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疏通文意 原文 注释 译文 411子日:(1)怀:思念。 孔子说:“君子 “君子怀(1)(2)土:乡士。思念的是道德,小人 德,小人怀(3)刑:法制惩思念的是乡土; 土(2);君子罚。 怀刑(3),小 君子想的是法制, 人怀惠。” 小人想的是恩惠
-: 原 文 4•11 子曰: “君子怀(1) 德,小人怀 土(2);君子 怀刑(3),小 人怀惠。 ” 注 释 译 文 孔子说: “君子 思念的是道德,小人 思念的是乡土; 君子想的是法制, 小人想的是恩惠。 ” (1)怀:思念。 (2)土:乡土。 (3)刑:法制惩 罚
了疏通文意 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 人格形态, 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 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 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 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 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 【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 人格形态, 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 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 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 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 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了疏通文意 原文 译文 416子曰:“君子喻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 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 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 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 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 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 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 原 文 4•16 子曰: “君子喻 于义,小人喻于利. ” 译 文 孔子说: “君子明白大义, 小人只知道小利。 ” 【评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 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 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 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 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 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了疏通文意 原文 注釋 译文 736子曰:(1)孙:同逊, 孔子说:“奢侈了 “奢则不孙恭顺。不孙,就会越礼, (1),俭则固即为不顺,这节俭了就会寒酸 (2)。与其不里的意思是 与其越礼,宁可 孙也,宁“越礼”。 寒酸 固 (2):简陋 鄙陋。这里是 寒酸的意思
-: 原 文 7•36 子曰: “奢则不孙 (1),俭则固 (2)。与其不 孙也,宁 固。 ” 注 释 译 文 孔子说: “奢侈了 就会越礼, 节俭了就会寒酸。 与其越礼,宁可 寒酸。 (1)孙:同逊, 恭顺。不孙, 即为不顺,这 里的意思是 “越礼” 。 (2)固:简陋、 鄙陋。这里是 寒酸的意思
了疏通文意 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 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 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 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 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 【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 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 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 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 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