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 2.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功能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及难点:中国工艺美术的功能特点。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多媒体展示陶瓷、玉器、刺绣、金属工艺品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工艺制造大国,工艺制造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相关石玉 编制、缝纫、牙骨以及陶艺等工艺制造,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优秀的工艺美术 作品正如明珠般继续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文化遗存中,被称为“国宝"的文物见证了中罔悠久的 历史,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联结了历史与现实的血脉。它为我们创造了 具有东方特色的美学价值,使我们拥有伟大高尚的精神世界。因此,它不只是孕 育民族文化的土壤,也是发展现代文化的基础。 2.教学内容 工艺美术,泛指各种生活用品的造型设计、装饰艺术,根据器物材质的不同, 可以分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陶瓷工艺、玉石工艺、纺织工艺、竹木工艺等等。 在满足生活实用需求的同时,进而也发展出各种独立的、没有实用功能的纯欣赏 的工艺,如缂(k)丝、刺绣、瓷塑、玉石雕刻的各种挂件和摆件等。但它的核 心,是实用的工艺品,体现了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纯粹的玩赏工艺,正是以它为基础并在这一基础上绽放出来的奇葩。今天的“设 计艺术”,同样是在这一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更好地协调功 能、结构、材料和生产条件、手段的关系而发展起来。 巧夺天工 在西方文化中,技与道、物质与精神、生活与艺术往往是分而治之的,技发 展而为高度发达的科学,道发展而为高度抽象的哲学。而在中国文化中,技与道、 物质与精神、生活与艺术往往是一体的,所以这个古代的科学技术,始终处于一 种不发达的状态,哲学理论,也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庞大的逻辑体系。这固然是它 的弊端,而它有利的一面,却是通过这种一体化的形式,保证了文脉的传承能够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潜移默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高岭玉 受沁后呈乳白色,玉质光滑,片状镂孔透雕。凤鸟头顶羽冠,曲颈长喙,喙 下置一小兽,风展翅欲翔,鸟尾卷起,形神兼备。整器采用镂孔透雕技法琢成, 刻线有力,轮廓清晰,风身上刻划的细部装饰愈增华丽,充分显示出龙山文化时 期高超的琢玉技艺。1991年12月湖南省沣县孙家岗14号墓出土,现收藏于湖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 衣服 讲究面料、式样、织绣图案 饮食 营养价值、更讲究色、香、味、形的配合 “饮酒之道,须得讲究酒具,喝什么酒,使用什么杯。” 包括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 增酒色。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洌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 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不我欺。 至于饮葡萄酒,当然要用夜光杯了。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 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 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词云:‘壮志饥餐 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饮高粱酒,须用青铜酒爵,始有古意。至于那米酒呢, 上佳米酒,其味虽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当用大斗饮之,方显气概。百草 美酒,乃采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气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饮先醉 百草美酒,乃采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气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饮先醉 饮这百草酒须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以饮百草酒则大增芳香之气。饮绍 兴状元红须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强可用,但已有衰败气象 至于元瓷,则不免粗俗了。 饮梨花酒该当用翡翠杯。白乐天杭州春望诗云:‘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 酒趁梨花。’你想,杭州酒家卖这梨花酒,挂的是滴翠也似的青旗,映得那梨花 酒分外精神,饮这梨花酒,自然也当是翡翠杯了。 饮玉露酒,当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细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饮, 方可见其佳处。理想的白酒杯为圆身有杯脚,若用手直接托着杯身,可令冻酒变 温,杯脚可方便旋动酒液,令香味散发。 “若无佳器,徒然糟蹋了美酒”。真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仅满足 了口腹的物质追求,更传承了传统的精神文脉。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Flash.Visit www.print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正是基于技道合一、物质精神合一、生活艺术合一的传统,几千年来,中国 的工艺美术获得了持续繁荣的高度发达,印染织绣工艺、陶瓷工艺、琢玉工艺、 漆器工艺、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牙角工艺等等,琳琅满目,蔚为奇观,尤以清 代的制作,在技术上登峰造极,技近乎道,几如鬼斧神工。 1早在秦汉时就己举世闻名的丝织工艺,历经唐宋元明蒸蒸益盛,遍及朝野。 至清代,库缎作为宫廷的御用品,匹料每件长二丈一尺,门幅二尺二寸,经向缎 组织显花,维向缎组织地纹,局部用金线点缀,或用彩色丝线装饰,织造技艺复 杂而织成后的效果华丽雍容。妆花是云锦中工艺技巧最精、费工最大、色彩最为 绚丽的一个品种,通过“通经断纬”的织造方法,在同一根显花纬线上可以变幻 出多种色彩。其中的“金宝地”,是用园金线织满缎地,配以五彩缤纷的图案 以维浮线显花挖梭织造,织成后光泽闪耀,金彩交辉。 2.刺绣工艺更臻于极盛,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如百花齐放,成了深闭闺门 中的女性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被称作“女红”。尤以苏绣、湘绣、粤绣、 蜀绣,称为“天下四大名绣,”,发展出套针、撇和针、戗针、缠针、滚针、接针、 扎针、松针、刻鳞针、施毛针、打子、盘金、双面绣等丰富至于不可思议的针法, 劈丝之细,可将一根毛发般的丝线劈为数十根,使绣出来的图案花样如画工染出 一般,穷工极妍,造神人微。清末的沈寿,曾总结自己的刺绣经验,由张春记录 整理成书《雪宦绣谱》,全面地记载了当时的各种刺绣技艺,其中许多工艺的精 致性和高难度、虽今天的高科技也难以完成。 3.制瓷工艺的成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宋代的五大名窑为标志,定 窑的刻花白瓷、汝窑的青瓷、官窑、哥窑的开片、钧窑的变色釉,无不“似玉 非玉胜似玉”。至元明的景德镇,更被称为“瓷都”,使制瓷工艺达于登峰造极 入清更集与大成。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郎廷极和唐英的先后督造监 制下,江西景德镇官窑所烧制的产品,称为世界制瓷史上的极致。不仅仿烧历 代名瓷惟妙惟肖,还有仿木器、仿漆器、仿织锦、仿竹器、仿玉器、仿石器、仿 青铜器等,无不足以假乱真。更在仿烧各类工艺品的基础上,不惜工本、挖空心 思地专门烧造各种模仿生物形象的所谓“像生瓷”。 乾降款粉彩塑果品蟹盘 中心爬伏一只螃蟹,四周散落核桃、红枣、荔枝、李荠、石榴、花生、莲子、 瓜子、樱桃、菱角等。盘口沿处模印缠枝莲花纹,圈足内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 制”六字款。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 转心瓶是汉族陶瓷艺术的珍品,属于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在一个镂孔瓶内, 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转“转心瓶”瓶体由内瓶、外瓶、底 座分别烧制组成。内瓶上部为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形,上有装饰绘画,有四季 景物、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 面,犹如走马灯 乾隆镂空回字形纹葫芦式交泰瓶 清代流行的一种瓶式。器腹中段镂雕成如意头形,套钩回纹或倒、正T形。 瓶体上下于纹饰间相互钩套、连为一体,可以活动却不能分开,寓意"天地交泰" 这种工艺被称作“交泰”,寓意“上下一体,天下太平,万事如意”。为清代乾隆 早期御窑厂督陶官唐英和催总老格刻意制作专供乾降皇帝玩赏的佳器。是乾降时 期的特殊制品,也是我国古代制瓷史上设计最为精巧、工艺最为复杂的制品,传 世品极少。 在装饰方面,继宋瓷的刻花、印花,元代的青花、釉里红、明代的五彩,雍 正以后所兴起的粉彩及珐琅彩,更把瓷器装饰的技艺推向丰富多彩的极致。 粉彩是在五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它与五彩的不同,在 于采用一种不透明的玻璃白粉打底,然后在白粉上加彩。由于这层白粉的衬托, 烧成后的彩绘不像五彩那样浓艳强烈,而给人以粉润、淡雅而又柔软的感觉, 所以称作“软彩”,而从此之后,五彩便被称做“硬彩” 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双耳瓶 瓶为直口,削肩,腹部呈橄榄形,胫部微敛,图足。颈部以一双贯耳为饰 足边有两个长方形管状穿代孔。此种器形,只有珊瑚红地粉彩一个品种,而未见 其它釉色。可作比照参阅的器形,有雍正粉彩或青花八桃橄榄瓶,瓶身均为橄榄 形状,所不同的是橄榄瓶是束颈敞口,而此瓶是则直口,再加以贯型双耳,特别 是足部仿照汉壶尊的形制,饰以两个穿代孔,不仅器形的烧造难度更高,而且视 觉效果都更为稳重端庄,优美典雅。瓶通体满施珊瑚红釉为地色,釉质细腻均匀, 色彩浓艳而不失典雅。在珊瑚红地色上绘黄色、粉色,白色三朵怒放的牡丹花, 花蕊密布其间,花瓣层叠。 粉彩的描绘,由五彩的单线勾廓、平涂体面改为有光暗变化的没骨渲染,能 表现出颜色的深浅和物体反侧的阴阳面,使画面形象增加了层次而显得更加真实 生动,与当时恽南田没骨花卉画派的效果最为接近,标志着瓷绘表现手法上的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大进步,成为清代釉上彩瓷的一个重要品种。 珐琅彩的出现是学习和吸收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而烧成的又一釉上彩瓷新 品种,通过提高胎釉的白度,在其上用珐琅彩料描绘形象,所使用的彩色,达到 二十多种,从而使所描绘出来的形象,也比粉彩更加华美细腻,其纤巧之处,可 以细入豪芒。 这些鬼斧神工般的造型,以及釉色的呈色,彩绘的呈色,都需要“土”与“火” 的相互配合,否则的话,既不能使造型达到形体一点不走样,又不能使釉色和彩 绘达到理想的呈色效果。所以制瓷工艺又被称做“土的艺术”和“火的艺术”, 所谓“土的艺术”是指各种胎土和釉料的配方。 在中国陶瓷史上,受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元代以前只以一种瓷石类型的原 料烧制成器,入元,景德镇烧制的瓷胎开始采用瓷石和高岭土两种原料混合而成 即所谓的“二元配方法”,这样可以大为减少器物受火热之后产生变形的弊端。 但这种“二元配方法”,全靠手工的调配,其配比的要求很难草握,清代的 官窑制作,对此却达到了得心应手。 由于高岭土用量的提高,使得陶瓷能够经受1300度的高温,使得陶瓷的成 品率大大提高。陶瓷的白度、硬度,釉质的透明度、光泽度都得到了普遍提高。 即使烧造形体变化非常复杂,线条转折及其繁密的造型。也能做到形体不走 样。无论气势磅礴,还是小巧玲珑,乃至薄如蛋壳的,通过不同的配方把握,都 能在工艺材料上首先得到保证。 镂空香薰、福字壶、禄字壶、寿字壶,雍正时的书灯,乾隆的交泰瓶、冠架 花篮等。 所谓“火的艺术”是指烧造时的不同火候,不仅对釉、彩的呈色,更对胎体 的形状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恰好的火候,即使在合适的配方也不能完美的烧出 完美无缺的器型,呈出无暇的釉、彩。如果温度不够即所谓“欠烧”的话,坯体 就不能很好地瓷化:如果温度过高即所谓“过烧”的话,烧成温度超出胎料所能 承受的范围,坯体就会膨胀变形甚至开裂。 4.雕漆工艺由秦汉至清代,在传统的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 等品种的基础上,不仅使技艺手法更加精益求精,髹xū漆之多竞达到一二百层, 使剔出的图像更富于层次:还发展出了螺钿、百宝等新的工艺。尤其是薄螺钿的 工艺,钿片剥离越来越薄,裁切越来趣小,拼合越来越巧,镶嵌越来越精,刻花 越来起钿,对于形象的表现,足以与工笔画相姚美。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