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泥沙 一、 泥沙特性 1、水沙关系基本协调 即年来水量大,年来沙量亦大,来水量小来沙量也少。 如大水年1966.9一1967.8、1967.9~1968.8年径流量分别为46.37亿m3、 41.83亿m3,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81.6倍,而年输沙量为2.60亿1、2.52 亿t,约是多年平均年输沙量的1.8倍:小水年1971.9~1972.8、1986.9~1987.8 年,年水量分别为13.39亿m3、15.66亿m3,约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一半,而 年输沙量为0.307、0.457亿t,是多年平均输沙量的0.21和0.31倍。但也有小 水大沙量如1972.9~1973.8年,年水量仅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0.73倍,而年输 沙量却达3.15亿t。 2、来沙量年际变化大 在林家村站58年实测资料中,最大年输沙量为3.15亿t(1972.9一1973.8 年),而最小年输抄量仅有0.307亿1,最大是最小的10倍,而最大年径流是最 小年径流的3.55倍。 3、年内分配不均 汛期(7~9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77.66%,其中7~8月占65.78%,且汛 期输沙量又多集于几场大洪水中,如1970年7、8月输沙量为2.289亿t,而8 月29日至9月20日一场洪水输沙量1.07亿t,占7、8月输沙量的47%,1969 年7、8月输沙量2.81亿t,其中7月14日至7月28日一场洪水输沙量就达1.29 亿t,占7、8月沙量46%。 4、沙峰滞后于洪峰 在林家村站58年实测资料中,沙峰一般都滞后于洪峰 11
二、 泥沙还原量的估算 1、资料插补 为与年径流系列同步,对林家村缺测的1944、1945、1949、1972四年的泥 沙资料,进行了插补延长,其方法是将1944~1970年林家村月沙量与参证站咸 阳站相应实测月沙量做相关分析,其相关数除7月较低(0.78)外,其余各月 变化在0.814~0.985之间.。 经过延长后的林家村年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441亿1。 2、泥沙还原量计算 本次不进行泥沙的逐年还原计算,而只估算多年平均泥沙还原量,由于影 响泥沙因素很多,考虑资料条件,本次者着重对水土保持措施、水库拦蓄和灌溉 引沙量三项内容进行泥沙还原计算。 1)水土保持减少泥沙量 要计算水土保持减沙量的效益,应具备有关水保措施等方面的完整资料, 由于这方面条件不具备,故可采用多年平均减沙概念进行粗估,即认为解放时 的1949年到目前水保措施的减沙量按一定比例递增,则多年平均减沙量应为 1970年的减沙量。基于这个假设,根据甘肃省1972年4月编制的“甘肃省渭 河流域规划报告”统计分析的1970年水保措施共减少泥沙量894.85万t。所 以多年平均水土保持减沙量应为790万t。 2)大型水库拦沙量 基于上述假定的“甘肃省渭河流域规划报告”和1970年甘肃省大中型水库 控制流域面积为827km?,水库栏蓄沙量(均视为悬移质)可按林家村实测浸蚀 模数0.47万tm2计,则解放后53年水库拦沙量为430万t,折到1944~2001 年多年平均水库拦沙470万t。 3)工业及灌溉引沙量 工业及灌溉引水的多年平均含沙量,本次借用我省宝鸡峡引渭工程1973 1994年22年平均引水含沙量15.24kg/m3估算。由前述还原工业及灌溉引水1.44 亿m3则引沙228万t. 综上所述,林家村站多年平均天然悬移质输沙量为1.5771亿t,净还原悬 移质沙量0.1361亿1,其中水土保持指施0.079亿1,工农引水,水库拦沙0.0571 亿t。 4)推移质输沙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