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的界限。肛门三角,尿生殖三角的位置,内容,观察女性狭义会阴:了解其妇产科的应 用。10.在腹膜模型及标本上观察大、小网膜的构成,寻找网膜孔:观察网膜囊,理解其四 壁。11.在整体标本上观察各器官的系膜及韧带。12.在男、女性盆腔正中矢状切模型上观察 腹膜陷凹的名称和位置。 12.运动系、内脏学标本考核 目的要求:通过本次标本考核检查学生对运动系、内脏学标本学习情况,以此进一步督 促学生加强对标本的学习。 考核内容:运动系、内脏学标本、模型。 13.心模型 目的要求: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心的位置、外形和心各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 系统的组成、位置和功能: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和重要分支:心的体表投影。熟悉 心壁的构造及心包腔的形成。 实验内容:1.在心模型上观察心四个腔的位置及名称。2.在心的模型上,观察心脏各 腔的形态结构、房间隔、室间隔的位置、形态结构:了解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卵 圆窝、室间隔膜部)。3.重点观察三尖瓣复合体、二尖瓣复合体的构成与作用。4.在胸腔 原位标本上,观察心的位置、外形、心的趾邻。5.在心的离体标本上,观察心脏各腔的形 态结构、房间隔、室间隔的位置、形态结构:了解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卵圆窝 室间隔膜部)。6.在心的传导系模型上观察心传导系的组成、位置。7,在胸腔原位标本上 观察、触摸心包、心包腔的结构。 14.心血管、内分泌系 目的要求: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和重要分支:心大、中、小静脉及冠状窦 各心腔的血管出入口。掌握各内分泌器官的位置及形态。 实验内容:1观察心脏标本及心包的层次、心包窦的位置。2.在心的离体标本上,模 型上观察左、右冠状动脉、冠状窦的位置、开口、分支和属支。3.观察内分泌各器官。 15.动脉标本实验 目的要求:了解肺循环动脉的概况。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的形态、位置:锁骨下动脉、 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体表投影:胸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及肋间后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了解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的行径:4.掌握腹主动脉的分支肾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 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它们分支的行径和分布。了解髂内动脉:壁支和脏支(子宫动脉) 掌提髂外动脉的分支股动脉、胭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会阴的界限。肛门三角,尿生殖三角的位置,内容,观察女性狭义会阴:了解其妇产科的应 用。10.在腹膜模型及标本上观察大、小网膜的构成,寻找网膜孔;观察网膜囊,理解其四 壁。11.在整体标本上观察各器官的系膜及韧带。12.在男、女性盆腔正中矢状切模型上观察 腹膜陷凹的名称和位置。 12. 运动系、内脏学标本考核 目的要求:通过本次标本考核检查学生对运动系、内脏学标本学习情况,以此进一步督 促学生加强对标本的学习。 考核内容:运动系、内脏学标本、模型。 13. 心模型 目的要求: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心的位置、外形和心各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 系统的组成、位置和功能;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和重要分支;心的体表投影。熟悉 心壁的构造及心包腔的形成。 实验内容:1.在心模型上观察心四个腔的位置及名称。 2.在心的模型上,观察心脏各 腔的形态结构、房间隔、室间隔的位置、形态结构;了解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卵 圆窝、室间隔膜部)。 3.重点观察三尖瓣复合体、二尖瓣复合体的构成与作用。4.在胸腔 原位标本上,观察心的位置、外形、心的毗邻。 5.在心的离体标本上,观察心脏各腔的形 态结构、房间隔、室间隔的位置、形态结构;了解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卵圆窝、 室间隔膜部)。 6.在心的传导系模型上观察心传导系的组成、位置。 7.在胸腔原位标本上 观察、触摸心包、心包腔的结构。 14. 心血管、内分泌系 目的要求: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和重要分支;心大、中、小静脉及冠状窦; 各心腔的血管出入口。掌握各内分泌器官的位置及形态。 实验内容:1.观察心脏标本及心包的层次、心包窦的位置。2.在心的离体标本上,模 型上观察左、右冠状动脉、冠状窦的位置、开口、分支和属支。3.观察内分泌各器官。 15. 动脉标本实验 目的要求:了解肺循环动脉的概况。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的形态、位置;锁骨下动脉、 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体表投影;胸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及肋间后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了解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的行径;4. 掌握腹主动脉的分支肾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 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它们分支的行径和分布。了解髂内动脉:壁支和脏支(子宫动脉)。 掌握髂外动脉的分支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实验内容:1.在胸腔原位标本和离体心脏标本上观察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以及动脉韧 带的位置、行径。2.在胸膜腔原位标本上观察主动脉的起止、行径、位置和分支情况。3. 在头颈矢状切及上肢的标本上观察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 脉的起止、行径和分支分布情况:观察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掌握掌浅弓和 掌深弓的组成、位置和分支分布情况。4.在胸膜腔脏器原位标本上观察胸主动脉和腹主动 脉的主要脏支、壁支的分布情况。5.在盆腔脏器原位标本上观察酪总动脉、酪内动脉和髂 外动脉起止、行径:观察酪内动脉的主要胜支、壁支的分布情况:观察子宫动脉和输尿管的 关系。6.在下肢标本上观察醛外动脉、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 的起止、行径和分布情况。7.在人体标本和活体上触及常用动脉的搏动点和压迫止血点。 16.静脉、淋巴标本 目的要求:掌握体循环主要浅静脉起止、行径和主要属支: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和属 支,肝门静脉系结构特点及与上、下腔静脉的交通部位和交通途径。熟悉体循环静脉主要屈 支: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起止和行径以及椎静脉丛的位置、交通和结构特点:下 腔静脉、髂总静脉、骼内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和丽静脉的起止和行径。掌捉淋巴系统的 组成、各部的结构和配布特点:局部淋巴的概念: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注入和收集范围, 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和收集范围:腋淋巴结分群、各群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腹股沟浅、 深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脾的形态和位置。熟悉下颌下、颏下、颈浅和颈深淋巴结群的 位置:肺门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髂内淋巴结、骶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肺、食管 胃、肝、子宫、直肠、乳房等器官的淋巴回流。了解淋巴回流因素和淋巴侧支循环:头颈部 淋巴结群的位置:上肢其它淋巴结的位置、锁骨下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胸壁和胸腔内的主 要淋巴结群的位置:支气管纵隔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腰淋巴结、主动脉各淋巴结、肠系膜 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群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腰淋巴干和肠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髂外 淋巴结群的位置和收集范围:围深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胸腺的形态和位置。 实验内容:1,在头、颈、胸及上肢的标本上观察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和行径:左、右 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的起止和行径,主要属支汇 入情况。2.在上肢的浅层结构标本上观察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行径及 汇入部位。3.在腹、盆腔脏器和下肢标本上观察下腔静脉、够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 脉、股静脉和胭静脉的起止与行径,重要的属支注入的情况。4.在下肢的浅层结构标本上 观察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汇入及其属支情况。5.在腹腔脏器标本及肝门静脉模型 上观察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分支及属支。6.在全身淋巴系统模型上观察淋巴系的组成和 配布情况。7.在头、颈、胸部标本及淋巴系模型上观察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组成、起始 行径及注入部位。8在人体标本上观察淋巴结外形以及各局部重要淋巴结的位置、分群和 分布情况,着重观察肺门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腰淋巴结、腋淋巴结、腹股沟深
实验内容:1.在胸腔原位标本和离体心脏标本上观察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以及动脉韧 带的位置、行径。 2.在胸膜腔原位标本上观察主动脉的起止、行径、位置和分支情况。 3. 在头颈矢状切及上肢的标本上观察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 脉的起止、行径和分支分布情况;观察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掌握掌浅弓和 掌深弓的组成、位置和分支分布情况。 4.在胸膜腔脏器原位标本上观察胸主动脉和腹主动 脉的主要脏支、壁支的分布情况。 5.在盆腔脏器原位标本上观察髂总动脉、髂内动脉和髂 外动脉起止、行径;观察髂内动脉的主要脏支、壁支的分布情况;观察子宫动脉和输尿管的 关系。 6.在下肢标本上观察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 的起止、行径和分布情况。 7.在人体标本和活体上触及常用动脉的搏动点和压迫止血点。 16. 静脉、淋巴标本 目的要求:掌握体循环主要浅静脉起止、行径和主要属支;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和属 支,肝门静脉系结构特点及与上、下腔静脉的交通部位和交通途径。熟悉体循环静脉主要属 支;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起止和行径以及椎静脉丛的位置、交通和结构特点;下 腔静脉、髂总静脉、骼内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起止和行径。掌握淋巴系统的 组成、各部的结构和配布特点;局部淋巴的概念;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注入和收集范围, 右淋巴导管的组成、注入和收集范围;腋淋巴结分群、各群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腹股沟浅、 深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脾的形态和位置。熟悉下颌下、颏下、颈浅和颈深淋巴结群的 位置;肺门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髂内淋巴结、骶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肺、食管、 胃、肝、子宫、直肠、乳房等器官的淋巴回流。了解淋巴回流因素和淋巴侧支循环;头颈部 淋巴结群的位置;上肢其它淋巴结的位置、锁骨下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胸壁和胸腔内的主 要淋巴结群的位置;支气管纵隔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腰淋巴结、主动脉各淋巴结、肠系膜 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群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腰淋巴干和肠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髂外 淋巴结群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腘深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胸腺的形态和位置。 实验内容:1.在头、颈、胸及上肢的标本上观察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和行径;左、右 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的起止和行径,主要属支汇 入情况。 2.在上肢的浅层结构标本上观察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起始、行径及 汇入部位。 3.在腹、盆腔脏器和下肢标本上观察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 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起止与行径,重要的属支注入的情况。 4.在下肢的浅层结构标本上 观察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汇入及其属支情况。 5.在腹腔脏器标本及肝门静脉模型 上观察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分支及属支。6.在全身淋巴系统模型上观察淋巴系的组成和 配布情况。 7.在头、颈、胸部标本及淋巴系模型上观察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组成、起始、 行径及注入部位。 8.在人体标本上观察淋巴结外形以及各局部重要淋巴结的位置、分群和 分布情况,着重观察肺门淋巴结、肠系膜上、下淋巴结、腰淋巴结、腋淋巴结、腹股沟深
浅淋巴结的位置和形态。9.在离体脾和原位胸腹标本上观察脾及胸腺的形态、位置,触摸 脾切迹。 17.视器 目的要求: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各部的形态结构:眼球内容物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房 水循环的途径:运动眼球和眼脸的肌肉名称、位置和作用。熟悉结膜的形态及分布:泪器的 组成、位置、形态和功能: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终、行程和分支。了解眼脸的形态结构:眶 脂体和眶筋膜:眼的静脉和神经。 实验内容:1.在眼的离体标本和头部限眶内容的标本上观察眼球的外形,在眼球模型上 观察眼球壁层次、内容的形态结构。2.现场切开眼球标本,观察眼球前房、后房、房水、 晶状体、玻璃体及眼球壁形态结构等内容。3.在眼眶内容的标本上观察眼副器的组成,着 重观察泪腺、泪点、泪小点、泪囊、鼻泪管、眼球外肌、眼脸及结膜的形态结构。4.在头部 及耳的标本、模型上观察耳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的形态位置。 18.前庭蜗器 目的要求:掌握外耳道的形态、位置、分部:中耳的组成,鼓室的位置、鼓室六个壁主 要结构:小儿咽鼓管的特点,骨迷路与膜迷路的分部:位觉和听觉感受器。熟悉鼓膜的形态、 位置和分部:鼓室六个壁交通。了解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各部的作用:鼓室内结构,乳突小 房和乳突窦的位置:声波的传导途径、内耳道。 实验内容:1.在头部及耳的标本、模型上观察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的形态位置。2.在 内耳的模型上观察内耳的分部和位置:骨迷路及膜迷路的组成、形态、分部及结构。 19,脑干、小脑外形 目的要求:掌握脑及脑干的组成:脑干的腹面观、背面观的主要结构:第四脑室的位置。 熟悉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 实验内容:1,在全脑标本和矢状的脑标本上观察脑的六个分部及位置、外形。2.在脑 干标本及模型上观察脑干外形、分部及形态结构:第四脑室、菱形窝及脉络丛的形态特征。 3.在小脑原位的离体标本及模型上观察小脑位置、外形、分叶及分区以及小脑脚的形态。 20、端脑、间脑外形 目的要求:掌握端脑的分叶及主要沟回,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各机能区的位置和功能。 熟悉背侧丘脑、下丘脑、后丘脑的位置、结构,第三脑室的位置及联通 实验内容:1.在脑的离体及矢状切标本上观察间脑的位置、外形、分部及第三脑室的形
浅淋巴结的位置和形态。 9.在离体脾和原位胸腹标本上观察脾及胸腺的形态、位置,触摸 脾切迹。 17. 视器 目的要求: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各部的形态结构;眼球内容物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房 水循环的途径;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位置和作用。熟悉结膜的形态及分布;泪器的 组成、位置、形态和功能;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终、行程和分支。了解眼睑的形态结构;眶 脂体和眶筋膜;眼的静脉和神经。 实验内容:1.在眼的离体标本和头部眼眶内容的标本上观察眼球的外形,在眼球模型上 观察眼球壁层次、内容的形态结构。 2.现场切开眼球标本,观察眼球前房、后房、房水、 晶状体、玻璃体及眼球壁形态结构等内容。 3.在眼眶内容的标本上观察眼副器的组成,着 重观察泪腺、泪点、泪小点、泪囊、鼻泪管、眼球外肌、眼睑及结膜的形态结构。4.在头部 及耳的标本、模型上观察耳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的形态位置。 18. 前庭蜗器 目的要求:掌握外耳道的形态、位置、分部;中耳的组成,鼓室的位置、鼓室六个壁主 要结构;小儿咽鼓管的特点,骨迷路与膜迷路的分部;位觉和听觉感受器。熟悉鼓膜的形态、 位置和分部;鼓室六个壁交通。 了解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各部的作用;鼓室内结构,乳突小 房和乳突窦的位置;声波的传导途径、内耳道。 实验内容:1.在头部及耳的标本、模型上观察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的形态位置。 2.在 内耳的模型上观察内耳的分部和位置;骨迷路及膜迷路的组成、形态、分部及结构。 19. 脑干、小脑外形 目的要求:掌握脑及脑干的组成;脑干的腹面观、背面观的主要结构;第四脑室的位置。 熟悉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 实验内容:1.在全脑标本和矢状的脑标本上观察脑的六个分部及位置、外形。 2.在脑 干标本及模型上观察脑干外形、分部及形态结构;第四脑室、菱形窝及脉络丛的形态特征。 3.在小脑原位的离体标本及模型上观察小脑位置、外形、分叶及分区以及小脑脚的形态。 20、端脑、间脑外形 目的要求:掌握端脑的分叶及主要沟回,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各机能区的位置和功能。 熟悉背侧丘脑、下丘脑、后丘脑的位置、结构,第三脑室的位置及联通。 实验内容:1.在脑的离体及矢状切标本上观察间脑的位置、外形、分部及第三脑室的形
态结构。2.在脑的离体及矢状切标本上观察大脑半球分叶及三个面上的主要沟回,皮质的主 要功能分区的置,边缘叶的组成。 21.中枢神经内部结构 目的要求: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掌捉脊髓、脑干、小脑、端脑、间脑的内部结构。 掌握第三、第四脑室、侧脑室的位置及联通。 实验内容:1.在脑干内部结构模型、挂图、染色切片上观察脑干各部主要脑神经的位置、 形态以及其它非脑神经核团的位置。2.在间脑及背侧丘脑模型上观察其内部核团,了解其 功能。3.在脑底部水平染色切片上观察基底核、内囊的位置、形态分部及通过的纤维束。 4在脑的三种切面的染色切片上观察大脑半球髓质(连合纤维、联络纤维和投射纤维)。 22.周围神经实验 目的要求:掌握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及各主要皮支的行程分布:胸 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节段性分布:12对脑神经的名称、顺序、附脑和进出颅的部位及性质、 行程和分布:交感、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熟悉周围神经的分部,脊神经的构成、区 分: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交感干的位置、组成及椎前节的位置:内脏大、小神经的 起源及分布概况:副交感神经低极中枢的部位及器官旁节的名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 主要区别。了解脊神经的纤维成分和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胫神经和 腓总神经损伤后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脑神经的纤维成分:面神经、迷走神经、舌下 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内脏神经的区分、分布和机能概况,内脏神经的起始及分布概况、 主要内脏神经丛的位置和分布。 实验内容:1.在打开椎管及脊髓被膜的标本及脊髓、脊神经根的离体标本和模型上观察 九十九的组成、分部、前、后根分支情况。2.在头颈矢状切标本及上肢离体标本上观察颈 丛和臂丛的组成、位置及分支分布情况:着重识别颈丛皮支及浅出的部位:膈神经、正中神 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的位置、行径和分支分布情 况。3,在胸腹壁标本和胸腹盆腔去除部分脏器的标本上观察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行径、 分布及皮支的节断性:观察腰丛和骶丛的组成、位置及分支分布情况。4.在下肢标本上观 察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的起始、行径和 分布情况。5.在离体脑及脑干的标本上和去除脑的倾底标本上观察十二对脑神经的连接脑及 出入倾的部位。6.在离体脑标本上观察嗅神经、视神经。7.在眼眶及连带视器的标本上观 察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及三又神经分支分布。注意三又神经的位置、形态。 8在头颈部矢状切标本上观察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其分支行 径、分布情祝。9.在耳及颗骨岩部的标本上观察前庭蜗神经,识别前庭部、蜗部与内耳的 连属情况。10.在颈椎旁节胸、腹部标本上观察交感神经的分布及各部位置识别灰白交通支
态结构。2.在脑的离体及矢状切标本上观察大脑半球分叶及三个面上的主要沟回,皮质的主 要功能分区的置,边缘叶的组成。 21. 中枢神经内部结构 目的要求: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掌握脊髓、脑干、小脑、端脑、间脑的内部结构。 掌握第三、第四脑室、侧脑室的位置及联通。 实验内容:1.在脑干内部结构模型、挂图、染色切片上观察脑干各部主要脑神经的位置、 形态以及其它非脑神经核团的位置。 2.在间脑及背侧丘脑模型上观察其内部核团,了解其 功能。3.在脑底部水平染色切片上观察基底核、内囊的位置、形态分部及通过的纤维束。 4.在脑的三种切面的染色切片上观察大脑半球髓质(连合纤维、联络纤维和投射纤维)。 22. 周围神经实验 目的要求:掌握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及各主要皮支的行程分布;胸 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节段性分布;12 对脑神经的名称、顺序、附脑和进出颅的部位及性质、 行程和分布;交感、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熟悉周围神经的分部,脊神经的构成、区 分;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交感干的位置、组成及椎前节的位置;内脏大、小神经的 起源及分布概况;副交感神经低极中枢的部位及器官旁节的名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 主要区别。了解脊神经的纤维成分和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胫神经和 腓总神经损伤后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脑神经的纤维成分;面神经、迷走神经、舌下 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内脏神经的区分、分布和机能概况,内脏神经的起始及分布概况、 主要内脏神经丛的位置和分布。 实验内容:1.在打开椎管及脊髓被膜的标本及脊髓、脊神经根的离体标本和模型上观察 九十九的组成、分部、前、后根分支情况。 2.在头颈矢状切标本及上肢离体标本上观察颈 丛和臂丛的组成、位置及分支分布情况;着重识别颈丛皮支及浅出的部位;膈神经、正中神 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的位置、行径和分支分布情 况。 3.在胸腹壁标本和胸腹盆腔去除部分脏器的标本上观察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行径、 分布及皮支的节断性;观察腰丛和骶丛的组成、位置及分支分布情况。 4.在下肢标本上观 察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腓深神经的起始、行径和 分布情况。5.在离体脑及脑干的标本上和去除脑的颅底标本上观察十二对脑神经的连接脑及 出入颅的部位。 6.在离体脑标本上观察嗅神经、视神经。 7.在眼眶及连带视器的标本上观 察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及三叉神经分支分布。注意三叉神经的位置、形态。 8.在头颈部矢状切标本上观察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其分支行 径、分布情况。 9.在耳及颞骨岩部的标本上观察前庭蜗神经,识别前庭部、蜗部与内耳的 连属情况。10.在颈椎旁节胸、腹部标本上观察交感神经的分布及各部位置识别灰白交通支
与脊神经连接部位。内脏大小神经的组成、行径、终止情况。1山.在头颈胸腹标本上观察副 交感神经颅部,随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走行及分布情况。 23.中枢神经实验 目的要求:掌握端脑的分叶及主要沟回,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各机能区的位置和功能。 掌握脊随的位置、外形。掌握脊随、脑干、小脑、端脑、间脑的内部结构。 实验内容:1.在打开椎管的原位标本及立体脊髓及被膜的标本上观察脊髓的位置、外形 特征及脊神经根连接的脊随节段。2.在脑干标本及模型上观察脑干外形、分部及形态结构: 第四脑室、菱形窝及脉络丛的形态特征。3.在打开椎管和离体脊髓被膜的标本上观察脊随 的被膜层次、辨认齿状韧带、终丝和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和终池位置。4.在脑底面标本 及模型上观察大脑动脉环及其组成。5。在脊髓模型上观察脊髓的动脉血供。 24.中枢传导路 目的要求:掌握深感觉传导通路、浅感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熟悉头面部感觉传 导通路。掌握瞳孔对光反射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实验内容:1,观察感觉传导通路和运动传导通路:2.观察视觉传导通路:毓孔对光反 射通路。3.观察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25.标本综合实验 目的要求:对脉管学、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标本进行全面综合复习。 考核内容:脉管学、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标本。 26。脉管学、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标本考核 目的要求:检查学生对脉管学、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标本学习情况。 实验内容:脉管学、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标本考核。 七、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 1 骨架标本 6 2 各部椎骨标本 60 3 肋骨标本 60 4 胸骨标本 12 5 整标本 30 6 水平切颅标本 30 7 分离颅骨标本 188 上肢骨标本 120 9 手骨模型 1210 下肢骨标本 120
与脊神经连接部位。内脏大小神经的组成、行径、终止情况。 11.在头颈胸腹标本上观察副 交感神经颅部,随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走行及分布情况。 23. 中枢神经实验 目的要求:掌握端脑的分叶及主要沟回,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各机能区的位置和功能。 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掌握脊髓、脑干、小脑、端脑、间脑的内部结构。 实验内容:1.在打开椎管的原位标本及立体脊髓及被膜的标本上观察脊髓的位置、外形 特征及脊神经根连接的脊髓节段。 2.在脑干标本及模型上观察脑干外形、分部及形态结构; 第四脑室、菱形窝及脉络丛的形态特征。3. 在打开椎管和离体脊髓被膜的标本上观察脊髓 的被膜层次、辨认齿状韧带、终丝和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和终池位置。4. 在脑底面标本 及模型上观察大脑动脉环及其组成。5. 在脊髓模型上观察脊髓的动脉血供。 24. 中枢传导路 目的要求:掌握深感觉传导通路、浅感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熟悉头面部感觉传 导通路。掌握瞳孔对光反射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实验内容:1.观察感觉传导通路和运动传导通路;2. 观察视觉传导通路;瞳孔对光反 射通路。3.观察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25. 标本综合实验 目的要求:对脉管学、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标本进行全面综合复习。 考核内容:脉管学、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标本。 26. 脉管学、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标本考核 目的要求:检查学生对脉管学、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标本学习情况。 实验内容:脉管学、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标本考核。 七、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 1 骨架标本 6 2 各部椎骨标本 60 3 肋骨标本 60 4 胸骨标本 12 5 整颅标本 30 6 水平切颅标本 30 7 分离颅骨标本 18 8 上肢骨标本 120 9 手骨模型 12 10 下肢骨标本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