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语文版) 教案参考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语文版) 教 案 参 考 内部资料 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 2.周庄水韵 (6)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8) 走进纽约… (11)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14) 6.别了,"不列颠尼亚”… …(17) 7.生命之舟……… (19) 8.杂交水稻之父一袁隆平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 10.谈语言… 11.最苦与最乐……… (35) 12.懒惰的智慧 (40)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42) 14.范进中举……… (46 15.*选举风波…… ……(51) 16.山米与白鹤 (56)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8.雨林的毁灭一世界性灾难…… (60)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63)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 (67 22.记承天寺夜游 (69) 23.*游恒山记… ……(71) 24.*满井游记 25.诗词五首……… (79)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7) 27.曹刿论战… 28.*干将莫邪 29.*崂山道士…… …………(95) 30.诗词五首……………… ·· (97)
1 八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 巴东三峡 ………………………………………………………………………(2) 2. 周庄水韵 ………………………………………………………………………(6) 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8) 4. 走进纽约 ………………………………………………………………………(11) 第二单元 5. 北京喜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14) 6. 别了,"不列颠尼亚"……………………………………………………………(17) 7. 生命之舟…………………………………………………………………………(19)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2) 第三单元 9. 纪念白求恩 ……………………………………………………………………(27) 10. 谈语言 …………………………………………………………………………(30) 11. 最苦与最乐……………………………………………………………………(35) 12.懒惰的智慧 …………………………………………………………………(40) 第四单元 13.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42) 14. 范进中举………………………………………………………………………(46) 15.* 选举风波………………………………………………………………………(51) 16. 山米与白鹤……………………………………………………………………(56) 第五单元 17.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58) 18.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60)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63)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65) 第六单元 21. 小石潭记………………………………………………………………………(67) 22. 记承天寺夜游…………………………………………………………………(69) 23.* 游恒山记………………………………………………………………………(71) 24.* 满井游记………………………………………………………………………(75) 25.诗词五首…………………………………………………………………………(79) 第七单元 2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7) 27. 曹刿论战…………………………………………………………………………(90) 28.* 干将莫邪………………………………………………………………………(94) 29.* 崂山道士………………………………………………………………………(95) 30.诗词五首…………………………………………………………………………(97)
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1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 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成较直观的认识 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 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 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 2组织课堂发言 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峡的感性认识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 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 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 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1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 各部分大意。 纳段意 2抽学生发言。 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2 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 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 6300 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 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 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 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 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 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 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 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 1 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 成较直观的认识。 2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 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 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 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 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 各部分大意。 2 抽学生发言。 1 朗读课文, 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 纳段意。 2 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小结: 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4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 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 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 词积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1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 香溪)——秭归、巴东——巫峡—一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一一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滟澦堆凝望玲珑险峻悬崖绝壁古褐苍苍 第二课时 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 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手法的句子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2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种修辞手法。 会其作用 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1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 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 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决间题 方法。 2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2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 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 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 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 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 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
3 3 小结: 第一部分:(1~2 自然段)总述三峡景 观。 第二部分:(3~9 自然段)分别描写西 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 自然段)写走完三峡 后的心情。 4 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 1) 3 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 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三、字词积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 难字词(见板书设计 2)的掌握情况。 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板书设计: 1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 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 疑难字词 浣妆 滟滪堆 凝望 玲珑 险峻 悬崖 绝壁 古褐苍苍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 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 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 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 会其作用。 1 阅读 7、8 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 手法的句子。 2 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 种修辞手法。 3 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 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 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 方法。 2 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 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 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 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 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 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 1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 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 决问题。 2 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 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 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 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1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 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典故,思考其作用 找出相关例句 2朗读例句 2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古乐府诗)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谚语) 涵和韵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 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子,并加以分析。 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2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3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 2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孤 3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4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 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识面。 哪些人文景观呢? 4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 美的丰富性。 第三课时 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1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 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 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2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 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 彩 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 2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4 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 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 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 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 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 找出相关例句。 2 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 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 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 涵和韵味。 1 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 典故,思考其作用。 2 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 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 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 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 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 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3 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 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 哪些人文景观呢? 4 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 美的丰富性。 1 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 子,并加以分析。 2 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 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 孤…… 4 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 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 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 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 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 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 彩。 2 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 1 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 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 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 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 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 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 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