 下降率,这就使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 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是增加的。这就是“薄利 多销”;而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如农产品来说,当农业丰收使农产品供给量增加 时,其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其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后导致农民总收入减少。这就 是“谷贱伤农”。 9、答:(1)消费者将增加需求,导致需求曲线外移,均衡价格和销售量都将増 加 (②)由于橙子具有替代性,苹果的需求曲线将外移,均衡价格和销售量都 将增加; (3)产量的下降将导致供给曲线向内移动,均衡价格上升,销售量下降 (4)采摘者的增加将使生产成本下降,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销售 量上升; (5)供给曲线将外移,均衡价格下降,销售量上升
会使供给者减少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 价格 4 元的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价格由 6 元下降为 4 元,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 由 200 单位增加为 400 单位,商品的供给量逐步地由 800 单位减少为 400 单位, 从而实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数量 400 单位。相反地,当市场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 价格时,由于需求和供给的共同作用,最终会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到均衡价格 4 元 的水平,同时需求量与供给量达到均衡数量 400 单位。即当市场上的实际价格偏 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最终达到市场的均衡。 7、答:在线性需求曲线的上段,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1,此时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 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在线性需求曲线的中点,需求价格弹 性等于 1,降价或提价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在线性需求曲线的下段, 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1,降价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提价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 收入增加。 8、答: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 下降率,这就使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 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是增加的。这就是“薄利 多销”;而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如农产品来说,当农业丰收使农产品供给量增加 时,其价格下降的幅度大于其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后导致农民总收入减少。这就 是“谷贱伤农”。 9、答:(1)消费者将增加需求,导致需求曲线外移,均衡价格和销售量都将增 加; (2)由于橙子具有替代性,苹果的需求曲线将外移, 均衡价格和销售量都 将增加; (3)产量的下降将导致供给曲线向内移动,均衡价格上升,销售量下降; (4)采摘者的增加将使生产成本下降,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销售 量上升; (5)供给曲线将外移,均衡价格下降,销售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