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世家》),“以一字为褒贬”(晋杜预《左传序》),含有“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说《春秋》写 史是“属辞比事”(《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但是“直书其事,善恶自见”(清朱彝 尊《经义考》引朱熹语)。如宣公二年:“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 缺点:过于荷略。 隐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 公及邾仪文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鄂, 秋七月,天王(周王)使宰嘔来归惠公、仲子之照。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公子益师卒。 思考题1、《尚书》的价值。 2、《春秋》的价值。 第二节《左传》和《国语》 “、《左传》 (一)入、作者及成书年代 《左传》,《春秋左氏传》之简称,又叫《左氏春秋》。关于《左传》作者与成书,历来聚讼纷纭 现大致认定:作者暂定为与孔子同时之鲁人左丘明, 成书时间,春秋末战国初。 是否解释《春秋》:中有解经文字,然叙事部分具有独立性 (一)、作品解读 ◆《晋公子重耳之亡》 《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 该文运用巧妙的艺术结构、有条不紊的记叙了复杂的历史事件,运用简洁的笔墨刻画出富有个性特 征的历史人物形象。重点写重耳,主要通过细节描写,成功展示出重耳由贵族公子走向政治家的历程。 ◆《曹刿论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战例。 1、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2、能否深入细致的调查并作出正确判断,抓住有利战机,乃是取胜的重要因素 艺术特色: 1、剪裁得当,结构严谨。此篇记战争经过从简,记曹刿论战从详,令人信服地揭示出胜利的原因。 2、刻画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曹刿,对国家有强烈责任感,鄙视上层贵族,有很强自信心,(孟 子:“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具备卓越的 政治远见与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鲁庄公,虽乏曹刿之深谋远虑,但开明民主,能听取臣下意见,运用 贤才。 3、语言简练传神。 ◆《晋楚城濮之战》
子世家》),“以一字为褒贬”(晋杜预《左传序》),含有“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说《春秋》写 史是“属辞比事”(《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但是“直书其事,善恶自见”(清朱彝 尊《经义考》引朱熹语)。如宣公二年:“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缺点:过于简略。 隐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文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秋七月,天王(周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公子益师卒。 思考题 1、《尚书》的价值。 2、《春秋》的价值。 第二节 《左传》和《国语》 一、《左传》 (一)、作者及成书年代 《左传》,《春秋左氏传》之简称,又叫《左氏春秋》。关于《左传》作者与成书,历来聚讼纷纭, 现大致认定:作者暂定为与孔子同时之鲁人左丘明。 成书时间,春秋末战国初。 是否解释《春秋》:中有解经文字,然叙事部分具有独立性。 (二)、作品解读 ◆《晋公子重耳之亡》 《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 该文运用巧妙的艺术结构、有条不紊的记叙了复杂的历史事件,运用简洁的笔墨刻画出富有个性特 征的历史人物形象。重点写重耳,主要通过细节描写,成功展示出重耳由贵族公子走向政治家的历程。 ◆《曹刿论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战例。 借鉴: 1、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2、能否深入细致的调查并作出正确判断,抓住有利战机,乃是取胜的重要因素 艺术特色: 1、剪裁得当,结构严谨。此篇记战争经过从简,记曹刿论战从详,令人信服地揭示出胜利的原因。 2、刻画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曹刿,对国家有强烈责任感,鄙视上层贵族,有很强自信心,(孟 子:“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具备卓越的 政治远见与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鲁庄公,虽乏曹刿之深谋远虑,但开明民主,能听取臣下意见,运用 贤才。 3、语言简练传神。 ◆《晋楚城濮之战》
〔楚:君臣不和 战前 晋:君臣同心 交战:仅二段。避强击弱:先溃陈、蔡右师,再用退兵之计诱敌深入,后夹击之,溃其左师,迫使 子玉中军退 战后:战后晋兵举动 为《左传》中最精采的篇章之一。 1、详略得体:战前准备最详,交战过程最略,充分体现了作者不完全从军事角度审视战争胜负的 特色。(如“有德不可敌”,“师直为壮,曲为老”) 2、对人物的刻画十分成功。 晋文公:深谋远虑、善于纳谏、知人善任, 先轸:智勇双全 子玉:刚愎自用,但作为统帅,亦具备一定的才能。 ◆《秦晋崤之战》 1、结构结当:A、以“塞叔哭师”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B、关于蛹之战县体战斗过程的记术极 其简略,仅24字(“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蛹。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而关于战争 的前因后果则详加记述,清楚地突出了秦失败的原因。 2、善于运用对话描写与行动描写亥刻画人物形象:秦穆公:贪婪骄横,利令智昏,不听忠谏,终遭 败绩,然能引咎自贵,爱惜士卒,勇于承当责任,仍不失为杰出君王。蹇叔:老谋深算,料事如神, 能准确把掘秦、晋、郑三国情况,充分估计秦师弱点,能据当时之政治形势与地理条件预见到战争的进 和与结局,为挽救泰师,采取哭师行动,充分表现出其敢于直速,赤诚为国的品质。晋师原轸:当机立 断,性情刚烈(“不顾而唾”。商人弦高:不唯利是图,而以国家利益为重,沉若冷静,随机应变,富 有爱国主义精神。 3、外交辞令:委婉含蓄,曲折尽情:弦高犒师:(谦恭有礼,意在言外,恰如其分)片皇武子逐客 (旁敲侧击,婉转严峻):文赢请三帅(振振有词,动机不纯):孟明拜辞(绵里藏针,话中带刺,暗含 报仇舌根的誓言) 《左传》的思想钡向:属儒家思想体系,主要表现为 1、较重视人的力量与人民的作用:《恒公六年》随国李梁语:“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 而后致力于神。”《昭公十八年》子产语:“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昭公二十五年》 宋大夫乐祁语:“鲁君失民意,焉得逞其志?” 2、热情抒写春秋时代某些重要人物的历史功绩,歌颂了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齐桓、晋文、秦穆、 楚庄、吴王间、越王勾践:管仲、子产:弦高、烛之武、申包胥、曹刿。 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批评了统治者的残暴与荒淫。如载晋献公乱杀无,秦穆公 以活人殉葬,均表明作者具有“不隐恶”的精神。 (四)、艺术成就 1、长于叙事:以简洁明快的笔墨,有条不紊的系统叙述了规模巨大、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 A、条理分明,井然有序:抓住政权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这一主要线,注重前因后果的交代,如《庄 公八年》齐连称 管至父弑 “摆布之妙如千军万马坐作进退”(《左绣》卷二),“于百忙事叙得极清晰又极变换”(同前出处)。 另例:《郑伯克段于鄂》。 B、情节委曲简洁,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晋公子重耳之亡》
楚:君臣不和 战前 晋:君臣同心 交战:仅二段。避强击弱:先溃陈、蔡右师,再用退兵之计诱敌深入,后夹击之,溃其左师,迫使 子玉中军退。 战后:战后晋兵举动 为《左传》中最精采的篇章之一。 1、详略得体:战前准备最详,交战过程最略,充分体现了作者不完全从军事角度审视战争胜负的 特色。(如“有德不可敌”,“师直为壮,曲为老”) 2、对人物的刻画十分成功。 晋文公:深谋远虑、善于纳谏、知人善任。 先轸:智勇双全 子玉:刚愎自用,但作为统帅,亦具备一定的才能。 ◆《秦晋崤之战》 1、结构精当:A、以“蹇叔哭师”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B、关于崤之战具体战斗过程的记述极 其简略,仅 24 字(“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而关于战争 的前因后果则详加记述,清楚地突出了秦失败的原因。 2、善于运用对话描写与行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秦穆公:贪婪骄横,利令智昏,不听忠谏,终遭 败绩,然能引咎自责,爱惜士卒 ,勇于承当责任,仍不失为杰出君王。 蹇叔:老谋深算,料事如神, 能准确把握秦、晋、郑三国情况,充分估计秦师弱点,能据当时之政治形势与地理条件预见到战争的进 和与结局,为挽救秦师,采取哭师行动,充分表现出其敢于直谏,赤诚为国的品质。晋师原轸:当机立 断,性情刚烈(“不顾而唾”)。商人弦高:不唯利是图,而以国家利益为重,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富 有爱国主义精神。 3、外交辞令:委婉含蓄,曲折尽情:弦高犒师:(谦恭有礼,意在言外,恰如其分);皇武子逐客 (旁敲侧击,婉转严峻);文嬴请三帅(振振有词,动机不纯);孟明拜辞(绵里藏针,话中带刺,暗含 报仇雪恨的誓言) (三)、《左传》的思想倾向:属儒家思想体系,主要表现为: 1、较重视人的力量与人民的作用:《桓公六年》随国李梁语:“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 而后致力于神。”《昭公十八年》子产语:“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昭公二十五年》 宋大夫乐祁语:“鲁君失民意,焉得逞其志?” 2、热情抒写春秋时代某些重要人物的历史功绩,歌颂了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齐桓、晋文、秦穆、 楚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管仲、子产;弦高、烛之武、申包胥、曹刿。 3、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批评了统治者的残暴与荒淫。如载晋献公乱杀无辜,秦穆公 以活人殉葬,均表明作者具有“不隐恶”的精神。 (四)、艺术成就 1、长于叙事:以简洁明快的笔墨,有条不紊的系统叙述了规模巨大、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 A、条理分明,井然有序:抓住政权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这一主要线,注重前因后果的交代,如《庄 公八年》齐连称、管至父弑齐襄公一事。 “摆布之妙如千军万马坐作进退”(《左绣》卷二),“于百忙事叙得极清晰又极变换”(同前出处)。 另例:《郑伯克段于鄢》。 B、情节委曲简洁,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晋公子重耳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