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炒焦: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多为黄或深黄色),并有焦香气。3、炒炭: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棕黄色或棕褐色。根据炒法的操作及加辅料炒与否,可分为清炒法(单炒法)和加辅料炒法(合炒法)。清炒法有根据加热程度不同分为炒焦、炒黄和炒炭。加辅料炒根据所加辅料分为麦麸炒、米炒、土炒、滑石粉炒、蛤粉炒、砂炒等法。二、加辅料炒法目的: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同时,某些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外观质量好。1、麸炒(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15kg)目的:增强疗效一一如山药、白术等。缓和药性一一如积实、苍术等。矫臭矫味一一如僵蚕等。操作方法:先用中火或武火将锅烧热,再将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2、米炒(每100kg药物,用米20kg,最好湿米)目的: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螯。矫正不良气味,如昆虫类药物。操作方法:(1)先将锅烧热,加入定量的米,用中火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拌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2)先将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至所需要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3)米与药物同时下锅。(4)米与药物同时下锅,加盖熏。3、土炒(每100kg药物,用土粉20~25kg。可用灶心土、或黄土、赤石脂等)
2、炒焦: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 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多为黄或深黄色),并有焦香气。 3、炒炭: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 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棕黄色或棕褐色。 根据炒法的操作及加辅料炒与否,可分为清炒法(单炒法)和加辅料炒法(合炒 法)。清炒法有根据加热程度不同分为炒焦、炒黄和炒炭。加辅料炒根据所加辅 料分为麦麸炒、米炒、土炒、滑石粉炒、蛤蚧粉炒、砂炒等法。 二、加辅料炒法 目的: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同时,某些辅料具有中间 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外观质量好。 1、麸炒(每 100kg 药物,用麦麸 10~15kg) 目的:增强疗效——如山药、白术等。 缓和药性——如枳实、苍术等。 矫臭矫味——如僵蚕等。 操作方法:先用中火或武火將锅烧热,再将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至起烟时投入 药物,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 去麦麸,放凉。 2、米炒(每 100kg 药物,用米 20kg,最好湿米) 目的: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矫正不良气味,如昆虫类药物。 操作方法:(1)先將锅烧热,加入定量的米,用中火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 拌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2)先將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 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至所需要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3)米与药物同时下锅。 (4)米与药物同时下锅,加盖熏。 3、土炒(每 100kg 药物,用土粉 20~25kg。可用灶心土、或黄土、赤石脂等)
目的:灶心土味辛性温,能温中燥湿,止呕,止泻。故常用来炮制健脾止泻的药物,如山药等。操作方法:将灶心土研成细粉,置于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物,翻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上一层土粉,并透出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4、砂炒(砂的用量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目的: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如狗脊、穿山甲等。降低毒性,如马钱子等。便于去毛,如骨碎补等。矫臭矫味,如鸡内金、脐带等。操作方法:取制过的砂放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药物,不断用砂掩埋、翻动,至质地酥脆或鼓起,外表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投入醋中略浸,取出干燥即得。5、蛤粉炒(每100kg药物,用蛤粉30~50kg。适于炒制胶类药物。)目的: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和制剂。降低药物的滋腻性,矫正不良气味。可增强药物的疗效。操作方法:将研细过筛后的蛤粉置热锅内,中火加热至蛤粉滑利易翻动时减小火力,投入经加工处理后的药物,不断沿锅底轻翻烫炒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6、滑石粉炒(每100kg药物,用滑石粉40~50kg)目的: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黄狗肾等。降低药物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刺猬皮、水蛭等。操作方法:将滑石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经加工处理后的药物,不断翻动,至药物酥脆或鼓起或颜色加深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灸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成为炙法
目的:灶心土味辛性温,能温中燥湿,止呕,止泻。故常用来炮制健脾止泻的药 物,如山药等。 操作方法:將灶心土研成细粉,置于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 入净药物,翻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上一层土粉,并透出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 放凉。 4、砂炒(砂的用量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 目的: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如狗脊、穿山甲等。 降低毒性,如马钱子等。 便于去毛,如骨碎补等。 矫臭矫味,如鸡内金、脐带等。 操作方法:取制过的砂放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药物,不断用砂掩 埋、翻动,至质地酥脆或鼓起,外表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取出,筛去砂,放凉。 或趁热投入醋中略浸,取出干燥即得。 5、蛤粉炒(每 100kg 药物,用蛤粉 30~50kg。适于炒制胶类药物。) 目的: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和制剂。 降低药物的滋腻性,矫正不良气味。 可增强药物的疗效。 操作方法:將研细过筛后的蛤粉置热锅内,中火加热至蛤粉滑利易翻动时减小火 力,投入经加工处理后的药物,不断沿锅底轻翻烫炒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 筛去蛤粉,放凉。 6、滑石粉炒(每 100kg 药物,用滑石粉 40~50kg) 目的: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黄狗肾等。 降低药物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刺猬皮、水蛭等。 操作方法:將滑石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经加工处理后的 药物,不断翻动,至药物酥脆或鼓起或颜色加深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 内部的炮制方法成为炙法
1、酒炙法(一般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也有用白酒的。)目的: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等。矫臭去味,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酒拌匀,稍闪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置器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此法适用于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2):先炒药后加酒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加热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洒一定量的酒炒干,取出晾凉。此法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酒炙法的操作方法,一般多采用第一种方法,因第二种方法不易使酒渗入药物内部,;加热翻炒时,酒易迅速被挥发,所发一般少用,只有个别药物用此法。2、醋炙法(一般每100kg药物,用米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目的: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如乳香、柴胡等。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如大戟、甘遂、芜花、商陆等。矫臭矫味,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操作方法:(1):先拌醋后炒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摊凉或晾干,筛去碎屑。此法能使醋渗入药物内部,一般需醋炙的药物均可采用此法。如甘遂、商陆、柴胡、三棱、芜花等。(2),先炒药后加醋先将净选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炒至表面熔化发亮(树脂类),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时,喷洒一定量米醋,炒至微干,出锅后继续翻动,摊开晾干。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药物。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醋炙法常用的是米醋,以存放陈久者为好。3、盐炙法(用量通常是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水的用量一般以食盐的4~5倍为宜)目的:引药下行,增强疗效一一一般补肾药如杜仲、巴戟天、韭菜子等盐炙后能增强补肝肾的作用。小苗香、橘核、荔枝核等药,盐炙后可增强疗疝止痛的功效
1、酒炙法(一般每 100kg 药物,用黄酒 10~20kg。也有用白酒的。) 目的: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等。 矫臭去味,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酒拌匀,稍 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置器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此法适用于质 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 (2).先炒药后加酒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加热炒至一定 程度,再喷洒一定量的酒炒干,取出晾凉。此法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 脂。 酒炙法的操作方法,一般多采用第一种方法,因第二种方法不易使酒渗入药物内 部,;加热翻炒时,酒易迅速被挥发,所发一般少用,只有个别药物用此法。 2、醋炙法(一般每 100kg 药物,用米醋 20~30kg,最多不超过 50kg) 目的: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如乳香、柴胡等。 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矫臭矫味,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操作方法:(1).先拌醋后炒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 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摊凉或 晾干,筛去碎屑。此法能使醋渗入药物内部,一般需醋炙的药物均可采用此法。 如甘遂、商陆、柴胡、三棱、芫花等。 (2).先炒药后加醋先将净选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炒至表面熔化发亮(树 脂类),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时,喷洒一定量米醋,炒至微干,出 锅后继续翻动,摊开晾干。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药物。如乳香、没药、 五灵脂等。 醋炙法常用的是米醋,以存放陈久者为好。 3、盐炙法(用量通常是每 100kg 药物,用食盐 2kg,水的用量一般以食盐的 4~ 5 倍为宜) 目的:引药下行,增强疗效——一般补肾药如杜仲、巴戟天、韭菜子等盐炙后能 增强补肝肾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药,盐炙后可增强疗疝止痛的功效
车前子等药,盐炙后可增强泄热利尿的作用。益智仁等药,盐炙后则可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增强滋阴降火作用一一如知母、黄柏等药,用盐炙可起协同作用,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的功效。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如补骨脂、益智仁等药辛温而燥,容易伤阴,盐炙后可抗辛燥之性,并能增强补肾固精的功效。操作方法:(1):先拌盐水后炒将食盐加适量清水溶化,与药物拌匀,放置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2):先炒药后加盐水先将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到一定程度,再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晾凉。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一般均用此法。4、姜炙法(一般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若无生姜,可用干姜煎汁,用量为生姜的三分之一。)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厚朴对咽喉有一定的刺听话性,姜炙可缓和其刺激性,并增强温中化湿除胀的功效。操作方法:将药物与一定量的姜汁拌匀,放置闪润,使姜汁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然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或者将药物与姜汁拌匀,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附】姜汤煮:将鲜姜切片煎汤,加入药物煮2小时,待姜汁基本被吸尽,取出,进行切片,干燥。生姜的用量一般为100kg药物,用生姜10kg。若无生姜,可用于姜煎汁,用量为生姜的三分之一。姜汁的制备方法:(1)捣汁将生姜洗净宜容器内捣烂,加适量水,压榨取汁,残渣再加水共捣,再压榨取汁,如此反复2~3次,合并姜汁,备用。(2):煮汁取净生姜片,置锅内,加适量水煮,过滤,残渣再加水煮,又过滤,合并两次滤液,知当浓缩,取出备用
车前子等药,盐炙后可增强泄热利尿的作用。益智仁等药,盐炙后则可增强缩小 便和固精作用。 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如知母、黄柏等药,用盐炙可起协同作用,增强滋阴降火、 清热凉血的功效。 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如补骨脂、益智仁等药辛温而燥,容易伤阴,盐炙后可拮抗辛 燥之性,并能增强补肾固精的功效。 操作方法:(1).先拌盐水后炒将食盐加适量清水溶化,与药物拌匀,放置闷 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 (2).先炒药后加盐水先将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到一定程度,再喷淋 盐水,炒干,取出晾凉。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一般均用此法。 4、姜炙法(一般每 100kg 药物,用生姜 10kg。若无生姜,可用干姜煎汁,用量 为生姜的三分之一。) 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 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 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厚朴对咽喉有一定的刺听话性,姜炙可缓和其刺激 性,并增强温中化湿除胀的功效。 操作方法: 将药物与一定量的姜汁拌匀,放置闷润,使姜汁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然后置炒制 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或者将药物与姜汁拌匀,待姜汁被吸 尽后,进行干燥。 【附】姜汤煮:将鲜姜切片煎汤,加入药物煮 2 小时,待姜汁基本被吸尽,取出, 进行切片,干燥。 生姜的用量一般为 100kg 药物,用生姜 10kg。若无生姜,可用于姜煎汁,用量 为生姜的三分之一。 姜汁的制备方法: (1).捣汁将生姜洗净宜容器内捣烂,加适量水,压榨取汁,残渣再加水共捣, 再压榨取汁,如此反复 2~3 次,合并姜汁,备用。 (2).煮汁取净生姜片,置锅内,加适量水煮,过滤,残渣再加水煮,又过滤, 合并两次滤液,知当浓缩,取出备用
5、蜜炙法(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10%~13%为宜,通常每100kg药物,用炼蜜30kg,炒至不粘手)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如百部、冬花、紫菀、枇杷叶等药,蜜炙后均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有“蜜炙甘缓而润肺”之说。2.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如黄芪、甘草、党参等药,蜜炙能起协同作用,增强其补中益气的功效。3.缓和药性如麻黄发汗作用较猛,蜜炙后能缓解其发汗力,并可增强其止咳平喘的功效。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其味苦劣,对胃有一定刺激性。蜜炙除能增强其本身的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操作方法:1.先拌蜜后炒先取一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衡释,与药物拌匀,放置闪润,使蜜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及时收贮。2.先炒药后加蜜先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再加入一定量的炼蜜,迅速翻动,使蜜与药物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及时收贮。一般药物都用第一种方法炮制。但有的药物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这时就应采用第二种方法处理,先除去部分水分,并使质地略变酥脆,则蜜就较易被吸收。炼蜜的用量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通常为药物每100kg,用炼蜜25kg。6、油炙法(油炙法所用的辅料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一习称动物油两类。常用的有麻油一芝麻油、羊脂油。此外,菜油、酥油亦可采用。)油炙目的1.增强疗效如淫羊霍,用羊脂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2.利于粉碎如豹骨、三七、蛤,经油炸或涂酥后,能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油炙的操作方法油炙通常有三种操作方法,即油炒、油炸和油脂涂酥烘烤
5、蜜炙法(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 10%~13%为宜,通常每 100kg 药物,用炼蜜 30kg,炒至不粘手) 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如百部、冬花、紫菀、枇杷叶等药,蜜炙后均能增强润 肺止咳的作用。故有“蜜炙甘缓而润肺”之说。 2.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如黄芪、甘草、党参等药,蜜炙能起协同作用,增强其 补中益气的功效。 3.缓和药性如麻黄发汗作用较猛,蜜炙后能缓解其发汗力,并可增强其止咳平 喘的功效。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其味苦劣,对胃有一定刺激性。蜜炙除能增强 其本身的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 操作方法: 1.先拌蜜后炒先取一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衡释,与药物拌匀,放置闷润, 使蜜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不粘手时,取 出摊晾,凉后及时收贮。 2.先炒药后加蜜先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再加入一定量的炼 蜜,迅速翻动,使蜜与药物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及时收贮。 一般药物都用第一种方法炮制。但有的药物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这时就应 采用第二种方法处理,先除去部分水分,并使质地略变酥脆,则蜜就较易被吸收。 炼蜜的用量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地 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通常为药物每 100kg,用炼蜜 25kg。 6、油炙法(油炙法所用的辅料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习称动物油两类。常用的 有麻油-芝麻油、羊脂油。此外,菜油、酥油亦可采用。) 油炙目的 1.增强疗效如淫羊霍,用羊脂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2.利于粉碎如豹骨、三七、蛤蚧,经油炸或涂酥后,能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 碎。 油炙的操作方法 油炙通常有三种操作方法,即油炒、油炸和油脂涂酥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