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设计美学概念论 把我们从一个难题引向另一难题。我们域,既可以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设计研 若是进一步深究,我们会感到这一问题究,也是以设计为对象从事美学研究的 的困难性和复杂性。也正是因为“美”是新拓展,所以,设计美学可以是“设计 一个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和复杂性的问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应 题,也导致了我们对设计美学进行探索用美学的一个分支。但是,我们惯常的 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设计美学”的提法,并没有将这种“交 设计美学,我们从词组构成结构来叉性”表述得很清楚,导致“设计美学” 分析,可以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汉语结成为一个既被“误用”,又被“误读”的词 构来看,主要是从汉语构词法这一角度组。必须认识到具有浓厚交叉性与纠结 来看,其偏正式结构会令人仅仅将其理意味的交叉学科的设计美学与“音乐美 解为一门应用美学,二是从英文结构表 学”、“绘画美学”等不可等量齐观,因为 达来看,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这些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更多地属于 “Design and Aesthetics'”,另一种是“De-传统美学理论的主阵地一艺术的领 sign Aesthetics'”。若是从交叉学科这一 域,而设计则是一个含有“艺术”因素的 角度来看,“Design and Aesthetics”或许 “非纯艺术”的领域,设计美学的主要研 比“Design Aesthetics”更能准确地传达究对象,应该是与“非纯艺术"的一切设 设计美学是“设计学”与“美学”相结合计现象有关的美学问题。 的“交叉性”学科特性。在这个交叉领 第二节设计美学的撰写历史 根据我们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计美学、建筑美学、城市设计美学等) 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分别为陈望衡主编的《艺术设计美学》 民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章利国 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这些的《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 主要的图书馆实地查阅,同时结合网上 1999年版)与《设计艺术美学》(山东教 查阅,得知国内迄今已经出版的以“设育出版社2002年版,与上书体例、内容 计美学”命名,或者以“设计与美学”,或大致相同,实为一书),李德超的《设计 者与“设计美学"紧密相关的名称命名美学》(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等, 的设计美学著作已经有24种(这里不具体见下表: 包括前期的“劳动美学”、“科技美学” 以及单科门类的服装设计美学、包装设
把我们从一个难题引向另一难题。我们 若是进一步深究,我们会感到这一问题 的困难性和复杂性。也正是因为“美”是 一个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和复杂性的问 题,也导致了我们对设计美学进行探索 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设计美学,我们从词组构成结构来 分析,可以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汉语结 构来看,主要是从汉语构词法这一角度 来看,其偏正式结构会令人仅仅将其理 解为一门应用美学,二是从英文结构表 达来看,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 “DesignandAesthetics”,另一种是“DesignAesthetics”。若是从交叉学科这一 角度来看,“DesignandAesthetics”或许 比“DesignAesthetics”更能准确地传达 设计美学是“设计学”与“美学”相结合 的“交叉性”学科特性。在这个交叉领 域,既可以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设计研 究,也是以设计为对象从事美学研究的 新拓展,所以,设计美学可以是“设计 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应 用美学的一个分支。但是,我们惯常的 “设计美学”的提法,并没有将这种“交 叉性”表述得很清楚,导致“设计美学” 成为一个既被“误用”,又被“误读”的词 组。必须认识到具有浓厚交叉性与纠结 意味的交叉学科的设计美学与“音乐美 学”、“绘画美学”等不可等量齐观,因为 这些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更多地属于 传统美学理论的主阵地——艺术的领 域,而设计则是一个含有“艺术”因素的 “非纯艺术”的领域,设计美学的主要研 究对象,应该是与“非纯艺术”的一切设 计现象有关的美学问题。 第二节 设计美学的撰写历史 根据我们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 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 民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 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这些 主要的图书馆实地查阅,同时结合网上 查阅,得知国内迄今已经出版的以“设 计美学”命名,或者以“设计与美学”,或 者与“设计美学”紧密相关的名称命名 的设计美学著作已经有 24种(这里不 包括前期的“劳动美学”、“科技美学”, 以及单科门类的服装设计美学、包装设 计美学、建筑美学、城市设计美学等), 分别为陈望衡主编的《艺术设计美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章利国 的 《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9年版)与《设计艺术美学》(山东教 育出版社 2002年版,与上书体例、内容 大致相同,实为一书),李德超的《设计 美学》(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4年版)等, 具体见下表: 第一章 设计美学概念论 13
14设计美学导论 表1-1国内出版的设计美学著作 序号引 作者 书名 出版社出版年月 翟光林 设计美学 黑龙江教育1989 2 章利国 现代设计美学 河南美术 1999 3 陈望衡 艺术设计美学 武汉大学2000 4 李砚祖 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2000 5 章利国 艺术设计美学 山东教育 2002 6 李德超 设计美学 安徽美术 2004 7 曹耀明 设计美学概论 浙江大学 2004 顾建华 艺术设计审美基础 高等教育 2004 9 徐恒醇 设计美学 清华大学 2006 10 武星宽 设计美学导论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1 张黔 设计艺术美学 清华大学 2007 12张宪荣、张萱 设计美学 化学工业 2007 13 吴国强 感悟美学:设计师的美学视野 中国轻工业 2007 14付黎明 设计美学法则研究 吉林大学2008 15 李龙生 设计美学 合肥工业 2008 16 章利国 现代设计美学 清华大学2008 迈向生产的美学:消费社会的设计美 17 王俊棋 四川大学 2008 学研究 18 祁嘉华 设计美学 华中科技 2009 19田春、吴卫光 设计美学 湖南美术 2009 20刘燕、宋方吴 设计美学 湖北美术 2009 21 李乐山 美学与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 2010 22 贺克、田蓉料 设计美学 湖南美术 2010 23 刘子川主编 艺术设计与美学 高等教育 2011 24 邢庆华 设计美学 东南大学 2011
设计美学导论 序号 作 者 书名 出版社 出版年月 1 翟光林 设计美学 黑龙江教育 1989 2 章利国 现代设计美学 河南美术 1999 3 陈望衡 艺术设计美学 武汉大学 2000 4 李砚祖 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 中国人民大学 2000 5 章利国 艺术设计美学 山东教育 2002 6 李德超 设计美学 安徽美术 2004 7 曹耀明 设计美学概论 浙江大学 2004 8 顾建华 艺术设计审美基础 高等教育 2004 9 徐恒醇 设计美学 清华大学 2006 10 武星宽 设计美学导论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11 张黔 设计艺术美学 清华大学 2007 12 张宪荣、张萱 设计美学 化学工业 2007 13 吴国强 感悟美学:设计师的美学视野 中国轻工业 2007 14 付黎明 设计美学法则研究 吉林大学 2008 15 李龙生 设计美学 合肥工业 2008 16 章利国 现代设计美学 清华大学 2008 17 王俊棋 迈向生产的美学:消费社会的设计美 学研究 四川大学 2008 18 祁嘉华 设计美学 华中科技 2009 19 田春、吴卫光 设计美学 湖南美术 2009 20 刘燕、宋方昊 设计美学 湖北美术 2009 21 李乐山 美学与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 2010 22 贺克、田蓉辉 设计美学 湖南美术 2010 23 刘子川主编 艺术设计与美学 高等教育 2011 24 邢庆华 设计美学 东南大学 2011 表 1-1国内出版的设计美学著作 14
第一章设计美学概念论 15 首先,从该表可以看出,1989年我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 国首次出现了以“设计美学”命名的著理。)所以章利国的这本《现代设计美 作一即翟光林编著的(设计美学》(黑学》可以看做是我国学术界真正第一部 龙江教有出版社1989年版)。这表明我设计美学著作。自从这本著作出版以 国学术界开始关注到设计中的美学问后,设计美学著作就接踵而至,短短十 题。当然,由于此时学术界对“设计”还年时间,竞然有22本之多,最多的年份 没有一个较为规范和统一的定义,故此为2008年,有四本以设计美学命名的 书中所使用的“设计”与我们现代设计著作。 艺术所表达的“设计”还有一些出入,这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一点也情有可原。但是这一本书从某种设计美学的研究有相当的成果。这表现 意义上说,奠定了设计美学以后的基本 为一大批设计美学著作的问世,从1989 走向。 年有第一本以《设计美学》字样命名的 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著作开始,到现在总共24部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著作的诞生,直到1999年章著作。这期间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以设 利国先生的《现代设计美学》出版。此书计美学命名,但是涉及的内容事实上是 的出版时间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因为 属于设计美学研究的著作,如各种类型 1998年国家教育部首次将设计艺术取的技术美学著作。另外,还有专门研究 代了此前的“工艺美术”,成为艺术门类设计个案美学的著作,笔者粗略统计了 中的二级学科。(2011年国家教育部又 一下,仅是服装设计美学著作近十年来 将艺术学单列出来成为与哲学、文学等就有不下10种。1998年郑应杰一人就 平起平坐的学科门类,设计学成为和艺 主编了一套设计美学系列丛书,包括 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影视与戏剧 《服饰设计美学》、《广告设计美学)、《工 学、美术学其余四个一级学科并列平等业品设计美学》、《包装装潢设计美学》 的学科,从此奠定了设计艺术的“名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地位。根据2011年4月召开的国务院 现今的中国的《设计美学》如何来 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的委托,艺术处理设计中的美学问题,是当代中国设 学学科评议组组织一些院校编写了艺计艺术理论家都在积极思考、反复钻研 术学门类下的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的问题。根据现有国内的(设计美学》著 论、音乐与舞蹈学、影视与戏剧学、美术作,总结这些著作的结构特点、做学范 学、设计学)的二级学科简介,6月份学式(包括学科体系的规定、研究程序的 科评议组对此进行了讨论,决定在一级设定,推理方式的认定等),我们归纳总 学科艺术学理论下设置四个二级学科:结出几种基本类型:标准型设计美学
首先,从该表可以看出,1989年我 国首次出现了以“设计美学”命名的著 作——即翟光林编著的《设计美学》(黑 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这表明我 国学术界开始关注到设计中的美学问 题。当然,由于此时学术界对“设计”还 没有一个较为规范和统一的定义,故此 书中所使用的“设计”与我们现代设计 艺术所表达的“设计”还有一些出入,这 一点也情有可原。但是这一本书从某种 意义上说,奠定了设计美学以后的基本 走向。 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 设计美学著作的诞生,直到 1999年章 利国先生的《现代设计美学》出版。此书 的出版时间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因为 1998年国家教育部首次将设计艺术取 代了此前的“工艺美术”,成为艺术门类 中的二级学科。(2011年国家教育部又 将艺术学单列出来成为与哲学、文学等 平起平坐的学科门类,设计学成为和艺 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影视与戏剧 学、美术学其余四个一级学科并列平等 的学科,从此奠定了设计艺术的“名门” 地位。根据 2011年 4月召开的国务院 学位委员会第 28次会议的委托,艺术 学学科评议组组织一些院校编写了艺 术学门类下的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 论、音乐与舞蹈学、影视与戏剧学、美术 学、设计学)的二级学科简介,6月份学 科评议组对此进行了讨论,决定在一级 学科艺术学理论下设置四个二级学科: 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 理。)所以章利国的这本《现代设计美 学》可以看做是我国学术界真正第一部 设计美学著作。自从这本著作出版以 后,设计美学著作就接踵而至,短短十 年时间,竟然有 22本之多,最多的年份 为 2008年,有四本以设计美学命名的 著作。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设计美学的研究有相当的成果。这表现 为一大批设计美学著作的问世,从 1989 年有第一本以《设计美学》字样命名的 著作开始,到现在总共 24部设计美学 著作。这期间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以设 计美学命名,但是涉及的内容事实上是 属于设计美学研究的著作,如各种类型 的技术美学著作。另外,还有专门研究 设计个案美学的著作,笔者粗略统计了 一下,仅是服装设计美学著作近十年来 就有不下 10种。1998年郑应杰一人就 主编了一套设计美学系列丛书,包括 《服饰设计美学》、《广告设计美学》、《工 业品设计美学》、《包装装潢设计美学》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版)。 现今的中国的《设计美学》如何来 处理设计中的美学问题,是当代中国设 计艺术理论家都在积极思考、反复钻研 的问题。根据现有国内的《设计美学》著 作,总结这些著作的结构特点、做学范 式(包括学科体系的规定、研究程序的 设定、推理方式的认定等),我们归纳总 结出几种基本类型:标准型设计美学、 第一章 设计美学概念论 15
16设计美学导论 创新型设计美学、专题型设计美学。 法则研究》为代表。 标准型设计美学指那些有较强的 上文我们曾经说过关于设计美学 理论体系,条分缕析地探讨设计美学所的定义的模糊性问题,到底设计美学是 可能涉及的基本问题的著作。包括设计什么学问,它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的内 美学学科的定位、设计美学的研究对容,要解决哪些基本的问题,如此等等。 象、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设计美学范虽然这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 畴、设计审美活动、设计美学与设计其问题,但是毕竞设计美学在现有的设计 他学科的交叉关联等。这种设计美学著美学著作中会呈现“自身”,故我们可以 作以李龙生的《设计美学》、顾建华的从设计美学著作中获得对设计美学的 《艺术设计审美基础》为代表。现今大部解释。现有的以《设计美学》命名的著 分设计美学著作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作,多是标准型设计美学著作,而且都 我们统计有20部之多。 是作为教科书使用而写作的。(只有王 创新型设计美学指那些试图通过 俊琪、吴国强、付黎明三人的著作有 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来解决设计美学中些例外,但看其前言和后记,知道这几 的基本问题,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本其实也是为适应教学而写作的。)我 面地关注设计审美活动,形成设计美学们先且看看它们讨论的问题和内容。我 的理论多元化格局的著作。这种著作相们对现今已经出版的标准型设计美学 对较少,以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徐著作做一个分析,我们会发现设计美学 恒醇的《设计美学》为代表。 著作一般会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一个部 专题型设计美学指那些专门探讨 分又是如何被讲述的。如果大部分设计 设计美学体系中的某个重要问题的著美学学人一致认为设计美学著作要讲 作,例如,侧重设计师的审美心理和审述这几部分,而且应当这样来讲述,那 美素养,或是侧重设计作品本身的美学 么我们就可因此而呈现设计美学的基 分析等,在这过程中,有的仅仅是关注 本面貌。当然,因为设计美学的复杂性 某个具体的问题,有的则在专注具体问以及设计美学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题的同时,有以部分的描述来辐射设计所以现有的设计美学著作所呈现的基 美学全体,有的还将部分的探讨上升到本面貌,只能说是设计美学可能有的面 学科建设的高度,即通过阐释一个具体貌或者说目前已经具有的面貌,并不 的个案或者问题,来解决设计美学的核 定就是设计美学应该具有的面貌。 心问题。这种设计美学著作也相对较 少,以吴国强的《设计师的美学视 野—感悟美学》、付黎明的《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导论 创新型设计美学、专题型设计美学。 标准型设计美学指那些有较强的 理论体系,条分缕析地探讨设计美学所 可能涉及的基本问题的著作。包括设计 美学学科的定位、设计美学的研究对 象、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设计美学范 畴、设计审美活动、设计美学与设计其 他学科的交叉关联等。这种设计美学著 作以李龙生的《设计美学》、顾建华的 《艺术设计审美基础》为代表。现今大部 分设计美学著作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 我们统计有 20部之多。 创新型设计美学指那些试图通过 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来解决设计美学中 的基本问题,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 面地关注设计审美活动,形成设计美学 的理论多元化格局的著作。这种著作相 对较少,以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徐 恒醇的《设计美学》为代表。 专题型设计美学指那些专门探讨 设计美学体系中的某个重要问题的著 作,例如,侧重设计师的审美心理和审 美素养,或是侧重设计作品本身的美学 分析等,在这过程中,有的仅仅是关注 某个具体的问题,有的则在专注具体问 题的同时,有以部分的描述来辐射设计 美学全体,有的还将部分的探讨上升到 学科建设的高度,即通过阐释一个具体 的个案或者问题,来解决设计美学的核 心问题。这种设计美学著作也相对较 少,以吴国强的 《设计师的美学视 野——感悟美学》、付黎明的《设计美学 法则研究》为代表。 上文我们曾经说过关于设计美学 的定义的模糊性问题,到底设计美学是 什么学问,它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的内 容,要解决哪些基本的问题,如此等等。 虽然这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 问题,但是毕竟设计美学在现有的设计 美学著作中会呈现“自身”,故我们可以 从设计美学著作中获得对设计美学的 解释。现有的以《设计美学》命名的著 作,多是标准型设计美学著作,而且都 是作为教科书使用而写作的。(只有王 俊琪、吴国强、付黎明三人的著作有一 些例外,但看其前言和后记,知道这几 本其实也是为适应教学而写作的。)我 们先且看看它们讨论的问题和内容。我 们对现今已经出版的标准型设计美学 著作做一个分析,我们会发现设计美学 著作一般会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一个部 分又是如何被讲述的。如果大部分设计 美学学人一致认为设计美学著作要讲 述这几部分,而且应当这样来讲述,那 么我们就可因此而呈现设计美学的基 本面貌。当然,因为设计美学的复杂性, 以及设计美学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所以现有的设计美学著作所呈现的基 本面貌,只能说是设计美学可能有的面 貌或者说目前已经具有的面貌,并不一 定就是设计美学应该具有的面貌。 16
第一章设计美学概念论 表1-2标准型设计美学著作谈论的主要内容(20部标准型著作)》 序列 内容 著作数量 1 设计或者艺术设计概念 20 美的概念,美学概念 15 设计美学概念 4 设计(审)美的概念、特征及其本质 7 技术美 5 6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13 7 形式美法则 18 8 设计(审)美的历史 5 9 设计审美范畴 4 10 设计师的审美创造 7 11 设计审美文化或设计文化 6 12 设计审美风格 6 13 各个设计艺术部门美学 14 设计审美心理 7 15 符号表现 6 16 艺术的本质 17 技术产品审美对象的构成 18 设计审第规律 5 19 设计审美批评 3 20 未来设计的审美趋势 5 这个表格的纵向序列若是要罗列 “美”、“美学”都不是每本著作都加以了 下去的话,还可以开一张很长的单子。 讨论,对于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 但我们列举一些主要的内容就足够说 加以讨论的就相对更少了! 明问题。现今的设计美学著作所研究的 另外,这也证明了跨学科研究的容 内容差异大于相同。从上表我们可以看 易与困难。由于“设计美学”是设计和美 到,目前阶段设计美学著作虽然较多, 学两个学科的兼容,是跨学科研究的产 但是还没有取得基本的共识,所讨论的物。跨学科研究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出成 内容每个著者似乎都有意识地要与其果,更何况设计学科这一本身还处于发 他著作区别开来。甚至我们认为设计美展阶段,所以近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设 学当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设计”、 计美学著作发展迅猛,最多的2008年
这个表格的纵向序列若是要罗列 下去的话,还可以开一张很长的单子。 但我们列举一些主要的内容就足够说 明问题。现今的设计美学著作所研究的 内容差异大于相同。从上表我们可以看 到,目前阶段设计美学著作虽然较多, 但是还没有取得基本的共识,所讨论的 内容每个著者似乎都有意识地要与其 他著作区别开来。甚至我们认为设计美 学当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设计”、 “美”、“美学”都不是每本著作都加以了 讨论,对于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 加以讨论的就相对更少了! 另外,这也证明了跨学科研究的容 易与困难。由于“设计美学”是设计和美 学两个学科的兼容,是跨学科研究的产 物。跨学科研究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出成 果,更何况设计学科这一本身还处于发 展阶段,所以近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设 计美学著作发展迅猛,最多的 2008年 表 1-2标准型设计美学著作谈论的主要内容(20部标准型著作) 序列 内容 著作数量 1 设计或者艺术设计概念 20 2 美的概念、美学概念 15 3 设计美学概念 4 设计(审)美的概念、特征及其本质 7 5 技术美 5 6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13 7 形式美法则 18 8 设计(审)美的历史 5 9 设计审美范畴 4 10 设计师的审美创造 7 11 设计审美文化或设计文化 6 12 设计审美风格 6 13 各个设计艺术部门美学 5 14 设计审美心理 7 15 符号表现 6 16 艺术的本质 7 17 技术产品审美对象的构成 5 18 设计审美规律 5 19 设计审美批评 3 20 未来设计的审美趋势 5 第一章 设计美学概念论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