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备课(山田中学戴朝伟)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岀平湖的山峡大坝,这 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 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土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汘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3、阅读理解并背诵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2)诗中()一词表达诗人对中国土地 的赞美;()一词抒发诗人对中国土地的眷恋之情。(3)如何理解“激流的三峡传来 神女的叹息”这句诗?“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泄干里的长江”表达的诗意分别是什么? (4)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附文 中国的土地(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干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备课(山田中学 戴朝伟) 6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 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 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3、阅读理解并背诵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2)诗中( )一词 表达诗人对中国土地 的赞美;( )一词抒发诗人对中国土地的眷恋之情。(3)如何理解“激流的三峡传来 神女的叹息”这句诗?“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泄千里的长江”表达的诗意分别是什么? (4)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附文: 中国的土地 (刘 湛 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备课(山田中学戴朝伟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第三课时 乡愁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 导入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二、朗读 1,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品味 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美,美在”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的以下说法: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岀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的形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备课(山田中学 戴朝伟) 7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第三课时 乡 愁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二、 朗读 1,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品味 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的以下说法: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的形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备课(山田中学戴朝伟)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岀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 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 在”又充满变化美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 4,迁移 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 以是多句。)如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囻圆的月/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远 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教后反思 2我用強损的手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备课(山田中学 戴朝伟) 8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 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 在”又充满变化美。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 4,迁移 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 以是多句。)如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乡愁是远 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教后反思: 2.我用残损的手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备课(山田中学戴朝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 的感情线索。3.感情背诵本诗。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 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 情感 教学重点: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拔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 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CA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 浯言, 领会其艺术魅力。 导语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备课(山田中学 戴朝伟)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 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 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 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 联想想象欣赏法 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 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l 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 浯言, 领会其艺术魅力。 一、导语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备课(山田中学戴朝伟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 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慾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 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 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 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资料助读 投影: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 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 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 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 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 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 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 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 的孤 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 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备课(山田中学 戴朝伟) 10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 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 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 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 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 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5 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 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 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 年加入左联。 1932 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 人影响。1935 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 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 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 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 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 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 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 年因气喘病 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 的孤 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 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 1942 年?月 3 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 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