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讲义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黄柏青 设计美学是设计艺术教育中的一门较新的课程,说它“新”一是因为这门课程在中国大陆开设企今还不 到三年,二是因为这门课程的设置意味若设计艺术从单纯的以“关术”训练层面为主的“工艺美术设计” 转型到以“文化定位、宏观创制”为高度的“美学设计”。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美学融入到设计之中,以 关学来指导设计艺术,从而在一个史高层面上创造为关好的生活。很多人认为设计专业山常教学中的艺术 教育已经包括了审关训练,还有没有必要再开设一门专门的设计关学课程?我们认为设计专业有必要开设 《设计美学》课程,这缘于一下几点原因: 第一,设计专业中的艺术教育课程,基础绘画技法、设计材料与工艺、视觉形式语言等等,诸如此类 的审美训练课程,并不等于我们这甲所说的美学训练。我们认为常规的艺术技法审美训练往往只是满足于基 本的形式技法何完美的要求,一般而不会涉及史深层次的美学问盟,我们知道,审美只是美学中的主婴内 容之一,美学除了了解技法类的形式美内容之外,还应该包含史多的内容。比如,对为何如此就具有形式美 进行进一步的追问:比如,设计中除了要满足人的感性需求之外,还要处理人的理性精神的追求,人的自山 自觉境界的升华价值体现,等等,这些也是设计必须涉及的内容,必须加以面对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设计技 法课程无法解决,只有依靠设计美学理论课程才能够解决的。 第二,设计艺术技法课程并不能满足学生山益增长的美学需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艺术技能之外,还 会进一步寻求技法之外的深刻的关学问题。比如,为何要使用某种形式来从事一种设计创造,这种设计创造 表达的深层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只有选择这种形式进行设计会是“关”的,选择另外的设计形式可能就是 “丑”的?而日以前选择这种形式从事这种设计会受到许多追捧,会成为一种时尚,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或 者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就时过境迁,再使用这一形式从事这种设计,可能就不会被认为是美的,甚全会被人 们认为是丑的而被抛弃。 第二,学生步入社会以后从事具体设计实践工作,也会過到消费者所提出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比如,你 为什么用这种形式来设计这个东西,或者换句话说,这个设计最后为什么呈现为这种形象?这种设计美的原 因是什么?我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形式设计出来的东西,即为什么这种形象就是美的?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 说,就是我们的学生必须要说服消费者相信使用这种形式来从事这种设计小会实现消费者的审关理想,也就 是说,只有此设计最后呈现出来的这种形象才会是他们所想要的形象一即美的形象。而这一点是专业技 法类的课程所无法解决和无法回答的。而关学恰好就可以解答这样一些问题。 第四,传统的关学课程(如《关学原理》之类的课程)因为主要讨论诸如关的本质、审关心理、审关类 型等、审美经验、审美活动等一些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它们往往无法顾及专业领域内的美学问题,即使有的 美学原理类的著作偶尔涉及到一些具体的问题(臂如,叶朗《现代美学体系》中就有专章谈论设计审美设计), 但也因为主旨不在美学的具体领域而言之不详。传统的《美学原理》之类的美学基础理论课程埋无法满足人
们运用关学原理来从事专业领域内的设计运用问题的精神需求。而专业领域的美学课程可以满足人们运用基 本的美学原理来解决此专业内的美学问题。设计美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下是运用美学原理来解决设计专业领 域内设计之美等史高层次的问题。 设计确实需要美学,因为设计美学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哲学层次来解答设计技法课程所不能回答的问题。 设计美学一方面促使设计师建立自觉的审美意识,使得所创造的设计作品史适合于人们的审美心理,引发人 们的情感反应,建立起良好的人与物,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从而帮助人们山“求生”走向“乐生”的人生境 界:另一方面设计关学促使设计师和设计作品接受者具备史自觉的人文精神,使得他们自觉的具有人文关怀 意识,从而站在人与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字宙的关系等史为广闲的视野上去思考设计,自觉 参与到人的精神生活、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境界升华的建构之中,提高人的精神品味,超越对单纯的物性与 世俗功利性的追求,帮助人们史好地山使设计从“必然工国”走向“自山工国”,从自发的操作走向自 觉的设计之关的创造,从单纯满足生命主体的感性物欲到升华人的“自山的精神境界” 第五,学科建设的需要。设计艺术学科的建立与完善,要求确立起以设计美学为核心之一的设计 艺术理论学科的学术体系。果说,设计概论强调的是设计概念、设计分类、设计哲学:设计史强调 的是各个历史时期设计现象及其背后的设计的见解:那么,设计美学则强调设计的美学样态,为何要 如此设计,这种设计的审关标准以及背后的原因、深层意识形态等。这些理论课程也意味者我们的设 计从以前的重技术的“美术”训练为核心到现在的重视技法训练和思考设计对象的文化定位、宏观创 制相结合的“文化设计”高度的转型。“与通常所说的纯艺术相比,现代设计在…设计师与实践相 结合的理论素养成为判定其自身真正价值的重要砝码,…现代设计美学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是现代设 计师必须具备理论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设计美学是使现代设计成为一门真正独立而月具有持续 生命力的学科不可或缺的哩论成分。”(见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版)前言第三段) “设计一向处于主导我们文化的两极之间,一极是技术与工业现实,另一极是以人为尺度的生产和社会 乌托邦“一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 一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藤守尧翻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第一章:设计美学:名称、历史、问题 第一节设计美学的命名问题 设计美学是什么?顾名思义,设计美学应该就是关于设计的关学学问,或者是一门关于设计之美的学 科?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概念还相当模糊,这种模糊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界现在还没有一致的定 义,只要翻开当今的设计关学著作,我们就会发现关于什么是设计关学还真有些人言言殊:二是每一个学者 对自己定义的下确性明显低于应有的标准,目前的学术界似乎还没有一个人敢肯定地说自己的设计美学著作 就把这一问题讲清楚了:第二一般对这个概念进行解释,必须引入关于另外一系列的概念的解释能对此闸 释清楚,比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释什么是美或者什么是美学等概念。让我们看看理论界对“设计美学” 些代表性的答案
最早的章利国教授的《设计艺术美学》对此的解释:“对于技术关学的界定,目前国内外学者仍然还没 有一个完全统一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现代设计艺术本质规律的哲学概括是技术美学主要的构成部分但 不是全部内容。另一种观点则把技术美学完全等同于现代设计理论。”章利国教授基本上同意前者的观点, 并且认为山于技术美学的适用范围已经逐渐扩大到本来意义上的工业、生产范用以外的领域,比说环境保 护、医学等,所以技术美学的那些别名大多不适合,并认为技术美学研究范用大体上包括四个方面,即一是 现代设计艺术或工业设计的内涵、外延、存在形态、审美规律和发展趋势等,以及现代设计的形态体系。二 是生产劳动环境和过程的美化及其与现代化生产的关系,与劳动者审类教育和全面健康发辰的关系。三是现 代设计师或工业设计师应当具备的素质、修养和知识技能结构,设计群体的组织、分工合作和功能作用等。 四是技术美学本身的界定、诞生、发展及其前景,技术美学在类学系统中的地位,技术美学与审美教育的关 系,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技术关学流派及其相互影响,技术美学的普及和应用等。 章利国教授认为设计艺术关学与技术关学没有区别,可以通用,只是考虑到现代设计在世界范困内正处 于蓬勃发展阶段并日变得史为复杂,以“技术”作修饰语和限定词也容易让人误解,莫不直言“现代设计 艺术美学”或者设计艺术美学“来得较为明白和史有针对性。(章利国:《设计艺术美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第第(一9页,2008年再版的《现代设计美学》章利国教授仍然持此看法小变。) 山著名美学家陈望衡先生主编的艺术设计美学是这样阐述的:艺术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设计的 全部范围,一般来说,应以设计的产品为中心。它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产品的美学性质, 其中包括设计美的性质、构成,设计美的类型、风格,设计的文化意蕴,设计的形式美,设计的创造性、设 计美的境界,等等。二是设计过程的美学问题,其中包括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生产中的地位,设计师的修养 审美理想、艺术个性、设计思维、设计天才、设计与社会审美趣味、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与市场信息、设 计与生产制作,设计与形式法则,等等。三是产品消费的关学问题。其中包括产品消费的个人心理,产品消 费的文化背景,产品消费的时代风尚,产品消费的民族心理,产品消费的信息反馈,等等。四是部门设计关 学,其中包括建筑设计美学,家具设计美学,环境设计美学,等等。五是设计美学史,其中包括设计风格发 展史,设计心理发展史,部门设计(如建筑、家具)史,等等。并认为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是二对关系:人 与物的关系,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产品设计的主观创造性与客观约束性的关系。(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16页。) 设计美学是把美学原理应用于生产技术领域,最终在物质产品功能与形式上体现关学与技术的和谐统 它不同于以往将艺术形态作为美学的视觉落点,它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设计的出现,从人的本质角度 来看,将技术纳入了关的视野。了解设计关学也必须从技术关学入手,从关学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人类的设计 行为,口用器物以及生产生活环境,寻找其规律性的东西,都是设计关学所要研究的问题。(贺克、用蓉辉 《设计美学教程》,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 设计关学史现代设计学、关学和艺术学学科交叉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关学要处理设计与人, 技术与艺术、形式与功能的关系。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主婴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纵向地对设计美学史的研 究,把设计放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发展中儆动念研究,从历史长河中汲取设计美的规律:二是横向地对设
计要素和原理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分析设计趋势、提高设计审美水平,进而起到指导设计实践活动。设 计美的要素包括形式美、材料美、技术美、功能美等方面的内容:三是研究设计审美教育,对历史上的成功 经验加以积累和发扬,推广设计美学的优秀理念,主要包括设计审美教的内浙、途径、方法,实施等。(刘 ,、宋若只《设计美学》第89页,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设计美学是一门应用美学,它在科技美学研究的基础上,具体的探讨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设计美学以 审美规律在设计中的应用为日标,旨在为设计活动提供相关美学的理论支持。(徐恒醇《设计关学》导言第2 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设计关学兼有设计学与关学的双重特性,是设计学和关学的交叉融合,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设计关学 是研究“设计之美”的本源和动因、创造和表现的基本规律。它兼有功能与审美的双币属性,山于它涉及的领 域「分广泛,如哲学、关学、设计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机工学等多种学科,故为其下一个准确 的定义是「分困难的,若要做出一个硬性的回答或廓清:那么只能是:‘设计美学·是探讨设计艺术实践的 美学意义以及人类如何通过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活动。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 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等都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它不但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 究范围上具有自身的特点,而且在现实应用中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要准确把握设计美学的学 科定位。首先,设计美学是设计学的分支,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设计学的基甜理论:其次,设计美学是美 学的分支,它对现代设计的研究立足于审美和艺术理论,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 题,提出史加合理的方式和途径:最后,设计美学是设计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单纯的设计学和美学不能解 决关于设计美学的问题,同时也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交又融合。”设计美学兼有设计学与美学 的双玉特性,是设计学和关学的交叉融合,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设计关学是研究“设计之关”的本源和动因 创造和表现的基本规律,它兼有功能与审美的双币属性。“设计美学”是探讨设计艺术实践过程的美学意义 以及人类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对设计美规律性的追求。(武星宽《设计美学导论》第,武汉大学 出版社,2008年版 从以上答案可以得知,“设计美学”的含义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阐释,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理论界对此 的界定还相当的模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可谓“人言言殊”。史进一步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设计美 学”在理论界还没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其边界还个停地蔓延,到底哪些对象应该纳入进来,哪些对象不应该 放在这个领域来研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为什么会呈现这种状况呢?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最要的原因: 是设计关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处于发展状况中的学科:二是著作撰写队伍的复杂性的问题:三是 “设计”概念本身的问愿,四是“关学”概念本身的问题。这四个方面叠加在一起,导致设计关学本身概念 的界定有着相当的难度。 我们知道设计艺术本身发展协史并不漫长,从德国的包景斯算起,只有150年历史,从我们国家引进设 计艺术(当时以“图案”命名)也只有60年,若是以教育部公布的本科名录为准,那么就只有12年的历史。 那么隶属于设计后来才发尼起来的设计美学则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从我国第一本以设
计关学命名的著作算起,到现在有20年历史,若是以章利国的《艺术设计关学》算起,其诞生到现在还只 有12年。二年相较于人文学科来讲,是非常短暂了。或者是从艺术学科来讲,也应该是属于孩章时期了。 迄今为止,以“设计美学”命名的著作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仪仪的24部,并日大部分是通用性的教材。只有 正俊琪、吴国强、付黎明二人的著作有一些例外,但其本质上来讲,除了工俊琪的博士论文以外,其余两本 专著也是按照教科书的模式来写作的。所以,在起步阶段,概念界定的模糊性,或者说界定的多元性是可以 理解的。 从设计美学的摆写队伍这一点来分析,情况要相对复杂一些。我们化繁为简,总结起来,主要是三种类 型的学者从事这一工作,一是设计艺术教育背景的学人。这种学人因为具有设计艺术技法作基础,对设计艺 术现象非常熟悉,所以他们的设计美学著作当中,设计艺术作品林立。但是因为这类学人相对理论综合素养 相对薄弱一些,所以著作当中多呈现的是设计史实的陈述,再匆匆加上所谓的关学理论的解释,其结果让人 常常分不清楚到底设计美学与设计技法或设计史的区别,也区分不清美学理论到底如何来为设计艺术服务。 总之,在这种著作中美学理论与设计艺术是隔离的。这种类型以的贺克、用蓉辉主编的《设计美学牧程》为 代表:第二,是具有哲学背景的美学学人。这种学人往往具有较为深厚的哲学底蕴,具有扎实的美学素养, 能非常清楚地对概念、范睛、历史等加以条分缕析和逻辑梳理,从而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但是这种类型的 学人往往缺乏设计实践经险,也不具备设计技术修养。所以这种《设计美学》著作往往也呈现为美学理论与 设计实践的脱离,理论与设计实践两张皮处于割裂状态,或者美学理论漂浮在云端不能下到设计实践的土地, 而呈现为大而空的尴尬,或遭到设计艺术界批判的隔靴搔痒的嫌疑。这种著作以陈望衡先生主编的《设计艺 术美学》为代表:第二,是以前从事工业设计的学人,他们往往有者技术美学的理论基础,但是对美学理论 的理解还有一定的距离,对美学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视觉形念(形象)方面,同时对设计艺术也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这类型的设计关学著作往往局限于工业设计领域关学现象的描述与总结,还有待进一步上升到哩论的高 度,另外对设计艺术领域的美学阐释往往显得较为生硬。这种著作以张宪荣、张萱的《设计美学》为代表。 也正是因为目前设计美学摆写者或者说研究者本身的差异性,从而造成当今学界对设计关学概念、内涵、外 延等等理解的一致性较少,而差异性却较多。 三是“设计”的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发展性。“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是一个还有待进 步确定的概念。“设计”(英文design)源于拉丁文Designave,其本义是“微章、记号”。即事物或人物得以 被认知的依据或媒介。中文中的“设”指预想、策划,!《二国演义》中“某为汝设一计谋”:“计”指特定 的方法、策略等,“设计”概仑经历了内涵与外延的衍变过程,遂步形成了狭义、广义两个意义。狭义意义 上的“设计”是指在艺术与技术尚未完全分离的时期,Dcsg知史多的运用于艺术领域,集中于两点:一是它 与色彩、构图并列为绘画的基本要素,一般理解为“素描”。l5世纪的绘画理论家兰西洛蒂(France心sco Lancilotti)认为素描(Disegno)(意大利语)、色彩(Colour)、构图(Composition)和发明(Invention)是 绘画的基础,素指强调事物内部结构的条理化,并且以一定的物质媒介来赋予形式。Dsgm的重点是艺术表 现的各个婴素的处理和组成元素的有机结合。这种强调艺术形式法则的内酒后米被广泛运用于“枸图”中, 直到20世纪中叶,艺术学校中教授的基础设计(Basic Design)课程,还是立足于艺术形式要素点、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