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半夏泻心汤 B.栀子豉汤 C.小陷胸汤 D.甘草泻心汤 E.大黄黄连泻心汤 35.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宜用: 36.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宜用: A.心阳虚 B.肾阳虚 C.脾阳虚 D.胃阳嘘 E.阴阳俱虚 37.干姜附子汤证的病机是: 38.桂枝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A.煮取一升,顿服。 B.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C,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D.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二服, E.煮取六升,温服昼三夜二 39.桂枝甘草汤的服法是 40.黄连汤的服法是 A.桂枝汤 B.白虎汤 C.白虎加人参汤 D.五苓散 E.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41.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高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宜用: 42.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宜用: A.太阳病误下后,其气上冲者 B.太阳病误下后,下利不止,脉促 C.太阳病误下后,腹满率痛,时轻时重 D.太阳病下之,微喘者 E.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43.栀子干姜汤主治: 44.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治 X型题:以下各项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所选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回答。 45.具有外散风寒,内清郁热作用的方剂是: A.大青龙汤 B.桂枝人参汤 C.桂枝二越婢一汤 D.黄芩汤 E.桂枝加葛根汤
A.半夏泻心汤 B.栀子豉汤 C.小陷胸汤 D.甘草泻心汤 E.大黄黄连泻心汤 35.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宜用: 36.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宜用: A.心阳虚 B.肾阳虚 C.脾阳虚 D.胃阳虚 E.阴阳俱虚 37.干姜附子汤证的病机是: 38.桂枝甘草汤证的病机是: A.煮取一升,顿服。 B.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C.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D.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二服。 E.煮取六升,温服昼三夜二 39.桂枝甘草汤的服法是: 40.黄连汤的服法是: A.桂枝汤 B.白虎汤 C.白虎加人参汤 D.五苓散 E.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41.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宜用: 42.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宜用: A.太阳病误下后,其气上冲者 B.太阳病误下后,下利不止,脉促 C.太阳病误下后,腹满疼痛,时轻时重 D.太阳病下之,微喘者 E.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43.栀子干姜汤主治: 44.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治: X型题:以下各项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所选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回答。 45.具有外散风寒,内清郁热作用的方剂是: A.大青龙汤 B.桂枝人参汤 C.桂枝二越婢一汤 D.黄芩汤 E.桂枝加葛根汤
46.不适合用大承气汤的证候是: A.发潮热,手足漐汗出,大便难,谵语,呕多 B.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图不能卧 C.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 D.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领不解,腹满痛者 E.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47.根据《伤寒论》原文,含桂枝、芍药配伍的方剂可用于: A.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B.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 C.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 D.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 E.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 48.麻黄汤的禁忌证是 A.阳虚 B.阴虚 C.阴阳皆虚 D.表虚汗出 E.气血两虚 49.栀子厚朴汤的药物组成是 A.栀子 B.枳实 C.厚朴 D.豆豉 E.甘草 50.栀子豉汤证的主证有 A.虚顷不得眠 B.反覆颠倒 C.胸中室 D.心中结痛 E.心中懊惯 二、填空(供10分,每空1分). 得分: 1.呕而发热者, 主之 2.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一 3.坏病的治疗原则是 4.发汗后, 一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5.伤寒, 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6.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郑声也
46.不适合用大承气汤的证候是: A.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谵语,呕多 B.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 C.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 D.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 E.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47.根据《伤寒论》原文,含桂枝、芍药配伍的方剂可用于: A.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B.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 C.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 D.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 E.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 48.麻黄汤的禁忌证是: A.阳虚 B.阴虚 C.阴阳皆虚 D.表虚汗出 E.气血两虚 49.栀子厚朴汤的药物组成是: A.栀子 B.枳实 C.厚朴 D.豆豉 E.甘草 50.栀子豉汤证的主证有: A.虚烦不得眠 B.反覆颠倒 C.胸中窒 D.心中结痛 E.心中懊憹 二、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得分:___________ 1.呕而发热者, 主之。 2.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 。 3.坏病的治疗原则是 。 4.发汗后, 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 5.伤寒, 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6.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郑声也
7.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者,附子汤主之 8.少阴病, ,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9.手足厥寒, ,当归四逆汤主之。 10.伤寒解后 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三、名词解释(供10分,每题2分)。 得分: 1.潦水 2.劳复 3.脐上筑 4.麻沸汤 5.翕编发热 四、问答(共10分,每题5分), 得分: 1.大结胸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特点是什么? 2.三阴病皆有下利,其下利的特点和病机各是什么? 五、方证鉴别(共20分,每题10分)。 得分 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与黄连汤证有何不同? 2.桃花汤证与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在病机、主症、治法上有何异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A型选择BDEEC BDCDB EEBCA DEABD CCACA EECAB B型选择AB AD EC BA AE EA ED X型选择ACAC DE ABCDE ABC ABCDE 二、填空(供10分,每空1分). 1(1分)答案小柴湖汤 2(1分)答案:温病 3(1分)答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4(1分)答案腹胀满 5(1分)答案:呕多 6(1分)答案:重语 7(1分)答案:脉沉 8(1分)答案:自利清水,色纯青 9(1分)答案:脉细欲绝者 10(1分)答案:虚羸少气,气逆欲吐 三、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指地面流动的雨水。 2.大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 3.筑者,捣也,形容脐上跳动不安如有物捶捣。 4.滚开的沸水, 5.发热轻浅之状
7.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 者,附子汤主之。 8.少阴病, ,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9.手足厥寒, ,当归四逆汤主之。 10.伤寒解后, 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三、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得分:___________ 1.潦水 2.劳复 3.脐上筑 4.麻沸汤 5.翕翕发热 四、问答(共10分,每题5分)。 得分:___________ 1.大结胸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特点是什么? 2.三阴病皆有下利,其下利的特点和病机各是什么? 五、方证鉴别(共20分,每题10分)。 得分:___________ 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与黄连汤证有何不同? 2. 桃花汤证与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在病机、主症、治法上有何异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A型选择BDEEC BDCDB EEBCA DEABD CCACA EECAB B型选择AB AD EC BA AE EA ED X型选择AC AC DE ABCDE ABC ABCDE 二、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 (1分) 答案:小柴胡汤 2(1分) 答案:温病 3 (1分) 答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4(1分) 答案:腹胀满 5 (1分) 答案:呕多 6(1分) 答案:重语 7(1分) 答案:脉沉 8 (1分) 答案:自利清水,色纯青 9(1分) 答案:脉细欲绝者 10 (1分) 答案:虚羸少气,气逆欲吐 三、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2分)。 1.指地面流动的雨水。 2.大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 3.筑者,捣也,形容脐上跳动不安如有物捶捣。 4.滚开的沸水。 5.发热轻浅之状
四、问答(共10分,每题5分), 1.答案 大结胸为表邪入里化热和胸隔乃至助腹间水饮相结而成的热实证。 病位偏上者,见胸痛短气汗出,项强如柔痉状,治用大陷胸丸逐水破结,峻药缓攻。病位居中,见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而紧或兼见 心中懊憹、但头汗出:病位居中、见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或伴有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哺所小有潮热者,皆用大陷胸 汤泻热逐水破结。 大陷胸丸由大黄草苈子芒硝杏仁甘遂白蜜组成。 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组成 2.答案 太阴下利以太阴脏虚寒证为代表。其特点是大便稀湾,自利不渴。其病机是脾阳气虚衰,运化失司,升降素乱,寒湿下注。 少阴下利以少阴阳衰阴盛证为代表。其特点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自利而渴。其病机是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 厥阴下利以厥阴湿热下利为代表。其特点是里急后重,便脓血,渴欲饮水,腹中痛。其病机是肝经湿热下迫大肠。 五、方证鉴别(共20分,每题10分)。 1.答案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所治为上热下寒的呕逆证,而以上热吐剧为甚,故以“食入口即吐为主要表现。故本方以苦寒清胃热为主,芩连用 量重而相等,温牌通阳为辅,只用干姜一味,并兼有反佐作用,人参益中气,恢复其升降,则上热下寒之格拒可除。黄连汤证所治为上 热下寒的腹痛欲吐证。其证因邪热在上,迫使胃气上逆,故欲呕吐:寒邪在腹,寒凝气滞,故腹中痛。所以其主要表现为腹中痛,欲呕 吐”。方中黄连苦寒以清上热,干姜辛热以温下寒,桂枝辛温既能散寒,又可交通上下之阳气,参枣草补牌胃,以复中焦升降之职,半夏 辛温降逆和胃以止呕吐,全方具有清上温下,和胃降逆之功。 2.答案 两证均属下焦不固,下利滑脱,下利不止之证。治法皆为涩肠固脱,此为其同。桃花汤证的病机是脾肾阳虚,络脉不固,统摄无权,大 肠滑脱:其主症是脓血杂下,其气腥冷不臭而无里急后重,伴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治法重在温涩止利,以赤石脂涩肠固脱,干姜、粳 米温中散寒,三药共奏温中涩肠固脱之功。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的病机偏重于下元不固,大肠滑脱;其证候以下利不止,滑脱失禁为特 点:治法重在固涩止利,方用赤石脂温涩收敛,禹余粮固涩,二药配伍,固涩下元而止利。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本 科试卷及参考 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考试时间 题号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选择题(共50分,每 签字 题1分), 岩子: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一,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 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四、问答(共10分,每题5分)。 1.答案: 大结胸为表邪入里化热和胸膈乃至胁腹间水饮相结而成的热实证。 病位偏上者,见胸痛短气汗出,项强如柔痉状,治用大陷胸丸逐水破结,峻药缓攻。病位居中,见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而紧或兼见 心中懊憹、但头汗出;病位居中、见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或伴有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者,皆用大陷胸 汤泻热逐水破结。 大陷胸丸由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甘遂白蜜组成。 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组成。 2.答案: 太阴下利以太阴脏虚寒证为代表。其特点是大便稀溏,自利不渴。其病机是脾阳气虚衰,运化失司,升降紊乱,寒湿下注。 少阴下利以少阴阳衰阴盛证为代表。其特点是下利清谷,完谷不化,自利而渴。其病机是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 厥阴下利以厥阴湿热下利为代表。其特点是里急后重,便脓血,渴欲饮水,腹中痛。其病机是肝经湿热下迫大肠。 五、方证鉴别(共20分,每题10分)。 1.答案: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所治为上热下寒的呕逆证,而以上热吐剧为甚,故以“食入口即吐”为主要表现。故本方以苦寒清胃热为主,芩连用 量重而相等,温脾通阳为辅,只用干姜一味,并兼有反佐作用,人参益中气,恢复其升降,则上热下寒之格拒可除。黄连汤证所治为上 热下寒的腹痛欲吐证。其证因邪热在上,迫使胃气上逆,故欲呕吐;寒邪在腹,寒凝气滞,故腹中痛。所以其主要表现为“腹中痛,欲呕 吐”。方中黄连苦寒以清上热,干姜辛热以温下寒,桂枝辛温既能散寒,又可交通上下之阳气,参枣草补脾胃,以复中焦升降之职,半夏 辛温降逆和胃以止呕吐,全方具有清上温下,和胃降逆之功。 2.答案: 两证均属下焦不固,下利滑脱,下利不止之证。治法皆为涩肠固脱,此为其同。桃花汤证的病机是脾肾阳虚,络脉不固,统摄无权,大 肠滑脱;其主症是脓血杂下,其气腥冷不臭而无里急后重,伴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治法重在温涩止利,以赤石脂涩肠固脱,干姜、粳 米温中散寒,三药共奏温中涩肠固脱之功。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的病机偏重于下元不固,大肠滑脱;其证候以下利不止,滑脱失禁为特 点;治法重在固涩止利,方用赤石脂温涩收敛,禹余粮固涩,二药配伍,固涩下元而止利。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本 科试卷及参考 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试时间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签字 一、选择题(共50分,每 题1分)。 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 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