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散文发展概述 (一)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通讯、报 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巴金《生活在 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柳 青《王家斌》、华山《童话的时代》、臧克 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石油城》 缺陷:题材不够广泛,体裁过于单一,存在较 的概念化倾向。以歌颂为主,较少干预生活、沉 令飞潜生命人生的作品
十七年散文发展概述 (一)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通讯、报 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巴金《生活在 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柳 青《王家斌》、华山《童话的时代》、臧克 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石油城》。 缺陷:题材不够广泛,体裁过于单一,存在较 多的概念化倾向。以歌颂为主,较少干预生活、沉 潜生命人生的作品
(二)1957-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第 二阶段: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 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题材更为广泛,思 想较为深刻,艺术较为精湛,作品数量多, 出现了风格日臻成熟的作家和艺术趋于圆熟 的作品。杨朔《海市》,秦牧《花城》, 刘白羽《红玛瑙集》,巴金《倾吐不尽的感 情》,冰心《樱花赞》,吴伯箫《北极星》 碧野《情满青山》,方纪《挥手之间》,峻 青《秋色赋》
(二)1957-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第 二阶段: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 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题材更为广泛,思 想较为深刻,艺术较为精湛,作品数量多, 出现了风格日臻成熟的作家和艺术趋于圆熟 的作品。 杨朔《海市》,秦牧《花城》, 刘白羽《红玛瑙集》,巴金《倾吐不尽的感 情》,冰心《樱花赞》,吴伯箫《北极星》, 碧野《情满青山》,方纪《挥手之间》,峻 青《秋色赋》
(三)60年代初期,出现了杂文短暂的繁荣。 《北京晚报》开辟以“燕山夜话”为题 的杂文专栏,由邓拓主持,其后,《前线》 杂志和《人民日报》先后开设了“三家村札 记”(邓拓、吴晗、廖沫沙主持)和“长短 录”专栏(夏衍、吴晗、廖沬沙、孟超、唐 弢撰稿)。这些杂文针砭时弊、尖锐活泼 坚持真理、旗帜鲜明,敢于触及社会中的 些矛盾,与歌颂性的散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三)60年代初期,出现了杂文短暂的繁荣。 《北京晚报》开辟以“燕山夜话”为题 的杂文专栏,由邓拓主持,其后,《前线》 杂志和《人民日报》先后开设了“三家村札 记” (邓拓、吴晗、廖沫沙主持)和“长短 录”专栏(夏衍、吴晗、廖沫沙、孟超、唐 弢撰稿)。这些杂文针砭时弊、尖锐活泼、 坚持真理、旗帜鲜明,敢于触及社会中的一 些矛盾,与歌颂性的散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