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设计美学导论 产制作,设计与形式法则,等等。三是产研究对象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纵 品消费的美学问题。其中包括产品消费 向地对设计美学史的研究,把设计放在 的个人心理,产品消费的文化背景,产 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发展中做动态研 品消费的时代风尚,产品消费的民族心究,从历史长河中汲取设计美的规律 理,产品消费的信息反馈,等等。四是部 二是横向地对设计要素和原理进行分 门设计美学,其中包括建筑设计美学, 析,有助于进一步分析设计趋势、提高 家具设计美学,环境设计美学,等等。五 设计审美水平,进而起到指导设计实践 是设计美学史,其中包括设计风格发展 活动。设计美的要素包括形式美、材料 史,设计心理发展史,部门设计(如建美技术美、功能美等方面的内容。三是 筑、家具)史,等等。并认为设计美学的研究设计审美教育,对历史上的成功经 中心问题是三对关系:人与物的关系,验加以积累和发扬,推广设计美学的优 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产品设计的主观创秀理念,包括设计审美教有的内涵、途 造性与客观约束性的关系。① 径、方法,实施等。 设计美学是把美学原理应用于生 徐恒醇先生认为设计美学是一门 产技术领域,最终在物质产品功能与形应用美学,它在科技美学研究的基础 式上体现美学与技术的和谐统一。它不上,具体的探讨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 同于以往将艺术形态作为美学的视觉设计美学以审美规律在设计中的应用 落点,它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设计的为目标,旨在为设计活动提供相关美学 出现,从人的本质角度来看,将技术纳 的理论支持。④ 入了美的视野。了解设计美学也必须从 “设计美学兼有设计学与美学的双 技术美学入手,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和探重特性,是设计学和美学的交叉融合 讨人类的设计行为,日用器物以及生产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设计美学是研究 生活环境,寻找其规律性的东西,都是‘设计之美'的本源和动因、创造和表现 设计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② 的基本规律。它兼有功能与审美的双重 设计美学是现代设计学、美学和艺属性,由于它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如 术学学科交叉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学哲学、美学、设计学、社会学、心理学、教 科。设计美学要处理设计与人,技术与育学、人机工学等多种学科,故为其下 艺术、形式与功能的关系。设计美学的 一个准确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若要做 ①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16页。 ②贺克.田蓉辉:《设计美学教程),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 ③刘燕、宋芳吴:《设计美学》,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页。 ④徐恒醇:(设计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导言第2页
设计美学导论 产制作,设计与形式法则,等等。三是产 品消费的美学问题。其中包括产品消费 的个人心理,产品消费的文化背景,产 品消费的时代风尚,产品消费的民族心 理,产品消费的信息反馈,等等。四是部 门设计美学,其中包括建筑设计美学, 家具设计美学,环境设计美学,等等。五 是设计美学史,其中包括设计风格发展 史,设计心理发展史,部门设计(如建 筑、家具)史,等等。并认为设计美学的 中心问题是三对关系:人与物的关系, 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产品设计的主观创 造性与客观约束性的关系。① 设计美学是把美学原理应用于生 产技术领域,最终在物质产品功能与形 式上体现美学与技术的和谐统一。它不 同于以往将艺术形态作为美学的视觉 落点,它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设计的 出现,从人的本质角度来看,将技术纳 入了美的视野。了解设计美学也必须从 技术美学入手,从美学的角度研究和探 讨人类的设计行为,日用器物以及生产 生活环境,寻找其规律性的东西,都是 设计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② 设计美学是现代设计学、美学和艺 术学学科交叉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学 科。设计美学要处理设计与人,技术与 艺术、形式与功能的关系。设计美学的 研究对象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纵 向地对设计美学史的研究,把设计放在 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发展中做动态研 究,从历史长河中汲取设计美的规律。 二是横向地对设计要素和原理进行分 析,有助于进一步分析设计趋势、提高 设计审美水平,进而起到指导设计实践 活动。设计美的要素包括形式美、材料 美、技术美、功能美等方面的内容。三是 研究设计审美教育,对历史上的成功经 验加以积累和发扬,推广设计美学的优 秀理念,包括设计审美教育的内涵、途 径、方法、实施等。! 徐恒醇先生认为设计美学是一门 应用美学,它在科技美学研究的基础 上,具体的探讨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 设计美学以审美规律在设计中的应用 为目标,旨在为设计活动提供相关美学 的理论支持。" “设计美学兼有设计学与美学的双 重特性,是设计学和美学的交叉融合,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设计美学是研究 ‘设计之美’的本源和动因、创造和表现 的基本规律。它兼有功能与审美的双重 属性,由于它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如 哲学、美学、设计学、社会学、心理学、教 育学、人机工学等多种学科,故为其下 一个准确的定义是 十分困难的,若要做 # 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 年版,第 #$!#% 页。 $ 贺克、田蓉辉:《设计美学教程》,湖南美术出版社 !&#& 年版,第 !' 页。 ! 刘燕、宋芳昊:《设计美学》,湖北美术出版社 !&&( 年版,第 )!( 页。 " 徐恒醇:《设计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 年版,导言第 ! 页。 8
第一章设计美学概念论 9 出一个硬性的回答或廓清:那么只能性的追求。① 是:‘设计美学'是探讨设计艺术实践的 从以上答案可以得知,“设计美学" 美学意义以及人类如何通过按照美的的含义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闸释,从一定 规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活动。” 的意义上来讲,理论界对此的界定还相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 当的模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可 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谓言人人殊。更进一步讨论,我们可以 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看到“设计美学”在理论界还没有确定 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等都的研究对象,其边界还在不停地蔓延 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它不但在学科到底哪些对象应该纳入进来,哪些对象 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具有自身不应该放在这个领域来研究,目前还没 的特点,而且在现实应用中也有自己独 有统一的意见。为什么会呈现这种状况 特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要准确把握设呢?我们认为,导致设计美学本身概念 计美学的学科定位。 界定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首先,设计美学是设计学的分支, 四个: 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设计学的基础 一、设计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理论:其次,设计美学是美学的分支,它 是一门处于发展状况中的学科 对现代设计的研究立足于审美和艺术 我们知道设计艺术本身发展历史 理论,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 并不漫长,从德国的包豪斯算起,只有 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更加合理的短短的150多年,从我们国家引进设计 方式和途径:最后,设计美学是设计学艺术(当时以“图案”命名)也只有不到 与美学的交叉学科,单纯的设计学和美10年,若是以教育部公布的本科名录 学不能解决关于设计美学的问题,同时 为准,那么就只有12年的历史。那么隶 也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交 属于设计后来才发展起来的设计美学 叉融合。设计美学兼有设计学与美学的 则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 双重特性,是设计学和美学的交又融学科。从我国第一本以设计美学命名的 合,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设计美学是研著作算起,到现在有20年历史,若是以 究“设计之美”的本源和动因、创造和表章利国的(艺术设计美学》算起,其诞生 现的基本规律。它兼有功能与审美的双到现在还只有12年。12年相较于人文 重属性。“设计美学”是探讨设计艺术实 学科来讲,是非常短暂了。或者是从艺 践过程的美学意义以及人类通过创造术学科来讲,也应该是属于孩童时期。 性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对设计美规律迄今为止,以“设计美学”命名的著作迄 ①武星宽:(设计美学导论)导言,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出一个硬性的回答或廓清;那么只能 是:‘设计美学’是探讨设计艺术实践的 美学意义以及人类如何通过按照美的 规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活动。”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 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 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 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等都 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它不但在学科 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具有自身 的特点,而且在现实应用中也有自己独 特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要准确把握设 计美学的学科定位。 首先,设计美学是设计学的分支, 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设计学的基础 理论;其次,设计美学是美学的分支,它 对现代设计的研究立足于审美和艺术 理论,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 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更加合理的 方式和途径;最后,设计美学是设计学 与美学的交叉学科,单纯的设计学和美 学不能解决关于设计美学的问题,同时 也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交 叉融合。设计美学兼有设计学与美学的 双重特性,是设计学和美学的交叉融 合,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设计美学是研 究“设计之美”的本源和动因、创造和表 现的基本规律。它兼有功能与审美的双 重属性。“设计美学”是探讨设计艺术实 践过程的美学意义以及人类通过创造 性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对设计美规律 性的追求。① 从以上答案可以得知,“设计美学” 的含义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阐释,从一定 的意义上来讲,理论界对此的界定还相 当的模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可 谓言人人殊。更进一步讨论,我们可以 看到“设计美学”在理论界还没有确定 的研究对象,其边界还在不停地蔓延, 到底哪些对象应该纳入进来,哪些对象 不应该放在这个领域来研究,目前还没 有统一的意见。为什么会呈现这种状况 呢?我们认为,导致设计美学本身概念 界定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四个: 一、设计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是一门处于发展状况中的学科 我们知道设计艺术本身发展历史 并不漫长,从德国的包豪斯算起,只有 短短的 150多年,从我们国家引进设计 艺术(当时以“图案”命名)也只有不到 100年,若是以教育部公布的本科名录 为准,那么就只有 12年的历史。那么隶 属于设计后来才发展起来的设计美学 则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 学科。从我国第一本以设计美学命名的 著作算起,到现在有 20年历史,若是以 章利国的《艺术设计美学》算起,其诞生 到现在还只有 12年。12年相较于人文 学科来讲,是非常短暂了。或者是从艺 术学科来讲,也应该是属于孩童时期。 迄今为止,以“设计美学”命名的著作迄 ! 武星宽:《设计美学导论》导言,武汉大学出版社 !""# 年版。 第一章 设计美学概念论 9
10设计美学导论 今为止也仅仅只有24部,并且大部分析和逻辑梳理,从而具有一定的理论深 是通用性的教材。只有王俊琪、吴国强、 度,但是这种类型的学人往往缺乏设计 付黎明三人的著作有一些例外,但其本实践经验,也不具备设计技术修养。所 质上来讲,除了王俊琪的博士论文以以这种设计美学著作往往也呈现为美 外,其余两本专著也是按照教科书的模学理论与设计实践的脱离,理论与设计 式来写作的。所以,在起步阶段,概念界实践两张皮处于割裂状态,或者美学理 定的模糊性,或者说界定的多元性是可 论漂浮在云端不能下到设计实践的士 以理解的。 地,而呈现为大而空的尴尬,或遭到设 二、设计美学著作撰写队伍的复杂计艺术界批判的隔靴搔痒的嫌疑。这种 性问题 著作以陈望衡先生主编的《设计艺术美 从设计美学的撰写队伍这一点来学》为代表。 分析,情况要相对复杂一些。我们化繁 第三,是以前从事工业设计的学 为简,总结起来,主要是三种类型的学 人,他们往往有着技术美学的理论基 者从事这一工作。 础,但是对美学理论的理解还有一定的 第一,是具有设计艺术教育背景的距离,对美学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视觉形 学人。这种学人因为有设计艺术技法作 态(形象)方面,同时对设计艺术也有 为基础,对设计艺术现象非常熟悉,所 定的距离。所以这类型的设计美学著作 以他们的设计美学著作当中,设计艺术往往局限于工业设计领域美学现象的 作品林立。但是因为这类学人理论综合 描述与总结,还有待进一步上升到理论 素养相对薄弱一些,所以著作当中多呈 的高度,另外对设计艺术领域的美学阐 现的是设计史实的陈述,再匆匆加上所 释往往显得较为生硬。这种著作以张宪 谓的美学理论的解释,其结果让人常常荣张萱的(设计美学》为代表。也正是 分不清楚到底设计美学与设计技法或 因为目前设计美学撰写者或者说研究 设计史的区别,也区分不清美学理论到 者本身的差异性,从而造成当今学界对 底如何来为设计艺术服务。总之,在这设计美学概念、内涵、外延等等理解的 种著作中美学理论与设计艺术是隔离 一致性较少,而差异性却较多。 的。这种类型以贺克、田蓉辉主编的《设 三、“设计”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发 计美学教程》为代表。 展性 第二,是具有哲学背景的美学学 “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发展中的概 人。这种学人往往具有较为深厚的哲学念,是一个还有待进一步确定的概念。 底蕴,具有扎实的美学素养,能非常清“设计”(英文design)源于拉丁文Desg 楚地对概念、范畴、历史等加以条分缕 nave,其本义是“徽章、,记号”,即事物或
设计美学导论 今为止也仅仅只有 24部,并且大部分 是通用性的教材。只有王俊琪、吴国强、 付黎明三人的著作有一些例外,但其本 质上来讲,除了王俊琪的博士论文以 外,其余两本专著也是按照教科书的模 式来写作的。所以,在起步阶段,概念界 定的模糊性,或者说界定的多元性是可 以理解的。 二、设计美学著作撰写队伍的复杂 性问题 从设计美学的撰写队伍这一点来 分析,情况要相对复杂一些。我们化繁 为简,总结起来,主要是三种类型的学 者从事这一工作。 第一,是具有设计艺术教育背景的 学人。这种学人因为有设计艺术技法作 为基础,对设计艺术现象非常熟悉,所 以他们的设计美学著作当中,设计艺术 作品林立。但是因为这类学人理论综合 素养相对薄弱一些,所以著作当中多呈 现的是设计史实的陈述,再匆匆加上所 谓的美学理论的解释,其结果让人常常 分不清楚到底设计美学与设计技法或 设计史的区别,也区分不清美学理论到 底如何来为设计艺术服务。总之,在这 种著作中美学理论与设计艺术是隔离 的。这种类型以贺克、田蓉辉主编的《设 计美学教程》为代表。 第二,是具有哲学背景的美学学 人。这种学人往往具有较为深厚的哲学 底蕴,具有扎实的美学素养,能非常清 楚地对概念、范畴、历史等加以条分缕 析和逻辑梳理,从而具有一定的理论深 度,但是这种类型的学人往往缺乏设计 实践经验,也不具备设计技术修养。所 以这种设计美学著作往往也呈现为美 学理论与设计实践的脱离,理论与设计 实践两张皮处于割裂状态,或者美学理 论漂浮在云端不能下到设计实践的土 地,而呈现为大而空的尴尬,或遭到设 计艺术界批判的隔靴搔痒的嫌疑。这种 著作以陈望衡先生主编的《设计艺术美 学》为代表。 第三,是以前从事工业设计的学 人,他们往往有着技术美学的理论基 础,但是对美学理论的理解还有一定的 距离,对美学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视觉形 态(形象)方面,同时对设计艺术也有一 定的距离。所以这类型的设计美学著作 往往局限于工业设计领域美学现象的 描述与总结,还有待进一步上升到理论 的高度,另外对设计艺术领域的美学阐 释往往显得较为生硬。这种著作以张宪 荣、张萱的《设计美学》为代表。也正是 因为目前设计美学撰写者或者说研究 者本身的差异性,从而造成当今学界对 设计美学概念、内涵、外延等等理解的 一致性较少,而差异性却较多。 三、“设计”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发 展性 “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发展中的概 念,是一个还有待进一步确定的概念。 “设计”(英文 design)源于拉丁文 Designave,其本义是“徽章、记号”,即事物或 10
第一章设计美学概念论 11 人物得以被认知的依据或媒介。中文中响,认为艺术家的工作就是模仿世界的 的“设”指预想、策划,如《三国演义》中本体一理念,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和理 “某为汝设一计谋”;“计”指特定的方念(Idea)、神(Deity)、造物主(Demiurge)) 法、策略等。 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后来的柏拉图主义 “设计”概念经历了内涵与外延的者如组卡罗、贝洛里和洛马佐等都倾向 衍变过程,逐步形成了狭义、广义两个 于将Design和理念视为同一,因此De- 意义。 ig即与创造性、预见性等发生了密切的 狭义意义上的“设计”是指在艺术联系。 与技术尚未完全分离的时期,Design更 今天,“设计”更多地被理解为对产 多地运用于艺术领域,集中于两点:一 品外观的要求和内部结构的安排等,更 是它与色彩、构图并列为绘画的基本要多地强调产品的色彩、肌理、形态等外 素,一般理解为“素描”。15世纪的绘画形因素,注重对产品材料的开发,研究 理论家兰西洛蒂(Francesco Lancilotti)追求产品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由包豪 认为素描(Disegno,意大利语)、色彩斯学校所创立的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 (Colour)、构图(Composition)和发明的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 (Invention)是绘画的基础,素描强调事构成)更多的是研究形式规律。从这个 物内部结构的条理化,并且以一定的物方面来讲,“设计”主要指“艺术设计”。 质媒介来赋予形式。Desig即的重点是艺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设计”还应该 术表现的各个要素的处理和组成元素包括工业化大革命以后,以机器和电子 的有机结合。这种强调艺术形式法则的等高科技为实现手段,以市场经济为背 内涵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构图”中,直到景,以大批量生产为服务对象的“工业 20世纪中叶,艺术学校中教授的基础设 设计”。所以,美国设计学会创始人 计(Basic Design)课程,还是立足于艺术Perer Laurence将“设计”定义为“一种手 形式要素点、线、面之间的组合和排列,段,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因而Dsgn在《牛津艺术指南》中被说且能有效地满足人类的要求”。著名设 成“是一种经常接近于在任何艺术作品计理论家王受之认为“设计”就是“把 中都有的结构原则的概念”。 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的解决方法 广义意义上的“设计”更接近于我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们今天所谈论的“设计”概念,它强调艺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1)计 术家心中的创造性观念。在早期西方艺划、构思的形成:(2)视觉传达方式,即 术观念中,受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 “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于神灵”思想的影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计划通过
人物得以被认知的依据或媒介。中文中 的“设”指预想、策划,如《三国演义》中 “某为汝设一计谋”;“计”指特定的方 法、策略等。 “设计”概念经历了内涵与外延的 衍变过程,逐步形成了狭义、广义两个 意义。 狭义意义上的“设计”是指在艺术 与技术尚未完全分离的时期,Design更 多地运用于艺术领域,集中于两点:一 是它与色彩、构图并列为绘画的基本要 素,一般理解为“素描”。15世纪的绘画 理论家兰西洛蒂(FrancescoLancilotti) 认为素描(Disegno,意大利语)、色彩 (Colour)、构图 (Composition) 和发明 (Invention)是绘画的基础,素描强调事 物内部结构的条理化,并且以一定的物 质媒介来赋予形式。Design的重点是艺 术表现的各个要素的处理和组成元素 的有机结合。这种强调艺术形式法则的 内涵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构图”中,直到 20世纪中叶,艺术学校中教授的基础设 计(BasicDesign)课程,还是立足于艺术 形式要素点、线、面之间的组合和排列, 因而 Design在《牛津艺术指南》中被说 成“是一种经常接近于在任何艺术作品 中都有的结构原则的概念”。 广义意义上的“设计”更接近于我 们今天所谈论的“设计”概念,它强调艺 术家心中的创造性观念。在早期西方艺 术观念中,受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艺术家的灵感来自于神灵”思想的影 响,认为艺术家的工作就是模仿世界的 本体——理念,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和理 念(Idea)、神(Deity)、造物主(Demiurge) 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后来的柏拉图主义 者如组卡罗、贝洛里和洛马佐等都倾向 于将 Design和理念视为同一,因此 Design与创造性、预见性等发生了密切的 联系。 今天,“设计”更多地被理解为对产 品外观的要求和内部结构的安排等,更 多地强调产品的色彩、肌理、形态等外 形因素,注重对产品材料的开发、研究, 追求产品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由包豪 斯学校所创立的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 的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 构成)更多的是研究形式规律。从这个 方面来讲,“设计”主要指“艺术设计”。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设计”还应该 包括工业化大革命以后,以机器和电子 等高科技为实现手段,以市场经济为背 景,以大批量生产为服务对象的“工业 设计”。所以,美国设计学会创始人 PererLaurence将“设计”定义为“一种手 段,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且能有效地满足人类的要求”。著名设 计理论家王受之认为“设计”就是“把一 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1)计 划、构思的形成;(2)视觉传达方式,即 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 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计划通过 第一章 设计美学概念论 11
12设计美学导论 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①。 果,没有人的眼睛和与人眼同质的眼 总之,我们看到“设计”概念本身存睛,物体就无所谓颜色,或者不是这样 在的模糊性和发展性,这种模糊性和发的颜色,比如有的动物只能看出黑白两 展性导致了“设计美学”概念存在一定色,还有的动物能看出人看不见的颜 的模糊性。 色。对于人的眼睛来说,颜色是客观的 四是“美学”本身的困难性 只要有正常的人的眼睛在看,这花就是 关于什么是美学,或者说美学的界红色。这花的圆和红,其客观性都可以 定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答案。虽然美证明。但是这花的美,其客观性却没有 学从柏拉图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办法证明。一个人看见此花,说花不美 但是美学学科自鲍姆嘉通的命名开始只能说他的审美观跟你不同,甚至跟大 到现在也只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美多数人不同,但是却不能说他错。这 学的研究对象一直就存在不同的看法。 点说明了研究美的困难。 三个最常见的意见:(1)“美学是关于美 这一问题使得我们进入到另一个问 的学科”,(2)“美学是艺术哲学”,(3)题:美究竞在何处?这是休谟曾经提出过 “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的问题。我们明明感到花的美,但要进 术的科学”。从这三个答案可以看到美步深究美在何处时,就会发现要找到花 学界界定何谓“美学”涉及两个最基本的美在何处很困难。美不在花瓣、花蕊 的要素 一美和艺术。然而按照张法先花茎、花叶,也不在花的形、花的色、花的 生的观点,“美学"的不能确定,以及从 香,总之不能从花的客观物质性存在上 事“美学”研究的极大困难,这种困难其找到决定花之为美的分子。美不是属于 实来源于其研究对象“美”之难,因为 自然科学范用内的客观存在 “美”是人类文化中最复杂现象之一。 那么美的存在的事实是因为人“感 我们举三个命题来说明美的复杂觉”到了美吗?这也是康德曾经提出过 性 的问题。人感觉到了美是一种愉快,但 (1)这花是圆的 这种愉快不是因为感官的享受而来的 (2)这花是红的。 快适,如对食物的享用,也不是获得新 (3)这花是美的。 认识的愉悦,如发现一条科学定理。这 这朵花的形状是客观的,有没有种既不是来自官能快适又不是来自理 人,它都是这种形状;这朵花的颜色是性愉悦的“美感”究竞是什么呢? 由人的眼睛的构造与光相互作用的结 我们可以看到,对美的追问,总是 ①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页。 ②张法:《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页
设计美学导论 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①。 总之,我们看到“设计”概念本身存 在的模糊性和发展性,这种模糊性和发 展性导致了“设计美学”概念存在一定 的模糊性。 四是“美学”本身的困难性 关于什么是美学,或者说美学的界 定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答案。虽然美 学从柏拉图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但是美学学科自鲍姆嘉通的命名开始 到现在也只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美 学的研究对象一直就存在不同的看法。 三个最常见的意见:(1)“美学是关于美 的学科”,(2)“美学是艺术哲学”,(3) “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 术的科学”。从这三个答案可以看到美 学界界定何谓“美学”涉及两个最基本 的要素——美和艺术。然而按照张法先 生的观点,“美学”的不能确定,以及从 事“美学”研究的极大困难,这种困难其 实来源于其研究对象“美”之难,因为 “美”是人类文化中最复杂现象之一。 我们举三个命题来说明美的复杂 性: (1)这花是圆的。 (2)这花是红的。 (3)这花是美的。 这朵花的形状是客观的,有没有 人,它都是这种形状;这朵花的颜色是 由人的眼睛的构造与光相互作用的结 果,没有人的眼睛和与人眼同质的眼 睛,物体就无所谓颜色,或者不是这样 的颜色,比如有的动物只能看出黑白两 色,还有的动物能看出人看不见的颜 色。对于人的眼睛来说,颜色是客观的, 只要有正常的人的眼睛在看,这花就是 红色。这花的圆和红,其客观性都可以 证明。但是这花的美,其客观性却没有 办法证明。一个人看见此花,说花不美, 只能说他的审美观跟你不同,甚至跟大 多数人不同,但是却不能说他错。这一 点说明了研究美的困难。 这一问题使得我们进入到另一个问 题:美究竟在何处?这是休谟曾经提出过 的问题。我们明明感到花的美,但要进一 步深究美在何处时,就会发现要找到花 的美在何处很困难。美不在花瓣、花蕊、 花茎、花叶,也不在花的形、花的色、花的 香,总之不能从花的客观物质性存在上 找到决定花之为美的分子。美不是属于 自然科学范围内的客观存在。 那么美的存在的事实是因为人“感 觉”到了美吗?这也是康德曾经提出过 的问题。人感觉到了美是一种愉快,但 这种愉快不是因为感官的享受而来的 快适,如对食物的享用,也不是获得新 认识的愉悦,如发现一条科学定理。这 种既不是来自官能快适又不是来自理 性愉悦的“美感”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到,对美的追问,总是 " 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 年版,第 !!# 页。 ! 张法:《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年版,第 %!& 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