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从南北朝到晩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 塑艺术。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 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_。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A.并肩望洋兴叹视而不见 B.并肩赞不绝口侧目而视 C.比肩赞不绝口视而不见 D.比肩望洋兴叹侧目而视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 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 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 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 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_。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 上看到过的一样。 ①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②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③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④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⑤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②①③⑤④B.②④⑤①③C.③②④①⑤D.③④⑤①② 5.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报一个专 题名称。所报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壸口瀑布》 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 第三组:《传统团圆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 你》 A.亲近自然儿时回忆美好生活 B.行万里路儿时回忆潇洒人生 C.行万里路田园风光美好生活 D.亲近自然田园风光潇洒人生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江苏省淮安市 2018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 塑艺术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 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 A.并肩 望洋兴叹 视而不见 B.并肩 赞不绝口 侧目而视 C.比肩 赞不绝口 视而不见 D.比肩 望洋兴叹 侧目而视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 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 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 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 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 上看到过的一样。 ①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②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③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④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⑤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②①③⑤④B.②④⑤①③C.③②④①⑤D.③④⑤①② 5.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报一个专 题名称。所报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 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 第三组:《传统团圆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 你》 A.亲近自然 儿时回忆 美好生活 B.行万里路 儿时回忆 潇洒人生 C.行万里路 田园风光 美好生活 D.亲近自然 田园风光 潇洒人生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汤海秋传 姚莹 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 喜。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 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态。每致书大 吏,多所议论。及为御史,再旬而章三上。有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其人讦之, 上置尚书吏议。君以为司官朝吏,过失当付有司,不可奴隶辱之;此臣作威福之 渐也,吏议轻,不足以儆,援嘉庆中故事争之。上以为不胜言官任,罢回户部员 外。而君方草奏,大有论建。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 暴白于天下,为《浮邱于》 篇。篇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明林》十六 卷,指陈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明经义;《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事实。 诸作皆出示人,惟《止信笔初稿》人多未见。或问之,曰:“此石室之藏也。” 英夷事起,沿海诸省大扰。上再命将无功,卒议抚通市。君愤甚,已黜,不得进 言,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焉。大臣用事者曰:“书生之见耳!”上虽召见君 而无所询,报闻而已。君是时已更为本部四川司郎中,京察亦竟不得上考。君感 慨郁抑,诗多悲愤沉痛之作。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四十四。 君少为文,有奇气。初成进士,所为制艺,人争传其稿,市肆售之几遍。君曰 “是不足言文也。”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必求其似,务备其体,已梓 者三十余卷。又好为文,尝谓其友人曰:“汉以后作者,或专工文辞,而义理、 时务不足;或精义理、明时务,而辞陋弱;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吾欲 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其持论如此。 姚莹曰:以宗室尚书之亲贵,举朝所屏息者,而君倡言弹之,亦见骨鲠之风矣 君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以诗相驰逐。犹忆君探余狱中,及出狱后, 与诸君置酒相贺,又同治亨甫之丧,依依送余出都门时也。俯仰二十年间,升沉 存殁若此,悲夫 (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人讦之讦:揭发 B.吏议轻,不足以儆儆:敬重 C.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拟:模仿 D.已梓者三十余卷梓:刊刻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光,皇帝的年号。古代除了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外,也有用千支等纪年的。 B.户部,朝廷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与“礼、吏、兵、刑、工”合称“六部” C.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朝廷殿试而录取的人。 D.朱子,文中指朱柏庐。他所著的《朱子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4 分) (2)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 子》九十一篇。(5分) 9.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汤海秋在为官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汤海秋传 姚莹 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 喜。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 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态。每致书大 吏,多所议论。及为御史,再旬而章三上。有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其人讦之, 上置尚书吏议。君以为司官朝吏,过失当付有司,不可奴隶辱之;此臣作威福之 渐也,吏议轻,不足以儆,援嘉庆中故事争之。上以为不胜言官任,罢回户部员 外。而君方草奏,大有论建。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 暴白于天下,为《浮邱于》九十一篇。篇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明林》十六 卷,指陈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明经义;《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事实。 诸作皆出示人,惟《止信笔初稿》人多未见。或问之,曰:“此石室之藏也。” 英夷事起,沿海诸省大扰。上再命将无功,卒议抚通市。君愤甚,已黜,不得进 言,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焉。大臣用事者曰:“书生之见耳!”上虽召见君, 而无所询,报闻而已。君是时已更为本部四川司郎中,京察亦竟不得上考。君感 慨郁抑,诗多悲愤沉痛之作。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四十四。 君少为文,有奇气。初成进士,所为制艺,人争传其稿,市肆售之几遍。君曰: “是不足言文也。”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必求其似,务备其体,已梓 者三十余卷。又好为文,尝谓其友人曰:“汉以后作者,或专工文辞,而义理、 时务不足;或精义理、明时务,而辞陋弱;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吾欲 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其持论如此。 姚莹曰:以宗室尚书之亲贵,举朝所屏息者,而君倡言弹之,亦见骨鲠之风矣。 君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以诗相驰逐。犹忆君探余狱中,及出狱后, 与诸君置酒相贺,又同治亨甫之丧,依依送余出都门时也。俯仰二十年间,升沉 存殁若此,悲夫! (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其人讦之 讦:揭发 B.吏议轻,不足以儆 儆:敬重 C.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 拟:模仿 D.已梓者三十余卷 梓:刊刻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道光,皇帝的年号。古代除了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外,也有用千支等纪年的。 B.户部,朝廷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与“礼、吏、兵、刑、工”合称“六部”。 C.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朝廷殿试而录取的人。 D.朱子,文中指朱柏庐。他所著的《朱子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4 分) (2)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 子》九十一篇。(5 分) 9.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汤海秋在为官方面的特点,不超过 30 个字。(4 分)
、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 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 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 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攻蕲州,城陷。王澜固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 江,在断亭上写了本词。 10.词的上阕运用“杜字”的典故,有什么作用?(4分) 11.请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情绪的变化过程。(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智也。(《孟子·告 子章句上》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5)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6)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⑦)人间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读书切戒在慌忙,。(陆九渊《读书》)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失乐园(师陀) ①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如此:端午不喝雄黄酒, 仲秋不赏月,除却上坟照例烧化纸钱外,大抵与平日无异。只有上元节,孩子们 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花子”放放, 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这村子小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年到头 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②然而孩子们正也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 逝去。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 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此刻,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 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禾场一被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他们也 会翻出许多花样。其中有一种叫做“老鳖晒盖”,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 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一气向前跑去的,有 些类似叠罗汉。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盛衰决胜负 的。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 添上一抹生气。 ③自然,孩子们之所以玩耍,并非为点缓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 恶,他们只知道娱乐。乡野的各种玩法究竟有多大价值,我不曾作过估计,但和 学校里规定的一比,也不逊色。即便这野蛮的玩法也要失去,岂不是大可哀哉?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 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 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 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攻蕲州,城陷。王澜固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 江,在断亭上写了本词。 10.词的上阕运用“杜字”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4 分) 11.请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情绪的变化过程。(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 ,智也。(《孟子·告 子章句上》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5)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6)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7)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读书切戒在慌忙, 。(陆九渊《读书》)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 失乐园(师陀) ①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如此:端午不喝雄黄酒, 仲秋不赏月,除却上坟照例烧化纸钱外,大抵与平日无异。只有上元节,孩子们 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花子”放放, 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这村子小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年到头 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②然而孩子们正也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 逝去。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 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此刻,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 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禾场一被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他们也 会翻出许多花样。其中有一种叫做“老鳖晒盖”,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 一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一气向前跑去的,有 些类似叠罗汉。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盛衰决胜负 的。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 添上一抹生气。 ③自然,孩子们之所以玩耍,并非为点缓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 恶,他们只知道娱乐。乡野的各种玩法究竟有多大价值,我不曾作过估计,但和 学校里规定的一比,也不逊色。即便这野蛮的玩法也要失去,岂不是大可哀哉?
④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 按一般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倘若仍跑到那叫做乐园的禾场上, 参进那小小的队伍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 我已经不是孩子。有时坐下来好久,明明对着纸壁,却看见一群孩子在捉捕,在 逃避,在吵闹,而且连唿哨也听见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哀伤便一一来了 ⑤前年偶尔因着变故回到家里,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禾场上的乐园。那是一个初冬 的夜晚,天气还不很冷,一地好月光,连树木也都照得像童话中才应有的;想来 场上一定大热闹,该藉以温一温旧梦。可是禾场上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连吵闹声、 唿哨声像一起被冷然的月光扫去了个干净。街上呢,也看不见有人似的东西活动。 ⑥那些“无有家教”的孩子呢?当然不会绝种的,那么有事情?也不至于都这般 凑巧。然而第二天事情却弄明白了。在土谷庙前,我看见一个孩子,十一二岁光 景,瘦小身量,面容枯槁。他昂首眺望着原野,正悠然地吸着烟。虽然他并不留 神四近,然而任谁也会感动的吧:模样是那样像一个流氓,一个盼望着故土的水 手,可是不更像一个大人吗? ⑦暴力起初仅及于大人,孩子还只间接受到影响,渐渐的连大人也不够填满那贪 婪的肠胃时,这恶毒的网也就捕罗起孩子。本来还只是该嬉戏的孩童,已被残害 去天真,被轧去一切快乐,逼着不得不负担起成年人的任务和忧愁。我们的“天 才“呢?哪里去了! ⑧这话离我当孩时只不过八九年光景,似乎不算怎样长久,然而八九年间已有过 这样一番大的变动,孩子们就连那样不大高明的乐园也一并失去了。现在又又是 将近三年,孩子们怎样了呢,谁知道? (选自1937年3月版《黄花苔》,有删改) 13.请简要说明文章第①段的作用。(4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6分 15.请根据第④段文意,简要分析“哀伤”的内涵。(4分) 16.请探究标题“失乐园”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说破”的艺术 陈益 ①昆曲《烂柯山》,由朱买臣“马前泼水”的故事演绎而来。耐人寻味的是, 开场,一脸颓相的朱买臣就来了个自嘲式自报家门:穷儒。至于其它剧目中公开 称自己是贪官、庸医等,更比比皆是。这,恰恰是昆曲的自报家门程式一—“说 破 ②说破,在吴语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把话讲透彻,一是指把人讲破(讲坏) 昆曲往往在演出前就将剧情与角色兜底向观众作交代,与追求悬念,追求情节的 层层环扣、步步推进的西方戏剧体系截然不同。观众在欣赏西方戏剧时始终是被 蒙在鼓里的,秘密究竟要保持多久,什么时候才能揭开,秘钥全都掌握在编剧和 导演手里。且不论近代流行的悬疑剧、推理剧,即便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 丽叶》《理査二世)和《仲夏夜之梦),也竭力将隐喻和象征转化为剧情发展的 需要。 ③昆曲演出最不容忽略的特征,是角色与观众近在咫尺,随时都可交流。何况很 多戏文是根据主人嗜好点的,点哪出演哪出。听戏者烂熟于心,边看边听,随听 随哼。戏没秘密,干脆说破,反而能让观众接受
④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 按一般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倘若仍跑到那叫做乐园的禾场上, 参进那小小的队伍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 我已经不是孩子。有时坐下来好久,明明对着纸壁,却看见一群孩子在捉捕,在 逃避,在吵闹,而且连唿哨也听见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哀伤便一一来了。 ⑤前年偶尔因着变故回到家里,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禾场上的乐园。那是一个初冬 的夜晚,天气还不很冷,一地好月光,连树木也都照得像童话中才应有的;想来 场上一定大热闹,该藉以温一温旧梦。可是禾场上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连吵闹声、 唿哨声像一起被冷然的月光扫去了个干净。街上呢,也看不见有人似的东西活动。 ⑥那些“无有家教”的孩子呢? 当然不会绝种的,那么有事情? 也不至于都这般 凑巧。然而第二天事情却弄明白了。在土谷庙前,我看见一个孩子,十一二岁光 景,瘦小身量,面容枯槁。他昂首眺望着原野,正悠然地吸着烟。虽然他并不留 神四近,然而任谁也会感动的吧:模样是那样像一个流氓,一个盼望着故土的水 手,可是不更像一个大人吗? ⑦暴力起初仅及于大人,孩子还只间接受到影响,渐渐的连大人也不够填满那贪 婪的肠胃时,这恶毒的网也就捕罗起孩子。本来还只是该嬉戏的孩童,已被残害 去天真,被轧去一切快乐,逼着不得不负担起成年人的任务和忧愁。我们的“天 才“呢? 哪里去了! ⑧这话离我当孩时只不过八九年光景,似乎不算怎样长久,然而八九年间已有过 这样一番大的变动,孩子们就连那样不大高明的乐园也一并失去了。现在又又是 将近三年,孩子们怎样了呢,谁知道? (选自 1937 年 3 月版《黄花苔》,有删改) 13.请简要说明文章第①段的作用。(4 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6 分) 15.请根据第④段文意,简要分析“哀伤”的内涵。(4 分) 16.请探究标题“失乐园”的深刻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19 题。 “说破”的艺术 陈益 ①昆曲《烂柯山》,由朱买臣“马前泼水”的故事演绎而来。耐人寻味的是,一 开场,一脸颓相的朱买臣就来了个自嘲式自报家门:穷儒。至于其它剧目中公开 称自己是贪官、庸医等,更比比皆是。这,恰恰是昆曲的自报家门程式——“说 破”。 ②说破,在吴语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把话讲透彻,一是指把人讲破(讲坏)。 昆曲往往在演出前就将剧情与角色兜底向观众作交代,与追求悬念,追求情节的 层层环扣、步步推进的西方戏剧体系截然不同。观众在欣赏西方戏剧时始终是被 蒙在鼓里的,秘密究竟要保持多久,什么时候才能揭开,秘钥全都掌握在编剧和 导演手里。且不论近代流行的悬疑剧、推理剧,即便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 丽叶》《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梦),也竭力将隐喻和象征转化为剧情发展的 需要。 ③昆曲演出最不容忽略的特征,是角色与观众近在咫尺,随时都可交流。何况很 多戏文是根据主人嗜好点的,点哪出演哪出。听戏者烂熟于心,边看边听,随听 随哼。戏没秘密,干脆说破,反而能让观众接受
④昆曲中也有自报家门却说而不破的剧目。例如《长生殿·春睡》,杨贵妃自报 家门,称自己:“生有玉环,在于左臂,上隐‘太真’二字。因名玉环,小字太 真。”她说出自己的名和字因何而来,却不去交代玉环与“太真”二字从何而来。 人怎么可能一出娘胎臂上就有玉环和“太真”二字呢?洪昇正是用这种说而不 破、点到为止的台词,神化杨贵妃,凸显她出身的非同一般与神秘,来迎合观众 的口味。这种说而不破的自报家门,也从一个侧面昭示了传统戏曲由娱神到娱人 的特征。 ⑤《西厢记·游殿》一则,讲张珙与崔莺莺在普救寺一见钟情的故事。开篇法聪 出场,自报家门道:“我做和尚不吃荤,大鱼大肉困囵吞。”不仅让自已底朝天, 连方丈法本也凡心尽显。再如“老虎也怕和尚的化蟓簿 周夫子是“周仓 的爷”等等,出自和尚法聪之口,对于假正经假道学的出丑、嘲弄,丝毫也不怜 惜,尽情张扬了世俗的情趣。令观众畅怀大笑以后思索:什么才是生活的至美? 什么才是人性尊严?在戏中,丑角法聪以调侃、幽默的方式“说破”,为小生张 珙与崔莺莺约会这一情节作了铺垫,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被爱情冲昏头脑,既聪明 又愚蠢,既果敢又胆怯的书生形象。 ⑥明清传奇剧本的首出,往往是“家门大意”、“副末开场”。如果说,开场是 整出戏酌说破,自报家门则是某个角色的说破。以昆曲为标志的中国传统戏曲, 原本是为士大夫和有钱有闲者服务的,“观众至上”是根本的出发点。一个角色 在大庭广众下毫不吝啬地解剖自己,甚至以讽刺、调笑、挖苦的方法,将性格 品行、志向作一番自我暴露,显然是最直接地赢得观众的方式。如今不少相声演 员在表演时沿用了“说破”艺术,也颇见舞台效果 (有删改 17.文章第②段,作者用西方戏剧的例子对论述“说破’的艺术”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18.请简要概述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19.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昆曲“说破”艺术的特征。(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做不成自已。也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可以少走弯路 语文II(附加题) 、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建立门庭,自建安始。曹子建铺排整饬立阶级以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容易 成名伸纸挥毫雷同一律。子桓精思逸韵,以绝人攀跻,故人不乐从,反为所掩 子建以是压倒阿兄,夺其名誉。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故嗣是 而兴者,如郭景纯、阮嗣宗、谢客、陶公,乃至左太冲、张景阳,皆不屑染指建 安之羹鼎,视子建蔑如矣。 (节选自王夫之《姜寨诗话·卷下》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2.材料中的“子建”“子桓”分别指的是、(人名)。(2分) 23.作者对子建有哪些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④昆曲中也有自报家门却说而不破的剧目。例如《长生殿∙春睡》,杨贵妃自报 家门,称自己:“生有玉环,在于左臂,上隐‘太真’二字。因名玉环,小字太 真。”她说出自己的名和字因何而来,却不去交代玉环与“太真”二字从何而来。 人怎么可能一出娘胎臂上就有玉环和“太真”二字呢? 洪昇正是用这种说而不 破、点到为止的台词,神化杨贵妃,凸显她出身的非同一般与神秘,来迎合观众 的口味。这种说而不破的自报家门,也从一个侧面昭示了传统戏曲由娱神到娱人 的特征。 ⑤《西厢记∙游殿》一则,讲张珙与崔莺莺在普救寺一见钟情的故事。开篇法聪 出场,自报家门道:“我做和尚不吃荤,大鱼大肉困囵吞。”不仅让自已底朝天, 连方丈法本也凡心尽显。再如“老虎也怕和尚的化蟓簿”“‘周夫子’是‘周仓 的爷”等等,出自和尚法聪之口,对于假正经假道学的出丑、嘲弄,丝毫也不怜 惜,尽情张扬了世俗的情趣。令观众畅怀大笑以后思索:什么才是生活的至美? 什么才是人性尊严?在戏中,丑角法聪以调侃、幽默的方式“说破”,为小生张 珙与崔莺莺约会这一情节作了铺垫,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被爱情冲昏头脑,既聪明 又愚蠢,既果敢又胆怯的书生形象。 ⑥明清传奇剧本的首出,往往是“家门大意”、“副末开场”。如果说,开场是 整出戏酌说破,自报家门则是某个角色的说破。以昆曲为标志的中国传统戏曲, 原本是为士大夫和有钱有闲者服务的,“观众至上”是根本的出发点。一个角色 在大庭广众下毫不吝啬地解剖自己,甚至以讽刺、调笑、挖苦的方法,将性格、 品行、志向作一番自我暴露,显然是最直接地赢得观众的方式。如今不少相声演 员在表演时沿用了“说破”艺术,也颇见舞台效果。 (有删改) 17.文章第②段,作者用西方戏剧的例子对论述“说破’的艺术”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 分) 18.请简要概述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 分) 19.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昆曲“说破”艺术的特征。(6 分) 七、作文(70 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做不成自已。也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可以少走弯路。 语文 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21——23 题。(10 分) 建立门庭,自建安始。曹子建铺排整饬立阶级以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容易 成名伸纸挥毫雷同一律。子桓精思逸韵,以绝人攀跻,故人不乐从,反为所掩。 子建以是压倒阿兄,夺其名誉。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故嗣是 而兴者,如郭景纯、阮嗣宗、谢客、陶公,乃至左太冲、张景阳,皆不屑染指建 安之羹鼎,视子建蔑如矣。 (节选自王夫之《姜寨诗话·卷下》)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5 分) 22.材料中的“子建”“子桓”分别指的是 、 (人名)。(2 分) 23.作者对子建有哪些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