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了解病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概念:排便次数7天内少于2~3次,粪便干结伴排便困难。 2、发生机制:没有能够引起正常肠蠕动的肠内容物:肠道内肌张力低及不能正常蠕动:排便反射减 弱;参与排便的肌肉功能减退。 3、病因: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 4、临床表现:排便障碍的表现:便秘所致局部或全身表现:原发病表现。 5、护理评估要点:有无相关病史或诱因:排便情况并与以往排便情况相比较: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 态的影响:诊断、治疗、护理经过。 6、相关护理诊断:便秘:疼痛:知识缺乏。 三、重点难点 1、便秘的概念。 2、便秘的临床表现。 第十四节黄疸 一、目标与教学要求 1、掌握黄疸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熟悉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3、了解病因与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概念: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2、病因与发病机制: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3、临床表现: 溶血性黄疸:黄疸较轻,皮肤呈浅柠檬黄,并有血红蛋白尿等溶血表现。 肝细胞性黄疸: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常伴有肝病表现。 胆汁淤积性黄疽:黄疸严重,并有深黄色尿、白陶土色便等胆道阻塞表现。 4、护理评估要点:确定有无黄疸:根据皮肤色泽、尿便颜色判断病情及黄疸的程度:对人体功能性 健康形态的影响。 5、相关护理诊断:舒适的改变: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自我形象紊乱:焦虑。 三、重点难点 1、黄疸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1 3、 了解病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 概念:排便次数 7 天内少于 2~3 次,粪便干结伴排便困难。 2、 发生机制:没有能够引起正常肠蠕动的肠内容物;肠道内肌张力低及不能正常蠕动;排便反射减 弱;参与排便的肌肉功能减退。 3、 病因: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 4、 临床表现:排便障碍的表现;便秘所致局部或全身表现;原发病表现。 5、 护理评估要点:有无相关病史或诱因;排便情况并与以往排便情况相比较;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 态的影响;诊断、治疗、护理经过。 6、 相关护理诊断:便秘;疼痛;知识缺乏。 三、重点难点 1、 便秘的概念。 2、 便秘的临床表现。 第十四节 黄 疸 一、目标与教学要求: 1、 掌握黄疸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 熟悉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3、 了解病因与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 概念: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2、 病因与发病机制: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3、 临床表现: 溶血性黄疸:黄疸较轻,皮肤呈浅柠檬黄,并有血红蛋白尿等溶血表现。 肝细胞性黄疸: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常伴有肝病表现。 胆汁淤积性黄疸:黄疸严重,并有深黄色尿、白陶土色便等胆道阻塞表现。 4、 护理评估要点:确定有无黄疸;根据皮肤色泽、尿便颜色判断病情及黄疸的程度;对人体功能性 健康形态的影响。 5、 相关护理诊断:舒适的改变;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自我形象紊乱;焦虑。 三、重点难点: 1、 黄疸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黄疸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评估要点。 第十五节抽搐与惊厥 一、日标与教学要求 【、掌握抽搐与惊厥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熟悉抽搐与惊厥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3、了解抽搐与惊厥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1、概念: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非自主的抽搐或强烈收缩,产生关节运动和强直。 当肌肉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李性时称惊厥。 2、病因与发生机制: 脑部疾病:感染:外伤:肿瓶:血管疾病:寄生虫:其他 全身性疾病: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代谢障碍:风湿性疾病:其他。 神经官能症:癔症。 3、临床表现:全身性抽搐:局限性抽搐 4、护理评估要点:有无相关病史或诱因:发作时情况有无意识障碍和意外发生:有无伴随危重急症: 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 5、相关护理诊断:完全性尿失禁:排便失禁:有受伤的危险:有室总的危险:个人家庭应对无效。 三、重点难点 1、抽搐与惊厥的概念。 2、临床表现。 3、护理评估要点。 第十大节意识障碍 一、目标与教学要求 1、掌握意识障碍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熟悉意识障碍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3、了解意识障碍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概念: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的一种精神状态。 2、发生机制: 感染性因素:颅内感染:全身严重感染
12 2、 黄疸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评估要点。 第十五节 抽搐与惊厥 一、目标与教学要求 1、 掌握抽搐与惊厥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 熟悉抽搐与惊厥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3、 了解抽搐与惊厥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1、 概念: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非自主的抽搐或强烈收缩,产生关节运动和强直。 当肌肉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时称惊厥。 2、 病因与发生机制: 脑部疾病:感染;外伤;肿瘤;血管疾病;寄生虫;其他。 全身性疾病: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代谢障碍;风湿性疾病;其他。 神经官能症:癔症。 3、 临床表现:全身性抽搐;局限性抽搐。 4、 护理评估要点:有无相关病史或诱因;发作时情况有无意识障碍和意外发生;有无伴随危重急症; 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 5、 相关护理诊断:完全性尿失禁;排便失禁;有受伤的危险;有窒息的危险;个人/家庭应对无效。 三、重点难点 1、 抽搐与惊厥的概念。 2、 临床表现。 3、 护理评估要点。 第十六节 意识障碍 一、目标与教学要求 1、 掌握意识障碍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 熟悉意识障碍的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3、 了解意识障碍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 概念: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的一种精神状态。 2、 发生机制: 感染性因素:颅内感染;全身严重感染
非感染性因素:颅脑疾病: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心血管疾病:中毒: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 3、临床表现: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谵妄。 4、护理评估要点:有无相关病因或诱因:意识障碍程度:意识障碍进程: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对 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 5、相关护理诊断:急性意识障碍:清理呼吸道无效:有误吸的危险:口腔粘膜改变:完全性尿失禁: 排便失禁:有外伤的危险: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有感染的危 险:照顾者角色闲难。 三、重点难点 1、意识障碍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第四章身体评估 第一节一般状态 一、目标与教学要求: 1.了解全身状态检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熟悉全身状态检查的基本方法。 3.掌握全身状态检查的正常值以及出现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敦学内容 1.体温测量的方法、注意事项、正常值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2。脉搏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注意事项: 3.血压测量的方法、注意事项、正常范围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4.发育与体形、营养、发育、意识障碍的判断方法、分类及各自的临床意义: 5.异常面容表情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6.各种异常体位与步态的临床意义。 三、重点难点 1.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 2.生命体征。 第二节皮肤和淋巴结的评估 一、目标与教学要求: 1,了解皮肤检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浅表淋巴结的分布。 2。熟卷皮肤、浅表淋巴结的基本方法
13 非感染性因素:颅脑疾病;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心血管疾病;中毒;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 3、 临床表现: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谵妄。 4、 护理评估要点:有无相关病因或诱因;意识障碍程度;意识障碍进程;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对 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 5、 相关护理诊断:急性意识障碍;清理呼吸道无效;有误吸的危险;口腔粘膜改变;完全性尿失禁; 排便失禁;有外伤的危险;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有感染的危 险;照顾者角色困难。 三、重点难点 1、 意识障碍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 护理评估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第四章 身体评估 第一节 一般状态 一、目标与教学要求: 1.了解全身状态检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熟悉全身状态检查的基本方法。 3.掌握全身状态检查的正常值以及出现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内容 1. 体温测量的方法、注意事项、正常值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2. 脉搏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注意事项; 3. 血压测量的方法、注意事项、正常范围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4. 发育与体形、营养、发育、意识障碍的判断方法、分类及各自的临床意义; 5. 异常面容表情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6. 各种异常体位与步态的临床意义。 三、重点难点 1.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 2.生命体征。 第二节 皮肤和淋巴结的评估 一、目标与教学要求: 1.了解皮肤检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浅表淋巴结的分布。 2.熟悉皮肤、浅表淋巴结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