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搏动 2)胸部疾病: ①一侧胸腔积液或积气,可将纵隔推向健 侧,心尖搏动随之稍向健侧移位;一侧肺不 张或胸膜粘连,纵隔向患侧移位,心尖搏动 亦随之稍向患侧移动。侧卧位时,心尖搏动 如无移位,提示心包纵隔胸膜粘连。 ②胸廓或脊柱畸形时,心脏位置发生改变 心尖搏动亦相应移位
心尖搏动 ·3)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 等,使腹内压增高,膈位置升高,心脏 横位,从而使心尖搏动位置上移
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变化 ·1)生理条件下的变化:胸壁增厚(肥胖 乳房大)或肋间变窄时,心尖搏动减弱, 搏动范围也减小—,胸壁薄(消瘦、儿童) 或肋间增宽时,心尖搏动强,范围也较 大。此外,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 由于心搏有力和心率加快,心尖搏动也 可增强
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变化 ·2)病理条件下的变化: 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左室肥大、甲状腺 功能亢进、发热;贫血时,心尖搏动增 强,范围大于直径2cm,尤其是左室肥 大,心尖搏动明显增强
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变化 心尖搏动减弱:心肌病变(急性心肌梗塞、心肌 病等),心尖搏动减弱;心包积液、左侧胸腔大 量积液或积气、肺气肿时,心尖搏动减弱或消 失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 者,称为负性心尖搏动 (inward impulse),见于 粘连性心包炎,由于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所致。右室明显肥大时,由于心脏顺钟向转 位,左室向后移位,亦可出现负性心尖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