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并能比对两者成像结果的不同之处: 4.理解扫描仪探测性能指标的含义,能够对后续传感器的参数进行读取: 5.了解其他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及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6.掌握由传感器特性决定的遥感图像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 1.主要内容:传感器及其组成,传感器的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感器及其组成,传感器的不同类型 3.问题与应用:如何理解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 第二节摄影型传感器 1。主要内容:航空摄影机的特点,摄影相机需具备的条件,摄影机的类 型,常用的航空摄影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摄影机,摄影机的类型,相机条件 3.问题与应用:作为测图用的摄影机,在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上分别要 满足什么条件?四种不同类型的摄影机的成像结果将有什么差异? 第三节扫描方式的传感器 1.主要内容:光机扫描仪及其特性,推帚式扫描仪,高光谱传感器,侧 视雷达传感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光机扫描仪及其组成部分特性,总视场角,IOV 响应范围,光谱灵敏度,CCD固体扫描仪及其工作原理,线性阵列对 像面扫描成像仪,高光谱传感器,谱像合一,侧视雷达传感器。 3.问题与应用:说明扫描方式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及获取数据的特点。比 较不同传感器的特点。 第四节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主要内容:传感器发展趋势,思政元素:我国高分卫星传感器特征与 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高分一号至七号卫星传感的特征,传感器发展趋 势。通过近十年来中国传感器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开拓进取的科学精 神。 3.问题与应用: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说明传感器今后发展的趋势,我国 十一五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的传感器设置分别有何不同, 又是如何做到各项指标的高分辨率的? 第五节遥感图像的特征 1,主要内容:谣感图像的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 6
6 工作原理,并能比对两者成像结果的不同之处; 4.理解扫描仪探测性能指标的含义,能够对后续传感器的参数进行读取; 5.了解其他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及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6.掌握由传感器特性决定的遥感图像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 1.主要内容:传感器及其组成,传感器的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传感器及其组成,传感器的不同类型。 3.问题与应用:如何理解传感器是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 第二节 摄影型传感器 1.主要内容:航空摄影机的特点,摄影相机需具备的条件,摄影机的类 型,常用的航空摄影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摄影机,摄影机的类型,相机条件。 3.问题与应用:作为测图用的摄影机,在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上分别要 满足什么条件?四种不同类型的摄影机的成像结果将有什么差异? 第三节 扫描方式的传感器 1. 主要内容:光机扫描仪及其特性,推帚式扫描仪,高光谱传感器,侧 视雷达传感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光机扫描仪及其组成部分特性,总视场角,IFOV, 响应范围,光谱灵敏度,CCD 固体扫描仪及其工作原理,线性阵列对 像面扫描成像仪,高光谱传感器,谱像合一,侧视雷达传感器。 3.问题与应用:说明扫描方式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及获取数据的特点。比 较不同传感器的特点。 第四节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主要内容:传感器发展趋势,思政元素:我国高分卫星传感器特征与 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高分一号至七号卫星传感的特征,传感器发展趋 势。通过近十年来中国传感器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开拓进取的科学精 神。 3.问题与应用: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说明传感器今后发展的趋势,我国 十一五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的传感器设置分别有何不同, 又是如何做到各项指标的高分辨率的? 第五节 遥感图像的特征 1.主要内容:遥感图像的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
辨率。 3.问题与应用: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如何理解图像的光谱分辨 率? (三)思考与实践 1.理论思考的要求:结合光机及推帚式典型代表传感器获取的遥感数据 进行成像特点说明。掌握不同传感器的类型、光机扫描仪和推帚式扫描仪 的工作原理,光机扫描仪的探测器性能指标,包括瞬时视场角、探测响应 范围,解决传感器参数。 2.实践技能要求:通时查阅有关资料,能够理解传感器给出参数的意义, 能够读懂参数,并能够对图像的质量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读懂并分析国产 高分卫星数据参数。实验一,ENVI软件的处理基础与遥感图像的显示: 对比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图像,理解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 辐射分辨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计算机演示、提问学生,进行互动教学。采用多媒 体教学手段。 第4章地球资源卫星数据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卫星遥感平台的轨道运行方式,了解赤道坐标系,熟悉基本的遥 感卫星轨道参数的意义,掌握基本的两种卫星轨道运行特征: 2.熟悉Landsat卫星发展历程,掌握陆地卫星的系列参数: 3.掌握陆地卫星的轨道特征,了解不同系列的轨道差别 4.了解陆地卫星工作系统的组成,掌握其传感器分系统的特征。 5.掌握陆地卫星数据的物理特征和几何特征 6.了解各国发射的其它地球资源卫星数据: 7.熟悉气象卫星的轨道参数特征,了解中国先进的代表卫星数据。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一卫星遥感平台 1.主要内容:卫星遥感平台的轨道运行方式及其参数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开普勒三定律,赤道坐标系,常用遥感卫星参数 卫星轨首及其特点,太阳同北轨首,地球静止卫星轨首。 3。问题与应用:常用的遥感卫星参数有什么意义?不同的卫星轨道参数 能够决定卫星什么样的飞行特征?可以得到什么特点的图像? 第二节Landsat陆地卫星简介 7
7 辨率。 3.问题与应用: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如何理解图像的光谱分辨 率? (三)思考与实践 1. 理论思考的要求:结合光机及推帚式典型代表传感器获取的遥感数据 进行成像特点说明。掌握不同传感器的类型、光机扫描仪和推帚式扫描仪 的工作原理,光机扫描仪的探测器性能指标,包括瞬时视场角、探测响应 范围,解决传感器参数。 2. 实践技能要求: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能够理解传感器给出参数的意义, 能够读懂参数,并能够对图像的质量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读懂并分析国产 高分卫星数据参数。实验一,ENVI 软件的处理基础与遥感图像的显示; 对比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图像,理解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 辐射分辨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计算机演示、提问学生,进行互动教学。采用多媒 体教学手段。 第 4 章 地球资源卫星数据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卫星遥感平台的轨道运行方式,了解赤道坐标系,熟悉基本的遥 感卫星轨道参数的意义,掌握基本的两种卫星轨道运行特征; 2.熟悉 Landsat 卫星发展历程,掌握陆地卫星的系列参数; 3.掌握陆地卫星的轨道特征,了解不同系列的轨道差别; 4.了解陆地卫星工作系统的组成,掌握其传感器分系统的特征。 5.掌握陆地卫星数据的物理特征和几何特征; 6.了解各国发射的其它地球资源卫星数据; 7.熟悉气象卫星的轨道参数特征,了解中国先进的代表卫星数据。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卫星遥感平台 1.主要内容:卫星遥感平台的轨道运行方式及其参数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开普勒三定律,赤道坐标系,常用遥感卫星参数, 卫星轨道及其特点,太阳同步轨道,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3.问题与应用:常用的遥感卫星参数有什么意义?不同的卫星轨道参数 能够决定卫星什么样的飞行特征?可以得到什么特点的图像? 第二节 Landsat 陆地卫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