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阜(hu)盛 脑髓(sui) 滂(pang)沱 功 篑(kui) B.顷(qing)刻笑靥(ye) 栅(zha)栏 家给(gi) 民丰 C.纰(pi)缪 要挟(xia) 央浼(mei) 便(bian) 宜从事 D.勖(x)勉 蜂窠(ke) 睥(pi)睨 大有 裨(bi)益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嬉闹安祥 絮聒 前合后偃 B.鞭笞暮霭 忖度 沸反盈天 C.发轫吞噬 谛听 得鱼忘荃 D.赍发瓦愣 疏浚 涸辙之鲋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日前,省文联组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征文活动,广大作家和文学爱 好者纷纷舞文弄墨,组委会收到了不少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B.这位新到任的掌门人,下车伊始即左支右绌,进行大刀阔斧的人事、财务制 度改革,不到半年,就使这家濒临倒闭的公司走出了困境。 C.在最近几年的多起文物受损事件中,多件珍贵文物惨遭损毁、遗弃,其中不 乏国家一、二级文物。对此,故宫却都秘而不宣。 D.国足新帅卡马乔上任,曾在那些对中国足球几乎绝望的人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之火,但国足在与牙买加比赛中天花乱坠的动作,则更让人陷入无语的悲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1年7月30日进行了在东太平洋海域第四次下潜试 验,并采集到海底分布广泛的锰结核,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 B.温家宝总理6月27日在匈牙利访问时对西方记者表示,有信心控制通货膨胀, 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并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C.国家多次调整货币政策,使从正规渠道借贷的资金趋紧,民营企业融资难度 加大,从而很容易形成资金从相对宽裕的民间向趋紧的企业或行业流动。 D.第七届城运会向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届精彩难忘、绿色生态、欢乐祥和的体育 文化盛会,它将在我国体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和影响长久的印记 5.用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打个比方,学习有点像风,我们肉眼看不见风,而是根据刮风的结果(如树枝 摇动)来判断风的强度的 ②同样,我们也只能通过测量学习的结果来判断学习是否发生以及学习的性质。 ③正因为如此,学习与成绩之间有时可能会存在不一致性 ④也就是说,学习本身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我们能够测量的只是学习结果。 ⑤学习是一种在学习者内部发生的事情
南昌市 2011—2012 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阜(hù)盛 脑髓(suǐ) 滂(pāng)沱 功亏一 篑(kuì) B.顷(qǐng)刻 笑靥(yè) 栅(zhà)栏 家给(gěi) 民丰 C.纰(pī)缪 要挟(xiá) 央浼( měi) 便(biàn) 宜从事 D.勖(xù)勉 蜂窠(kē) 睥(pì)睨 大有 裨(bì)益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嬉闹 安祥 絮聒 前合后偃 B.鞭笞 暮霭 忖度 沸反盈天 C.发轫 吞噬 谛听 得鱼忘荃 D.赍发 瓦愣 疏浚 涸辙之鲋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前,省文联组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征文活动,广大作家和文学爱 好者纷纷舞文弄墨,组委会收到了不少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B.这位新到任的掌门人,下车伊始即左支右绌,进行大刀阔斧的人事、财务制 度改革,不到半年,就使 这家濒临倒闭的公司走出了困境。 C.在最近几年的多起文物受损事件中,多件珍贵文物惨遭损毁、遗弃,其中不 乏国家一、二级文物。对此,故宫却都秘而不宣。 D.国足新帅卡马乔上任,曾在那些对中国足球几乎绝望的人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之火,但国足在与牙买加比赛中天花乱坠的动作,则更让人陷入无语的悲哀。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2011 年 7 月 30 日进行了在东太平洋海域第四次下潜试 验,并采集到海底分布广泛的锰结核,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 B.温家宝总理 6 月 27 日在匈牙利访问时对西方记者表示,有信心控制通货膨胀, 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并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C.国家多次调整货币政策,使从正规渠道借贷的资金趋紧,民营企业融资难度 加大,从而很容易形成资金从相对宽裕的民间向趋紧的企业或行业流动。 D.第七届城运会向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届精彩难忘、绿色生态、欢乐祥和的体育 文化盛会,它将在我国体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和影响长久的印记。 5.用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打个比方,学习有点像风,我们肉眼看不见风,而是根据刮风的结果(如树枝 摇动)来判断风的强度的。 ②同样,我们也只能通过测量学习的结果来判断学习是否发生以及学习的性质。 ③正因为如此,学习与成绩之间有时可能会存在不一致性。 ④也就是说,学习本身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我们能够测量的只是学习结果。 ⑤学习是一种在 学习者内部发生的事情
A.⑤④①②③ B.⑤④②①③ C.④⑤③①② D.④⑤③ ②①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顺王府遺人来见贾政,说宝玉私藏了忠顺王爷的戏子,引得贾政大怒,又 赶上贾环告状说宝玉逼死了王夫人的丫环金钏,贾政气急,于是打了宝玉,几乎 还要勒死他,后被王夫人拉住,被贾母呵退。(《红楼梦》) B.甘果瓦来到格雷达广场,看见了正在跳舞的爱斯梅拉达,被她的美貌所吸引 他一路跟踪,误入巴黎贫民区的“黑话王国”,险被乞丐王处死。幸而爱斯梅拉 达挺身相救,二人还奇迹般地结为名义上的夫妻。(《巴黎圣母院》) C.髙老头带着遗恨死去了,拉斯蒂涅草草埋葬了他,也埋葬了自己最后一滴温 情的眼泪。拉斯蒂涅面对巴黎的富人聚居区说:“现在咱们俩来拼吧!”此后, 他有了自己的贵族头衔,成了无耻的政客,开始了自己的辉煌。(《高老头》 D.张飞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 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蜀军大败,逃往白帝城。刘备忧郁成疾,危在旦夕, 他召集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三国演义》)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 胡敏中 消费文化和消费社会是同时出现和形成的,消费社会是消费文化依存的现实基础 和社会形态,消费文化又构成了消费社会的本质,它们相互构成,相互依存和相 互影响。消费社会产生的条件和机制也就是消费文化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普遍认为,消费社会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时期,即由短缺经济发展到经 济过热或通胀时期,生产过剩过热必然导致消费的过剩过热,政府也鼓励和刺激 民众消费,扩大内需以推动生产的发展或预防经济下滑。当代社会的生产过剩是 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形成的根本条件和内在动力。当代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消费社 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代大众传媒借助互联网的快捷和 多媒体的刺激搭建了商品咨询、购买和售后服务的立体平台,向民众进行超负荷 的信息传输,民众最终屈服于媒体的广告宣传,懵懵懂懂地购买了商品,并进行 着过度的甚至是浪费式的消费。社会消费和消费文化的产生和形成还依赖于资本 权力的强制推行 在当今社会,消费无时不有和无处不在,消费所表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意义也是 前所未有的,当代社会无疑地已进入到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时代。英国学者迈克 ·费瑟斯通指出:“使用‘消费文化’这个词是为了强调,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 原则对理解当代社会来说具有核心地位。这里有双层的涵义:首先,就经济的文 化维度而言,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而且还扮 演着‘沟通者’的角色;其次,在文化产品的经济方面,文化产品与商品的供给 需求、资本积累、竞争及垄断等市场原则一起,运用于生活方式领域之中 其实,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的消耗过程,是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随人类发展而发展的,物质消费中总是包含着文化因素,只不过在人类早期,特 别是在原始先民那里,文化消费同物质消费未分化时,没有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 并且是微乎其微的。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开始分化 文化消费不仅渗透在物质消费中,而且也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到了当 代消费社会,物质消费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凸显,其意义和符号程度也越来越高
A.⑤④①②③ B.⑤④②①③ C.④⑤③①② D.④⑤③ ②①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顺王府遣人来见贾政,说宝玉私藏了忠顺王爷的戏子,引得贾政大怒,又 赶上贾环告状说宝玉逼死了王夫人的丫环金钏,贾政气急,于是打了宝玉,几乎 还要勒死他,后被王夫人拉住,被贾母呵退。(《红楼梦》) B.甘果瓦来到格雷达广场,看见了正在跳舞的爱斯梅拉达,被她的美貌所吸引。 他一路跟踪,误入巴黎贫民区的“黑话王国”,险被乞丐王处死。幸而爱斯梅拉 达挺身相救,二人还奇迹般地结为名义上的夫妻。(《巴黎圣母院》) C.高老头带着遗恨死去了,拉斯蒂涅草草埋葬了他,也埋葬了自己最后一滴温 情的眼泪。拉斯蒂涅面对巴黎的富人聚居区说:“现在咱们俩来拼吧!”此后, 他有了自己的贵族头衔,成了无耻的政客,开始了自己的辉煌。(《高老头》) D.张飞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 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蜀军大败,逃往白帝城。刘备忧郁成疾,危在旦夕, 他召集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三国演义》)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 胡敏中 消费文化和消费社会是同时出现和形成的,消费社会是消费文化依存的现实基础 和社会形态,消费文化又构成了消费社会的本质,它们相互构成,相互依存和相 互影响。消费社会产生的条件和机制也就是消费文化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普遍认为,消费社会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时期,即由短缺经济发展到经 济过热或通胀时期,生产过剩过热必然导致消费的过剩过热,政府也鼓励和刺激 民众消费,扩大内需以推动生产的发展或预防经济下滑。当代社会的生产过剩是 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形成的根本条件和内在动力。当代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消费社 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代大众传媒借助互联网的快捷和 多媒体的刺激搭建了商品咨询、购买和售后服务的立体平台,向民众进行超负荷 的信息传输,民众最终屈服于媒体的广告宣传,懵懵懂懂地购买了商品,并进行 着过度的甚至是浪费式的消费。社会消费和消费文化的产生和形成还依赖于资本 权力的强制推行。 在当今社会,消费无时不有和无处不在,消费所表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意义也是 前所未有的,当代社会无疑地已进入到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时代。英国学者迈克 •费瑟斯通指出:“使用‘消费文化’这个词是为了强调,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 原则对理解当代社会来说具有核心地位。这里有双层的涵义:首先,就经济的文 化维度而言,符号化过程与物质产品的使用,体现的不仅是实用价值,而且还扮 演着‘沟通者’的角色;其次,在文化产品的经济方面,文化产品与商品的供给、 需求、资本积累、竞争及垄断等市场原则一起,运用于生活方式领域之中。” 其实,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消耗物质财富的消耗过程,是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随人类发展而发展的,物质消费中总是包含着文化因素,只不过在人类早期,特 别是在原始先民那里,文化消费同物质消费未分化时,没有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 并且是微乎其微的。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开始分化, 文化消费不仅渗透在物质消费中,而且也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到了当 代消费社会,物质消费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凸显,其意义和符号程度也越来越高
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和社会形态的消费文化。可见,文化消费是人类所固有的, 具有同物质消费一样的漫长历史,文化消费是文化产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过 程,而消费文化是当代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文化消费并非都展 现为当代意义的消费文化形态,只有在消费社会,文化消费才展现为消费文化形 态和社会景观,但作为当代消费文化形态又必须通过文化消费呈现出来。 在当代,消费文化过分强调文化同经济和产业的联合,过分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 过多强调文化的日常实用、感官愉悦和时髦走秀,而对文化消费的深度阅读、境 界提升、信念确立、崇髙向往、形上关怀、人生启迪、心性陶冶等方面则有所淡 漠和忽视。另外,在当代,消费文化产品数量过剩质量欠优,人们面对琳琅满目 的文化产品无所适从,丧失了自己的选择能力和欣赏个性,从而,消费文化既浪 费了物质资源,也埋汰和曲解了优秀的文化资源,同时还造成了没有个性特点均 质化的文化消费模式。 (节选自《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有 删改) 7.下列关于“消费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文化是与消费社会同时出现和形成的,且以消费社会为其现实基础和社会 形态。 B.消费文化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与消费社会产生的条件和机制完全相同,消费文 化构成消费社会的本质。 C.消费文化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时期,社会的生产过剩是它形成的根 本条件和内在动力 D.消费文化已经处于当代社会的核心地位,物质产品的使用,也被打上了消费文 化的深深印记。 8.下列对“文化消费”的理解,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A.物质消费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文化消费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在人类的消费史上 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总是你中有我,难分高下。 B.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消费尚未从物质消费中完全分化出来,并且缺少比 较独立的表现形式,所以其影响力微乎其微 C.文明时代到来之后,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开始分化,文化消费不仅渗透在物 质消费中,而且获得了独立的表现形式,影响力不断加强。 D.在当代消费社会中,文化消费以具有特定内涵的消费文化的形态展现,物质 消费中的文化含量也愈益凸显。 9.下列分析、概括,与原文文意不吻合的一项是 A.当代大众传媒向民众进行超负荷的信息传输,导致民众的盲目、过度甚至浪 费式的消费,对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消费所表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意义使当代社会进入了消费社会和消费时代, 因此,消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C.当代的消费文化在强调文化同经济的联合、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张扬感官 愉悦等方面都表现过度,而对文化消费的道德提升、精神引导作用则有所漠视。 D.在当今的消费文化时代,文化产品数量过剩,质量欠优,不仅浪费、污染了物 质和文化资源,也使人们丧失了文化消费的选择能力和个性特点。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和社会形态的消费文化。可见,文化消费是人类所固有的, 具有同物质消费一样的漫长历史,文化消费是文化产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过 程,而消费文化是当代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文化消费并非都展 现为当代意义的消费文化形态,只有在消费社会,文化消费才展现为消费文化形 态和社会景观,但作为当代消费文化形态又必须通过文化消费呈现出来。 在当代,消费文化过分强调文化同经济和产业的联合,过分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 过多强调文化的日常实用、感官愉悦和时髦走秀,而对文化消费的深度阅读、境 界提升、信念确立、崇高向往、形上关怀、人生启迪、心性陶冶等方面则有所淡 漠和忽视。另外,在当代,消费文化产品数量过剩质量欠优,人们面对琳琅满目 的文化产品无所适从,丧失了自己的选择能力和欣赏个性,从而,消费文化既浪 费了物质资源,也埋汰和曲解了优秀的文化资源,同时还造成了没有个性特点均 质化的文化消费模式。 (节选自《新华文摘》2011 年第 9 期,有 删改) 7.下列关于“消费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费文化是与消费社会同时出现和形成的,且以消费社会为其现实基础和社会 形态。 B.消费文化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与消费社会产生的条件和机制完全相同,消费文 化构成消费社会的本质。 C.消费文化形成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时期,社会的生产过剩是它形成的根 本条件和内在动力。 D.消费文化已经处于当代社会的核心地位,物质产品的使用,也被打上了消费文 化的深深印记。 8.下列对“文化消费”的理解,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A.物质消费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文化消费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在人类的消费史上, 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总是你中有我,难分高下。 B.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消费尚未从物质消费中完全分化出来,并且缺少比 较独立的表现形式,所以其影响力微乎其微。 C.文明时代到来之后,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开始分化,文化消费不仅渗透在物 质消费中,而且获得了独立的表现形式,影响力不断加强。 D.在当代消费社会中,文化消费以具有特定内涵的消费文化的形态展现,物质 消费中的文化含量也愈益凸显。 9.下列分析、概括,与原文文意不吻合的一项是( ) A.当代大众传媒向民众进行超负荷的信息传输,导致民众的盲目、过度甚至浪 费式的消费,对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消费所表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意义使当代社会进入了消费社会和消费时代, 因此,消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C.当代的消费文化在强调文化同经济的联合、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张扬感官 愉悦等方面都表现过度,而对文化消费的道德提升、精神引导作用则有所漠视。 D.在当今的消费文化时代,文化产品数量过剩,质量欠优,不仅浪费、污染了物 质和文化资源,也使人们丧失了文化消费的选择能力和个性特点。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见村楼记 (明)归有光 昆山治城之隍①,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 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江之将 南折也,背折而为新洋江。新洋江东数里,有地名罗巷村,亡友李中丞②先世居 于此,因自号为罗村云。 中丞游宦二十余年,幼子延实,产于江右南昌之官廨③。其后,每迁官辄随,历 东兖、汴、楚之境,自岱岳、嵩山、匡庐、衡山、潇湘、洞庭之渚,延实无不识 也。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世,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 有楼翼然出于城闡④之上,前俯隍水,遥望三面,皆吴淞江之野,塘浦纵横,田 塍如画,而村墟远近映带,延实日焚香洒扫读书其中,而名其楼日见村 余间过之,延实为具饭。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相与饮酒论 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怆者久之。城外有桥,余常 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⑤,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瞽,怅然而返。今两 人者皆亡,而延实之楼,即方氏之故庐,余能无感乎!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 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⑥之母 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父之母乎? 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 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注】①隍:没有水的护城壕。有水称池,无水称隍。②李中丞:李宪卿,昆山 人。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所以作者称其为中丞。③官廨(xie):官署 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④闡(yin):古代城门外层的曲城。⑤方思曾:昆山人。 明嘉靖十九年举人,是归有光的好友。⑥挽父:出殡时牵引灵柩的人。 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娄江已湮 湮:河流堵塞。 B.江之将南折也 折:折断 C.余间过之 间:偶尔 D.肃然桑梓之怀桑 梓:故乡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自号为罗村云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延实为具饭 公为我献之 C.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D.悲怆者久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作者怀恋故人之情的一组是( ①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 ②生平犹昧之 ③不意遂已隔世 ④余能无感乎 ⑤悲怆者久之 ⑥依 然水木之思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③④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 (4分)
见村楼记 (明)归有光 昆山治城之隍①,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 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江之将 南折也,背折而为新洋江。新洋江东数里,有地名罗巷村,亡友李中丞②先世居 于此,因自号为罗村云。 中丞游宦二十余年,幼子延实,产于江右南昌之官廨③。其后,每迁官辄随,历 东兖、汴、楚之境,自岱岳、嵩山、匡庐、衡山、潇湘、洞庭之渚,延实无不识 也。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世,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 有楼翼然出于城闉④之上,前俯隍水,遥望三面,皆吴淞江之野,塘浦纵横,田 塍如画,而村墟远近映带,延实日焚香洒扫读书其中,而名其楼日见村。 余间过之,延实为具饭。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相与饮酒论 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怆者久之。城外有桥,余常 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⑤,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今两 人者皆亡,而延实之楼,即方氏之故庐,余能无感乎!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 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⑥之母 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父之母乎? 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 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注】①隍:没有水的护城壕。有水称池,无水称隍。②李中丞:李宪卿,昆山 人。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所以作者称其为中丞。 ③官廨(xiè):官署, 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④闉(yīn):古代城门外层的曲城。⑤方思曾:昆山人。 明嘉靖十九年举人,是归有光的好友。⑥挽父:出殡时牵引灵柩的人。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娄江已湮 湮:河流堵塞。 B.江之将南折也 折:折断。 C.余间过之 间:偶尔 D.肃然桑梓之怀桑 梓:故乡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因自号为罗村云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延实为具饭 公为我献之 C.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D.悲怆者久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作者怀恋故人之情的一组是( ) ①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 ②生平犹昧之 ③不意遂已隔世 ④余能无感乎 ⑤悲怆者久之 ⑥依 然水木之思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③④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 (1)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 (4 分)
(2)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4 分) (3)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鲁山山行①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 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1)有人说,颔联的“改”“迷”二字下得妙。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诗的尾联(第四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子日:“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 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2)户庭无尘杂,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也 ,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从弟 桃花园序》) (4) 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 诗 。(苏轼《赤壁赋》)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臣心如水 王鼎钧 你为什么说,人是一个月亮,每天尽心竭力想画成一个圆,无奈天不由人,立即 又缺了一个边儿? 你能说出这句话来,除了智慧,必定还得加上了不起的沧桑阅历。我敢预料这句 话将要流传下去,成为格言。 多年以来,我完全不知道你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境况,从你这句话里,我有一士 感触和领悟。我从水成岩的皱折里想见千百年惊涛拍岸
(2)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4 分) (3)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4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鲁山山行①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 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 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1)有人说,颔联的“改”“迷”二字下得妙。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2)诗的尾联(第四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 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5 题限选 4 题)(8 分) (l)子日:“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 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2)户庭无尘杂, 。 ,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也。 ,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从弟 桃花园序》) (4) ,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 诗, 。(苏轼《赤壁赋》)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 19 题。 臣心如水 王鼎钧 你为什么说,人是一个月亮,每天尽心竭力想画成一个圆,无奈天不由人,立即 又缺了一个边儿? 你能说出这句话来,除了智慧,必定还得加上了不起的沧桑阅历。我敢预料这句 话将要流传下去,成为格言。 多年以来,我完全不知道你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境况,从你这句话里,我有一些 感触和领悟。我从水成岩的皱折里想见千百年惊涛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