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三回有“老种(Chong)经略相公"和"小种(Chong)经略相公”。《宋史》有《种 (Chong)师道传》《种(Chong)师中传》。种(Chong)师道曾任知渭州,“天下称为‘老种 (Chong)'”。《水浒传》里的"老种(Chng)”"小种(Chong)”当指种(Chong)师道和种 (Ch6g)师中,但《水浒传》是小说,所说与史实出入颇大。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里, 这个“种(Chong)”字都读错了。姓种(Chong)的种(Ch6ng)不可繁化为“種”。 32、文种的种怎么读? 《辞海》:"文种(Zhǒng),春秋末年越国大(da)夫(fo),字少禽(一作子禽)。楚国郢(今湖北 江陵西北)人。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越被吴击破,勾践困守会(Kuài)稽们(今浙 江绍兴东南)。他献计到吴贿赂太宰嚭,得免亡国。勾践入吴为质三年,由他主国。勾践归 国后,授以国政,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他自杀。”按照 《辞海》的注音体例,“种”读zhǒng。 《左传.哀公元年》:“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Kuai)稽(们,使大(da)夫(fo)种(Zhǒng),因吴 大(tai)宰嚭以行成。”唐.陆德明音义:"大(da)夫(fo)种(Zhǒng,章勇反。” 清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越文种字禽,种读为【重佳】(chǒg)。《玉篇》:·【重佳】 (chǒng),雀也。'"依王说则“种读chǒng。 33、楚顷襄王的顷怎么读? 楚顷(Qing)襄王,芈(Mm姓,原名熊横(héng)。公元前298年至前263年在位,楚怀王之子, 楚考烈王之父。熊横做太子时,在秦国当人质。前302年逃回楚国,楚怀王被困于秦后继 位。顷(Qig)襄王在位期间,淫乐无度,“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ù)其政,而群臣相妒(d心) 以功,谄(ch)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战 国策中山策》)。顷(Qing)襄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包括屈原)对顷(Qng)襄王和子兰 当初鼓动怀王赴秦之约而导致怀王死于秦,楚国蒙受奇耻大辱,十分愤慨,对顷(Qig)襄王 和子兰颇有怨愤之辞。于是“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da)夫(fo)短屈原于顷(Qng)襄王, 顷(Qig)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被逐出郢(Yng)都,放逐在江南长江及沅湘流域荒野之地, 过着长期的飘泊愁苦的生活。顷(Qg)襄王二十年(前279年),秦分兵两路攻楚,一路由 白起率军攻陷楚之邓城后,向鄢(今湖北宜城东南)进逼;另一路由秦蜀郡守张若率水陆之 军东下,向楚国的巫郡及江南地进军。鄢之战,数十万人被溺死,当时白起引西山长谷水, 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b)为臭池。”(《水 经注.沔水》)秦王诈以公主许配给顷(Qg)襄王,屈原长跪城外力谏不果。秦军趁顷(Qig) 襄王开城迎亲,长驱直入,攻入楚京郢ig)都。屈原投泪(M)罗江自尽。公元前263年秋, 顷(Qing)襄王病死于陈都。 西周时期燕(Yan)国有燕Yan)顷(Qing)侯。春秋时期有周顷(Qing)王(姬壬臣),齐国有齐顷
《水浒传》第三回有“老种(Chóng)经略相公”和“小种(Chóng)经略相公”。《宋史》有《种 (Chóng)师道传》《种(Chóng)师中传》。种(Chóng)师道曾任知渭州,“天下称为‘老种 (Chóng)’”。《水浒传》里的“老种(Chóng)”“小种(Chóng)”当指种(Chóng)师道和种 (Chóng)师中,但《水浒传》是小说,所说与史实出入颇大。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里, 这个“种(Chóng)”字都读错了。姓种(Chóng)的种(Chóng)不可繁化为“種”。 32、文种的种怎么读? 《辞海》:“文种(Zhǒng),春秋末年越国大(dà)夫(fū),字少禽(一作子禽)。楚国郢(今湖北 江陵西北)人。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 494 年),越被吴击破,勾践困守会(Kuài)稽(jī)(今浙 江绍兴东南)。他献计到吴贿赂太宰嚭,得免亡国。勾践入吴为质三年,由他主国。勾践归 国后,授以国政,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他自杀。”按照 《辞海》的注音体例,“种”读 zhǒng。 《左传.哀公元年》:“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Kuài)稽(jī),使大(dà)夫(fū)种(Zhǒng),因吴 大(tài)宰嚭以行成。”唐.陆德明音义:“大(dà)夫(fū)种(Zhǒng),章勇反。” 清.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越文种字禽,种读为【重隹】(chǒng)。《玉篇》:‘【重隹】 (chǒng),雀也。’”依王说则“种”读 chǒng。 33、楚顷襄王的顷怎么读? 楚顷(Qīng)襄王,芈(Mǐ)姓,原名熊横(héng)。公元前 298 年至前 263 年在位,楚怀王之子, 楚考烈王之父。熊横做太子时,在秦国当人质。前 302 年逃回楚国,楚怀王被困于秦后继 位。顷(Qīng)襄王在位期间,淫乐无度,“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xù)其政,而群臣相妒(dù) 以功,谄(chǎn)谀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战 国策·中山策》)。顷(Qīng)襄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包括屈原)对顷(Qīng)襄王和子兰 当初鼓动怀王赴秦之约而导致怀王死于秦,楚国蒙受奇耻大辱,十分愤慨,对顷(Qīng)襄王 和子兰颇有怨愤之辞。于是“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dà)夫(fū)短屈原于顷(Qīng)襄王, 顷(Qīng)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被逐出郢(Yǐng)都,放逐在江南长江及沅湘流域荒野之地, 过着长期的飘泊愁苦的生活。顷(Qīng)襄王二十年(前 279 年),秦分兵两路攻楚,一路由 白起率军攻陷楚之邓城后,向鄢(今湖北宜城东南)进逼;另一路由秦蜀郡守张若率水陆之 军东下,向楚国的巫郡及江南地进军。鄢之战,数十万人被溺死,当时白起引西山长谷水, 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bēi)为臭池。”(《水 经注.沔水》)秦王诈以公主许配给顷(Qīng)襄王,屈原长跪城外力谏不果。秦军趁顷(Qīng) 襄王开城迎亲,长驱直入,攻入楚京郢(Yǐng)都。屈原投汨(Mì)罗江自尽。公元前 263 年秋, 顷(Qīng)襄王病死于陈都。 西周时期燕(Yān)国有燕(Yān)顷(Qīng)侯。春秋时期有周顷(Qīng)王(姬壬臣),齐国有齐顷
(Qing)公,晋国有晋顷(Qing)公。 34、郦食其、审食其怎么读? 郦食)其们,秦汉之际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人。本为里监门吏。秦末农民战争时归 刘邦,献计克陈留,封广野君。楚汉战争中,说(su)齐王田广归汉,韩信袭齐,齐王以为 被出卖,把他烹死。郦食()其们嗜酒,人称高阳酒徒。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 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 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 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夏侯婴)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 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们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 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宋裴骃集解:“其)音基。”唐司马贞索隐:“食 ()音异。按:郦、审、赵三人同名,其音合并同,以六国时卫有司马食)其),并慕其名。” 司马食(YM)其d,复姓司马,名食)其(m,战国时期魏国人。见《战国策•:魏策四•: 客谓司马食(Y)其m)》。 《汉书王陵传》:“陵之免,吕太后徙平(陈平)为右丞相,以辟(P)阳侯审食)其(的为左 丞相。”颜师古注:“食()其)音异基。” 食,只在人名“食(M)其们”中读yi。 36、钱俶的俶怎么读? 钱傲(Chùd),929一988。原名弘俶(ch心),字文德。赵匡胤的父亲名弘殷,故钱弘做(chù改名 钱俶(Chd)。五代时吴越国最后一位国君,后归宋。弘做(chù)当为弘善之义。俶(chù)取“善" 义,有shu、chù两读。位于杭州市西湖南岸的雷峰塔为钱俶(Chù)下令而造,又名保俶(ch心) 塔、保叔塔。 《诗.大雅既醉》:“令终有俶(chù),公尸嘉告。”朱熹注:“俶(ch心),尺六反。”《说文 解字》:“椒(ch心),善也。从人,叔声。《诗》曰:‘令终有做(ch心)。'”段玉裁注:“按 《释诂》《毛传》皆曰‘淑,善也',盖假借之字,其正字则做(chù)也。”“做(ch心)”,《汉 语大字典》据《集韵》“神六切(qie)”音shu,《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音chù。 37、许寿裳的裳怎么读? 许寿裳(chang),字季黻(fu),浙江绍兴(ximg)人,教育家。鲁迅留学日本弘文书院时的同学
(Qīng)公,晋国有晋顷(Qīng)公。 34、郦食其、审食其怎么读? 郦食(Yì)其(jī),秦汉之际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人。本为里监门吏。秦末农民战争时归 刘邦,献计克陈留,封广野君。楚汉战争中,说(shuì)齐王田广归汉,韩信袭齐,齐王以为 被出卖,把他烹死。郦食(Yì)其(jī)嗜酒,人称高阳酒徒。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 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 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 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夏侯婴)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 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Yì)其(jī)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 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宋.裴骃集解:“其(jī)音基。”唐.司马贞索隐:“食 (Yì)音异。按:郦、审、赵三人同名,其音合并同,以六国时卫有司马食(Yì)其(jī),并慕其名。” 司马食(Yì)其(jī),复姓司马,名食(Yì)其(jī),战国时期魏国人。见《战国策•魏策四• 客谓司马食(Yì)其(jī)》。 《汉书.王陵传》:“陵之免,吕太后徙平(陈平)为右丞相,以辟(Pì)阳侯审食(Yì)其(jī)为左 丞相。”颜师古注:“食(Yì)其(jī)音异基。” 食,只在人名“食(Yì)其(jī)”中读 yì。 36、钱俶的俶怎么读? 钱俶(Chù),929—988。原名弘俶(chù),字文德。赵匡胤的父亲名弘殷,故钱弘俶(chù)改名 钱俶(Chù)。五代时吴越国最后一位国君,后归宋。弘俶(chù)当为弘善之义。俶(chù)取“善” 义,有 shū、chù两读。位于杭州市西湖南岸的雷峰塔为钱俶(Chù)下令而造,又名保俶(chù) 塔、保叔塔。 《诗.大雅.既醉》:“令终有俶(chù),公尸嘉告。”朱熹注:“俶(chù),尺六反。”《说文 解字》:“俶(chù),善也。从人,叔声。《诗》曰:‘令终有俶(chù)。’”段玉裁注:“按 《释诂》《毛传》皆曰‘淑,善也’,盖假借之字,其正字则俶(chù)也。”“俶(chù)”,《汉 语大字典》据《集韵》“神六切(qiè)”音 shū,《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音 chù。 37、许寿裳的裳怎么读? 许寿裳(cháng),字季黻(fú),浙江绍兴(xīng)人,教育家。鲁迅留学日本弘文书院时的同学
与鲁迅交谊甚笃。著有《我所认识的鲁迅》、《亡友鲁迅印象记》等。抗战胜利后,在台湾大 学任教。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八日深夜被国民党特务刺杀于合北。 除了近代汉语中泛指衣服的衣裳(shang)读裳(shang)外,其余皆读裳(chang)。 38、黄裳的裳怎么读? 黄裳(Chang):1、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进士第一。历官端(Dua)明殿学士、礼部尚书。能填词。其词以《减字木兰花》为最著 名。2、1919一,原名容鼎昌,回族;笔名黄裳(Chang)、勉仲、赵会仪,当代散文家、高级 记者。1919年出生,曾在南开中学和交通大学就读。1943年至1946年间,黄裳(Chng) 先后就读校园、出任美军翻译,奔波于成都、重庆、昆明、印度等地。1945年至1956年就 任《文汇报》记者、编辑、编委等职。1951年至1956年任上海电影系统创作所编剧。中国 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文联委员。 除了近代汉语中泛指衣服的衣裳(shang)读裳(shang)外,其余皆读裳(chang)。 39、李芾甘的芾怎么读? 巴金,1904一2005。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Fè)甘。四川省成都市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家》《春》《秋》(合称“激流三部曲”)等。 《诗.召(Shao)南.甘棠》:“蔽芾(fèi)甘棠,勿翦勿伐,召(Shao伯所茇(b)。”朱熹注:"(芾 (fè)音废。蔽芾(fè,盛貌。"一说为小貌。孔传:“蔽芾(fè),小貌。" 巴金之名、字源于此,“尧"为行(hng)辈字。 40、胡三省的省怎么读? 胡三省(xig),1230-1287,元代天台(ta)(今属浙江省)人,字身之。博学善文,尤笃于史 学。南宋宝祐四年进士,除朝奉郎。宋亡后,乡居不仕,著《资治通鉴音注》。其名、字取 《论(Lún)语.学而》“吾日三省(xing)吾身”之意。 41、贾平凹的凹怎么读? 贾平凹(wa),当代作家。陕西省丹凤县人。贾平凹(wa)自传:“贾平凹(wa),姓贾,名平凹(wa)
与鲁迅交谊甚笃。著有《我所认识的鲁迅》、《亡友鲁迅印象记》等。抗战胜利后,在台湾大 学任教。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八日深夜被国民党特务刺杀于台北。 除了近代汉语中泛指衣服的衣裳(shang)读裳(shang)外,其余皆读裳(cháng)。 38、黄裳的裳怎么读? 黄裳(Cháng):1、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年)进士第一。历官端(Duān)明殿学士、礼部尚书。能填词。其词以《减字木兰花》为最著 名。2、1919—,原名容鼎昌,回族;笔名黄裳(Cháng)、勉仲、赵会仪,当代散文家、高级 记者。1919 年出生,曾在南开中学和交通大学就读。1943 年至 1946 年间,黄裳(Cháng) 先后就读校园、出任美军翻译,奔波于成都、重庆、昆明、印度等地。1945 年至 1956 年就 任《文汇报》记者、编辑、编委等职。1951 年至 1956 年任上海电影系统创作所编剧。中国 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文联委员。 除了近代汉语中泛指衣服的衣裳(shang)读裳(shang)外,其余皆读裳(cháng)。 39、李芾甘的芾怎么读? 巴金,1904—2005。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四川省成都市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家》《春》《秋》(合称“激流三部曲”)等。 《诗.召(Shào)南.甘棠》:“蔽芾(fèi)甘棠,勿翦勿伐,召(Shào)伯所茇(bá)。”朱熹注:“(芾 (fèi))音废。蔽芾(fèi),盛貌。”一说为小貌。孔传:“蔽芾(fèi),小貌。” 巴金之名、字源于此,“尧”为行(háng)辈字。 40、胡三省的省怎么读? 胡三省(xǐng),1230-1287,元代天台(tāi)(今属浙江省)人,字身之。博学善文,尤笃于史 学。南宋宝祐四年进士,除朝奉郎。宋亡后,乡居不仕,著《资治通鉴音注》。其名、字取 《论(Lún)语.学而》“吾日三省(xǐng)吾身”之意。 41、贾平凹的凹怎么读? 贾平凹(wā),当代作家。陕西省丹凤县人。贾平凹(wā)自传:“贾平凹(wā),姓贾,名平凹(wā)
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 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42、贺绿汀怎么读? 贺绿(Ld)汀(tg),1903一1999,作曲家,音乐家。湖南邵东县人。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 和广州起义,皖南事变后参加新四军,1943年赴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音 乐学院院长,全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主要音乐作品有 《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 绿汀,绿色小洲。 43、令狐绚的令怎么读? 令(Ling)孤:1、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临猗(y)西。公元前636年晋重(Ch6ng)耳从秦 返国,渡河,围令Ling)狐:前620年晋败秦兵于令(Ling)狐,皆此。2、复姓。汉代有令(Ling) 狐略。一《辞海》。唐代有令(Ling)狐绹(Tao),官至宰相。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有令Ling) 狐冲。 44、胶鬲的鬲怎么读? 胶鬲(g),殷Yn)周时人。原为殷Yin)王纣臣。遭纣之乱,隐遁为商,文王于鬻yù)贩鱼盐 之中得其人,举之以为臣。其名字散见于《孟子》之《公孙丑下》《告子上》、《国语晋一》、 《吕氏春秋》之《诚谦》《贵因》。一《辞源》。《广韵麦韵》:“鬲(G),姓。殷Y)末贤 人胶鬲(g)之后。”宋.洪迈《戏赠吴知伯》诗:“交游得朱亥,负贩鄙胶鬲(g)。腰间铁丝 箭,上镞紫寒翮hé)。" 45、包牺的包怎么读? 包(Po)牺,即伏羲。《易.系)辞下》:“古者包(Pao)牺氏之王(wag)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陆德明释文:“包(Po),本又作庖。”汉许慎《说 文解字叙》:“古者庖(Pao)牺氏之王(wang)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包 (Pao)”,《辞源》音bao,《汉语大词典》音pao。 46、逢蒙的逢怎么读?
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wā)’,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 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42、贺绿汀怎么读? 贺绿(Lǜ)汀(tīng),1903—1999,作曲家,音乐家。湖南邵东县人。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 和广州起义,皖南事变后参加新四军,1943 年赴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音 乐学院院长,全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主要音乐作品有 《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 绿汀,绿色小洲。 43、令狐绹的令怎么读? 令(Líng)狐:1、古地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临猗(yī)西。公元前 636 年晋重(Chóng)耳从秦 返国,渡河,围令(Líng)狐;前 620 年晋败秦兵于令(Líng)狐,皆此。2、复姓。汉代有令(Líng) 狐略。——《辞海》。唐代有令(Líng)狐绹(Táo),官至宰相。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有令(Líng) 狐冲。 44、胶鬲的鬲怎么读? 胶鬲(gé),殷(Yīn)周时人。原为殷(Yīn)王纣臣。遭纣之乱,隐遁为商,文王于鬻(yù)贩鱼盐 之中得其人,举之以为臣。其名字散见于《孟子》之《公孙丑下》《告子上》、《国语.晋一》、 《吕氏春秋》之《诚谦》《贵因》。——《辞源》。《广韵.麦韵》:“鬲(Gé),姓。殷(Yīn)末贤 人胶鬲(gé)之后。”宋.洪迈《戏赠吴知伯》诗:“交游得朱亥,负贩鄙胶鬲(gé)。腰间铁丝 箭,上镞紫寒翮(hé)。” 45、包牺的包怎么读? 包(Páo)牺,即伏羲。《易.系(Xì)辞下》:“古者包(Páo)牺氏之王(wàng)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陆德明释文:“包(Páo),本又作‘庖’。”汉.许慎《说 文解字叙》:“古者庖(Páo)牺氏之王(wàng)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包 (Páo)”,《辞源》音 bāo,《汉语大词典》音 páo。 46、逢蒙的逢怎么读?
逢(Png)蒙(Meng):夏代善射者,相传是羿()的弟子。《孟子.离娄下》:“逢(Png)蒙(Méng) 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逢(Png),或作逄(Pang)。鲁迅《奔 月》:"哈哈,骗子!那是逢(Png)蒙(Meng)老爷和别人合伙射死的。”“逢(Pang)”,《荀 子.王(Wang)霸》《吕氏春秋具备》《史记.龟(gu)策列传》皆作“蠭(Pang)”。 也可读逢(Feng)蒙(Meng)。 姓氏读逢(Pang),也可读逢(Feng)。“逢(Png)”作姓氏,《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 语大词典》皆音Pang,而《康熙字典》据古韵书和字书音Féng,《现代汉语词典》亦音Féng。 清.张澍(Shù)《姓氏寻源.二冬》:“逢(Feng)氏,澍(Shù)按:商诸侯逢(Féng)伯陵之后。秦有 逢(Fng)氏,逢(Feng)孙与杞子奔郑,掌北门之莞是也。楚有逢(Fng)氏,逢(Feng)伯对楚子, l以武王释微子之缚是也。晋有逢(Feng)氏,逢(Feng)大(da)夫与其二子乘是也。齐有逢(Feng) 氏,逢(Féng)丑父(f)易齐君之位是也。陈有逢(Feng)氏,逢(Féng)滑当公而立是也。吴有逢 (Feng)氏,逢(Feng)同献策是也。字本作逢(Feng),后世分逢(Feng)、逢(Pang)二字,今亦分 列之。” 47、伊稚斜的斜怎么读? 伊稚斜(ch),也作“伊穉(zhi)斜(cha)”。汉代匈奴单(chan)于名。 《史记.匈奴列传》:“军臣单(chan)于弟左谷ù)鑫(l们王伊稚斜(ch)自立为单(chn)于。”司 马贞索隐:“斜(cha),音士嗟反,邹诞生音直牙反。盖穉(zh)斜(cha),胡人语,近得其实。" 《汉语大字典》。案:“斜(ch)”,《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cha,《辞源》《辞海》 无“伊稚斜(ch)”。 48、枚乘的乘怎么读? 枚乘(Shèng),?-公元前140年。西汉辞赋家。淮阴人,字叔。初为吴王刘濞(P)郎中, 时濞(P)欲反,乘(Shèng)上书劝阻(其书人称《上书谏吴王》),不听,遂(su)去,为梁孝王 刘武客。吴、楚七国反时,再上书劝濞(P)罢兵(其书人称《上书重谏吴王》),又不听。景 帝召任乘(Shèng)为弘农都尉。后以病去官。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死于途中。有赋 九篇,今存《七发》等三篇。《汉书》有传。 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景差(Cha又读Chai、唐勒、宋玉、枚乘(Shèng)之赋也, 益乎?'"汪荣宝疏引《法言音义》曰:"枚乘(Shèng),绳证切(qiè)。”唐.杜甫(F)《奉汉 中王手札》诗:“枚乘(Sheng)文章老,河间礼乐存。”清.仇(Qi心)兆整注:“去声。”唐•: 李瀚《蒙求》:“枚乘(Sheng)蒲轮,郑均白衣。”唐.徐夤《龙蛰二首》诗之二:“时通有诏 征枚乘(Sheng),世乱无人荐祢衡。”宋.梅尧臣《送张秀才之淮南》诗:“枚乘(Shèng)I旧居 处,向来秋草生。”依诗律,以上四首诗中的"枚乘(Sheng)”之乘(Sheng)当读Sheng。宋 王谌《张守送酒次敬之韵作诗谢之游北山》:“登临旧能赋,七发踵枚乘(Shèng)。此兴老未
逢(Páng)蒙(Méng):夏代善射者,相传是羿(Yì)的弟子。《孟子.离娄下》:“逢(Páng)蒙(Méng) 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逢(Páng),或作逄(Páng)。鲁迅《奔 月》:“哈哈,骗子!那是逢(Páng)蒙(Méng)老爷和别人合伙射死的。”“逢(Páng)”,《荀 子.王(Wàng)霸》《吕氏春秋.具备》《史记.龟(guī)策列传》皆作“蠭(Páng)”。 也可读逢(Féng)蒙(Méng)。 姓氏读逢(Páng),也可读逢(Féng)。“逢(Páng)”作姓氏,《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 语大词典》皆音 Páng,而《康熙字典》据古韵书和字书音 Féng,《现代汉语词典》亦音 Féng。 清.张澍(Shù)《姓氏寻源.二冬》:“逢(Féng)氏,澍(Shù)按:商诸侯逢(Féng)伯陵之后。秦有 逢(Féng)氏,逢(Féng)孙与杞子奔郑,掌北门之筦是也。楚有逢(Féng)氏,逢(Féng)伯对楚子, 以武王释微子之缚是也。晋有逢(Féng)氏,逢(Féng)大(dà)夫与其二子乘是也。齐有逢(Féng) 氏,逢(Féng)丑父(fǔ)易齐君之位是也。陈有逢(Féng)氏,逢(Féng)滑当公而立是也。吴有逢 (Féng)氏,逢(Féng)同献策是也。字本作逢(Féng),后世分逢(Féng)、逄(Páng)二字,今亦分 列之。” 47、伊稚斜的斜怎么读? 伊稚斜(chá),也作“伊穉(zhì)斜(chá)”。汉代匈奴单(chán)于名。 《史记.匈奴列传》:“军臣单(chán)于弟左谷(lù)蠡(lí)王伊稚斜(chá)自立为单(chán)于。”司 马贞索隐:“斜(chá),音士嗟反,邹诞生音直牙反。盖穉(zhì)斜(chá),胡人语,近得其实。”—— 《汉语大字典》。案:“斜(chá)”,《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 chá,《辞源》《辞海》 无“伊稚斜(chá)”。 48、枚乘的乘怎么读? 枚乘 (Shèng),?-公元前 140 年。西汉辞赋家。淮阴人,字叔。初为吴王刘濞(Pì)郎中, 时濞(Pì)欲反,乘(Shèng)上书劝阻(其书人称《上书谏吴王》),不听,遂(suì)去,为梁孝王 刘武客。吴、楚七国反时,再上书劝濞(Pì)罢兵(其书人称《上书重谏吴王》),又不听。景 帝召任乘(Shèng)为弘农都尉。后以病去官。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死于途中。有赋 九篇,今存《七发》等三篇。《汉书》有传。 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景差(Chā又读 Chāi)、唐勒、宋玉、枚乘(Shèng)之赋也, 益乎?’”汪荣宝疏引《法言音义》曰:“枚乘(Shèng),绳证切(qiè)。”唐.杜甫(Fǔ)《奉汉 中王手札》诗:“枚乘(Shèng)文章老,河间礼乐存。”清.仇(Qiú)兆鳌注:“去声。”唐• 李瀚《蒙求》:“枚乘(Shèng)蒲轮,郑均白衣。”唐.徐夤《龙蛰二首》诗之二:“时通有诏 征枚乘(Shèng),世乱无人荐祢衡。”宋.梅尧臣《送张秀才之淮南》诗:“枚乘(Shèng)旧居 处,向来秋草生。”依诗律,以上四首诗中的“枚乘(Shèng)”之乘(Shèng)当读 Shèng。宋. 王谌《张守送酒次敬之韵作诗谢之游北山》:“登临旧能赋,七发踵枚乘(Shèng)。此兴老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