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美术的功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国美术的自娱功能: 2.理解中国美术的经济功能: 3掌握中国美术的社会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美术的社会功能 难点:正确认识中国美术的“共名”、“异名”。 三、教学过程 以《千里江山图》的欣赏为重点进行本节内容的思政教育。在美术欣赏课中 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有,是必不可少的。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 必先去其史。”可见,一个民族的传承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延续和民族精神的延续 中国有者璀璨的五千多年文明,在当今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部分大学 生官目崇尚西方文化 而缺失本土思想文化底 这是一幅难得 见的国宝,故宫博物院迄今为止也仅仅展出过4次,每次都 是巨大的排队长龙只为这惊鸿一瞥,所有亲眼目睹《千里江山图》的观者,都必 然会对这件恢弘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深感着迷!此画最令人惊叹的特点, 便在于其鲜明的色彩,以及巨幅的尺寸和比例。全画以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 这时期流传下来的任何青绿山水都要鲜艳,画卷的尺幅更几近12米长、半米高 大小几 平是张择 端举世闻名 《清明上河图》 2 ,只见画 中峰峦起伏 绵延千里:高崖飞瀑的山间点缀着房舍、屋字及水榭、楼台:并有水车和桥梁 地势而建,湖上则有渔舟、游船荡曳其间,水天相接,益发突显江河浩渺无尽之 意。《千里江山图》中的跨江长桥,不仅代表北宋在工程技术上的卓越成就,同 时也反映出中睁以后南方经济讯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到了北宋 末年 江南的艺术文化随着经济的繁荣, 逐渐受到士大夫高度的评价,甚至宫廷 中亦莫不流行“ 江南风 而江南景致在当时也成为最富诗意、最适合 人画 的题材。王希孟以写实的技法,逼真地呈现这一片色彩绚丽、犹如仙境般的江南 风光,遂成为徽宗治下大好山河的代表,让皇帝和他的臣子们相信自己的王朝将 如绘画般真实美好,垂世不朽!带领学生欣赏完完本幅图,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 自豪感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真正的弘扬优秀传统! 的真 价值 及它所代表的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进程,相信误程结束之后,同学们布 儿何 背后的人文精神 民族性格 以 能够了解国宝的过去和现在,而骄做自豪,大家都想走进博物馆,起到比扬传统 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目的。 伦理教化是中华文明传承和演化过程所自然承载的贵任,是广大民众所遵循 和自律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如《清可 十四孝图》、《孟母断机图》《干 载流芳》等文艺作品更是首屈一指,成为当时道德人伦的宣传重地,这 些作品不 仅蕴含了当地社会各阶层“所要宣扬与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更以独特的美感 形式将之具象地表达出来,契合了人们心中对美与善的追求,通过带领学生欣赏, 学习优良传统美德。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1.课堂导入 个人化的功能(发泄愤懑、排造闲适、标榜高雅) 社会化的功能(巫术、政教、宗教、 商业) 美术总是与人的存在,包括物质的,尤其精神的、情感的需求紧密 的联系在一起。而正是由于这种存在的丰富多彩,美术的门类和品种、 内容和形式才会如此的丰富多彩。 2.教学内容 一、社会功能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作品简介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全书十卷,可分为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 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370余名画家传记三部分,具有当时 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 里程碑的意义。 作者简介 古人治学,有两种情况,一是虽然出身富裕,但依靠个人的发奋用功,终于 有成:二是凭借着家庭传统的深厚积累和有利条件,加上自己的勤勉用心,由此 获得了新的业结。《历代名画记》的作者张彦元前屈于后一种情况。 张彦远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和祖父张弘靖,都官至幸相,他们与当时的 许多文人士大夫一样,都雅好书法,对张彦远产生直接影响。 张弘靖学魏晋人书法,不拘泥于门派流别,多有心得。他初从钟繇入手,后 改学王羲之,再改学王献之,“书体三变,为时所称”。他继承了张氏祖上收藏历 代书法名画的家风,将所得俸禄,除了养家、施舍之外,其余均用于购求书画 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一度使家中的收藏得以与皇家内府相提并论,以致连皇帝 也不免眼红。元和十三年,唐宪宗居然下诏索要张家收藏的名画法书。张弘靖慑 于皇威,哪里还敢违抗?只得将家藏书画中的珍品名迹 一进献。到了张彦远懂 事的时候,家威书曲已经在各种名义的“进奉”和历次战周中数失,“传家所有” 已是十无一二了。张彦远从小受到家庭影响,在书法方面很有长进,擅长隶书 尤其喜做八分书。尽管他自己说“自幼及长,习熟知见,竞不能学一字”,但后人 对他书法的评价是“落笔不愧作者”,可见是具有相当功力的 尤越的 庭环境给张彦远创造了 个常人无法比拟的学习条件,但他认为不 能在书法创作上有所发明,为此曾“夙夜自责”,甚至引为终身之痛”。所幸的是 家藏书画虽已“十无一 二”,但鉴赏收藏的学问却不会随着这些书画的流散而消 失。张彦远从小耳濡目染,在这方面学到了不少知识,日积月累,练就了一双“法 眼”。他自称对于“收藏鉴识,有一日之长”。此时朝廷倒也不再要张家进献什么了 张 远得以根据硕果仅存的传家之宝 心研讨书学 他 刻地认 古以来,名面法书流传虽多,但许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们的价值,因此也没 有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战争、动乱的破坏,足以使大量珍贵书画毁于兵火之中: 公家和私人尽管藏而宝之,却往往因不得其人而产生不辨好坏、不明真假的流弊: 至于有些人假收藏之名,行“藩身”之实,以名家之画作为加官晋爵的手段,乃至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Visit www.printf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成为一时风气,这就更值得后人引以为戒了。所有这些,张彦远认为都会给绘画 艺术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为此,他萌发了编写一本记述历代画家、作品的著 作的想法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开宗明义: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於 天然,非由述作。 1.巫术观念 一切存在物和自然现象中都有着一种神秘的属性:神灵在支配着人类的命 运。 美术并非独立的静观艺术,而是与其他艺术形式(音乐、舞蹈、咒语)混融 一体,不可分解, 1)《彩陶人面鱼纹盆》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由细泥红陶制成,散口 卷区 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 头顶有似发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 ,左 为黑色半弧形 眼晴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 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若两条大鱼。另外,在人 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 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 洁并充满奇幻色 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中有大量的动物形纹饰,如鱼、鹿、蛙等,以鱼纹最为 典型。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公认的彩陶艺术精品。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 很像一种特制的葬具。人面由人鱼合体而成,人头装束奇特,像是进行某种宗教 活动的化妆形象,具有巫师的身份特征,因此这类图画一般被认为象征若巫师请 鱼神附体,为天折的儿童招魂祈福 也有人认为人面与鱼纹共存构成人鱼合体 寓意鱼已经被 分神化, 可能 作为图腾来加以崇拜 2)三代 “国之大事,在紧与戎 祭:祭祀鬼神,祈求神灵的保佑。 成:部落间的征战。 青铜器 礼器敦穆肃重的仪式狞厉恐怖的纹饰 饕餮((taotie)是古代中国神话 1的 怪物 占书《山海经北次二经》 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美食家俗称“老馨”:贪财曰客,在世上代表人性中的含欲 “警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凶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 神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白己的身体吃草,只有个大头 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最后把自己都给吃掉了,有头无身。它是贪欲的象征, 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梦的人」 后来,人们刻于鼎上,用来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威严至上的崇高地位和镇慑的 作用。 3)战国楚墓帛画 两汉幕室帛画、壁画、画像砖石 内容:灵魂升天,伏袭女娲 表达生死一体化的巫术观念。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我国很早的时候就流行鬼神崇拜,相信在人的身上存在着一种可以脱离肉体 而活动的东西」 灵魂,认为人死后比灵不死,高答禁是天庄护白的 为自己的子人排扰解难、祈祥佑福。他们也相信灵魂如可回归肉体便能重 新获得生命。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地具有浓厚的神鬼思想,“信鬼而好祠”,敏鬼 神尊祖先,在各地建造了许多的先王祖庙和公卿祠堂为了祈神赐福、消灾祛祸, 常常举行祭视仪式 (1)战闲禁帛 《人物龙凤帛 这 幅带有迷信色彩的风俗画,画中的妇女在向墓中死者祝福。据史料记载 时楚国有一种习俗观念,希望死者灵魂得以超脱,所以也有人认为,画中妇女 就是墓主人,她在祈求龙凤引导她升入天国,以求得再生。 战国中期晚段。长31厘米,宽22.5厘米。帛画呈长方形,质为深褐色平纹 绢,用墨绘成,兼用白粉,但多脱落,以写意手法绘人物及龙凤。画的主体为 日女 身为 绣有云纹的广袖长袍, 束宽带 下摆前后分 张, 象倒悬的牵牛花 双手合草,作祈祷之状。妇女站在 弯月形物之上,应即表示立于龙船之 女妹上方有一夔一凤。凤鸟昂首展翅,一足前伸,一足后伸,尾瓴上卷到头部上 方,现得强健有力。风鸟前方有一竖垂的龙,一足前伸,另一足已不甚清,尾部 卷曲。1949年,在长沙东南郊楚幕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绘画风格 这种造型样式与青铜器上的人物有相似之处 但因这是绢上线描,更见流畅 之韵,人物唇口与衣袖上施点朱色,使画面增加生机。龙和凤的动态与妇女的静 态形成了对比,全图将人物置中而周围留有大量的空间,动态物体却置于边缘而 没有多少空间,在空间感觉上造成了一种对比中的和谐,使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完 整的作品。画中勾勒用笔流畅,线条曲直配合得当,用色十分讲究,显得协调并 富有装饰意味 《人物御龙棉画》 (2)西汉帛田 《软侯家属墓生活图》/《马王堆一号墓彩绘帛画》 以马干堆三号墓的帛画为.悠个画面分为地下,人间和天国三大部分。地 面若 一个“地神”,脚踏两条大整, 双手托举大地,画面空处 称的“玄武”和“立熊” (打鬼的小方 ,说明汉) 设想的 下世界 并用 条 神蛇横陈于下,象征地层表面。人间则设“虚”、“实” 界。实,则指大地之上, 以祭祀为中心,有7位男子祭飨死者。虚,则指祭祀画面之上,墓主升天的形象。 这是全幅帛画的正中位置,也是画面最为开阔的场地。当然,也是帛画的核心部 位。莫主身穿锦衣,特,前有两里空后面二个侍女。左右 龙,以此区分上段天国和下 沿人间 天国部分则以守门 人为中心, 其上正中有 首蛇身的“烛龙”,两旁配以日月,其下左右有翼龙、神豹等,布局匀称,形成 幅神秘的天国图案。 绘画法则 采用综合利用开合方法的袍图法则。开,是向周用放:合,是向中心,集中 同时,采取严格对称又不尽雷同,均衡而非纯数量的相等,而且环环相扣,从“地 下”到“天国 达到日 此 彼,贯连全画, 设计巧妙 2.中国美术的社会功能,随之而起的,是礼教的、政治的和宗教的观念 举例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Fsh.Visit www.prinf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①两汉帝王把开国功臣的图像绘制在辞阁和云台壁画中。 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位功臣像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以教化后人。 ②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历史故事 荆轲刺泰 二桃杀三士无不强调美术作品政治教化的功能。 《历代帝王图》[唐]阎立本,绢本设色,现藏美国波士顿的美术博物馆。 作者简介 阎立本(约601一73),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父阁毗 和其兄阁立德都普于绘画、工艺、建筑。阁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 线条刚劲 神采如 色彩古雅 ,笔触较 信器郑法大物本细致,其作品倍受当世推崇,被时人 作品鉴赏 历代帝王图作品主题 阎立本在创作中根据13位帝王各自的特点和对其功过的“正统"评价加以表 现,并把自己的褒贬态度融于笔端。画家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 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 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限琐庸腐之态 图中的前汉昭帝刘弗陵,文静福态,从容沉稳,一副胸怀开阔、富有远见卓 识的神态,俘然大国君主气派。 刘秀是后汉的开国皇帝,胸襟博大,足智多谋。阎立本根据记载将其描绘成 身材高大、两根有神、双眉解展,处处都流露出自信、豁大气质的开国君主。 曹不在画中的形象,虽然有开国皇帝的气势,但心地狭隘,显得外露不含蓄, 目光福人,双唇微闭,一副骄横不可一世的神态 画中的蜀主刘备的形象则显得疲惫,面容忧郁,口微张,紧皱眉头,似欲吐 心声而又不可言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能想到他那忙碌成疾却还是兴复不了汉室的 无奈。 画家笔下的隋文帝杨坚,细高的身材,长脸庞,头略倾,眼神不固定,似在 左右溜转,紧闭双唇,一副颇有心计的样子。 构图上采用“主大从小”的方式,以小衬大,以突出帝王形象,区别身份。 线 该作品人物造型清秀,衣纹纤细挺然,显然保留了六朝秀骨清像的造型特点。 沿衣纹线以淡墨略作渲染,突出衣服的褶皱,是六朝人的方法,而作者有时在 些地方以朱砂沿衣纹线由深到浅晕染,已是在六朝基础上的创造,藉以增强绘画 的装饰气氛,而不仅仅是从衣纹造型出发来处理画面。虽然作品有不少六朝人气 息,但亦有非常明确的初唐气象。比如陈文帝、陈废帝身旁的仕女形象开始有意 识夸大女性柔媚的特点,或站立环视,或嫣然而笑,神情举止与六朝有很大的不 同。衣裙的处理,则多突出身体的啊哪,下半部则是唐人写像的显著造型。 全图线条挺拔有力,色彩凝重,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画家通过细节处理, 表现帝王们的内心世界和经历,以画笔表现历史,爱憎分明。《历代帝王图》在 用色和人物衣着的处理上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 设色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Flash.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document is produced by trial version of Print2Flash. Visit www.print2flash.com for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