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1班2班(下期)课堂设计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三)、预习效果反馈 1.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感觉?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3.本文标题“废墟的召唤”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你能从文中再找出一处吗? 4.你认为“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四)课堂跟讲 1、宗璞,现代 作家,原名 主要作品有 。她的童话 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 2、段落层次 第1~3段 第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 第11~19段: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 第20、21 (五)写作特点 1.描写、议论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 2.语句凝重沉郁,蕴意深远。 3.写作借鉴:描写、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用凝重的笔调,描绘了圆明园废墟 通过这样的描绘,把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与后文对此 的议论相得益彰。 五、板书设计: 废墟的召唤 整体描绘 景一—情历史的回顾 具体刻画 现实的思考 六、教学后记 4、《更浩瀚的海洋》 纪伯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11
2012 级 1 班 2 班(下期)课堂设计 11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三)、预习效果反馈 1.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感觉?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3.本文标题“废墟的召唤”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你能从文中再找出一处吗? 4.你认为“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四)课堂跟讲 1、宗璞,现代 作家,原名 。主要作品有 。她的童话 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 奖。 2、段落层次 第 1~3 段: 。 第 4~10 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 。 第 11~19 段: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 。 第 20、21 段: 。 (五)写作特点 1.描写、议论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 2.语句凝重沉郁,蕴意深远。 3.写作借鉴:描写、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用凝重的笔调,描绘了圆明园废墟。 通过这样的描绘,把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与后文对此 的议论相得益彰。 五、板书设计: 废墟的召唤 整体描绘 景——情 历史的回顾 具体刻画 现实的思考 六、教学后记: 4、《更浩瀚的海洋》 纪伯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012级1班2班(下期)课堂设计 (2)品味作品继承法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追求不止,战斗不息的精神。 3、过程与方法: 采用朗读与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去理解,去交流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寓言式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过程: (一)、生字识记: 瀚(han)裸(luo)镶( xIang)悯(min)谧(mi)撇φpie)萋(qi) 袒(tan)虔(qian) (二)、词语识记: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 苦行僧:用苦行的手段修行的宗教徒 安谧:安宁,安静。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心扉:人的内心。 (三)、预习效果反馈: 1.作者写的七种人,代表了哪几种人? 2.作者为什么要离开浩瀚的大海? 3.本文的体裁是什么?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四)、课堂跟讲 1、纪伯伦 (国)诗人 作家、画家, 是 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诗 以及小 2、段落层次 1.第1、2段:开 2.第3~19段:描述了 揭示 3.第20、21段:表达了作 者 (三)写作特点 1.丰富的想象。本文通过对在海边所见的七种人的行为的描述,想象出七种不同的 人生态度 2.优美的诗化的语言。本文用优美的语句描写大海,句式自由,节奏多变 3.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本文的七种人的表现,象征着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2012 级 1 班 2 班(下期)课堂设计 12 ⑵品味作品继承法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追求不止,战斗不息的精神。 3、过程与方法: 采用朗读与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去理解,去交流。 二、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寓言式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过程: (一)、生字识记: 瀚(hàn) 裸(luǒ) 镶(xiāng) 悯(mǐn) 谧(mì) 撇(piē) 萋(qī) 袒(tǎn) 虔(qián) (二)、词语识记: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 苦行僧:用苦行的手段修行的宗教徒。 安谧:安宁,安静。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心扉:人的内心。 (三)、预习效果反馈: 1.作者写的七种人,代表了哪几种人? 2.作者为什么要离开浩瀚的大海? 3.本文的体裁是什么?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四)、课堂跟讲: 1、纪伯伦, (国)诗人、 作家、画家, 是 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诗 集 、 、 ,以及小 说 、 等。 2、段落层次 1.第 1、2 段:开 篇 。 2.第 3~19 段:描述了 ,揭示 了 。 3.第 20、21 段:表达了作 者 。 (三)写作特点 1.丰富的想象。本文通过对在海边所见的七种人的行为的描述,想象出七种不同的 人生态度。 2.优美的诗化的语言。本文用优美的语句描写大海,句式自由,节奏多变。 3.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本文的七种人的表现,象征着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2012级1班2班(下期)课堂设计 4.写作借鉴:本文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文中的七种人在海边的表 现,各象征了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在这几种人面前,作者毅然离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 追求,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的人生观念一一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 六、板书设计 撒盐→悲观者 扔糖→轻浮的乐天派 检死鱼→虚伪的慈善家勾画者→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撇泡沫者→空想家 听贝壳者→庸人 头埋沙子者→懦夫 (所见)→人生角色(否定)→(逃离) 七、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相关作家作品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3、理解各篇内容及蕴含的哲理。 4、理解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背诵名篇名句。 6、培养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7、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背诵名篇名句 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 单元教学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课时 内容节数内容节数 古文二则2与朱元思书2 《送东阳马生序》1《与妻书》2
2012 级 1 班 2 班(下期)课堂设计 13 4.写作借鉴:本文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文中的七种人在海边的表 现,各象征了七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在这几种人面前,作者毅然离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 追求,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的人生观念——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 六、 板书设计 撒盐→悲观者 扔糖→轻浮的乐天派 检死鱼→虚伪的慈善家 勾画者→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撇泡沫者→空想家 听贝壳者→庸人 头埋沙子者→懦夫 (所见)→人生角色(否定)→(逃离) 七、 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相关作家作品。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3、理解各篇内容及蕴含的哲理。 4、理解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背诵名篇名句。 6、培养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7、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背诵名篇名句。 2、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单元教学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课时。 内 容 节 数 内 容 节数 古文二则 2 与朱元思书 2 《送东阳马生序》 1 《与妻书》 2
2012级1班2班(下期)课堂设计 《诗词五首》2口语交际1 作文及评讲2单元检测及讲评3 机动2 《古文二则》 果时 教学目标: l、知识与能力目标 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情感与价值目标: 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导入: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列举贪官污吏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 成克杰,男,出生年月:1933年11月,职务:原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 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触犯罪名:受贿罪,刑罚:2000 年9月14日被执行死刑。(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 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 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 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 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名篇有《班 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纪、列 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 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三、讲解《四知》 1、杨震简介:杨震(?一124),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少好 学,博览群经,当世誉“关西孔子”。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职。安帝 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罢官,自杀 2、题目解说:“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3、文章注释: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德才兼备就征召他,举荐他为“茂才”。经过四次的 升迁,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原来由杨震所推荐 为茂才的王密现任昌邑县的县令,(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前来拜见,深夜带着十斤 黄金用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是怎么样的人,你不了解老朋友我,为 什么呢?”王密说:“深夜,不会有知道的人,(您就放心收下吧)。”杨震(严肃地)说: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走了。后来调动为涿
2012 级 1 班 2 班(下期)课堂设计 14 《诗词五首》 2 口语交际 1 作文及评讲 2 单元检测及讲评 3 机 动 2 《古文二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情感与价值目标: 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导入: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列举贪官污吏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 成克杰,男,出生年月:1933 年 11 月,职务:原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 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触犯罪名:受贿罪,刑罚:2000 年 9 月 14 日被执行死刑。(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 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 4109 万余元。) 二、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 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 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名篇有《班 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纪、列 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 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三、讲解《四知》 1、 杨震简介:杨震(?一 124),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少好 学,博览群经,当世誉“关西孔子”。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职。安帝 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罢官,自杀。 2、 题目解说:“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3、 文章注释: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德才兼备就征召他,举荐他为“茂才”。经过四次的 升迁,做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原来由杨震所推荐 为茂才的王密现任昌邑县的县令,(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前来拜见,深夜带着十斤 黄金用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是怎么样的人,你不了解老朋友我,为 什么呢?”王密说:“深夜,不会有知道的人,(您就放心收下吧)。”杨震(严肃地)说: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走了。后来调动为涿
2012级1班2班(下期)课堂设计 州太守。品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下的拜见。子孙常常只食用蔬食,出行步行,以前的长 辈有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杨震不肯,说:“使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 把这个节操留给他们,不是很宝贵的财富吗!” 4、结构分析:本文分成两层,一、杨震拒金 杨震的清廉及对子孙的教育 5、写法全解:课文以杨、王二人的对白勾勒人物形象,寥寥数语,却将人物描写的有 血有肉。并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 官形象。为后人所敬仰。 四、讲解《私心》 1、第五伦简介: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 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2、课文注释: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他的儿子们 经常劝他不要这样,他就予以训斥并赶走他们,吏员们的上奏及对国家有利的上奏之事, 也一并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他天性质朴诚实,没有文采雕饰,任职以贞 洁清白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代的贡禹。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 也因为这样而受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回答道:“先前有人送我一匹 千里马,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无法忘记此事,但始终没有任 用此人。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后就安然入睡:我的儿子生 病,虽然没去看望,却整夜难眠。像这样,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 3、结构分析:全文分成两层,一、(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一心 奉公,清洁廉明。 、(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写第五伦向别人解释 私心 4、主题分析: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 质,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 5、写法分析:语言简洁,朴素无华。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性格。第五伦的“私心”是人 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五、拓展迁移 附:《后汉书》之传世名篇 乐羊子妻【题解】《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列女传》。《列女传》为范晔新创体例,主要 记载历史上杰出女子的生平事迹。本文主要颂扬乐羊子妻品行高洁、具有毅力和远见的事 板书设计 《古文二则》 结构:一、(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一心奉公,清洁廉明。 (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写第五伦向别人解释“私心 主题: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 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 15
2012 级 1 班 2 班(下期)课堂设计 15 州太守。品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下的拜见。子孙常常只食用蔬食,出行步行,以前的长 辈有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杨震不肯,说:“使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 把这个节操留给他们,不是很宝贵的财富吗!” 4、 结构分析:本文分成两层,一、杨震拒金 二、杨震的清廉及对子孙的教育 5、 写法全解:课文以杨、王二人的对白勾勒人物形象,寥寥数语,却将人物描写的有 血有肉。并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 官形象。为后人所敬仰。 四、讲解《私心》 1、 第五伦简介: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 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2、 课文注释: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他的儿子们 经常劝他不要这样,他就予以训斥并赶走他们,吏员们的上奏及对国家有利的上奏之事, 也一并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他天性质朴诚实,没有文采雕饰,任职以贞 洁清白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代的贡禹。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 也因为这样而受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回答道:“先前有人送我一匹 千里马,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无法忘记此事,但始终没有任 用此人。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后就安然入睡;我的儿子生 病,虽然没去看望,却整夜难眠。像这样,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 3、 结构分析:全文分成两层,一、(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一心 奉公,清洁廉明。 二、(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写第五伦向别人解释 “私心”。 4、 主题分析: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 质,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 5、 写法分析:语言简洁,朴素无华。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性格。第五伦的“私心”是人 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五、拓展迁移 附:《后汉书》之传世名篇 乐羊子妻【题解】《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列女传》。《列女传》为范晔新创体例,主要 记载历史上杰出女子的生平事迹。本文主要颂扬乐羊子妻品行高洁、具有毅力和远见的事 迹。 板书设计: 《古文二则》 结构:一、(自“伦奉公尽节……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一心奉公,清洁廉明。 二、(自“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写第五伦向别人解释“私心”。 主题: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 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